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漫談日常修行

永信法師  2014/12/19  大字體  護眼色

漫談日常修行

我們禪宗的根本法門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視妄心為根本道障。但對於剛學佛的初修者來說,卻需要一個大妄心。什麼樣的大妄心呢?那就是道心,發大心,立大願,不成佛不罷休。我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點,我認為,這對於出家眾還是在家眾的日常修行非常重要。如果道心不堅定,日常修行就容易鬆懈,甚至會出現以下情形:一邊過修行生活,一邊仍順著舊習氣過世俗生活。

一個具有堅定道心的人就不會這樣,他會努力精進,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他會自覺地將修道心貫穿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燒香拜佛坐禪時修行,上班交友購物甚至娛樂時也修行,無時無刻不修行,比如:一大早醒來,應該馬上就想到,啊真好,我又有一天可以修行了;穿衣吃飯時,應該想到報眾生恩,因為這一切都是十方佈施的;意識到自己肉身時,應該想到父母恩,父母千辛萬苦把我養育非常不容易;看到人有不幸時,應該感悟到人生無常,併生起同情心,慈悲心。

遇到美物美食美色的場合,應該想到美麗外表裡面的空性;等等,等等。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修行人,他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他會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細微處,甚至細微到起心動念,都不放過。就這樣,全面地、深入地培養自己的淨心淨行,月積日累,時機成熟,內心日益輕安,最終得大成就。

這些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也很簡單,但堅持做下去就不簡單,這就需要堅定的道心。有堅定道心,就能堅持做下去;沒有堅定道心,就堅持不下去。實際上,這就是十六字偈的深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裡面值得注意的是「自淨其意」四字,不少人把「自淨其意」理解為打坐,我覺得這種理解不確切。「自淨其意」應該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日常功夫長期積累的結果。

近來我又慢慢體會到,如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日常修行,僅僅是以淨化自己的心行為目標,而沒有和體證世間萬事萬物的普通空性聯繫起來,那麼,「自淨其意」只是小乘成就,因為它只解決自己一個人的問題。所以,我們日常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要和利他的菩薩精神聯繫起來,像地藏菩薩那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利他不是簡單的做好事,積功德,目的是為了去「我執」,體證自我的空性。通過體證自我的空性,然後體證到「他人」的空性,體證到萬物的空性。不執著於「我」,也不執著於「他」,更不執著於物,這就是所謂的「三體輪空」。

體證一時的「三體輪空」並不難,比如我們不求名不求利地幫助過人,事後自己也忘記了,這就是「三體輪空」,但是我們長住於「三體輪空」就很難,這就涉及到我們常說的「定力」,這才是我們修行人要修的真功夫! 《心經》一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人人會背,但我們還要把《心經》融合到日常修行中去,再從日常修行中體會《心經》,體會世間萬事萬物(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中普遍的空性。只有體會到世間萬事萬物中的普遍空性,我們才能真正證悟到「性空緣起」的微言大義,「因緣和合」的實相。有一分體會,就會有一分證悟;有徹底的體會,就會有徹底的證悟,那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外不著相」,「內心無亂」,隨緣任運,成就道業。

過去,我們在實修證空去執的過程中,更多地提倡坐禪、參話頭、做佛事等傳統法門。但根據我自己近二十年來修行體會,感覺到從日常生活中去修證,也是非常踏實的門徑,特別對於道心堅定的人來說,很適合,也很有效。經上說,一切資生事業,皆是佛事。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其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利益,能夠培養佛教徒主動入世的風氣,厭離世俗生活,但不舍棄人間生活,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和眾生打成一片。實際上,這既是我們禪宗的古老傳統,也深契現代開創的建設人間佛教的偉大事業。如果修行者長期遠離日常生活,或者和日常生活脫節,不僅容易造成修行出偏,而且修行成就也不容易鞏固,更嚴重的是導致世間佛教事業的退縮。

下面就上述三種後果具體談談。

一、修行出偏問題。我們肯定聽說過,有的修行人打坐時走火入魔,坐出一身病,參話頭參瘋了,等等。這種情形現在有,古代也有。究其原因,就是日常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功夫不夠,說白了,就是福德不夠,資糧不夠。福德不夠,就像植物缺乏肥料,長不大;資糧不夠,修行者就走不遠。所以,善根非常重要,善根深厚,修行自然就有保障了。

二、修行成就鞏固問題。不少修行人終於有了一些成就,但是成就不鞏固,就像溫室裡長大的樹苗,搬到室外就不行。在關內成就不錯,定光也現前了,透過房頂,滿天星斗也看到了,可一出關,內心還是七上八下。我聽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西方姑娘慕名拜訪一位有所成就的小和尚,小和尚聽說西方姑娘見面時要握手的,馬上就躲開了。這就是定力不夠。如果從日常生活中起修,在定力方面就會好得多。一個有定力的修行人,處卑不憂,處尊不驚。

