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皈依三寶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如瑞法師  2015/10/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皈依三寶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他完全覺悟了,他能覺悟我們,所以,我們才皈依他。換句話說,他解決了煩惱,我們今天來求他,他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煩惱。只要是人,就有很多的問題,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等那麼多的佛,只要我們肯求他,他就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當中很多很多的煩惱問題。所以,我們要皈依佛。皈依佛,就是皈依「覺」。

皈依法,我們看到的那麼多的經書,裡面都是告訴我們怎樣覺悟的方法。佛教的經典是非常浩瀚的,分三藏十二部。從內容來講不出戒、定、慧三學。

「戒」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來節制、克服自己的煩惱,怎麼樣來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有了戒的修行,還必須能保持下去,如果沒有定力,一遇到外境,就被它所轉了,所以,就要修定。而定一定要先從不做惡事,能保持不做惡事,才能產生,當心平靜下來以後,智慧就爆發出來了。

所以佛教裡讓我們覺悟,更多的是引導我們要爆發內在的智慧,內在的能量的。佛說:你們和我都一樣的,都具足無量的智慧,但現在為什麼沒有?因為我們今生起貪瞋癡。依此類推,過去生中是不是也起貪瞋癡啊?正是因為內心的貪瞋癡的緣故,我們的智慧才不能顯現。

這一生遇到有很多的事情讓我們不滿意或滿意,誰給你造成的?不是佛給的,是我們過去生中的思想、語言、行為,不斷的創造著一個新的自我,這一生一個自我,下一生又一個自我。所以,我們不要埋怨老天不公平,一切都是我們自作自受的。我問大家,世界上還有沒有比自作自受更公平的?沒有!實際,最公平的就是自作自受,是不是?不要說同樣的年齡,甚至弟兄兩個,為什麼命運不同?

因為個人有個人的前因後果。我們既然知道了這個道理,就不要說:某某人,他做惡多端,結果還在那享受。你不要看他今生的表相,他過去世的福報今生享受,他現在所做惡的果報還沒有到來。所以,我們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佛的智慧,能通過現象來了解本質。我們現在了解了,也有所覺悟。所以,我們要皈依覺悟了的人。

皈依法,是我們一定要遵循覺悟者所走過的歷程,按照他告訴的方法去做。他的方法就是:首先從善護於口言,身不造作惡法,讓心裡能逐漸地清淨開始。所以,戒定慧是我們依於修行的方法。

皈依僧,僧是眾的意思。我們稱四人以上受了戒的出家人為僧。出家人就是從生活上遠離染污,從內心裡願意淨化自己的人。僧寶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這個團體,只要有四個以上的出家人就是僧寶。我們皈依僧是皈依一個團體,通過皈依這個團體,慢慢去修證,讓自己也變得清淨。

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覺」;皈依法,就是要找到一條正確的修行方法;皈依僧,就是皈依「淨」。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覺悟,都可以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同樣也可以把我們提升為一個高尚的人,所以,我們來皈依三寶。

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能真正的皈依一次,他的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學佛,就是要讓我們福報具足,智慧具足,如果又有福報又有智慧的人,這才是一個完美的人,一個幸福的人,所以,皈依三寶是要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拋棄阻礙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種累贅,總是會在不適當的時刻讓你感到無奈和...

李木源:人生這部經最厲害

來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訪問李木源居士時,正巧碰上居士...

達照法師:人生的意義

在人生的追求中,我們往往會像猴子,看到好的東西,我...

人生三十年

在警衛森嚴、陰風淒淒的閻王殿上,閻羅王威武地高坐在...

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濟群法師:人心與人生

各位學佛的時間和程度都有一定差距。有些人已學佛多年...

星雲大師《人生是過客》

有人說,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認為,人是宇宙的過...

世間的快樂為什麼是痛苦呢

我們應該對輪迴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五種布施能迅速得福和改命

修行的成功,須從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應以布施為首。...

【推薦】不要倒霉了才來學佛修道

像你們又修道又念佛又學密宗,其實我當年也一樣,反正...

【推薦】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來與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響:漢傳佛教中,有一個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

「覓心了不可得」的含義

《楞嚴經》的觀念,覓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說它的作...

父母最常見的十個錯誤觀念

1、過度照顧: 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就被照顧的無微...

結夏安居的意義與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何為結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佛陀乃...

慧律法師《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祖國大...

有修行了,自然會有人護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聽課,有個比丘尼法師開示,他說他常常...

一個初學者,避凶很重要

我們修行人要做兩件事:第一個趨吉,第二個避凶。我認...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

修行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

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

問: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對傲慢我總是無法控制,傲...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參不到主旨

一個心猿意馬、六神不定的沙彌,問釋修禪師:你天天打...

救命的口袋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後天習...

【佛教詞典】正行無上

【正行無上】 p0503 辯中邊論下卷二頁云:正行無上者:...

【佛教詞典】諸心生起由十種力

【諸心生起由十種力】 p1359 雜集論五卷一頁云:謂諸心...

【視頻】妙境法師《畫師供養三十兩金的故事》

妙境法師《畫師供養三十兩金的故事》

【視頻】天因法師《唯心淨土》

天因法師《唯心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