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淨界法師  2019/09/03  大字體  護眼色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問: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個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我現在的角色;可是我現在扮演現世各種複雜的角色的時候,我還要有道心。就是在道人跟正常人之間的平衡,請師父再來開示一下。

淨界法師答:我們一般人開始學《楞嚴經》的時候,會進入到一種不正常的狀態,真的!這個是正常狀態。你如果學《楞嚴經》以後,還很正常,那就不正常了。因為你學完《楞嚴經》以後,你得到的訊息就是「這些都是多餘的」,你本來都沒有嘛,本來無一物嘛,你自己去惹塵埃了,你自己去找的,人生業力是你自找的,一念妄動才有輪迴嘛。你會覺得本來無一物,你何苦去惹塵埃呢?

所以一個人學完《楞嚴經》以後,會落入不正常狀態,可能會三年;可能會五年;甚至有些人會十年,但是我覺得我們要有包容心,因為每一個人都要經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階段,叫「從假入空」。他待的時間會由他的善根、悲心不同,有些人慈悲心比較重,入了三年,他趕快就從空性跑出來,又重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但是我告訴大家,每一個菩薩都有一個不正常的狀態,這是正常的!如果你現在是墮入空性當中,你會對有些事情很排斥,你不要太自責自己,每一個人都這樣走過來的,包括我們都是這樣子走過來的。剛開始會先遠離它,帶一點排斥,都有可能的。

但是你《楞嚴經》學完以後,如果你走不出空性,我建議你讀《法華經》,《法華經》又不一樣了。《楞嚴經》它把所有相狀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離一切相」,它就講這個相狀,根本你就是自己找麻煩,這是灰塵。你為什麼要用灰塵,往清淨的身上灑呢?《楞嚴經》就是這樣。《楞嚴經》告訴我們,所有相狀的東西,都是帶給你痛苦的,是一無是處的。

但是《法華經》就不一樣了,《法華經》叫「藉相修心」,佛陀說你要成就無量的莊嚴波羅蜜,你還要去面對眾生相,把你以前丟棄的眾生再借回來,藉眾生相來修布施;藉眾生相來成就你的忍辱,這個時候「即一切法」。你要成就布施的法,從哪裡來呢?從眾生相而來嘛!你不去面對眾生,你怎麼修布施的法呢?所以相狀不能求,但是法要成就啊。但是你沒有相,你就不可能有波羅蜜的法,萬德莊嚴之法,你不可能要成就阿羅漢嘛。

所以阿羅漢跟菩薩最大的差別就是:菩薩入了空性以後,他還有《法華經》把他救出來。我現在還不敢講《法華經》,為什麼?其實很多人在期待,我希望大家在空性的法水裡再多泡一會。因為我們的執著太重,不要急著出來。你讀《法華經》以後,你會有一個衝動:「Do something!」,做什麼事都好,就是幹點實事啊!

《法華經》就是這個知識,用大悲心。因為相狀不會傷害你,你換個心態——「藉相修心」,它反而是你一種成就。但是現在我告訴你這個,你可能會產生矛盾,你說你要我把相放掉,現在又要找回來,大家會有一種衝擊,是吧!

所以我希望大家《楞嚴經》學完以後,能先沉澱一下。《楞嚴經》的思想,是掃一切相,離一切相,這些塵埃都是多餘的。我本來都沒有這些相狀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吧!

所以如果你現在落入《楞嚴經》的空性裡面,不要著急,正常過程。在空性的法水裡面,洗滌你的塵埃,先待一會,也不著急著出來。但是當《法華經》講完以後,你會有不同的心態。

《法華經》佛陀太厲害了!佛陀有本事把你帶進去,他就有本事把你帶出來。你《二十八品》聽完,利根人有可能前面幾品就出來了,法說,就從空出假了!中根人在中間一點,中根人是因緣說。後根人佛陀講譬喻說的時候,你肯定要出來,三週說完,一定讓你出來。所以我讀完《法華經》感覺佛陀太厲害了!

