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者的「夾雜」

2014/02/17  大字體  護眼色

淨土者的「夾雜」

有自以為學淨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謂淨土之讀經只能讀一部經,且此經只能是《淨土三經》。如有人偶有因緣,而念了一部《法華》或《金剛》,便謂其人為夾雜,非老實念佛者也。更有甚者,還謂學《印光大師文鈔》和諸淨土祖師文者,亦是夾雜。唯只念佛,不閱經不看論者,方是真學淨土,真老實念佛者。

試問其人,何為夾雜?何為老實?智旭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言:「欲坐斷凡聖情解,頓明佛祖心源,不可絲毫夾雜。然所謂夾雜正不在看經尋論,乃在世間利名煩惱我慢慳嫉放不下。嘗見主宗乘者,動以經論為雜毒,反置習氣於不呵,豈知古英傑凡情先儘,故但埽其聖解。今人濁智流轉,不向痛處加錐,云何出得生死。」可見夾雜非在看經學論,乃指放不下世間名利煩惱我慢慳嫉也。而人不在此下功夫,反處處以人讀經學論為夾雜,實乃可悲。

至於所言之老實念佛,民國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中言:「所謂老實念佛者,老實二字必當注意。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云何能老實乎?」可見老實念佛者,乃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非指經論。又言:「故提倡淨土法門者,不可僅說念佛為止。須知修淨土正為滿大願,僅僅念佛下生,不能滿也。」故我淨宗之印光大師於《文鈔》中言:「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復永嘉某居士書五》)既「皆無不可」,又何來如此死執?

又淨土法門重在信願,如無信願,縱然念佛,亦不得往生。試問不閱佛祖經論,又何能生信發願哉!《彌陀要解》云:「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此理諦閑大師在《全集》中亦言:「今之淨土法門,無論緇素男女,老幼尊卑,誰人不知念佛。詰其何用?則曰修來世,或言生西方,若如是,豈全無信願?無信則安肯念佛,無願則不言生西,既有念佛之行,並有信願之心,理宜千修千生,萬修萬生。

經云:「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今人念佛,至於臨命終時,求其決定往生,千萬人中,難得一二僥倖者。何所以耶?究其病根,只在信欠真,願欠切,念佛欠一心耳!當知過在己躬,非法門咎也。故今摘取古人用心相應之語,以為十方緇白之勸。」觀大師之文,當可知何以千萬念佛人中,難得一二決定往生,究其之根本,則在信願不堅。而欲發信願,又不閱諸祖論淨土之文,其可得乎。

是故大師「摘取古人用心相應之語,以為十方緇白之勸」。諦閑大師如此用心,靈峰大師又何嘗不是如此也。在《彌陀要解》序言中,大師云:「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伯述《圓中鈔》,高深洪博,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覩。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可見大師述要解之目的,無非因《疏鈔》和《圓中鈔》,文富義繁,邊涯莫測,可能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再述要解,以使閱者發信願也。而愚人以閱大師之文,反斥為夾雜,實負祖師之深恩也甚矣!

實則《要解》等書,淨宗之人不可不看。淨宗十三祖之印光大師,世傳為大勢至再來,其言:「淨土十要,乃澫益大師以金剛眼,於闡揚淨土諸書中,選其契理契機,至極無加者,第一彌陀要解,乃大師自注,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唯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至於後之九種,莫不理圓詞妙,深契時機。雖未必一一全能瞭然,然一經翻閱,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質而成仙體矣。此是譬喻法門之妙,不可錯會,謂令成仙。」(《與徐福賢書》)「宜常研閱」四字,學人當放大眼看。

另印光大師在《文鈔》關於應讀之書,可謂明之詳矣,言《龍舒淨土文》,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從此入手。又謂《徑中徑又徑》一書,是不費研究翻閱之力,直趣淨土壺奧。於初機人,大有利益。又謂《高僧傳》初二三四集、《居士傳》、《比丘尼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等皆當閱之。以其為記古德之嘉言懿行,閱之自有欣欣向榮之心,斷不至有得少為足,與卑劣自處之失。而《弘明集》、《廣弘明集》、《鐔津文集》、《折疑論》、《護法論》、《三教平心論》,《續原教論》,《一乘決疑論》,皆護教之書,閱之,則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見城壘矣。此等諸書,如能閱之,則令正見堅固,能與經教互相證明。另《安士全書》、《歷史統紀》,大師也認為不可不看。

