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靜波法師  2020/10/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佛經中說「四大苦空」。這就是《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四大苦空」。我們要出離,不要去執著它,但又不能不面對現實。而面對現實,我們又不能去執著它。如果執著它,會越來越麻煩,反而不執著它,我們會天天很快樂。不執著,我們活得很自在,很自在就會很快樂。

有人總是覺得我們很可憐,我說:「我們看別人的感覺也是這樣:你看我可憐,我看你還可憐吶,感覺都差不多。」你看我可憐可是真的,我看你可憐也不是假的。有時候,就好像我們總是在說假話。

因為我們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真理:四大苦空,你說空不空?你說假不假?你說苦不苦?我們有這個身體就是這樣。每一個在座的老人,請問哪一個沒有過年輕,沒有過孩童時代?都有。我也有,我將來也會同大家一樣變老、死去,無論我同意不同意,也無論大家同意不同意,都沒有用。有人說:「法師,你可不能死。」我也得死,因為沒辦法,所以才學佛。

人類所依止而住的欲界環境,也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空間環境也是如此,不僅僅我們的身體如此,這個世界也是由地水火風組成,不承認也不行。我們就是要說理,如果不承認,那是腦袋有問題。我們就講理而言,它就是緣起,就是各種元素組成的現象,如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茶杯,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土、人工、模具,再加上燒制、釉子等,於是成就了茶杯現象。有一天,一不小心它掉到地上碎了,即使你哭,那也沒有用,就是這樣,哭有什麼用?

所以佛教從來不提倡人死後嚎啕大哭,因為你捶胸頓足,挽回不了現實!即使你自殺了,也不能跟他去,因為他的路和你的路因緣不會完全一樣,肯定不同!所以佛教不提倡自殺,也不提倡人死後哭,因緣已散,不要住著。

我們自己捫心自問,對待父母沒有喪良心,盡了責任,那麼我們就坦然了,不再煩惱了。不然的話,恐怕良心有點問題吧。父母活著的時候不好好養,死的時候後悔了就哭,當然是不應該的。雖然人之常情理解!就解脫而言,需要理性。

如果不能悟得為空,反而執著為實有,必然會生起情緒的變化。

它確實是空的,因為它首先是假的,假的不就是空的嗎?如果不能夠去感悟空性,而認為這個東西是實在的、恆有的、永遠的,很珍惜,那麼我們一定要去執著它。如此,就會生起貪瞋癡。

所謂貪,比如說:「那錢有啊!那就是錢哪,我為什麼不貪?」金子在那裡擺著,黃澄澄的,那就是金子,你說你不貪,那正常嗎?但是,我們想到,金子不會常有,我們也不會常有,有與沒有已經無所謂。

所謂嗔,得不到就恨,那是因為我們自己傻才這樣做。所謂癡,就是沒有智慧的自以為是的意思:因為無明,沒有光明,沒有智慧,所以我們看不透事物的真相,從而活在一相情願的局限之中。

據說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到市場上去,人家做買賣,他偷人家的銀子,人家把他抓住了。有人問他:「你怎麼光天化日之下就偷人家的銀子呢?」

他說:「嗨!我當時只是看到銀子了,其他什麼都沒看見。」所以他就明火執仗地搶。這就是悲劇,就是貪瞋癡的結果。為什麼?他就認為那東西可愛、實在,那個東西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就偷了,偷完了之後被抓到了,從而真的改變命運了。

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不也有差不多的故事嗎?佛陀看到一堆銀子,說是毒蛇,走過去了。阿難一看,也說是毒蛇,也走過去了,不理它。有兩個好奇的人,說:「什麼毒蛇呀?」他們跑了過來,到那裡一看是銀子,趕緊就弄回家去了。那是政府的庫銀,上面打著字號,人家正好要捉這樣的人,於是就把他們給抓起來了。

要殺頭時,他們喊:「冤枉。」「冤枉什麼?這就是你們偷的。」「哪裡呀?佛陀和他的弟子說是毒蛇,我們聽到了,到那裡一看是銀子,我們就把它拿回家了。」他們就說是撿的。後來把佛陀和阿難請來了之後,給予證明才最終沒事。最後這兩個人直摸腦袋,說:「真是毒蛇!」

可見,我們如果貪心,它就是毒蛇。很多人就是為了財,才會誤入歧途、謀財害命,這當然可怕。所以說,每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實在的,就會向外攫取,就一定會煩惱。

人有貪瞋癡,就會有取有捨,好的就要,不好的就不要,這是一種力量,因為有了貪瞋癡,有了取捨,所以苦就來了。它拒絕不掉,緊緊地跟著我們,所以輪迴的事情一定無法避免。我們現在又貪又嗔又癡,又有取又有捨,然後你說「我就是不想輪迴」,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告訴大家,沒有這樣的好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有人活得快樂,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

為什麼我們做事會覺得越做越苦

一位產婦生了孩子,但孩子剛生下來還在醫院的育嬰房時...

【推薦】別讓想像破壞美好的一切

太虛大師說我們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人生改善,後世增...

沒有厭離心是否是修淨土的障礙

問: 淨土三資糧講的是信、願、行,蓮池大師特別提到...

從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導式的念佛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把我們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兩...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蟻子就是螞蟻。這是一個典故,在...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五種邪命值得我們去認真反省

佛教在說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過程中,相對應地說了五種...

見他人佈施,要起歡喜心

如果自己沒有佈施,見他人佈施,要生起歡喜心。 如果我...

如何念誦准提神咒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惹禍只因閑口舌,世人為什麼惹禍?喜歡說人閑話,舌頭...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

神會六問六祖慧能

神會在廣東韶州曹溪六祖慧能處住了幾年,頗受慧能的器...

把厭離心徹底地提出來

原來我在佛學院講淨土課的時候,比較年輕的學生說,哎...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

善用你心靈廣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

我在職場的戒煙戒酒經驗

在職場中堅持學佛,還要如法持戒,這確實很不容易。但...

解脫者的風骨

一個真實修行的人,畢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碼他...

大安法師: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體會,在我們青少年的時候,...

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

蓮池大師《三難淨土》略解

第一難:娑婆未變淨土難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

三聖都指歸淨土

淨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他有一個奇特的經歷,就是...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

【佛教詞典】精識

(術語)人之精靈心識也。無量壽經下曰:魂神精識自然...

【佛教詞典】庫主

指禪林一般庫司之稱,亦為都寺、監寺、副寺三職之總稱...

【視頻】楞嚴咒(祺雲法師唱誦)

楞嚴咒(祺雲法師唱誦)

【視頻】大安法師《三種迴向》

大安法師《三種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