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想讓自己不斷成長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

如瑞法師  2017/03/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想讓自己不斷成長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

一個人要想進步,就是要學習佛的三藏十二部講的戒定慧的內容,就是要通過聞思修來獲得,聽聞學習,思惟實踐。只要一個人知道自己不足,注意留心每做一件事、每說一句話都給自己一個培養鍛煉學習的機會,就一定可以每天進步一點點的。

老法師曾經說過一些初學的人,她們看到久學的人說話很自如,在座談會上她們也隨口來說。但是結果和久學的人差了很遠,說話不能駕馭語言,根本表達不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等等。所以老法師說:不要著急,你寫好了再照著說,慢慢培養自己。

當你練習聽別人講,把一些很好的、對自己有益的話記下來,你過上一個月、半個月回頭去總結一下,你的收穫會很多。如果你練習去組織語言,到以後你寫文章,根本不需要費什麼勁兒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要你肯去學習,你就一定會成長得很快。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從凡夫開始學習應用,都是要訓練的。

曾經講到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很想把自己培養成有智慧的人,他去拜師求智慧。他的師父告訴他,要求智慧不難,你可以先用三年的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就是無論碰到誰來辱罵你,你都要用感恩的心去回饋他,要能夠給對方一個錢。這位學生對師父的話深信無疑,就這樣三年當中,不管誰給自己製造了違緣,罵了自己等等,他都會恭恭敬敬地來給對方一個錢表示感謝。

三年過去了,他的師父告訴他,現在我可以告訴你去哪裡能得到智慧。你現在往某某地方去吧,那兒有一位智者可以給你智慧。這位學生按照老師告訴的地方,當他來到城門要進城去找這位智者的時候,人們告訴他不要找了,智者就在城門那兒坐著。他上去問候,結果招來的是這位智者的辱罵。他發現無論誰路過這裡,這位智者都會去罵,而且罵過了就罵過了。

他走到跟前同樣也挨一頓罵。當這位智者罵他的時候,他內心充滿喜悅和感恩。這位智者問他:「為什麼罵你,你沒有絲毫被激怒的樣子,還是有其他的想法?」

他說:「我的師父曾經用三年的時間來訓練我,無論誰給我製造違緣辱罵我,我都要去佈施他一個錢。而到這裡智者什麼都不要,您肯這樣地來罵我,我覺得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這位智者說:「你現在可以進城了。」

當然這只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我們去思惟,可以有很多種答案。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忍辱負重當中來;智慧從哪裡來?就是從你學會了化解一切對你的考驗而來。所以智慧不是一個人不需要學習、不需要環境的培養,就能開發出來的。智慧需要學習,智慧需要借境練心,智慧就是一件老老實實,你肯低下心來培養自己的事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瑞法師文章列表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斷除妄想,去除思慮。持咒,要注意三...

怎樣修六波羅蜜

問: 末學學佛知識淺薄,以六波羅蜜佈施、忍辱開始,...

為何每天勤修卻進步不大

對自己沒有要求,或不希求未來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練,這種才是真功夫

過去有一個人他很會駛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專家,...

如何用《地藏經》來指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經》提出了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具體修法。本來...

修行應發三種心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

說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經常跟隨佛陀到處弘法的弟子忽然對佛陀說...

星雲大師獨白:有苦不能說 我就這樣忍了一輩子

一九八五年,我從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來,將寺務交給...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轉修地藏法門,臨終是等地藏菩薩還是等阿彌陀佛

問: 如果佛弟子轉修地藏法門或其他法門,也迴向功德...

什麼是世俗諦與勝義諦

問: 什麼是世俗諦、勝義諦? 宏海法師答: 世俗諦,...

【推薦】造佛形象能獲得多大的功德?

優填王承佛威神之力五體投地頂禮完佛足,右繞佛三圈,...

寬運法師:佛教的愛情觀

近日有網友給我留言說,因遭受感情波折而情緒低落,希...

佛教的養生理念

養生一詞始見於《莊子內篇》。所謂養,就是保養、養護...

「七情」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於七情,醫家、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紹,對於中醫學來...

宋朝曹彬用兵慎殺子孫繁昌

宋朝開國名將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

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

每天都要上香嗎,還是心到就可以了?

問: 師父,像我們初學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

慳與捨

從前,有兩個兄弟,父母早亡,家產富饒,以不能孝養雙...

目連尊者度化五百餓鬼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時,...

往生品位深淺之判別

問: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是以凡夫發心大小分判,而...

人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三個:第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

佛制戒是不是給我們找麻煩呢

佛陀時代,教育的導師是誰?是佛陀。佛在說法,佛在建...

【佛教詞典】持羊毛過限戒犯緣

亦名:持羊毛戒犯緣 子題:一由旬   行宗記釋云:「...

【佛教詞典】果頭佛

(術語)天台宗之語。四教各果上之佛也。四教儀曰:鈍...

【視頻】慧律法師《四大種不變》

慧律法師《四大種不變》

【視頻】仁炟法師《禪定基礎》

仁炟法師《禪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