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離了道

如瑞法師  2017/07/13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離了道

我們來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內涵,是要有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和不退轉的菩提願。但我們要知道,一個人有大的志向,這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注重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並把它做好。

孔子也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意思是說,我們欣賞千里馬,不僅僅是它的力氣,更主要的是讚歎它的美德。我們人也是如此。實際人與人之間相差不多,根本的差別就是在有沒有道德。

我們很多同學也很有抱負,但是回歸到生活當中,一定要有一種反省力,生慚愧心。如果你修慚愧心,修到一定境界時,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什麼都不是,和任何人相比自己都很差。在眾中,讓他高傲也高傲不起來,覺得自己實在做得很不夠。如果沒有慚愧心,很難生得起來這種反省力,就會覺得我了不起。與人相處,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強,當這種心態生起來,自己只有退步。因為別人在進步,而你卻還在愚癡當中。

常常反省自己,對修行、對培養道德非常地重要。我們都想得到圓滿,但圓滿一定是從彌補殘缺開始的。每個人必須得承認自己無始劫來的習氣,這就是障礙,這就是殘缺。怎麼樣來彌補呢?就是要從糾正我們的言行與心念開始。

一般人的言行,起心動念,常常都是想我怎麼樣能夠省點事,怎麼樣能夠偷點懶、佔點便宜等等。總而言之,所想所做,和修道都是相違背的。當我們反省力生起來的時候,就會生起來一個警覺心。常常地反省,不失警覺心,就知道念念糾正自己。

為什麼這麼多人在一起修行,同是吃飯、穿衣、過堂、誦經,但是有的人心在道上,有的人還沒有回到道上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用心的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天天誦經、拜佛,但心裡想的只是求自己能得利益就好。這一念自私的心,就偏離於道了。只是遠遠地種一個善根,還不能成為究竟解脫成佛的資糧。反之,如果是為了救度眾生苦而做一切事情,這就是成佛的心,將來必定成就佛果。所以若是不懂得去念念撥正自己的心念,功德差別就會非常大。

如果我們真正能從內心裡來反省自己,就能夠不斷地了解自己,會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我無始劫來的習氣,哪些是新養成的毛病。生起來警覺心,不斷地撥正自己,這樣你的修行就會生起來一種踏實感,會感到很充實。

所以,真正的修行一定在於我們能生起慚愧心、警覺的心,能常常反省自我。生起來警覺的心,讓自己念念都在道上,步步走在菩提道上,這樣我們的菩提大願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

在動中修行更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靜中用功好用,坐下來用,工夫就現前。...

把自己變成黃金

慧日寺也是像夢一樣,如夢的慧日寺,編織出一個我們精...

煩惱這麼重應該怎麼修

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學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視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推薦】聖嚴法師《心的五四運動》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我們要把佛法落實...

句句消歸自心

祖師們常常教誨我們,要做到句句消歸自心,如說修行。...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長,變成反面就不妙了

【《韓詩外傳》曰:夫士有五反。】 這裡提到古書的《韓...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因為說話遭到過別...

風水對後代子孫有沒有影響

常常有人問我,有沒有風水啊?我說有啊,絕對有道理,...

蚊子咬就心煩,大痛時還怎麼念佛呢

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那我等到臨終時再念佛就好了,何...

夫妻間和諧解決之道

有位少婦由於不被丈夫寵愛,心中鬱鬱寡歡,成為一種心...

《阿彌陀經》的三部重要註疏

古往今來《佛說阿彌陀經》有諸多的註疏,這些註解裡面...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

問: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才可以滅罪呢...

任性嬌養孩子,則與殺其身過無量倍多

來書所說,皆從自己身心習氣上究竟,不勝欣慰。然在凡...

拜佛念佛改變了爸爸

我的老爸一生歷經磨難,平時經常唉聲嘆氣,責怪老天的...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出家人

這是和每一個出家人緊密相關卻又常常被忽略的問題。特...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不過是靈魂隨業流轉而不斷生生...

一個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沒有看到真相

怎麼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導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

聖嚴法師《理直氣「和」》

有近來發生許多的社會事件,都是由於當事人的情緒失控...

學佛治抑鬱,驅散陰霾,走向光明

一直想跟大家聊聊我學佛的經歷及感受,雖然從我自身而...

【佛教詞典】能行者

(人名)六祖大師名慧能,初在五祖之下為行者。因而稱...

【佛教詞典】一實無相

(術語)一實之妙體,絕待不二而離諸虛妄之相,是曰一...

【視頻】慧律法師《轉萬物為自己的心性》

慧律法師《轉萬物為自己的心性》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唯心淨土》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唯心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