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用慈悲觀來對治嗔恨心

淨界法師  2015/06/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用慈悲觀來對治嗔恨心

我們眾生的煩惱,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貪煩惱重,有些人嗔煩惱重。嗔煩惱重是這樣,他整個生命是完全放逸的,你只要不如他的意,他就發脾氣,這種人我們就不談,這種人當然就是處在完全放逸當中。

但是我們修行人,有些人這個嗔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人多數還是精進的人,不管是持戒精進,做定課也精進。但是他這種精進很容易以他的標準,這兩個眼睛一打開就看到別人:你們這些人都是懈怠放逸。他會把要求自己的標準,兩隻眼睛往外一看,就會發出這個嗔恨心出來,怎麼辦呢?就要修慈悲觀了,不可以這樣子。

慈悲觀根據《菩提道次第略論》,主要有兩個次第:

第一個是平等捨,觀察一切法自性空。就是說我們人跟人之間相處,生命的創造者就是因緣,都是過去的業力。我過去跟他因緣好一點,我看到他就是歡喜,你說為什麼,我講不出道理出來,但是看到他就是歡喜,他對我有不合理的事情,而我就是能夠包容。有些人,這兩個人一接觸,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也不順眼,稍微有一點點微細的動作就起煩惱,這是過去結惡因緣。

怎麼辦呢?平等捨!就是你要觀察怨家跟親屬都是不決定的,他現在是你的親屬,但是這件事也不決定的,可能馬上就會變成怨家,有時候一句話不合,就變成怨家了。今生是你的親屬,可能上輩子是怨家;今生是怨家,也可能上輩子是親屬。我們這個生命的舞台,它是不斷變化的,怨家跟親屬都不決定的,怨家能夠變為親屬,親屬也會變為怨家。你首先要做這樣子的觀想,把你對怨家跟親屬的定義給破壞掉——沒有這回事情!這件事情沒有自性,沒有一個真實的冤家,也沒有一個真實的親屬,事情都是可以創造的,只要你內心肯努力,惡因緣一定能夠變為善的因緣,這是平等捨。你一定要有信心,後面才能修得起來。透過平等捨心以後,把你對這個怨家的執著給破壞掉。

破壞掉以後怎麼辦呢?修悅意慈。就是我們慈悲心要生起來,你一定要跟他有好的關係。怎麼辦呢?就是知母、念恩、報恩。你觀察這個眾生,你在生死輪迴當中,我也在生死輪迴當中,我們兩個在這一期生命會相遇,這件事情不是小因緣。無量無邊的眾生,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得到人身又能夠在同一個地球,又能夠在同一個地方,這件事情不是今生才有的因緣,過去生生生世世都是有因緣的。在生生世世的因緣中,你肯定有一生做過我的母親——「知母」,你如此地了知,這些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

做我的母親時,她對我是很照顧的,要是剩下一口飯,她會把這一口飯給我吃的,她用所有一切的資具來照顧我、養育我。我們要憶念這個人對我有太大的恩德了!那要怎麼辦呢?報恩!我應該要用這一生,報答她過去曾經對我的恩。

怎麼報答呢?唯一的就是「慈」跟「悲」,她身心有痛苦,我應該為她拔除;她身心沒有快樂,我應該給她快樂。當然給她快樂,不是給她五欲樂,是給她三昧樂、佛法樂、寂靜樂,告訴她怎麼樣修行、怎麼樣離苦得樂的方法。這個「悅意」就是去創造你跟他之間一個好的因緣,透過我們的思惟,觀察這個人過去曾經是我的母親,對我有恩,所以我應該要報答他,就是先建立一個好的因緣,你跟他有好因緣,你才有可能對他拔苦與樂。

慈悲觀就是兩個內容:一個是平等捨;一個是悅意慈。

不過這件事情是這樣子,你修慈悲觀的次第,可以先找因緣比較好的修,你那個慈悲心很容易就能夠生起來。然後你再找中庸的,你跟他沒有好因緣,但是也沒有壞因緣,你再對他修慈悲觀,知母、念恩、報恩,慈心、悲心。然後你再面對你的怨家,對他修慈悲觀。這三個次第,就是對治嗔恨心。

在戒律裡面,小乘的戒法,它的重點在治貪。很明顯的,佛陀在聲聞戒裡面,對於一個比丘,他的資具、缽應該有多少,衣服要怎麼處理,對女眾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

但是在菩薩戒,是非常注意嗔恨心。佛陀在菩薩戒裡面,訶責菩薩的嗔恨心,訶責得非常厲害。這個十波羅夷裡面,有幾條就跟嗔有關係。你看到眾生起嗔恨心,在菩薩戒裡面都結很重的罪。他曾經對你不起,但是他向你懺悔了,你嗔心不受悔是菩薩波羅夷罪。為什麼?因為菩薩的目的,就是要攝受眾生,你一對他起嗔恨心,他看到你就不歡喜,你沒辦法攝受他。所以從菩薩的角度,對嗔心是訶責很厲害的,這應該修慈悲觀來對治。

師答學生問題:悅意,悅是喜悅的悅,一個心字旁悅。意,意樂的意,第六意識的意。這個慈心怎麼會有呢?就是悅意,你要先創造一個跟他好的因緣。譬如說如果對方是我的母親,她偶爾對我們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們能夠包容她,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她歡喜,她看我也歡喜,好因緣!所以這個慈心就是要先建立跟他的好因緣,叫「悅意慈」。

——摘自《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你要是做了,這才是真正保險

大家學完《地藏經》,我們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說...

居士應如何正確學佛與用功

首先,應聽聞僧寶所說之正法(而不是網絡上論壇、博客...

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已多時

古人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為難。只因你我無...

修行中斷的原因何在

一是環境關係中斷,假使這個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

濟群法師:掌握八個修行核心

佛教經論眾多,若無善知識引導,僅靠個人摸索,很難深...

如何用心力改變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論》說我們今天所對治的是無明、是妄想,而...

佛弟子平時自修的幾種方法

一個人為什麼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訓練自己意志堅定,如...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雲富貴之風,而不必岩棲穴處;無膏盲泉石之癖,而...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

佛心是什麼

佛心是放下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

佛陀的27種利生事業

如《現觀莊嚴論》所說,佛陀以種種幻化身應世,並以二...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

我們怎麼去改造未來

我們怎麼去改造未來?因為你現在的身心是要創造未來,...

持誦《普門品》的不可思議感應

普門入於大慈,幫助眾生得利樂;觀世音入於大悲,尋聲...

佛以譬喻示比丘

有一天,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譬如有...

受持八關齋戒,轉現世貧窮

釋迦牟尼佛在羅閱祇竹林精舍弘化時,當時有無數已證得...

聖嚴法師《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

命相、星相以及風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傳說,...

主人的痰

有一個大富翁養了一群奴僕,這些奴僕有替主人搥背的,...

戰勝自己,不向命運低頭

著名的江民殺毒軟件創始人王江民,因小兒麻痹而導致終...

老年人不討嫌的10個切記

一要切記: 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

《梁皇寶懺》十卷都說了些什麼

禮拜《梁皇寶懺》是佛門中修懺悔的主要法門之一,流傳...

極樂世界的果報體有三種功德

第二個,我們選擇極樂世界,我們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那...

【佛教詞典】一性五性異

乃法性宗、法相宗二宗宗義差異之一。法相宗以五性各別...

【佛教詞典】歸依法

(術語)捨邪法而修正法也。大乘義章十曰:憑法為藥。...

【視頻】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三難淨土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三難淨土

【視頻】惠空法師《玄沙師備禪師介紹》

惠空法師《玄沙師備禪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