我們要求佛教徒遠離葷腥,遠離女色,這對於初修者是一種方便,有利於初修者更快地遠離世俗舊習,淨心淨行;但對於有所成就的、具有相應定力的修行者來說,就不應該很敏感,更不至於談葷色變,談女心亂,否則就不能說有定力。當然,我並不是說有定力的修行者可以隨便觸戒,我的意思是說,有定力的修行者,即使在觸戒的特殊場合,也能夠做到如法無礙地行走。否則的話,我們每天講普渡眾生,而一遇到屠夫廚師就躲得遠遠的,一遇到女色就躲得遠遠的,那是不行的。一個從日常生活中證悟空性的修行者,就相對較少存在這類苦惱。

三、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對佛教住世事業也有影響,即修行者入世問題。這才是我真正憂慮所在。從目前國內佛教界整體情況而言,修行者比較缺乏主動積極的入世情懷,佛教事業的發展不盡人意。古德云:法不孤起,事在人為。佛教事業的興盛,單靠政府的好政策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外緣殊勝,同時更需要佛教界全體的自身努力。現在,只要一談到佛教事業的不景氣,大家就把原因歸結到人才缺乏上。人才缺乏是事實,但人才為什麼會缺乏呢?我認為:人才缺乏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國內佛教界沒有形成主動積極的入世風氣。主動積極的入世風氣,是佛教人才湧現、佛教事業興盛的基礎。

如果把佛教事業比作百花園,那麼,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大氣候,佛教的智慧是太陽,佛教徒的入世風氣就是水分,是養料。我經常對人講:對於仍帶著執有習氣的初修者,要多講空苦之義;而對於事物的空性已有所體證的修行者,則要多講妙有之用。空作為對世間萬物變化實相的最通俗描述,有壞苦之義,但亦有成樂之義。我們修行人證果成佛不是成樂之事嗎?

釋尊成佛後,為開創佛教大業,吃盡苦頭,講經說法49年,不也是成樂之事嗎?!而這些成樂之事,正是從空性顯化出來的妙有之用。我發覺,我們佛教界對世人宣說空苦之義可能太過,結果把自己也搞得心灰意冷。這是值得反省的問題。四大皆空,世間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可以往壞的方向變,也可以往好的方向變。如果只是變壞成苦,我們就用不著修行了,更談不上證果成佛了。正因為事物也可以往好的方向變化,所以才有釋尊的住世因緣,才有我們佛教事業的偉大理想:變世間苦海火宅為人間樂土。生生世世流轉於六道輪迴是苦事,但修行救世不是苦事,而是樂事;佛教事業不是冷冰冰的工作,而是充滿熱情的事業。如果說世間是火宅,佛教則給世間帶來清涼;如果說世間是苦海,佛教則給世間帶來溫情。所以,我希望所有同修,不管以何種方便入道,都勿忘關愛人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出關愛人間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獨修與共修的差別

常聽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也就是說個人...

「數沙」修行法語

一 問:修行人當謀何事?曰:謀道。 問:道可謀乎?曰...

以無心之法對治妄心

參禪貴實踐,要真參實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謂真參,就...

【推薦】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

聖嚴法師《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各行各業,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

依生滅法而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當我們發了菩提心,所要處理的,就是內心的問題。發菩...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輪迴根。色如毒藥迷心性...

惟賢長老:淨土教的殊勝和修法

各位師父、各位居士: 我於四月二十六日由重慶到蓬溪...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怎樣才能看淡得失,輕鬆瀟灑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擁...

我今念佛,必得見佛

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

高僧掠影--懺雲法師

懺雲法師(19152009)在台灣佛教界享有盛譽。法師法名成...

把生命價值建立在外在上,那你一定不開心

有一位九十二歲的老太太,兒女都過世了,先生也早已過...

在現實生活中怎樣當好一個居士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以...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

【推薦】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走進了佛堂,當我們提起佛...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黃龍慧開禪師有一首詩偈,廣為流傳。偈云:春有百花秋...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

楞嚴咒的功德

佛說《楞嚴經》,其因緣為阿難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

阿賴耶識淺說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

至誠念觀音聖號免遭屠城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非常動亂的時期。那時候,有一個叫劉...

法不對機聽了煩惱,反而生出障礙

佛說的法,就像一個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藥,那這就...

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語譯

我是修學淨土宗的初學者。淨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有個年輕人,近來很煩,常躲在酒吧裡喝悶酒。一位調酒...

【佛教詞典】住無住處

(術語)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心住何處即住?答:...

【佛教詞典】半月浴過戒犯緣

亦名:減半月浴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五緣...

【視頻】大安法師《2017年冬季佛七開示》MP3

大安法師《2017年冬季佛七開示》MP3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法門超出常倫,圓滿佛果》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超出常倫,圓滿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