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大安法師  2020/09/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問: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為什麼而生起?

大安法師答:慈悲心是成佛的種子,一般表述為大慈大悲,或者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能做到真實無偽的程度,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實無偽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證到了空性,從空性昇華的慈悲心才夠得上這樣的水平。那麼我們凡夫沒有證到空性,這個慈悲心只能說是相似的,或者趨向於這樣的狀態。

這種大慈大悲,不容易生得起來。大慈大悲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把一切眾生視為同體。要怎麼能生得起來呢?就要認識到在空性裡面,我們的心跟眾生的心是同體的。正因為是同體的,一切眾生都在我們的內心中,我們也在一切眾生的內心中。

既然是同體的話,我們救度眾生,幫助眾生,就等於幫助自己。自他不二的。那麼在空性裡面,他以神通看到苦難的眾生遭受劇苦,他於心不忍,他如箭入心,所以他就必然要去救度眾生。這是不假造作的,一定會去的。

所以慈悲心怎麼生起來?他是對一切苦難眾生的繫念而生起來的。所以一切菩薩成佛,他是由於苦難的眾生而生起了大悲心,由於大悲心生起了菩提心,由於菩提心來積累他救度眾生的功德,無量劫修六度萬行,最後圓成佛果。

正因為有眾生才有佛果,離開眾生就不會有佛的存在。所以佛菩薩跟眾生的關係,也在這個意義上是同體的,相互增上的。這一點,大家可以看一下《華嚴經》,認真研討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恆順眾生這一章。它把成佛和苦難眾生的關係揭示得非常透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供養正法法師等於供養十方諸佛嗎

問: 請問師父,有人說,供養弘揚正法的法師,這個功...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

什麼是菩薩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

華嚴的大悲心

我們這個發心的,學華嚴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沒有利益眾...

歧路指歸

歧路指歸重排流通引言 時當末法,去聖時遙,人心陷溺...

佛像經書可以下載到手機嗎

問: 佛菩薩像和經書下載到手機裡可以嗎? 正如法師答...

平時要如何去累積福德增長福報

問: 平時要如何去累積福德、增長福報?佛法說:「大...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問: 請開示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大安法師...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

問: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對傲慢我總是無法控制,傲...

四土圓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從斷惑的程度來分,十方剎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覺照

問: 雖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問: 師父,有的人認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徹底...

只有一切頓捨,才能迸出淨業種子

對這個世間的捨,要從真實心裡面真的你能捨得掉,真的...

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

古人說: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道者理也,...

最短的路,未必就最快

有一天,一個小職員正在趕著去上班,這天他的公司有一...

【佛學漫畫】雲棲蓮池大師

一次偶然機緣,蓮池大師聽聞鄰家老夫,因常年念佛,在...

如何做到遠離六塵而行佈施

問: 想請問在金剛經講錄中有關不住色佈施,不住聲、...

開著念佛機,讓佛號種在八識田中

隨著科技電子產品的發展,念佛機的品種越來越多,在多...

要有大學文憑才能學佛出家嗎

曾看過一些帖子,上面是彙集了各種高學歷高文憑的出家...

果一老和尚改變了我的一生

東林寺前方丈果一上人(1922-1994) 我與東林寺的緣 一...

斌宗法師《傳授在家菩薩戒開示》

前言 這次貴社社長德欽法師,暨李炳南老居士等,發心...

小心你的念頭,它正在改變你的命運

很多人問能不能算命?俗話說,生死有定。佛法也講業力...

邪淫後身體的苦痛

生於此世間,受此身體,而行淫行,獲得諸多煩惱,諸多...

【佛教詞典】第八識

(術語)阿賴耶識之異名。大乘所說八識中自末數本居於...

【佛教詞典】順瑜伽

【順瑜伽】 p1106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頁云:順瑜伽者:謂...

【視頻】《藥師咒》心定和尚唱誦

《藥師咒》心定和尚唱誦

【視頻】長者子慈童女

長者子慈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