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2020/09/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時值酷暑,不少居士來到寺院禮佛,稍一走動就會滿頭大汗,拾級登山便又叫苦不迭。可是當看到參加早晚課的出家師父時,又會覺得萬分慚愧,因為師父們上殿時沒有短袖短褲,沒有汗衫背心,哪怕三伏天裡也全是這種大領方袍,裡裡外外至少三層衣服,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顯得莊嚴肅穆,令人一見便生虔敬之心。那麼這些服飾都叫什麼呢?又有著怎樣的由來呢?

一、袈裟的名義

在所有僧人服飾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大約就是袈裟了。哪怕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袈裟的人,也可以通過影視作品或文學小說了解到出家人是穿袈裟的。

事實上,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譔寫《字苑》,才把它改寫成漢字「袈裟」。袈裟翻譯為中文是不正色、染色之義,因此袈裟稱為壞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黃、赤、白、藍等正色來製衣。又因為袈裟必須用很多的小布塊組合在一起,然後縫合起來,所以也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同時,據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福田衣。

二、佛教三衣的由來

依照佛典,僧侶最初只穿一件糞掃衣,即從垃圾堆或墳墓地上撿來的破舊衣服再縫好來穿。這樣是為了表示一者可以惜福,二者驅除自已的貪愛之心,有益於增長道心。後來僧侶逐漸增加,佛制允許僧人接受在家居士的供養,包括衣物等,於是也就規定了佛教的服裝有三衣:

安陀會:五條衣,俗稱五衣,在佛陀時代是比丘貼身而穿的內衣;也有說是灑掃作務時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務衣。

郁多羅僧:七條衣,俗稱七衣,是比丘聽經聞法、誦經禮懺,或大眾集會時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眾衣。

僧伽黎:九條到二十五(單數)條衣,俗稱祖衣,是僧人的正裝衣,又稱為莊嚴衣,是僧人的禮服,在講經、說法、見尊長、國王召見或列隊上街托缽乞食的時候必須穿的。

這就是佛教最早正式規定與一般世俗服裝不同的佛教僧侶服裝。

三、漢傳佛教袈裟的演變

印度是熱帶地區,只穿一件衣服就可以。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氣候比印度寒冷,風俗習慣也大有不同。因此,佛教僧侶的服裝也有很大的改變,數量和種類也有所增加。

在佛教初傳的漢代,僧人是依師出家,從師改姓,也仍然穿俗家的服裝,而非袈裟。後來東晉道安法師製定《僧伽規範》,規定出家人一律以釋迦為姓,並且要求僧人在佛事活動、講經說法等法會時一律穿著袈裟。再加上後來南北朝曇無德等翻譯律典之後,僧人依戒為師,一切所行以戒律為準則。

這樣一來中國的僧人不僅有三衣,還有當時漢朝一般人所穿的服裝作為內衣,即今天僧人平常穿的大褂和海青等,與一般俗人只是顏色不同。俗家人可以用正色,而僧人只能用壞色,故稱僧服為緇衣(緇即黑色),後世以緇衣代指出家人即根源於此。

唐宋時期,由於朝廷多次賜予高僧大德紫衣、緋衣等,袈裟顏色也逐漸多樣化。元代僧人的服裝改變為黃色為主,如元代文士歐陽玄吟道:「比丘原是黑衣郎,當代深仁始賜黃」。到了明代,對僧人的服裝顏色又作了更加細緻的規定,明《禮部志稿》云:「洪武十四年,令凡僧道服色,禪僧茶褐常服、青條、玉色袈裟。講僧玉色常服、綠條、淺色袈裟。教僧皂色常服,黑條、淺紅袈裟。」由此可見,明代僧人的服裝可分為禪(禪宗)、講(天台、賢首、法相)、教(從事祈福消災喪儀佛事)三種差別。

四、當代漢傳佛教袈裟穿著情況

現在僧人的內衣與俗人沒有什麼區別,外面的長袍保持了漢代的形式,中褂和小褂是由長褂改變而來,為了勞作時的方便而已,唯有袈裟是代表佛教的象徵。但現在僧人所著的袈裟也有別於印度佛陀時代的固有形式,而是中國化了的。

