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21頁)
【隨機推薦】
能傑法師:童蒙止觀
代序 蕅益大師說:佛道以見性明心為指歸,以信行、法行為...
脫離滔滔苦海愛河,免除輪迴之苦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普門品》 這是說,...
文殊菩薩出生時的十種瑞相
文殊師利菩薩出生的時候,由於他無量劫以來積功累德,福德...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個人的雙腳,福德的資糧,它是讓一個人趨...
於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由於現前現住安立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聞行《法華經》,往生安養剎
原文: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
供養三寶的錢,最好別指定用途
供養三寶,供養時指定這些錢要做什麼,一指定了它只能做這...
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
五戒即五常,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言即信...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曰...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問: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大安法師答: 你這...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億...
怎麼才稱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學統 北齊慧文禪師,讀《大智度論》悟一心三觀。南嶽...
出生食的由來
出生食,也就是施給眾生食。於進食之時,從應量器中取出「...
信願不是很足,這樣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 因為生活在物質世界裡,對極樂世界實在是看不到、摸...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樣,還是不一樣? 你不能說一樣,...
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對於淨土的情懷他是這麼表達...
四種惡法能夠令菩薩忘失菩提心
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曾經發過菩提心又忘了、失去這個菩提心...
臨命終是業力激發的時候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那麼到底什麼業...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佛...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多...
極樂世界的菩薩,在這個世間的示現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來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自古及今應該會...
為什麼睡著時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樣
問: 請問法師:晚上睡著時有時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己...
三業沒清淨,有這些現象全是假的
【從先過去久遠以來。於佛法中各曾習善。隨其所修何等功德...
修行人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著魔
過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學畫畫,他的畫本來就不怎麼好。有...
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
【薦】
古德論《阿彌陀經》少善根福德因緣與多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淨土...
地藏菩薩能滅眾生一切重罪
【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 地藏菩薩就...
為什麼要修無分別智
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是一個全方位的展開,這全方位展開是指...
念完《地藏經》,要給一切眾生迴向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
境隨情起,識逐緣生
大智度論問。若一切諸法空如幻。何以故。諸法有可見可聞。...
女眾到寺院,為何戒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
問:女眾到寺院,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為什麼呢?女眾來到...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問: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這個問題我們在雲居山...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之意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
作眾惡業——一位保安的學佛感應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信,是來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過很多...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因為有此三件覺悟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此...
不了解佛法的人對皈依的誤區
現在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佛門是勸人向善的,所以願意皈依三寶...
誰都可以靜坐學佛嗎
問: 誰都可以靜坐學佛嗎? 大安法師答: 誰都可以。因...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敗的原因
朋友好心對我們說:你做人非常失敗,我們聽了不必生氣,應...
「常住物」有四種分類
常住物有四種: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現前常...
念佛人與不念佛的人鮮明對比
一談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詞,死了就什麼都沒有,非常恐...
月光兒生天的因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羅門,...
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生命中一直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常常說...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
【薦】
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覺沒...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練。...
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萬緣放下」
問: 事與理的統一怎麼那麼難?在家居士的萬緣放下真的不...
永覺元賢禪師:示淨土社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寶地黃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東 妄想盡銷歸一佛 自...
每個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樣
在諸佛派侍者問訊世尊的時候,佛的表現是什麼?含笑。問的...
這樣的老實頭,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老實頭很可愛,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錢不值,唯有...
他這念頭一動,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禪七,就是來用功辦道的。用功辦道是要吃苦頭的,坐在那...
熏習的好處,我是自己證明的
《大乘起信論》講熏習修。你感覺你哪一樣煩惱重,你就慢慢...
下品三生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問: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大安法師...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著最省力
知老居士,為己躬下一著,決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當急時...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問處...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夠把別人放不下的東西放下...
蓮池大師為什麼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懇懇勸人看教
看蓮池大師的一個說法。他說予就是蓮池大師自稱,他說: ...
兩悲相感,當下就把我們攝受住了
我們為什麼要舉行十天百萬佛號閉關,有個好處,就是讓他在...
佛制殺戒是最善的功勳
佛教和儒、道二教設教化導的初心,都是勸人向善的。但是,...
放掉妄想,才有辦法對治它
為什麼有些人他煩惱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夠突破?為什麼有些...
親近這十種善友能得利益
那麼這八句我們看看,第一句親近老成 ,就是親近善知識。...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果你...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嗎
出家也是有苦有樂。苦什麼?比如得長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佛經中說四大苦空。這就是《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四大苦空...
回觀此土修行者,齷齪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
念佛病癒,誓往西方
二〇一二年,末學經朋友介紹相信佛法。現在想來,自己還有...
至誠供佛齋僧,種下殊勝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時,當時城中有一位長者名...
船子和尚與夾山禪師
這幅圖描繪的是禪宗極為有名的公案,說的是唐代夾山善會禪...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法...
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
不信淨土的人有這四種特點
那怎麼樣才能信淨土法門呢?前面的偈頌談到多生多劫以來,...
你要檢查一下,哪些帶得走哪些帶不走
死歿無常就是告訴你,要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沒意義...
