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靜波法師  2020/10/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佛經中說「四大苦空」。這就是《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四大苦空」。我們要出離,不要去執著它,但又不能不面對現實。而面對現實,我們又不能去執著它。如果執著它,會越來越麻煩,反而不執著它,我們會天天很快樂。不執著,我們活得很自在,很自在就會很快樂。

有人總是覺得我們很可憐,我說:「我們看別人的感覺也是這樣:你看我可憐,我看你還可憐吶,感覺都差不多。」你看我可憐可是真的,我看你可憐也不是假的。有時候,就好像我們總是在說假話。

因為我們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真理:四大苦空,你說空不空?你說假不假?你說苦不苦?我們有這個身體就是這樣。每一個在座的老人,請問哪一個沒有過年輕,沒有過孩童時代?都有。我也有,我將來也會同大家一樣變老、死去,無論我同意不同意,也無論大家同意不同意,都沒有用。有人說:「法師,你可不能死。」我也得死,因為沒辦法,所以才學佛。

人類所依止而住的欲界環境,也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空間環境也是如此,不僅僅我們的身體如此,這個世界也是由地水火風組成,不承認也不行。我們就是要說理,如果不承認,那是腦袋有問題。我們就講理而言,它就是緣起,就是各種元素組成的現象,如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茶杯,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土、人工、模具,再加上燒制、釉子等,於是成就了茶杯現象。有一天,一不小心它掉到地上碎了,即使你哭,那也沒有用,就是這樣,哭有什麼用?

所以佛教從來不提倡人死後嚎啕大哭,因為你捶胸頓足,挽回不了現實!即使你自殺了,也不能跟他去,因為他的路和你的路因緣不會完全一樣,肯定不同!所以佛教不提倡自殺,也不提倡人死後哭,因緣已散,不要住著。

我們自己捫心自問,對待父母沒有喪良心,盡了責任,那麼我們就坦然了,不再煩惱了。不然的話,恐怕良心有點問題吧。父母活著的時候不好好養,死的時候後悔了就哭,當然是不應該的。雖然人之常情理解!就解脫而言,需要理性。

如果不能悟得為空,反而執著為實有,必然會生起情緒的變化。

它確實是空的,因為它首先是假的,假的不就是空的嗎?如果不能夠去感悟空性,而認為這個東西是實在的、恆有的、永遠的,很珍惜,那麼我們一定要去執著它。如此,就會生起貪瞋癡。

所謂貪,比如說:「那錢有啊!那就是錢哪,我為什麼不貪?」金子在那裡擺著,黃澄澄的,那就是金子,你說你不貪,那正常嗎?但是,我們想到,金子不會常有,我們也不會常有,有與沒有已經無所謂。

所謂嗔,得不到就恨,那是因為我們自己傻才這樣做。所謂癡,就是沒有智慧的自以為是的意思:因為無明,沒有光明,沒有智慧,所以我們看不透事物的真相,從而活在一相情願的局限之中。

據說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到市場上去,人家做買賣,他偷人家的銀子,人家把他抓住了。有人問他:「你怎麼光天化日之下就偷人家的銀子呢?」

他說:「嗨!我當時只是看到銀子了,其他什麼都沒看見。」所以他就明火執仗地搶。這就是悲劇,就是貪瞋癡的結果。為什麼?他就認為那東西可愛、實在,那個東西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就偷了,偷完了之後被抓到了,從而真的改變命運了。

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不也有差不多的故事嗎?佛陀看到一堆銀子,說是毒蛇,走過去了。阿難一看,也說是毒蛇,也走過去了,不理它。有兩個好奇的人,說:「什麼毒蛇呀?」他們跑了過來,到那裡一看是銀子,趕緊就弄回家去了。那是政府的庫銀,上面打著字號,人家正好要捉這樣的人,於是就把他們給抓起來了。

要殺頭時,他們喊:「冤枉。」「冤枉什麼?這就是你們偷的。」「哪裡呀?佛陀和他的弟子說是毒蛇,我們聽到了,到那裡一看是銀子,我們就把它拿回家了。」他們就說是撿的。後來把佛陀和阿難請來了之後,給予證明才最終沒事。最後這兩個人直摸腦袋,說:「真是毒蛇!」

可見,我們如果貪心,它就是毒蛇。很多人就是為了財,才會誤入歧途、謀財害命,這當然可怕。所以說,每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實在的,就會向外攫取,就一定會煩惱。

人有貪瞋癡,就會有取有捨,好的就要,不好的就不要,這是一種力量,因為有了貪瞋癡,有了取捨,所以苦就來了。它拒絕不掉,緊緊地跟著我們,所以輪迴的事情一定無法避免。我們現在又貪又嗔又癡,又有取又有捨,然後你說「我就是不想輪迴」,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告訴大家,沒有這樣的好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你有這麼一念心,就能使你度過一切苦難

有一個道友問我,說我曾經講過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

地獄苦果深重,當精勤修行善業

(上) 佛陀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

我們這生命為什麼苦

我們這生命為什麼苦?因為我們的生命,始終就沒有契入...

靠自己的觀照力消滅掉

講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師,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隻...

對病者開示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說四聖諦...

絕症富翁的三帖藥

有一個富翁得了絕症,他覺得自己將不久人世,心中很難...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

恣意追逐功名利祿五欲,則苦患無窮

佛陀時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靜坐中思惟:世間上很少有...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靜波法師:慾望少一點,快樂就多一點

前語 釋靜波: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佛...

觀音菩薩能不能讓彩票中獎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生活和修行的意義

問: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現實生活和修行的意義?修...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

王博謙居士《學佛淺說》

人何以要學佛 列位要知道人們,何以要學佛的理由,須先...

因果複雜,肉眼凡夫不能明瞭

來示雲,時當末法,彼邪見魔黨,往往身泰體健。而正信...

五款豆腐的時尚新吃法

如果在素食中找一樣最能做出變化多端的滋味的食材,一...

人相貌千差萬別的原因

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長相一樣的...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捨衛國中,有位大富長者的妻子生了一個端正莊嚴的兒子...

即名顯體方稱妙,托境觀心易入真

阿彌陀佛的名號跟世間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名字...

懶惰讓你跟財富無緣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很是貧窮,半間草房,...

四聖諦

「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聖嚴法師《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如何補救

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佛教詞典】瞿折羅國

瞿折羅,梵名 Gurjara。為西印度古王國。據大唐西域記...

【佛教詞典】供養雲

又作供養雲海。有三義:(一)比喻加持一供養物,即為加...

【視頻】地藏菩薩早已證入妙覺

地藏菩薩早已證入妙覺

【視頻】淨慧法師《一生之計在於勤》

淨慧法師《一生之計在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