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傳正法師  2019/09/05  大字體  護眼色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才可治理政務,使國家太平。凡天下大事,都掌握在王侯將相手中,然而先賢卻說出家為僧不是他們所能做得到的。

僧人的本分是修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為協助他人乃至一切眾生,走出生死輪迴的苦海。釋迦牟尼佛苦行六年,最終證得無上正覺,弘揚佛法,度化了無量眾生。從古至今,僧人修持苦行從未間斷。

出家是出世的修行,首先是了斷塵緣,一心用功辦道。在看似平淡自在的生活裡,實則每一件事都是用功。如永嘉大師言:「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是說出家人行住坐臥無不是在用功。

禪宗還有一則著名的公案:

有一天,有源律師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嗎?」大珠禪師答道:「饑來吃飯困來眠。」律師問:「所有人都如此,與您有何不同?」大珠禪師說:「他們吃飯時不好好吃飯,百種思慮;睡覺時又不肯好好睡覺,千般計較。」修道之人,一分一秒皆在用功,無有懈怠。

這些看似簡單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心能安住於當下即是用功,但往往世人是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的事,睡覺的時候又在想明天的一些事。禪法無處不在,只是世人困惑不得其解。

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是僧人的本分事,其不會因為世人不理解而放棄,更不會因為別人求法好學而歡喜,這就是僧寶。在家居士恭敬供養護持三寶,因此定獲無上福田。

高僧傳裡有一則典故,有一次唐太宗請問玄奘大師:「供養凡僧也能求福嗎?」玄奘大師說:「是啊!」玄奘大師又說偈云:「泥龍雖不能致雨,禱雨必祭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求福必供凡僧。」意即你不要以為出家人還不一樣是個凡夫?供養凡夫僧有什麼功德可求?其實凡僧雖不是其羅漢,但他有二百五十條比丘戒、有三衣披搭在身,這就值得人天供養、求大福報。

因為凡夫僧雖未證羅漢果,仍有貪瞋癡三毒,可是雖有三毒,卻不敢造殺盜淫業。為什麼不敢?有戒律在,他知道犯戒都是害人的,害了人自己更不會得到解脫,所以不敢毀壞眾戒。凡夫僧因有持戒的功德,所以能堪受人天供養,令供養者得福,由此福緣,可入得解脫道!

就如逢大旱時望天降甘霖,想求龍王下雨,那還是要焚香拜一拜泥巴做的龍王喔!有假像方能引起至誠心,這點要明白。

僧寶是三寶之一,僧人肩負著續佛慧命,引導大眾修習正法、走向解脫的使命。三寶是大福田,但佛法要從恭敬中才能得到。作為佛弟子,應當發願以身口意善護三寶,護持正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塞住井水的婆羅門

佛陀在世時同遊恆河兩岸,傳揚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

眾生的福報,隨眾生業而改變

在《法華經》裡,諸佛就曾三變土田,把娑婆世界變成莊...

真正的富有

從前有一個婆羅門國家,名叫多味象,這個國家的國王信...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不宜泛講。泛講,乃講經...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國時,與諸大阿羅漢,如舍利弗、大目犍連、...

什麼是念佛的最好時節

朋友講了他親屬的一件事,他的親屬在單位突發腦溢血,...

五種邪命值得我們去認真反省

佛教在說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過程中,相對應地說了五種...

學佛的基礎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到底要如何念,觀世音菩薩才能聽到呢

普門品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

天乘四種禪定之二禪

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謂行者厭患初禪覺、觀之渾濁內...

佛教徒進寺廟要注意的九個問題

佛教寺院是清淨的聖地,所以,非佛教徒進入寺廟一定要...

若是大根基,當下就能覺悟其中道理

龍潭崇信禪師,青州人,少年時很聰明。他家的附近有一...

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

香花與臭魚

在佛經中說到一段譬喻,一群捕魚之人,一天,賣魚以後...

助念只是輔助,臨終者才是主導

問: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開封念佛團,團長程晉林講話...

寺院燒香的注意事項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實大多數人都...

禍與福來自我們的自造自受

當知禍福無虛,冥冥之中自有公平主宰。而禍之與福本來...

聖嚴法師《怎樣做一個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稱為居士。 那麼,做一個居...

如何才堪稱為淨土宗祖師

能夠稱為祖師的,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一定要...

略述禪者悟後是何光景

悟前與悟後,從事相看並無甚區別。人人鼻直眼橫,個個...

參禪與修淨土的人,還需要研讀經教嗎

原文: 有自負參禪者,輒雲達摩不立文字,見性則休。有...

【佛教詞典】巡禮

又作巡拜、巡歷、順禮。日本佛教界又稱之為遍路、回國...

【佛教詞典】定量論

又作量決定論。為因明七論之一。印度法稱著。共分三品...

【視頻】淨界法師《瞋心咒願為蛇》

淨界法師《瞋心咒願為蛇》

【視頻】本源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

本源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