修行很簡單,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我們再看第七意識蕅祖的批註: 此之意根,從無始來,內緣...
建立名號來度眾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薩的時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構西方...
念佛法門是實有法還是虛無法
問: 念佛法門是實有法還是虛無法? 大安法師答: 我不...
出離心與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
信力不夠,心就容易散亂
問: 請教法師,現在念經持咒持名號,均是散亂心,心口相...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學...
要得在世不造過者,只有參禪一法
參禪人沒有過:日用中一切時參,一切處參,一切事參,無造...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非...
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問: 學人心內有詛咒人的妄念、業障,不論凡聖,對於彌陀...
修淨土法門不要自卑
有些人總覺得修念佛法門,似乎有點低人一等。你看人家參禪...
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個地方重點在這四個字,知心無念。我們一念心,每個人都...
念佛人同時獲得這三大利益
信願念佛,一則可消滅過去造的罪業,二可息除眼前的煩惱,...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由凡...
工作要趕,而不要急
積極這兩個字,我們通常都會把它和樂觀、開朗、進取連在一...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不要幸災樂禍
佛陀在《諸法集要經》中說:若見造非法,生劣心隨喜,由彼...
沉湎於男女的情慾而不自覺該怎麼辦
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爾乃出四淵。 大...
所有煩惱過患皆由此而生
過去,有位智光長者請佛為大眾宣說出家與在家之勝劣,佛以...
【薦】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個。 【譬如大地...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用呢...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能治...
以純孝之心念佛的婆羅門女
佛像能引發人的善根。當時有個婆羅門女在瞻仰頂禮覺華定自...
這是晚年最要緊之所在
【原文】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你不...
儒釋道是一家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在學習導讀《復鄧新安居士書》這篇文...
如是發心名之為邪,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
迷時妙法成生死,悟後三千性寂然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轉煩惱業報之火...
這些問題,念佛到位了都能解決
問: 法師,您講煩惱即是菩提,是諸佛菩薩才能夠到的水準...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菩薩...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一念...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被...
怎樣供養功德才大,這些是供養時應注意的
福報的大小是每個人修的。我們不要認為我力量不夠、我的財...
出家人對父母的孝
古往今來多少出家的人,他們對父母的那種孝,那是刻骨銘心...
往生大事,敗在懈怠
當你的懈怠放逸佔了上風的時候,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這種道...
不要以「凡夫心」對接「聖人境」
問: 法師在講解中提到無我,既然這個神識不是我,我們又...
真的好怕死,怎樣才能不「死」
問: 印祖一再地說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主...
讓業力沉澱,帶業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麼修...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
早晚課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
世間的快樂為什麼是痛苦呢
我們應該對輪迴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妄想...
《高僧傳》記錄的誦經感應
梁代慧皎法師所譔《高僧傳》,將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分成...
詳解佛教《四威儀》偈語
佛教《四威儀偈》是自古以來在佛門中廣為遊行的講述行、住...
佛雖廣受一切供養,但心中無增減
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曾聽聞:在竺叉尸羅國的博羅吁羅村中,...
【薦】
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其實那是消災免難
我們不論學一門技術,或者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要面對現實...
我們要發迴向的願,這種迴向效果無窮
【次當復發迴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眾生等...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
我們念佛是為了求什麼呢
修淨土法門,我們都會念佛。但念佛是為了求什麼呢?我們很...
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
問: 怎麼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麼? 大安...
彭際清居士:觀無量壽佛經約論
釋此經時。略開四分。一題名。二敘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你要經常反省自己,準備好了沒有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命運,這個...
太多的外緣,會帶動無始劫來的攀緣心
息諸緣務,有四意: 一、息治生緣務。 不作有為事業。這...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嗎
問: 《無量壽經》十八願說的至心信樂,標準是什麼?不能...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我們...
天台宗傳法儀軌
一、迎師 傳法時至,鳴鐘三下。諸師及觀禮隨喜者齊集法堂...
附體這種東西,趕緊念佛把他送走
這個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讓其他的東西附在自...
安住空性,發起菩提
一個人要學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觀,轉成完整的人...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多...
唱著無涯歌,走向極樂國——新羅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新羅人,西元617年生,20歲時剃度於黃龍寺...
如何正確運用十念記數法念佛
問: 我平時用印光法師講得念十聲的方法記數,但我發現記...
這幾種人最適合修地藏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是佛陀為母親所說...
時時刻刻勿令暫忘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但是在我們遇到一些...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
問: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呢? 答: 歸敬...
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問: 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
這種情況是對佛的願力認識不足嗎
問: 我越是修行,越覺得自己差勁,越來越慚愧,越往自力...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界盡...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當歷練
偏: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勳不忘,知見...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虛緣。暫時會聚,終必...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土宗是比較特別的法門。我們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輯而...
至誠念觀音聖號免遭屠城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非常動亂的時期。那時候,有一個叫劉度的...
【薦】
佛法告訴我們,要這樣去對待逆境與業力
人處在這個世間,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麼順利?遭受一點苦...
