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切業障皆由妄想而生

紹雲法師  2015/05/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切業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們談到了禪宗的歷代祖師,「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那麼,「行解相應」就可以做祖師嗎?

「行解相應」的話,要真正有實證才能稱為祖師。沒有證,就不能稱為祖師,就是文字遊戲。所謂「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內不亂,要看不亂到什麼程度,初定下來個把小時也是不亂;一天、一月不亂是一種程度;一年兩年、十年八年不亂也是一種程度,真正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如《普賢行願品》裡所講:「我於一念見三世,三世一切人師子。」他的一念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那是菩薩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達到的。

如上所說,我們修學佛法離不開修證,而修證的前提是首先要「入道」,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入道?

從禪宗的角度看,達摩祖師講過一首偈子:「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二入四行論》裡有這句話。「外息諸緣」就是外面一切攀緣的事情,你都把它停下來。「內心無喘」不是喘氣的「喘」,是指對於妄想你不搭理。既如此,外面的事情你放下了,裡面的你又不搭理,這樣,對於你這個人來說,心境如牆壁一樣冰冷、筆直。「可以入道」就是和道才能相符契合。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入道的起碼功夫,所以說,沒有妄念,才能入道。反之,若不能「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就不能「心如牆壁」,就談不上「入道」。 何為道?道業者,須臾不可離也。不可離什麼?不可離當下覺照這一念。你有二念的話,那就不叫道。沒有二念,才有一個道。

佛法離不開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往往因為煩惱業障較重,妄想較多,總覺得自己修持還不夠精進,這是怎麼回事?此類問題如何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不能參禪念佛,你想一點煩惱沒有,一點妄想沒有,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正視這個妄想,如何對待這個煩惱,這就需要你對佛教的理論有所了解。

學佛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信心有了,還要對佛法教義有所了解,既要了解教義,也要了解自己這個個體。了解自己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對照佛法教義,觀察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裡不是指男人女人,不是這個意思,這指的是要對自己善根福德因緣的深淺有數。善根深厚、福德因緣好的人,他一聞千悟,你只要講一句,下面有多少事情,他就都了解了。而且在修行上,他能很快就達到三摩地,即是正定。那這個是因為他在過去世有深厚的修行底子,如同走路一樣,他以前走過了,再有人一提,他意識馬上就能到達這個地方,到達這一步。

心裡總是有妄想,妄想多了又怕妄想,又因為妄想多了而起煩惱。那這個時候你要思維了:我過去世修行的還是不多,要是多的話,我不該有這麼多妄想,有了妄想才有煩惱啊。這樣你自己考察自己:用你的覺照力考察自己。你知道打妄想的這個人是誰?又是誰知道在打妄想?難道打妄想的是一個人,知道打妄想的又是另一個人嗎?是兩個人嗎?你好好問問自己,這樣你就會了解,這個妄想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習氣就是業障。

對佛法了解之後,就會明白:「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業障就像大海,都是由妄想產生的。「若要消妄想,端坐念實相。」實相是什麼呢?實相無相。妄想就像大海里面風吹起的浪,是業風吹起來的浪,浪一大,什麼妄想都出來了;風一停,浪一息,還是平靜的大海水。在這個道理上理會:這是業障風在吹我這個識浪,才產生這些妄想,由妄想而生煩惱。但是我如何才能停止妄想呢?就時就要觀照實相:妄想從哪裡來?妄想沒有實體,不像這個桌子,你能摸到它嗎?你能看到它嗎?你能和它講話嗎?但是它有一定的力量,搞得你煩得不得了,而你一擱置它,不搭理它,它馬上就沒有了,你試試看。你一觀照它,它就沒有了。這樣心平氣靜以後,念佛的人再把佛號提起來,參禪的再把話頭提起來,就又是一番境界了。回去要不斷地自己訓練、不斷地實驗,好好「行」,「行」了以後才能「證」,「證」就是體會呀。清淨心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要多看《楞嚴經》,修行的一步步,佛在裡面講得很清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紹雲法師文章列表

定業不可轉,那信佛又有什麼用呢

佛經上講:定業不可轉。你造了業,現在結了果了,不能...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修行最怕的兩件事

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

修行中遇到障礙該如何克服

問: 在修行當中遇到障礙,如何克服? 大安法師答:...

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

為什麼一念佛就邪念頓生

問: 請問法師,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邪念頓生,為什...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出家比丘有五種邪命不應該做

在佛陀的戒律當中,講到出家比丘,有五種邪命是不應該...

【推薦】戒律中對僧人從事占卜算命的觀點

佛教的基本義理是反對占卜算命的。那麼,這個線索從哪...

親人是「冤家」還是「眷屬」

小的時候在老家,我們那裡有個順口溜:土地是枷鎖,兒...

佛說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擁有了嗎

人活著,總希望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觀念、...

用微笑將世界傳染

一個人的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觀察他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不要以為自己微不足道...

離欲解脫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一位...

每一天都要能夠痛念無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見,業果如理取捨。深是指深...

「捨身心求往生」與「求加持痊癒」矛盾嗎

問: 印祖說過,當人重病時,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壽未盡...

依法為師

佛陀成道後,一日在優樓頻螺聚落的尼連河岸邊菩提樹下...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導的一切教義,還有一切經論,跟你生活分開了就...

凡夫的生命是怎麼來的

譬如說我們去思惟一件事情,萬法唯是一心,的確我們很...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

息心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

【佛學漫畫】馬鳴菩薩

我們今天還能遇到佛法,這全賴過去的大善知識,他們乘...

便當裡的頭髮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裡,很多同學往往連帶個像樣的便當到...

【佛教詞典】六處勝解能正記別

【六處勝解能正記別】 p0310 瑜伽九十一卷七頁云:若欲...

【佛教詞典】事論

(術語)論差別之事相也。法華玄義六上曰:理論則同如...

【視頻】淨界法師《色受二陰盡之狀況》

淨界法師《色受二陰盡之狀況》

【視頻】妙境法師《你不莊嚴的故事》

妙境法師《你不莊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