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大安法師  2019/08/28  大字體  護眼色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印光大師

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特別強調「至誠懇切」這四個字。這句話也是他一生最願意說的一句話了,他說:「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但」是「只」或「只要」的意思;「無不」,是「都可以」、「都能夠」的意思。所以用「至誠懇切」心去念佛,就是我們帶業往生的必要前提。

往生西方淨土的三資糧「信、願、行」中的行門,是要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裡注意,念佛的心理背景是如印祖所開示的「至誠懇切」!這四個字非常重要。我們很多念佛行人,往往沒有注意到應該這樣來用心。

念佛要用至誠心、懇切心、如救頭燃的心、落水呼救的心。能有這樣的心態,就能夠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感通。念佛一法是要感應道交,才能產生作用的。

但問題是我們眾生知道這個道理,卻行不到。「知之匪艱,行之惟艱」。 很多淨土理念,他也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落實不到行為當中去。

他一念一念,還不是至誠心,不是懇切心,而是帶著很多的名利心,或者虛假的心。「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以這樣的心去念,就不能跟佛感通。

所以注意要「至誠懇切」地持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時時刻刻,無令暫忘,不負祖師對我們的忠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你得有一分相應,才能夠生到淨土去

以前我們聽到其他的經論教導我們:心淨國土淨,心淨眾...

要達到清淨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嗎

問: 弟子念佛老是會出現念頭不專一,心不清淨,是很難...

往生的心態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我們從一個業障凡夫來說,佛陀施設的教導是先有法門再...

蕅益大師:選佛譜—淨土橫超門

按選佛譜分十五門,第十四、淨土橫超門,明四土九品位...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

現在好好享受,臨終時靠助念可以往生嗎

問: 每每逢緣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了脫生死,但常有一...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要念佛。這一觀念是不...

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團隊,不局限於某一個人。有一...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怎樣面對修行中出現的境界

問: 弟子有一次在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感覺進入了...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

大安法師:佛弟子是否不應該做占卜預測等事

問: 我認為佛教四眾弟子,無論出家在家者,都不應做...

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原 文】 原夫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

世間之人情執牢結堅固

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

僧濟法師的往生故事

東晉慧遠大師在東林寺率緇白二眾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

這兩種人難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覺苦,當下生什麼心?厭心還是怨心...

6種養顏補虛的豆漿

1、黃豆漿 用料:黃豆85克,水1200毫升(容量可根據個...

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暗蔽當中,...

【推薦】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

佛教徒的化妝與美容

早上醒來我會用智慧水洗滌臉,讓貪嗔的油垢不再污染本...

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襲折磨該怎麼辦

問: 我已老了,身體常常被病魔侵襲折磨,雖然早晚功...

淨界法師:臨終關懷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

【推薦】有一盞燈是特意為他們點亮的

一個行路人因為太疲憊,躺在路邊睡著了。不久,一條毒...

龍樹菩薩的故事

龍樹菩薩大約出生於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天竺的婆羅門...

貧人變富豪

過去在羅閱只國,有一位婆羅門非常貧窮,即使努力工作...

【佛教詞典】毗訶羅

(術語)又作鼻訶羅,鞞訶羅,尾賀羅Vihāra,譯曰住處...

【佛教詞典】戲海獰龍摩天俊鶻

禪林用語。鶻,屬於鷹類;獰龍、俊鶻,皆比喻才智出眾...

【視頻】佛堂的供品有禁忌嗎(仁清法師)

佛堂的供品有禁忌嗎(仁清法師)

【視頻】惠空法師《法藏比丘因地菩薩行之典範》

惠空法師《法藏比丘因地菩薩行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