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014/02/16  大字體  護眼色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宿生惡習作拉鋸戰,自覺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轉了。好比在逆流中,掌舵的稍一鬆手,船就被大水沖蕩得不知所向。而印光大師的偈語:「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給修淨業的人指出「了生死」的捷徑。

求消災免難,健康長壽和求世間福報,都是學佛的副產品,只要認真持戒、念佛,必定能得到。學佛的目標是真正為了脫生死這件大事,如同海上度船,先要將總目標確定下來,才不會盲目地行駛。修行也是如此,盲目苦行連自利的功能都沒有,更妄談利他的功效。接下來第二句「發菩提心」,談到利他的願行,更是大乘學佛人的動力,也是念佛法門的關鍵。

如果唯求自己往生,不管別人。將念佛法門修成小乘法。阿彌陀佛不為名利,捨己為人,度化眾生。巨大的動力來源於菩提心。菩提心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印光大師對菩提心作了一個譬喻:「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可見,菩提心的威力巨大,所積集的善根福德迅速廣大,不是人天小福德可以相比擬。念佛求生淨土的願望背後,實以「上求佛道,見佛聞法;乘願再來,普度有緣」為終極目標,往生淨土好比去深造,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說:「什麼叫做多善根?莫過於發菩提心,只要發了菩提心,就超過你歷劫修行的功德。」

但作為一個末法時代的生死凡夫,一個自已的生死大事還未辦成的人,如何去度化眾生,好比自己還沉溺大海中,如何去救他人出脫苦海。因此,淨土行人要發廣大菩提心,雖行似小乘,而此心深廣,念佛迴向的範圍亦廣大。第三,由自利「真為生死」與利他的「發菩提心」結合起來,我們才會「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可用下面三條對照:

1、不懷疑:淨土法門易行難信,易行指三歲兒童都能念;難信指阿羅漢還不信。因此,我們要信釋迦佛決無妄語;信彌陀佛決無虛願;信那些往生事蹟是真人真事。信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2、不夾雜:所謂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有人認為提倡「一句佛號,一部經」,是不是不需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呢?其實,「深入經藏」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博覽群書」,而是要「解如來真實義」,方能「智慧如海」;修學佛法不同於研究世間學問,要廣學多聞,往往一經通,一切經通,佛法是「心地法門」,所謂一句佛號,包括三藏十二部。與世間向外馳求、分門別類的科學完全不同。但上述解釋並不排斥博覽群經,這與每個人的根性,和各自修學的因緣不同有關,不要誤解了祖師的開示。

3、不間斷:俗話說「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就是間斷。我們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輪迴,不下番死功夫是不行的。我們的執取妄想的習氣很嚴重,超出我們的想像,更何況凡夫並未悟到真性,若在臨終前沒有培植一個強大的「念佛往生」的正念,多數只能跟著妄念輪轉。要做到「不間斷」,剛開始應該製訂一個定課,每天必須保證一個念佛的量,好比一個人一日三餐,不可過飽,不可過饑,這就是定時定量,我們在沒有養成念佛的習慣前,打妄想從無始劫來是我們凡夫最習慣的事情。

至於行、住、坐、臥,隨緣默念,是輔助功夫。四、「求生淨土」是了生死,最容易、最可靠的方法,佛說一切法門,都可以了生死。但在修行的難易上,有很大差別。印祖說,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了生死。」有些人說自己本來是佛,何須念佛?心淨則國土淨,何必再求生淨土呢?從理體上,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境由心生,心淨土淨,關鍵是凡夫的心清淨不了,從事相上講,凡夫妄想紛飛,與清淨的佛相差天淵之別。因此印祖開示說仗佛力往生比下一輩子我們靠自己投生為人還要容易,關鍵是自己相不相信,願不願意。

根據印祖的四句偈,我們確定了「真為生死」的目標,乘上了「求生西方」的彌陀大願船,加足了「發菩提心」的燃料,接下來就要看我們是否「老實念佛」,在我們無始劫的業力汪洋中,逆水行舟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奶奶病重念佛痊癒的經歷

從我記事開始,奶奶就信佛。記得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

修行要勇於對治自己的習氣

一個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時確診並實施有效治療,學佛...

淨土文化對建設「幸福感」有什麼積極作用

2014年3月18日,《禪文化》采編一行參訪了淨土祖庭廬山...

昌臻法師《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風險太大

為何而來 作為凡夫的我們,在這樣一個普遍都向下沉淪的...

弘一大師《佛法十疑略釋》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對於佛法...

有沒有享受的命?

生命時刻充滿無常。我有個朋友,剛剛發布他升職的消息...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來自《...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

人生如苦海,學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著與痛...

培養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為一名兒科中醫師,每天接診眾多患兒,其中發病根源...

星雲大師《青年之病》

各位同學: 剛剛下了一場大雨,新建的西來泉擋土牆工...

知道「沒有聲音」的是誰呢

我們看就聞性示因常,就著聽聞的體性(注意,不是就著...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

欲為法門龍相 先為眾生牛馬

既然我們已經是皈依了,那我們怎麼樣實際地做到?要緊...

沒有「願」來作導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眾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則當中輪迴,是業力所感,是不...

念佛必須持戒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必須持戒,當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

什麼是心地法門,該如何去修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什麼是心地法門,怎...

敬老養老是福氣

《論語》有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初讀此句,...

【佛教詞典】黃檗宗鑒錄

凡二卷。日本黃檗宗高泉性潡、杲堂元昶等編。記錄同宗...

【佛教詞典】本跡

(術語)本地與垂跡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薩及佛,由自...

【視頻】春節送祝福就送南無阿彌陀佛

春節送祝福就送南無阿彌陀佛

【視頻】妙境法師《人世間不美滿,有如意也有苦惱》

妙境法師《人世間不美滿,有如意也有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