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漫談日常修行

永信法師  2014/12/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漫談日常修行

我們禪宗的根本法門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視妄心為根本道障。但對於剛學佛的初修者來說,卻需要一個大妄心。什麼樣的大妄心呢?那就是道心,發大心,立大願,不成佛不罷休。我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點,我認為,這對於出家眾還是在家眾的日常修行非常重要。如果道心不堅定,日常修行就容易鬆懈,甚至會出現以下情形:一邊過修行生活,一邊仍順著舊習氣過世俗生活。

一個具有堅定道心的人就不會這樣,他會努力精進,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他會自覺地將修道心貫穿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燒香拜佛坐禪時修行,上班交友購物甚至娛樂時也修行,無時無刻不修行,比如:一大早醒來,應該馬上就想到,啊真好,我又有一天可以修行了;穿衣吃飯時,應該想到報眾生恩,因為這一切都是十方佈施的;意識到自己肉身時,應該想到父母恩,父母千辛萬苦把我養育非常不容易;看到人有不幸時,應該感悟到人生無常,併生起同情心,慈悲心。

遇到美物美食美色的場合,應該想到美麗外表裡面的空性;等等,等等。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修行人,他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他會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細微處,甚至細微到起心動念,都不放過。就這樣,全面地、深入地培養自己的淨心淨行,月積日累,時機成熟,內心日益輕安,最終得大成就。

這些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也很簡單,但堅持做下去就不簡單,這就需要堅定的道心。有堅定道心,就能堅持做下去;沒有堅定道心,就堅持不下去。實際上,這就是十六字偈的深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裡面值得注意的是「自淨其意」四字,不少人把「自淨其意」理解為打坐,我覺得這種理解不確切。「自淨其意」應該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日常功夫長期積累的結果。

近來我又慢慢體會到,如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日常修行,僅僅是以淨化自己的心行為目標,而沒有和體證世間萬事萬物的普通空性聯繫起來,那麼,「自淨其意」只是小乘成就,因為它只解決自己一個人的問題。所以,我們日常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要和利他的菩薩精神聯繫起來,像地藏菩薩那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利他不是簡單的做好事,積功德,目的是為了去「我執」,體證自我的空性。通過體證自我的空性,然後體證到「他人」的空性,體證到萬物的空性。不執著於「我」,也不執著於「他」,更不執著於物,這就是所謂的「三體輪空」。

體證一時的「三體輪空」並不難,比如我們不求名不求利地幫助過人,事後自己也忘記了,這就是「三體輪空」,但是我們長住於「三體輪空」就很難,這就涉及到我們常說的「定力」,這才是我們修行人要修的真功夫! 《心經》一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人人會背,但我們還要把《心經》融合到日常修行中去,再從日常修行中體會《心經》,體會世間萬事萬物(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中普遍的空性。只有體會到世間萬事萬物中的普遍空性,我們才能真正證悟到「性空緣起」的微言大義,「因緣和合」的實相。有一分體會,就會有一分證悟;有徹底的體會,就會有徹底的證悟,那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外不著相」,「內心無亂」,隨緣任運,成就道業。

過去,我們在實修證空去執的過程中,更多地提倡坐禪、參話頭、做佛事等傳統法門。但根據我自己近二十年來修行體會,感覺到從日常生活中去修證,也是非常踏實的門徑,特別對於道心堅定的人來說,很適合,也很有效。經上說,一切資生事業,皆是佛事。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其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利益,能夠培養佛教徒主動入世的風氣,厭離世俗生活,但不捨棄人間生活,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和眾生打成一片。實際上,這既是我們禪宗的古老傳統,也深契現代開創的建設人間佛教的偉大事業。如果修行者長期遠離日常生活,或者和日常生活脫節,不僅容易造成修行出偏,而且修行成就也不容易鞏固,更嚴重的是導致世間佛教事業的退縮。

下面就上述三種後果具體談談。

一、修行出偏問題。我們肯定聽說過,有的修行人打坐時走火入魔,坐出一身病,參話頭參瘋了,等等。這種情形現在有,古代也有。究其原因,就是日常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功夫不夠,說白了,就是福德不夠,資糧不夠。福德不夠,就像植物缺乏肥料,長不大;資糧不夠,修行者就走不遠。所以,善根非常重要,善根深厚,修行自然就有保障了。

二、修行成就鞏固問題。不少修行人終於有了一些成就,但是成就不鞏固,就像溫室裡長大的樹苗,搬到室外就不行。在關內成就不錯,定光也現前了,透過房頂,滿天星斗也看到了,可一出關,內心還是七上八下。我聽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西方姑娘慕名拜訪一位有所成就的小和尚,小和尚聽說西方姑娘見面時要握手的,馬上就躲開了。這就是定力不夠。如果從日常生活中起修,在定力方面就會好得多。一個有定力的修行人,處卑不憂,處尊不驚。