水陸法會八天七夜在做什麼
每逢農曆七月,許多佛寺都會舉辦水陸法會。那麼什麼是水陸...
火燒功德林是什麼意思
問: 火燒功德林是什麼意思? 宏海法師答: 所謂火燒功...
賣齋立斃的故事
有種情況,也是我們這現前一念心,由於我們開始修行轉業,...
「十念法」念佛儀軌
希望諸位平常堅持十念法能夠好好用功。不需要太長時間,但...
【薦】
觀男女二根極其污穢,才能破除淫慾之魔
現代人把這個婚外戀,還認為是一個很浪漫、很時尚、很現代...
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講話
二棄瞋恚蓋: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深深...
燒一萬個元寶,就可以免除災難嗎
問: 有個自稱天人的人,說我孩子過去世是個獵人,將來會...
淨業行人應當遠離這十種地方
學淨土法門的人,他的本懷是要出離三界的輪迴,遠離五欲六...
「十念法」到底怎麼念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念...
曾以為非,今則為是
我們現在常常提到一個詞:三觀。三觀就是一個界定的標準。...
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
問: 修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五念法門的內容是什...
【薦】
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
他頭頂智慧光,行走撼寰宇,攝念佛人行歸淨土
他曾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第二王子,與父共同發願建立淨土,...
嗔是在你心中活動,傷害的正是你自己
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察,...
由於不聽聞此法,有一億菩薩退轉菩提
【原文】 阿逸多①!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剛才所講的引導力,這個是從聖道的角度來講的。我們再從淨...
你得有一分相應,才能夠生到淨土去
以前我們聽到其他的經論教導我們:心淨國土淨,心淨眾生淨...
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
問: 供佛時為什麼要選擇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為什麼供養...
不可妄自尊大而輕視古德,又不可甘心暴棄而不為豪傑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見。無論唐宋...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
地藏菩薩的化身無處不在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麼叫...
德的光輝跟世間的相貌完全不一樣
當你念阿彌陀佛心咒的時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心...
懺悔的前提和方法
問: 懇請法師慈悲詳解慚愧心和懺悔心以及如何懺悔? 宏...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界...
怎麼才是清淨的布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這...
佛與提婆達多所結的冤結
昔時,佛與大比丘們一起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游化。當時,...
面對魔軍的這十支隊伍,能不能打勝仗
這個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定一...
斷疑生信修善法
問: 近來遇到朋友圈發來的各種為重症患者募捐的信息,弟...
【薦】
愛女的離世,讓我扔掉「鐵飯碗」,捧起「金飯碗」
回想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從小到大幾乎都生活在順境之中:...
淨宗大德彭際清居士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
他們說那裡「風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對僧人說: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
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
一、被佛陀點名出生 龍樹(梵文:Nāgārjuna),...
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
所有一切眾生類,過未現在世無盡, 而諸佛剎廣無邊,彼無...
【薦】
地獄的境界從哪裡來的
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資》...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問: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為什麼而生起? 大安...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
思慧很重要,沒有人可以取代
從我們學習的角度,聽聞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諸位...
禪宗對六識空性的體證
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境所產生的六種認知作用,即眼...
「死期敗烈」是淨土行者的甚深法寶
我們在學習印祖文鈔的時候,遇到一個詞死期敗烈。 在《與...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極樂邦——截流大師的故事
《淨土聖賢錄》記載,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區發生...
念地藏觀音聖號和念彌陀名號有什麼區別
問: 念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名號有什麼區別?...
鱉謀猴肝失摯友
昔時,釋迦牟尼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眾,游化至捨...
這個咒能夠拔除一切業障的根本
我們能聽到得生到淨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這個咒大家都叫往...
放經書的書房挨著衛生間,這樣是不是不恭敬
問: 家裡有佛像也有經書,但家裡的書房直接挨著衛生間,...
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問: 念佛到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大安法師...
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時值酷暑,不少居士來到寺院禮佛,稍一走動就會滿頭大汗,...
這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更難的了
這是難信法,於難信法要生決定信。《無量壽經》特別講到,...
誦經時如何隨文入觀
問: 法師,誦經的時候是隨文入觀,還是就一字一字地往下...
【薦】
大安法師:我能夠學佛的因緣也是由於生病
疾病由來是藥方,深知生死是無常。 重刑受過悲牢獄,劇苦...
自我激勵,思惟暇滿難得
第一個,人道的暇滿。 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當中流...
「把全體果覺授與薄地凡夫」是什麼含義
問: 法師,阿彌陀佛把全體的果覺授與薄地凡夫,這句話是...
定業能不能轉?有這樣一個比喻
過去咱們說,定業不可轉。說你那個人命已經定了,你轉不動...
業障很重,但不妨礙往生
比如你的命運要生絕症,生命要終結,那你忽然在這個時候,...
句句消歸自心
祖師們常常教誨我們,要做到句句消歸自心,如說修行。也就...
上一頁
第21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忍辱
佛法入門
皈依
仁清法師
四十八大願
靜波法師
善導大師
戒邪淫
懺悔法門
法語系列
普門品
蓮池大師
其他法師
供佛
供養
減少慾望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