佛陀有本事,讓你從因緣假相裡面「從假入空」,他用《楞嚴經》的法水,把你從有相裡面帶到空性,他也又用《法華經》的法水把你「從空出假」,從空性把你帶出來。真的!但是如果你現在覺得好像跟生命格格不入,這是正常情況。每一個人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這是必經的療程。

只有極少數的人,他可以馬上從假入空,又馬上從空出假,這是極少數的人。他可以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一次解決,這種人現在幾乎沒有了。

正常都要分成兩個療程,兩個階段,先從假入空,經過《楞嚴經》三年的法水的洗滌,五年、十年都沒關係。

但是你學完《法華經》的時候,你的心態就不一樣了,你會覺得相狀沒有錯,「色不迷人,人自迷」。其實因緣假相,它本來不會沾惹到你的,你只要「安住空性」,你還可以藉這個相狀,它反而是你修行的一種增上緣,「轉因緣成菩提道」。

但是這個法,我們現在不急著傳授,我們希望大家先在《楞嚴經》的空性裡面,先待一會。你先深入一下空性,但是你不用緊張,佛陀後面還有藥,會把你從空裡面拉出來的。佛陀太厲害了!你只要把《法華經·二十八品》聽完,你自己會受不了,從空性跑出來。因為那個相狀,它不但不是過失,反而是你一個成長的增上緣,歷事鍊心、藉假修真。

現在我要講的就是說,同學之間,如果有些人,他學了《楞嚴經》會變得很奇怪,希望大家多一點包容。因為他從一個攀緣外境的情況,他要經過第一個療程,這個是正常的,這正常的!因為你不斷地去指責他,他自己會惶恐,是不是我自己做錯了,其實他沒有做錯,這個是正常過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滿了嗎

徒弟去見師傅:師傅!我已經學足了,可以出師了吧?...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離了道

我們來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內涵,是要...

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大安法師:心情浮躁時如何通過念佛求得安寧

問: 我自己的一個問題,我心非常浮躁,怎麼都靜不下...

往生到極樂後,惡業最終會怎麼樣

問: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後,惡業種子不起現行,那這...

聖嚴法師《讓生活重新上軌道》

散漫可以分為頭腦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頭腦的散漫就...

除虎記

平日為人在懂得縮小自己, 時時謙虛,以禮待人,則所...

是什麼力量讓輪迴相續的

業力是第六意識造作,果報是第八識釋放。本來是獨立的...

佛像供久了有灰塵該怎麼辦

第一、準備乾淨盆,專為浴佛用。 第二、淨手將佛像移至...

修行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佛教中講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把...

水果師--廣欽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時,一行人又從台北出發,約經個把鐘頭...

星雲大師《從入世的生活說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講的是題目是從入世的...

佛教中的九種食

佛教認為食有長養、資益之義、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

阿闍世王為何還受毒瘡之報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阿闍世王因為殺父而身受毒瘡,...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確是有理,但亦在我們的善...

舍利弗為什麼能成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

只顧著「佛學」,而不重視「學佛」

現如今,清淨如法的實修道場,在國內已經是屈指可數。...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淨肉呢

何為三淨肉,三淨肉即三種清淨的肉: 一、不見,我眼...

了幻法師:婚姻源自愛慾心

一切眾生皆以愛慾而正性命,愛慾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

佛法修學,以智慧為先導

去年和今年的九月,末學去大慶接受由淨界法師親自傳授...

「專修」與「雜修」如何區分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

【佛教詞典】文淑

生卒年不詳。於唐武宗在位時(840~846),每於正月、...

【佛教詞典】解脫

脫離束縛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別名。...

【視頻】財產三千億

財產三千億

【視頻】六字聖號(巴烏純音樂版)

六字聖號(巴烏純音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