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鱉謀猴肝失摯友

2020/09/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鱉謀猴肝失摯友

昔時,釋迦牟尼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眾,游化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眾比丘聚會共相議論:「暴志比丘尼為了實踐遠大的志業而捨家、修行學道,歸命三寶。既歸命三寶,應當以佛為父,以法為母,以諸比丘眾為兄弟;既是為求道法才成為沙門,理應遵守修道人應該具備的道德、行為,去除貪瞋癡三毒垢染,奉侍佛、法及比丘僧,慈悲一切眾生,行四等心,方可得度彼岸。怎麼反而心懷惡念,謗佛、謗尊長,輕慢譭謗僧眾?未曾見聞如此之事,實在是令人疑怪。」

佛聽到這番對話,於是詢問比丘們:「諸位比丘在議論什麼?」眾比丘具實向佛稟白方才所議論之事。

這時,佛告訴諸比丘:「這位暴志比丘尼,不是只有今世譭謗如來,在每一世的輪迴轉生處,都是如此。

我憶及過去無數劫時,有一獼猴王,住在樹林裡,以食野果、飲泉水為生,他悲愍一切蜎飛蠕動及人類,發廣大心願欲度化一切眾生,使能解脫煩惱,至於無為。當時獼猴王與一隻鱉為知己之交,彼此相敬如至親,從不鬧彆扭。鱉經常到獼猴的住處,一起飲食、交談,談論正確的義理。

鱉的妻子見丈夫經常外出不在家,懷疑丈夫在外有淫蕩之事,於是盤問:‘你為何經常外出,去得如此慇勤?是否在外做放逸無道之事?’鱉回答:‘我與獼猴結為如至親般的情誼,獼猴聰明有智慧,又通曉義理,我每次外出都是去造訪獼猴,共同討論經法,聊一些快樂的事,未做放逸無道之事。’

鱉婦不信,認為事實必定不是如夫所講述,心起瞋惱,怨怪:‘必是獼猴誘惑我夫,才使我夫經常往來其住處。我應當設法殺除獼猴,這樣我夫才不會再經常外出。’

於是鱉婦假裝生病,臥床不起。她的丈夫在家精心照護她,用各種醫藥為她療治,不敢有所疏忽,但病情都沒有好轉。鱉婦告訴其夫:‘你何必這麼勞神勞力照料我,浪費醫藥?我病得很重,只有得到與你關係甚親的那個獼猴的肝,才能活命。’

鱉回答:‘獼猴是我如至親般的好友,獼猴有智慧,且通達義理,我們彼此寄身託命,相信彼此,怎麼能要我去取他的肝來救你的命?’鱉婦說:‘你我今生結為夫婦,夫妻共同一體,你不設法救妻子,反而一心為獼猴著想,實在是不合乎情理。’

鱉被妻子逼得沒辦法,只得去到獼猴處,跟獼猴說:‘我經常來到你的居所打擾,你從來沒有屈駕到我家,今日相請你到我家小食。’獼猴回答:‘我住陸地,你居水中,如何能去你家?’鱉回答:‘由我背負你,或是用你想要的方式也可以。’於是獼猴接受鱉的邀請。

當鱉背負著獼猴行到中途,鱉告訴獼猴:‘你想知道我請你到我家真正的原因嗎?實在是我婦病重,需要取你的肝服食,以除病活命。’獼猴一聽,立刻說:‘你怎麼不早說呢?我的肝掛在樹上,沒有帶在身邊。’於是催促鱉趕緊跟他一起回去取肝,然後再一起去鱉家。

獼猴一返回住處,立刻爬上樹,在樹上歡喜跳躍。鱉問道:‘你應當拿著你的肝,趕緊跟我回家,怎麼反而爬到樹上歡喜地跳躍,你這是為何緣故?’獼猴告訴鱉:‘天底下最愚蠢者,莫過於你!怎麼有可能將在身體內的肝掛在樹上?你我相處如同至親好友,互相寄身託命,如今你卻圖謀欲危害我命,從今以後,你我不要再相往來了。’」

佛告訴眾比丘:「當時的鱉婦就是今世的暴志比丘尼;而當時的鱉就是調達,獼猴王則是我的前身。」

大眾聽聞佛所開示的過去久遠宿因,都歡喜聞道。

典故摘自:《生經·卷一·佛說鱉獼猴經第十》

省思:

公案中,獼猴以智慧救了自己一命;鱉因為無知,又聽信其妻不合理的要求,而失去有智慧、通達義理的摯友。佛曾開示:「在家之人,有四種法,宜應修習。一者恭敬父母,盡心孝養;二者恆以善法,訓導妻子;三者愍念僮僕,知其有無;四者近善知識,遠離惡人。」親友間理應互相關愛與扶持,但遇事需有智慧判斷,或適當勸導,不能因為親情而做出不道德、損人又不利己之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向閻羅王獻財

佛陀曾對弟子說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無道的國王...

男女相愛的前世今生

這個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個男朋友是自己的爺爺,或...

臉皮薄的人要如何擺脫這種煩惱

問: 我是個臉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當眾講話...

如何解決人到中年的困惑

問: 弟子的丈夫在國內一所大學某機關任職中層幹部多...

事事像鏟柄

這天,給孤獨園內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佛陀剛...

五蘊身心與如來清淨法身有何異同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

面對難看的臉難聽的話

每個人的心地都有無盡的光明,只是這分光明常被遮蔽。...

凡事都能讓一步

佛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兩個商隊準備出門經商,但...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道證法師預知時至,回歸彌陀願海

信願堅固,勇猛精進。跨越憂惱,淨心畫佛 在病苦中,師...

禪房的深夜靜悄悄

泰國的昧明禪師近日頗受弟子們的非議和斜視值更的僧侶...

百不管老媼

本文摘自《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是不計較世間的俗...

印光大師痛斥弟子少管閑事

馬契西居士對佛法深信不疑,對印光大師更是佩服得五體...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

正月初九齋天的意義

一、齋天名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正月初九寺院為眾生祈...

聖嚴法師: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惡口」是用惡劣的、惡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語侮辱人、...

臨終十念是十聲念佛嗎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

不流汗的運動

朋友約我到大飯店的俱樂部去做健身的運動。 健身房裡...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

學佛過程中會碰到的問題

能夠學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薩告訴我們很多做人...

【佛學漫畫】馬鳴菩薩

我們今天還能遇到佛法,這全賴過去的大善知識,他們乘...

空有無礙,進入中道的平衡實相

智者大師雲 【隔真妄,破九界,顯佛界,為緣修。】 智...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為何學法後,總覺得反被佛法障礙了,變得很畏懼

問: 佛法是心法,總是聽聞,說佛法的空性和般若要用在...

【佛教詞典】論軌抉擇

【論軌抉擇】 p1330 集論八卷十一頁云:何等論軌抉擇?...

【佛教詞典】觀念念佛

凝神專意念佛之意。即觀察憶念佛身相好光明及法身實相...

【視頻】道證法師《菩薩戒白話淺要複習》MP3

道證法師《菩薩戒白話淺要複習》MP3

【視頻】慧律法師《念佛鏡》

慧律法師《念佛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