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如瑞法師  2016/01/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要做無常的準備。本來,佛法再高深,起修的時候,一定是從觀無常開始的。

近代淨土宗大德印光大師,他怎麼樣激勵自己修行?就是「常把死字掛在眉,才覺西方有滋味。」還有一些古大德,他們的案頭或者寫的「生死事大」,或者寫的 「還有沒有明天」這一類的警策語。甚至有些修行人,他上床的時候,就會想到「可能明天不會再起來」,所以他每天都要把死以後的一切事情料理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們真正懂得了「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的道理。

《無常經》裡說:「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法華經》中說:佛出世的一大因緣,是為了讓我們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以佛就是來給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如果我們修行一輩子,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太慘了。所以不管我們年歲大的也好,年歲小的也好,只要你是個修道人,就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修道人,一定要向佛陀學習,好好修行。

向佛陀學習,無非就是要使自己的斷德、智德和悲德不斷的增進圓滿,也就是圓滿自利利他的事業。

佛在《法句經》裡說:得生人道難,生得壽終難,得聞正法難,遇佛出世難。

我們已得難得的人身,得聞難聞的正法,應該好好地珍惜,抓緊時間精進地來成辦自利利他的事業。特別是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所肩負的責任實在是太重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接觸到很多居士,雖然他們在家很刻苦地修行,學得也很多,但很少有人給他們理順一下。如果有人統領,能給大家理順,他們就能知道不管修哪一門,學哪一法,都是「歸元無二路,路路都通達,方便有多門,門門都解脫」的。所以彼此之間應該團結愛護,如果因為所學法門的不同,不能互相理解而出現紛爭,這樣對佛法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因此眾生實在太需要宏法者,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大家去面對去承擔。

尤其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曾經一度對大陸的佛法很失望。就覺得大陸哪有真正的僧團,能夠組織起來好好地修行辦道。而普壽寺可以說寄予了很多人的期望。來過普壽寺的一些人都說:在普壽寺的感覺非常好。為什麼會產生非常好的感覺呢?就是畢竟有我們這麼多的修行人,在這兒修道。雖然都是凡夫,(這裡面難免也會有聖人的)但一旦形成一個團體,就是僧寶的力量。

所以末法時代,能夠建立如法的僧團,會讓很多不信的人生信,已信的信心增長。我們要把真正的佛法弘揚出去,師父們實在應該很好地努力。一方面要自度,另一方面要能夠利他。其實自利與利他又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我們如果不發利他的心,也就說不發成佛度眾生的心,是沒有辦法來圓滿我們自己的。既要從斷證上下功夫,又要能夠增長智慧,從利他上面來獲得圓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傳喜法師:修行人的五個助緣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

當修無常想,斷盡一切貪愛執著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對諸比丘開...

一代高僧夢參老和尚於五台山安詳示寂

當代佛門耆宿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時30分...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

僅僅了解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生起觀照

下面這一段庚二,誡勸,作一個告誡跟勸修。這當中有兩...

無法代替的五件事

圓悟克勤有一個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

隆蓮比丘尼--巴蜀才女,蜚聲中外的佛學教育家

隆蓮法師生長在詩書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

夢中家財萬貫,醒時兩手空空

我們為什麼一直生死不得自在,六道輪迴,受諸眾苦?因...

眾生的罪業會跑到我們心中嗎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你們的因緣觀,你認為眾生的罪...

木師與畫師

從前,北方有一位技藝巧妙的木師,用木頭雕塑了一個相...

如何擺脫不幸的人生

問: 工作處處受挫,感情上也不順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縱欲是以消耗福報為代價

當慾望的享樂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時,一些在傳統道...

明心見性的方法

問: 明心見性的方法。 夢參老和尚答: 明心見性方法...

唯有這句佛號,是應當盡心竭力的

世間的眾生,正當處在急難痛苦的時候,號叫父母,呼天...

佛說不敬、非議或辱罵老師的果報

阿難問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對他們的老師或和尚,...

事業的成功與否跟因果有關聯性嗎

問: 我是一名本科應屆畢業生,最近一年來,看到身邊很...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

居家處世如何對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

持戒破除四種「障」

破煩惱障: 戒如金剛,持戒可以破壞煩惱,而不被煩惱...

如果太快樂了,你會不會放逸

當然生活快樂一點也好,我也不反對。但是你要小心一點...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得波羅蜜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

【佛教詞典】捨

捨者,依止正勤無貪瞋癡與雜染住相違,心平等性,心正...

【佛教詞典】蓮葉千子

(故事)賢劫千佛之前因也。雜寶藏經曰:佛告諸比丘,...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大綱(義貫目次解說)

慧律法師《楞嚴經》大綱(義貫目次解說)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0-淨悟門》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0-淨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