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智諭法師  2019/10/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一切都是生疏的。不過你要學隨緣。隨緣了就能不動心。監香的糾正你的時候,不要起緊張心,也不要起煩惱心,這叫隨緣不動心。

你千萬可不要因監香的以糾正你,就發肚子火:「好吧!算我倒霉,遇上你,誰叫我來打佛七呢?師父說過,要隨緣嘛!算了,我隨緣算了,忍下來算了!」這個不叫隨緣,這叫生煩惱。監香糾正你的時候,心不動,一切聽監香的糾正。這才叫隨緣。隨緣是不勝煩惱,不緊張,也不起興奮心。

或者有人說:「打佛七應起歡喜心,有了興奮心不是很好嗎?」不,那並不好。因為興奮過後,情緒一定低落,歡喜過了情緒也會低落,不如清淨心、平等心能如如不動。所以大家要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

隨緣這個法門,對我們修學念佛有很大用處。你遇到危急的時候,或者病痛的時候,一切隨緣,不動心,那你就可得大受用。反之,如果危急的時候心慌意亂,病痛的時候大哭大叫,你的心散亂了,必將增加你的痛苦,更談不上往生了。

念佛的功夫,除平時得受用外,最重要的就是用在那生死一剎那之間。那一剎那之間不失正念就得往生,「臨終西方鏡、分明在目前。」要是心一亂,不能隨緣,就沒有這種情景了。因此,我們修學念佛的人,這個隨緣不動心最關重要。

你不能隨緣,毛病出在什麼地方呢?出在「我執」。由於我執心太重,所以不能隨緣;由於我執太重,所以起一切煩惱;由於我執太重,所以造一切惡業;由於我執太重,所以墮落三途。大家應該覺悟,放下我執,求生西方。

我執心一起,有四種煩惱。四種煩惱是: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由於這四種煩惱,就有所謂「見思煩惱」了。見思煩惱是凡夫位上的迷惑。由於見思煩惱生,你才墮落到凡夫位,進入了六道輪迴。由善業因緣可生人天,由惡業因緣墮落三途。無量劫來我們出不了生死,就因為見思煩惱。歸根結底講起來,我們不出生死,就是因為我執心重,也就是因為我們不能隨緣。假如大家念佛能夠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那就轉凡成聖了。

那麼,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怎麼能夠辦到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持念佛名。當然,你學參禪,學止觀,守戒律,是學其他的法門,都是要你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不過最方便的,唯有持念阿彌陀佛名號。

同時,還應知道,阿彌陀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他有四十八大願,願願度眾生。念阿彌陀佛是二力法門,其他的一切法門都是只靠自力,我們有了自力,更依仗佛力,自然更容易做到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了。

或者有人說:「我雖然念阿彌陀佛,但還是我執心很重,不能隨緣,那怎麼辦呢?」是的,有些人是會出現這些情況。這是沒有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好。我告訴大家一個辦法,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這一聲佛號要發之於心 ——從真誠心發出來;出之於口——把聲音念出去;入之於耳——使自己的耳朵聽得清清楚楚,然後還之於心。這樣,保證你一切亂念不起,我執日輕,能夠隨緣。不相信你就這樣念一聲佛號試試。

不過,我還可以告訴大家,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還至於心,還嫌太繁瑣,事情太多了一定亂心。我們可以把這四項歸納成一個,就是把佛號念得至誠懇切,聽得清楚。挺清楚了以後,自然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還之於心了。這是容易辦到的。還是那句話,不相信你試一試看。

為什麼是主要的呢?大家知道,打佛七要心安神寧。心安神寧是入道的第一步方法;如若心不安神不寧,不可能入道。要想心安神寧,一定得處處隨緣,所謂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要是你能辦到這一步,雖在生死之中的娑婆世界,可是你已在西方九品蓮華之中了。這樣才叫棲神淨土。

我略為注意到大家的行動,見到有許多人喜歡東張西望地亂看。這樣會影響你的道心。你如果低目垂簾,我就不知道你心裡是否在打妄想。因為我是個凡夫,沒有神通,不能知道那麼多。不過,當你眼睛亂看的時候,我肯定知道,你的五識和六識俱時熾然而起,一定心亂了。甚至從你的眼光裡可以看出,你是有愛,是有嗔,是順境所起,是逆境所起。

不管你是愛、是嗔、是順、是順、是逆,這些都是生死。雖然,你把眼睛閉起了、收起來,也不一定是心中不打妄想,不過總要好得多,對你修習的利益是會增加的。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的散亂心是從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入的。眼不看,最低限度六根去了一根,再亂,也只有五根亂的了。

而且一般眾生最亂心的是眼根。希望大家念佛的時候,眼不可亂看,以致自亂其心。如若你不亂看,修行久了的話,你看東西,眼神有一種表現,他有一種智慧之色;反之,你不這樣修,你所表現的將完全是凡情。希望大家注意到!

七天念佛,一開始就要下功夫——隨緣不動心,不動心隨緣。

現在開始念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智諭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

問: 修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五念法門的內容是...

修淨土法門勿廢金剛經

勿廢金剛經。 就是《金剛經》的誦持不可廢止,意思是,...

阿彌陀佛的無條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純粹的三個條件:只要你信、願、持名。而且...

曾經的地獄漏網人,如今已是極樂大菩薩

故事根據《淨土往生傳》和《宋高僧傳》整理 繪畫:張瑞...

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義。一約...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

往生大事,敗在懈怠

當你的懈怠放逸佔了上風的時候,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這...

大安法師: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

淨土宗經典對西方淨土成立的原理與相狀,有著雖簡約但...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將冤親作父母孝,作諸佛敬

參禪人,首知瞋怒,為傷身害命之淵府,並不費大事。見...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這八個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

老年人不討嫌的10個切記

一要切記: 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

這樣賺錢花錢必能增加福報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是難行之法,難行還是要行。佛陀對...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

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講經說法時,有一年長比丘,名叫般...

【佛學漫畫】明心見性為什麼還要精進念佛

邁春法師的往生故事...

背娑婆而向極樂

無明所引。棄覺逐塵。違遠真體。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印光大師:不可赤體睡覺

學佛之人,夜間不可赤體睡,須穿衫褲。以心常如在佛前...

破了戒的僧寶你沒有資格去說,除非破見

你知道這個菩薩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錯,就私下去找...

所有煩惱過患皆由此而生

過去,有位智光長者請佛為大眾宣說出家與在家之勝劣,...

每個人都有自性之財

在你們每一個人裡面都已經有著財寶,但你們必須身體力...

改變你的思想,使令業果不成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

目犍連尊者一念嗔恨的果報

這是目犍連尊者在修行中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釋迦牟...

凡夫心的幾個特點

我們凡夫眾生的心是生滅心,它有幾個特點: 第一是攀緣...

【佛教詞典】愚夫

(雜語)梵曰婆羅Bāla,譯愚夫。言愚癡之凡夫也。新譯...

【佛教詞典】飲酒十過

四分律藏雲飲酒十過:   一、顏色惡 謂飲酒之人,顏...

【視頻】妙境法師《水連天碧的濟公》

妙境法師《水連天碧的濟公》

【視頻】《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