漢傳佛教一般寺院清眾都穿茶褐色袈裟,受具足戒的比丘才有資格穿七條衣。在放焰口和參加水陸法會時穿九條衣,所以九條衣也稱懺衣。二十五條的大紅色袈裟,稱為祖衣,在寺院裡的早晚功課上,一般只有住持才有資格穿著;在重要佛事活動和法會上,主法的僧人一般也是要穿祖衣的。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種叫做縵衣的法衣,是用大塊整幅布料製成,它是給出家還未受戒的沙彌(尼),和受過在家戒的男女居士們穿著的。就居士來說,因為他們沒有受過出家大戒,不堪為世福田,所以他們著用的縵衣,不能裁縫田相。而沙彌因為尚未諳熟割截製衣法,所以也且著縵衣。

五、袈裟的功德與供衣的福報

袈裟乃佛教之標誌,為智者所披著,它的功德善利非比尋常。據《悲華經》說,佛於寶藏佛前發願,成佛時袈裟有五種功德:

一者、入我法中,犯重邪見等,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受記。

二者、天龍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

三者、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

四者、若眾生共相違背,念袈裟力,尋生悲心。

五者、若持此(袈裟)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

另據《地藏十輪經》說:有一犯人被判綁縛棄置曠野之間,頭頂袈裟指許,得免鬼魅之難。又經中曾記載:有一獼猴趁僧人不在,戲著袈裟,歡喜跳躍,失足墮谷,命終得生天上。

正因為袈裟有如此殊勝功德,能以袈裟供佛及僧的福報也不可思議。

佛世時波羅奈國的梵摩達王有一個女兒,名為伽尸孫陀利,端正莊嚴,且出生時身上就有一件袈裟。隨著年齡的增長,孫陀利身上的衣也跟著變大。一天,她到鹿野宛遊戲,看見佛陀的相好光明,心裡非常的喜悅,於是走上前去頂禮佛足。世尊為她說法,她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孫陀利接著請求佛陀成就她出家,佛就對她說:「善來比丘尼,頭髮自落,法服著身。」

從此,孫陀利精進修習,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為諸天世人敬仰。有人因而請示世尊:為什么孫陀利有這樣因緣?佛陀就對大眾說:「過去加那加牟佛常常帶領比丘們外出行化眾生,當時有一個國王的女兒,看到佛陀,心生喜悅,因此供佛齋僧。四事供養以後,又供養妙衣,因為這樣的功德,天上人間常生尊榮豪貴之家,常有袈裟隨身而生。而這位王女就是現在的孫陀利比丘尼。」

應當知道,袈裟法衣所在之處,能得佛力加持,更兼天龍八部的護念,一切水火刀兵災禍皆悉遠離。衣有如是殊勝功德,我們對之必須恭敬禮拜,勤修供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推薦】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貴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觀無量壽經》云:若念佛者...

供僧功德殊勝,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

《盂蘭盆經》 云:若能以飯食、臥具、 醫藥,供養十方...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運

佛教持戒的目標,並不是求死後升天,或是求來世的享受...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這是從東晉時代,有一位叫道安...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人生彷彿兩條船,一為名來,一為利往。然而,計利當計...

供養瞻禮地藏菩薩,即得十種利益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

慧遠大師感得山神運木建殿

慧遠大師一生充滿著很多感應的故事。比如我們有個出木...

十二光佛度眾生,一句洪名攝十二光

阿彌陀佛又稱為十二光如來,其光明威神,欲廣嘆述,雖...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念珠有哪些意義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於稱名念佛或...

何謂「五毒心」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

中國的佛塔有幾種類型

1、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

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

秋季養生該注意什麼

秋季我們應該注意養生,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好保養的人...

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人會墮落到哪裡

先講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人墮落到哪裡?既然他往生不...

提升道德水平,離不開因果

弘揚佛法,提升我們民族的素質,提升我們中國人的道德...

這時顯現出來才叫真正業障重

在臨終救亡修法時,《地藏經》是講事,普度一切眾生,...

為什麼修行人要精勤修習孝養父母之道

母親具備了十種德行 一名為大地於母胎中,為子女所依托...

五念門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又一重要內容。 第一禮拜門, 身...

禍福相依,福報不可享盡

有一個觀念大家要了解。我們有情眾生,特別是佛弟子,...

戰象自拔淤泥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當時的國王波...

末法時代是怎麼回事

問: 末法年代是怎麼回事? 成剛法師答: 佛說正法五...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

真正的富貴

佛陀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修...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

【佛教詞典】初能變

(術語)唯識論立變現諸境之心識為八識。其第八之阿賴...

【佛教詞典】異品有非有

因明用語。有非有,部分有、部分無之意。因明中,宗異...

【視頻】大安法師《省庵大師一生念佛的境界》

大安法師《省庵大師一生念佛的境界》

【視頻】恰恰念觀音

恰恰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