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通過什麼表現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慧廣法師  2015/04/08  大字體  護眼色

問:師父,通過什麼表現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還請師父慈悲開示。

慧廣法師答:如果我們修行後,心變得柔和、善良、積極、穩定和安寧,以智慧與他人相處和合作,這就是如法修行所得到加持的一種表現。比如:我們在沒有念佛之前,脾氣暴躁、總喜歡怨天尤人。

然而,在念了佛號後,我們不那麼容易發脾氣,怨氣也慢慢淡化,人變得柔和、仁慈、寬容,甚至還有了一點點慈悲和智慧,這就是如法修行的表現。有些人修行之後,心不但沒有變得柔和,反而變得強硬、孤傲,我慢很強,目中無人,非常喜歡宣揚自己、批評別人,這是修行的不如法,不要顧及自己的面子,越不好的習慣和習氣越要祛除,要讓自己變得柔軟、仁慈、積極、隨和,有胸懷,有勇氣,敢於承擔責任,願意為他人付出和貢獻。實際生活中若能做到這樣,這就是真正的修行。

很遺憾的是,放眼望去,當今這個社會到處充斥著自私、慾望、固執、唯利是圖、自以為是、錯誤觀念等等負能量。很幸運的是,我們大家內心深處平等地具備潛能——正能量,我們只要透過佛法修行,就可以把這些正能量挖掘出來,讓生活變得輕鬆愉快,讓家庭變得溫暖和睦,讓周圍變得和諧安寧,讓事業做得正當清淨,這樣的修行才是正確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生活優越為什麼仍會悲觀

問: 很多人生活優越,為什麼仍會悲觀? 濟群法師答:...

星雲大師《如何安身立命》

各位雖然退休了,但是人生仍然是繼續的,並不就此為止...

學佛要怎麼學

第一是嚴守戒律,讓自己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心念都清淨...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

為什麼會生不孝順孩子

問: 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兒女,可是兒女偏偏都很壞,...

趙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識答問》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 問: 什麼是佛教? 答:...

僧人用齋時的觀想和祝願

為了修行自律和傳教度人,佛陀根據當時的環境和修行的...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

人生如苦海,學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著與痛...

經商與學佛

平常人看得學佛是很難,往往聽人講究佛學,以為我未講...

40道寺院素菜譜(圖)

...

四種情況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

西方極樂世界超越了壞苦

我們這個世間會感覺到壞苦,就是你在快樂的時候它也是...

懂得取捨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這段話大家都很熟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間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會因聚緣而來。將...

睡眠者,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說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難過,如果病了不痛,病也...

8種水果讓你秀髮飄飄

一、奇異果 可謂水果的營養之王,富含胡蘿蔔素、維他...

聖嚴法師《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

佛舍利是結石嗎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捨...

【佛教詞典】篙

資持記·釋四藥篇:「篙,音高,進船竿也。」(事鈔記...

【佛教詞典】地華

(1844~1905)清代僧。福建歸化人,俗姓馮。字妙蓮,...

【視頻】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動畫)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動畫)

【視頻】淨界法師《受菩薩戒後為何容易得感應加持》

淨界法師《受菩薩戒後為何容易得感應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