我們要求佛教徒遠離葷腥,遠離女色,這對於初修者是一種方便,有利於初修者更快地遠離世俗舊習,淨心淨行;但對於有所成就的、具有相應定力的修行者來說,就不應該很敏感,更不至於談葷色變,談女心亂,否則就不能說有定力。當然,我並不是說有定力的修行者可以隨便觸戒,我的意思是說,有定力的修行者,即使在觸戒的特殊場合,也能夠做到如法無礙地行走。否則的話,我們每天講普渡眾生,而一遇到屠夫廚師就躲得遠遠的,一遇到女色就躲得遠遠的,那是不行的。一個從日常生活中證悟空性的修行者,就相對較少存在這類苦惱。

三、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對佛教住世事業也有影響,即修行者入世問題。這才是我真正憂慮所在。從目前國內佛教界整體情況而言,修行者比較缺乏主動積極的入世情懷,佛教事業的發展不盡人意。古德云:法不孤起,事在人為。佛教事業的興盛,單靠政府的好政策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外緣殊勝,同時更需要佛教界全體的自身努力。現在,只要一談到佛教事業的不景氣,大家就把原因歸結到人才缺乏上。人才缺乏是事實,但人才為什麼會缺乏呢?我認為:人才缺乏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國內佛教界沒有形成主動積極的入世風氣。主動積極的入世風氣,是佛教人才湧現、佛教事業興盛的基礎。

如果把佛教事業比作百花園,那麼,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大氣候,佛教的智慧是太陽,佛教徒的入世風氣就是水分,是養料。我經常對人講:對於仍帶著執有習氣的初修者,要多講空苦之義;而對於事物的空性已有所體證的修行者,則要多講妙有之用。空作為對世間萬物變化實相的最通俗描述,有壞苦之義,但亦有成樂之義。我們修行人證果成佛不是成樂之事嗎?

釋尊成佛後,為開創佛教大業,吃盡苦頭,講經說法49年,不也是成樂之事嗎?!而這些成樂之事,正是從空性顯化出來的妙有之用。我發覺,我們佛教界對世人宣說空苦之義可能太過,結果把自己也搞得心灰意冷。這是值得反省的問題。四大皆空,世間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可以往壞的方向變,也可以往好的方向變。如果只是變壞成苦,我們就用不著修行了,更談不上證果成佛了。正因為事物也可以往好的方向變化,所以才有釋尊的住世因緣,才有我們佛教事業的偉大理想:變世間苦海火宅為人間樂土。生生世世流轉於六道輪迴是苦事,但修行救世不是苦事,而是樂事;佛教事業不是冷冰冰的工作,而是充滿熱情的事業。如果說世間是火宅,佛教則給世間帶來清涼;如果說世間是苦海,佛教則給世間帶來溫情。所以,我希望所有同修,不管以何種方便入道,都勿忘關愛人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出關愛人間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修行必須破法執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

出家修行自警七條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

久修之人當警惕此「五花箭」

五花箭者、皆煩惱所攝,謂諸魔王,有神通力,由見修行...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

達照法師:修行中的丈夫氣魄

在場大部分都是女眾,女眾的心態、心量很難放大。人家...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見性了解真妄

古德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我們的法門有很多選擇,...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壇經》說,有一個法達法師,他去參訪六祖大師...

在家學佛應當注意的五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

【推薦】心有所住,才會對你產生干擾

【則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幾乎所有古德在解釋...

心靈在放生中得到昇華

我生活在一個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週繞水。是的,...

佛陀成佛的過程

經云: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

宏海法師2018天津行開示

好,各位,那我們先,既然是今天大家來行這個佛事,特...

一切都是幻化不實,若執著即生煩惱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

忍者無怨 必為人尊

一個信仰佛教的人,不單隻是以拜佛、誦經、參加法會為...

念佛人不要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

聖嚴法師的三個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

比丘命終之後趣向何處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佛陀告訴比丘...

聖嚴法師《祭祖》

祭祖是中國人孝道精神的表現,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很...

系緣淨土之境,往生安養之國

我們念這句佛號念得非常親切,因為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

木魚的由來

木魚作為一種擊打樂器,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如在民族...

遇到美色要念這三個口訣

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

斷疑生信修善法

問: 近來遇到朋友圈發來的各種為重症患者募捐的信息,...

【佛教詞典】學無學

梵語 ?aiksa-a?aiksa,巴利語 sekha-asekha。「學」與...

【佛教詞典】獨與女人露地坐戒犯相

亦名:與女人露坐戒犯相 子題:一尋 行事鈔·隨戒釋相...

【視頻】妙境法師《在大寮燒火的文殊菩薩》

妙境法師《在大寮燒火的文殊菩薩》

【視頻】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惠州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