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宏海法師  2020/09/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麼叫「生死疲勞」呢?就是說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斷地輪迴,沒完沒了。就好像蒙著眼睛拉磨的驢,無意義地在那裡繞圈,繞著那個磨,來回這麼轉,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真的很苦,很沒意思。

這種疲勞是怎麼來的呢?這就得從我們人出生說起。我們在娘肚子裡面一天天長大,慢慢地生出來,跟外界接觸,就有了觸,有了感受——遇到好的環境,我們就覺得舒服;遇到不好的,我們就難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定會追求那個舒服的。

大家要注意,這時候突然間我們的慾望就開始噴發,為了追求舒服,產生了愛慾。然後不斷地造作,追求愛慾。追到了就又執取不捨,儲存在八識田裡面,給下一輩子繼續生生死死做準備。這樣的順序就叫三世因果的輪迴——也就是「有」。

「生死疲勞」的產生主要就在這一輩子的「愛、取、有」這三個環節上。因為我們有很多慾望貪愛,就一定會去執取。從貪慾啟動我們一切的行為造作。覺得這個事情好,那我就要想方設法地努力。這時候有一些事情做得不那麼適合,我們也不管它。

反而是誰障礙了我獲取這個慾望的順利進行,我就會把它掀開。我們所說的「業」就是在這個「愛、取、有」的環節造下的。

一切的佛法都是為了折斷這個愛、取、有的鏈條,解除這種「生死疲勞」。既然它是從貪慾生的,那麼佛就讓我們少欲無為。就是愛不要那麼濃烈,最起碼要有節制,不要沒完沒了地執取,否則就會有無休止的苦。這樣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阿羅漢有三種功德

阿羅漢有三種功德,無生、殺賊、應供。這以下會說明。...

自私自利遭苦報

韋婆多是一個很愛說警告語的比丘尼,她為了滿足自己的...

如何自我充實

有人說,時間是最公平的,不管賢與不肖,每個人的一天...

身體不能自主的時候要靠誰

我們學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須心口如一。比如我...

世間的第一大事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

回觀此土修行者,齷齪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不...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問: 要想成為自己人生的大贏家,該怎麼做?現在的生...

餓鬼道之苦

看第二個。餓鬼的苦,我們看這個飢渴寒熱,刀杖驅逼之...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只要生起邪淫念頭,就已經犯了淫惡之罪

【原文】 黃書云云。邪淫者。凡屬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隆蓮法師雖身居廟宇,但對如今社會上物慾橫流的種種現...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這...

病者應以「無所得」來調伏其心

俗話說吃五穀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分段八苦的內容...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

人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問: 師父,您好!我想請問您一下:人從何處來?到何...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

以忍來圓滿人生

忍辱,是良藥,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闊...

【推薦】這麼簡易的法門,為何你卻不修

龍樹菩薩對我們一代時教的判教,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

以對待小昆蟲的心態檢討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說我們持不殺生戒,有時候一些小動物我們看到了實...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上的密咒

現在在家居士,你別看他愚夫、愚婦、老太太,他們真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號,安住自心

我們會在這個世間上投胎,這件事情是有它的業力,背後...

【佛教詞典】一切法皆如幻等

【一切法皆如幻等】 p0011   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頁云:...

【佛教詞典】四大種若四大種所造

【四大種若四大種所造】 p0466 雜集論六卷九頁云:問:...

【視頻】慧律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注》

慧律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注》

【視頻】《華嚴經》僧眾唱誦

《華嚴經》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