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如瑞法師  2018/02/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誘惑。我們常常說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說境迷人,是因為我們的心被境所轉了。我們在初修行的時候,就要離開那些不好的緣,持戒就是讓我們遠離非緣。

有句話說:「寧在山裡來睡覺,不到鬧市去辦道。」這是說我們在沒有一定道力的時候,如果到鬧市去,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甚至在心裡種上不好的種子。因為一念就是一顆種子,所以我們在沒有定力的時候,一定得遠離非緣以防止邪行。

酒的過失很多,酒為毒水,亂人心智。有偈曰:「酒失覺知相,身色濁而惡,智心動而亂,慚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歡毀宗族,如是雖名飲,實為飲死毒。不應嗔而嗔,不應笑而笑,不應哭而哭,不應打而打。不應語而語,與狂人無異,奪諸善功德,知愧者不飲。」

在五戒裡面佛為什麼不允許飲酒?就是因為酒能醉人,喝醉酒以後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亂性,並容易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如殺盜淫妄等。

經典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則公案:一位受了五戒的居士,本來持戒持得很好,但有一次出門辦事,因回來口渴,正好家裡沒人,就把一碗酒當成水喝掉了。當他醉酒之後,見到鄰家的雞跑來,就把雞殺了。過了一會兒,鄰家的女主人來找雞,他又把那個女子強暴了。後來人家把他告到法庭,他卻拒不承認。這便是由醉酒而導致犯戒的實例。

可見,雖然喝酒本身不屬於壞事,不是一種惡的事情,但是喝酒卻能夠醉人,讓人喪失理智。從歷史上來看,很多失道破家的結局都是因為酒的過失引發的。貪樂飲酒的人,未來果報會墮落糞屎地獄,地獄出來轉做猩猩,再為人時也是愚癡的人。

為什麼有些人聰明,有些人愚癡?這都是由過去的因帶來的。我們為什麼要來熏習佛法呢?熏習佛法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天天接觸,久了就熟悉了,還可以帶到下一生。如果是善法,生生增上。如果是惡法,若不知悔改,也是生生增上,越來越嚴重。這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一定有它的前因,我們現在的修行也一定會有它的果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

持戒者得無畏

以前有一位上師給大家讚歎戒的時候說:持戒者得無畏。...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殺生戒

善男子!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

佛門戒律中的「三聚淨戒」

《菩薩戒義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種...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

十不善業所招感的惡業果報

第一、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多諸疾病。譬如人間有...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讓願力強過業力

神通力雖不敵業力,可是業力不敵願力,往生極樂的念佛...

修行要去掉這二十種錯誤觀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門,是從內心去參悟自...

發心與發願是一回事嗎

發心也就是發願,只是願更為強烈與堅決,更具有目標性...

蓮池海會相與期,去去莫遲疑

一、反對下的學佛更有福報 曾經有學長告訴我,他學佛的...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

狗媽媽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個城市,一隻德國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

對抗危險的唯一保障是正確的心念

難屠替一位富翁看顧牛只,雖然只是個牧牛人,但他盡可...

印造楞嚴咒經書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書寫、印刷、雕刻此咒,帶在身上或掛在...

關起門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嗎

問: 有人說,關起門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我們是否還...

《華嚴經》中的十種善知識

我們學習佛法,經常會聽到善知識這個詞。對其含義,每...

為什麼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

見性是恆常不變、恆常隨緣,恆常隨緣、恆常不變;雖然...

【推薦】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出家人專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

早晚課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

不迴向亦能獲大益,此語欠妥

接手書,並閩佛化社書,及大綱大事記。備悉此社尚正當...

修行時要先「調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環境作保證,如安定的社會和清淨的道...

【佛教詞典】強敷坐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五緣成犯:一、先借住處,安止...

【佛教詞典】慧朗

(一)(662~725)唐代僧。為南山律宗道宣法系第四世。...

【視頻】天使波羅蜜《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

天使波羅蜜《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

【視頻】淨界法師《聞法時內心要斷除這三種過失》

淨界法師《聞法時內心要斷除這三種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