因《安士全書》,覺世牖民,盡善盡美。講道論德,越古超今。言簡而該,理深而著。引事蹟則證據的確,發議論則洞徹淵源。誠傳家之至寶,亦宣講之奇書。言言皆佛祖之心法,聖賢之道脈,淑世善民之要道,光前裕後之秘方。若能依而行之,則繩武聖賢,了生脫死,若操左券以取故物。《歷史統紀》一書,無論信佛謗佛者,皆肯看,以其是史鑒中事。大師並開示,切不可謂一心閱經,置此等於不問。如不看這些書,則差別知見不開,遇敵或受挫辱耳。在《復何槐生書》中大師更開示說,欲知禪淨之所以然,當要息心研究《印光大師文鈔》。人謂看《印光大師文鈔》者為夾雜,直是一派胡言。

大師文曰:「欲知禪淨之所以然,非博覽禪淨諸書不可。即能博覽,倘無擇法智眼,亦成望洋興嘆,渺不知其歸者。是宜專閱淨土著述。然淨土著述甚多,未入門人,猶難得其綱要。求其引人入勝,將禪淨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無疑滯,語言顯淺,意義平實,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嚮導者,其印光文鈔乎。祈息心研究,當自知之。」在《圓瑛法匯序》中大師也勸人當要看蓮池、諦閑、圓瑛三大師之書,言:「竊以浙江,昔有云棲法匯,近有諦閑講錄,圓瑛法匯,同為險道之導師,苦海之慈航,有緣遇者,何幸如之。」

在《復應脫大師書一》中大師則勸應脫法師從天台山國清寺靜權大師學教,曰「汝年始弱冠,當先參學。不宜標奇顯異,作行頭陀之狀。似宜往天台山國清寺親近靜權法師。現今講師頗有其人,而光所知者唯此人,故作此說。其它光不得而知,故不敢妄令汝親近也。」

善導大師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中言:「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若細體大師之語,何來如此排經斥論之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四祖道信禪師的念佛禪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經得起考驗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滅殆盡,不讓...

佛弟子修學的四點建議

人生如大海,如何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必須依...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單提一聲佛號

大家來打佛七,事先一定有所準備。七天之中,一切放下...

令一切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佛說十重四十八輕戒)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可以來代替「肉」的七種素食

黃豆 黃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功...

十大因素讓僧人們健康長壽

長壽是千百年來人類探索和追求的目標。秦始皇為了能使...

修行應發三種心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

耀智大和尚自述與觀音菩薩的殊勝緣分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觀音菩薩,關鍵的時候都會祈禱...

傅大士《十勸頌》

傅大士(497569)是齊梁之際著名大居士,又稱善慧大士,...

人怎樣才能夠清除自己的慾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為地處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

學佛人可以用絲織的棉被嗎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 這以下有三個要斷...

淨土法門不談風險很大的轉世

通途佛法談到菩薩道慈悲心的問題,可能有人會發願要生...

人的相貌是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這是為什麼?人的相貌是這個...

禪修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

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

印光大師一句讓人目瞪口呆的話

印祖文鈔中有一篇《示周餘志蓮女居士法語》,開篇第一...

肆意口業,墮畜難言

不誠實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貴,由於你不誠...

【推薦】佛教療養之法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佛教詞典】王受正直言

【王受正直言】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六頁云:云何名王受...

【佛教詞典】隱峰飛錫

唐代元和年間(806~820),隱峰禪師欲登五台山,途中...

【視頻】阿彌陀佛與其他佛有什麼不同

阿彌陀佛與其他佛有什麼不同

【視頻】崇慈法師《鳩摩羅什大師》

崇慈法師《鳩摩羅什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