佛弟子文庫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淨界法師  2014/01/22  大字體  護眼色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修。

理觀,是一種內心的智慧的觀照,我們一般叫做內善根,事修呢是一種外在的法門的修學,是一種外在的助緣。從大乘的佛法修學的因緣觀角度來說,我們是先有理觀才有事修,因為理觀在經典上,把它判作是我們因地的發心,它是一個種子,如果這個種子是錯誤的,我們就很難創造一個正確的結果出來。

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我們是沒有資格來修學法門的,一定要有一個道前基礎。就是說我們在開始修行之前,要先調整心態,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在無量的生死當中,我們的心態已經是錯誤了,叫做顛倒妄想。

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講出了三個程序,就是感受、想像跟執著。我們剛開始的內心,受到外境的刺激會有一個感受,這個感受帶動我們心中的錯誤的想像,然後想久以後呢,想久成性,就變成是我們一種很堅固的習性,就是一種自我意識。

當我們的想像,已經落入到自我意識的時候,我們就沒辦法去改變自己了,因為它是一種堅固的妄想。所以我們凡夫的心,是從感覺而觸動的,這個感覺是由外境而來的,所以這種心是不能使用的,因為這是生滅心,一個生滅的心,不可能創造一個不生滅的功德。

佛陀在經典上說,就好像用沙你是煮不出飯出來,因為沙非飯本,我們一定是找到米,才能夠煮成飯。所以在佛法修學當中呢,在修法之前是要有基礎,就是把這種向外攀緣的心,要轉成向內安住的心,我們才有資格來修學一切法門,而趨向無上菩提。

所以我們在前面講到,發心篇,正見篇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來告訴大家,怎麼調整我們的錯誤的心態。第一個,我們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應住,先求安住。我們前面講了很多,菩薩的安住是以空性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觀察我們的過去,我們無量的過去,我們從什麼地方而來,我們找到我們生命的根源,是本來無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這個就是我們所有菩薩的安住處。

所以當我們開始在修學的時候,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佈施也好,我們一定是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我們所有的人生。就是把心帶回家,就是我們要做的第一個調整,把一種向外攀緣的心,把它帶回來,安住在我們一念清淨的本性,就是把生命歸零,這第一個安住,以空性為住,這個是我們觀察我們的過去。

第二個我們應該觀察我們的現在,我們看到我們今生的果報體,是無常敗壞的,所以這是一種苦諦的思考,人生雖然有很多的快樂,但是這個快樂有嚴重的過失,娑婆世界的快樂是有過失的,因為它有無常敗壞的過失。

所以人生的快樂會讓你不安穩,即便你花了很多的精神體力,得到你所要的快樂,但是你還是一樣,弟子心不安。因為你這個快樂你付出了擔心、害怕、憂惱的代價。

所以佛陀在告訴我們無常觀的時候,是調伏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愛取,思惟苦諦,調伏愛取。菩薩要把心放在未來,而不是放在現在,你只要是要成就廣大的功德,特別是出世的解脫,你一定要放棄你今生所有的快樂,你別無選擇。

人生是要做出選擇的,你追求今生的快樂,你就必須犧牲來生,你要追求來生的解脫,你就必須放棄今生的快樂。所以這個從苦諦的思惟,我們產生了出離,出離心。前面是空正見,第二個是出離心,是針對於現前的觀察。

第三個是對未來的觀察,你將往哪裡而去,我們不能等到臨命終,才知道你來生要去哪裡,你來不及了。人生是要提前規劃的,我們有一個目標,我們才知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我們應該把重點要放在哪裡,因為法門太多,人生太短。

你沒有目標,你就不知道佛法的進入,我們今天開始進入廣大的五乘的法門,有些東西是你急迫的,有些東西是不急迫的。你在判斷選擇過程當中,就是用你未來的目標來作判斷。所以我們一定有一個目標來引導我們,求生淨土,圓成佛道,引導力。

所以在修行當中,我們是要建立三種心態:第一個,對過去的觀察,找到我們生命的原點,讓我們的心安住下來;第二個,對於你今生眼前的觀察,知道人生是無常的,你總有一天會失去你所有的東西,人生只有過程沒有結果,這樣子我們會慢慢的淡化對今生的快樂果報的追求,而把重點放在積集資糧,而不是享受人生,出離心;第三個是對未來的觀察,你將往哪裡而去。

所以你在心態上,你能夠知道你的過去,你能夠知道你的現在,你能夠知道你的未來,你這個心態,就是一個真實的發心,因為你這種心態,正好能夠擺脫過去的妄想的干擾,你能夠開創未來,甚至於你能夠把握現在。

所以我們前面的理觀呢,就是讓我們做三件事情,理觀的智慧,就是讓我們擺脫過去,讓我們開創未來,讓我們把握現在的因緣。這部分我們在理觀,在這個發心跟正見已講很多了,理觀的智慧,就是端正我們的心態,依這種心態來修學,所有的善法都變成是成佛的資糧,這部分是講到這個因地發心。

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具足了這三種的理觀,我們就有資格來談修行了,就是開始所謂的稱性起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什麼都修不進去,你就念地藏菩薩聖號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

夢參老和尚《彌陀心法》

錯誤的觀念 沒有講經之前,跟大家說幾句,最近一段時...

有四種供養因緣,使僧眾心生貪愛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

星雲大師《從心的動態到心的靜態》

至誠感謝各位來到這裡聽聞佛法。我聽說昨天晚上有一兩...

《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

【推薦】修行中的八念法門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

妙蓮老和尚自述閉關苦修的傳奇20年

環境愈苦道愈堅 俗語說多難興邦,如果生活安適,人心就...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人生七種無形的財富

人生有許多無形的財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質財...

業報有四個根本的原則

第一個是,業果是決定的。你造了善業的話,你感的果是...

大小乘經典對提婆達多的描述為何不一樣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

瀟灑人生,坦然面對死亡

生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切宗教、哲學、文學、...

《無量壽經》之衣食自然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

【推薦】從淨土宗的角度,要培養對彌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

施多福大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迦蘭陀竹園弘化,每天早晨依慣例...

咸也好,淡也好

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

不要折損孩子的福

今人多無知,不孝父母,不敬長輩,唯獨溺愛子孫。從小...

冒充出家人之果報

如若是為了能受人信施、或為便於利用人的善心和對出家...

珍惜「上有老」的日子

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來,親熱地叫一聲爸爸媽...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濟公遊記》這部電視劇...

火裡蓮花,女中丈夫

【女人但當篤修淨業,專持佛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

對網絡弘法的開示

一、網絡媒體是雙刃劍 日嘎上師說:這幾年,隨著互聯網...

信為道源功德母

過去有一戶豪門望族的長者,突發異想:寺院中有許多年...

必須知道的中國13尊大佛

1.東方:靈山大佛 江蘇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青...

【佛教詞典】偽經目錄

(書名)出三藏記集五揭道安之疑經錄及僧祐之疑經錄。...

【佛教詞典】五種有

【五種有】 p0256 大毗婆沙論九卷六頁云:有說五種。一...

【視頻】祖庭禪鄉--天下祖庭五祖寺

祖庭禪鄉--天下祖庭五祖寺

【視頻】佛光山-八十八佛唱誦

佛光山-八十八佛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