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2019/09/01  大字體  護眼色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時,一個體重稍輕但還健康的男孩在夏盧村降生了。第二天早晨,有兩位僧人登門說,你家昨生貴子,貧僧專門為他取名「惠能」而來,其父問:「為何叫惠能?」僧人回答:「惠者,以佛法惠濟眾生,能者,能做佛事。」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在惠能剛滿3歲之時其父撒手人寰。由於年幼喪父,惠能從小就飽嘗人間疾苦,懂得為母親分憂,從不計較吃喝住穿的好壞,經常陪同母親到田裡幹活,幫母親做家務事。年紀稍大,便跟隨大人上山割草砍柴。因為家貧,惠能從來沒機會上學讀書識字。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惠能雖然不識字,但心境清淨,一心向佛。母親與舅父無計可施之際便指著一塊大石頭說:「如果你能拜開這塊大石頭,你就去吧。」惠能誠心跪拜,日復一日。一天,烏雲密佈,雷電交加,一道亮光及一聲霹靂將巨石劈成兩塊,舅父和母親十分驚愕,只好同意惠能學佛的請求。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惠能與母親、舅父依依惜別,別母北上。一路風塵僕僕,曉行夜宿,風餐露飲,翻山越嶺,橫渡九江,直造黃梅五祖道場。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惠能見到五祖弘忍大師,一番問答使五祖對惠能刮目相看。一日,五祖召集眾門徒各作一首偈,以便傳付衣缽。神秀作一偈被整個東山禪寺傳頌。惠能亦作一偈,五祖看偈之後暗中歡喜,於三更時分為惠能解說《金剛經》,並把袈裟衣缽傳給惠能。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趁更深夜精,五祖親自送惠能到九江驛。上船後,五祖拿到船槳划水,惠能說:「你老人家坐好,搖獎划水的事由弟子來做,因‘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五祖說:「你說得很好,禪法今後由你去弘揚了。」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惠能始終沒有忘記師父關於「廣度有情,流佈將來」的囑咐。當爭奪衣缽的風聲平息下來後,便來到南海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到法性寺後,恰遇二僧爭說是風動還是幡動。惠能便上前對大家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你們)的心動。」在場的人都感到十分震驚。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印宗法師猜測惠能即是六祖,惠能亦從行囊中取出袈裟聖缽給大家觀看,印證了惠能就是禪宗六祖。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春,由印宗法師親自主持,在法性寺菩提樹下,聘請授戒師、羯磨師、教授師、說戒師、證戒師等先後為惠能舉行莊嚴、隆重的剃度和受戒儀式。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惠能授具足戒後,在法性寺大開東山法門,度無量眾,當時遠近僧尼、居士、信士都前來禮拜聽法。消息傳到曹溪,寶林寺馬上派人延請惠能。惠能欣然應許,到達曹溪,見寶林寺的和尚及曹侯村的民眾在山門前列隊歡迎,惠能深感佛性無邊和自己的責任重大,決定大幹一番事業。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十五,武則天及唐中宗李顯親下詔書,迎請惠能入京。惠能沒有因為皇上的恩寵而感激,他向薛簡陳述自己古稀染疾,願終老山林,向皇上上一表疏,婉拒進京。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光音荏苒,惠能想起自己公元661年離開家鄉至今不覺已20餘年,父親早逝,母親孤苦,在他離家後不久亦離開人間,父母生養之恩恩深如海,自己職責在身而不能盡孝。公元683年,惠能命門人回新州,將其舊居改建為報恩寺。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初三,惠能在國恩寺齋飯淋浴後,安詳地在禪房端坐,並叫弟子依位次坐好,然後說偈語作最後開示。至三更時分,忽然對弟子說:「我走了。」就平靜地圓寂,惠能這年76歲。當時禪房充滿芳香,一條白虹連接著天地,林木變白,禽獸發出悲傷的叫聲。

 

慧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今涿縣)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慧能,遂為廣東新州人。慧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靠賣柴養母。

有一天,能在市中,聞客店有人誦《金剛經》,頗有領會,便問此經何處得來,客人告以從黃梅東馮茂山弘忍禪師受持此經。他因之有尋師之志。咸亨初(670),他把母親安頓後,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劉志略,引其出家之姑無盡藏尼,持《涅槃經》來問字。慧能說:我雖不識字,但還了解其義。尼說:既不識字,如何解義?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聞其言,深為驚異,遂告鄉里耆老,競來禮敬,即請慧能居於當地寶林古寺,稱他為盧行者。

慧能在寶林寺住了不久,又至樂昌西石窟,從智遠禪師學禪,智遠勸他到黃梅東禪寺(寺在黃梅雙峰之東,亦稱東山)去從弘忍受學。慧能於咸亨三年 (672)到了黃梅東山,弘忍見著他即問:居士從何處來,欲求何物?慧能說:弟子是嶺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當時中原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說: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和尚佛性與獦獠佛性無別;和尚能作佛,弟子當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

慧能在碓房間踏碓八個月,當時東山禪眾達七百人。相傳弘忍有一天為了考驗大眾禪解的淺深,準備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驗。時神秀為眾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時傳誦全寺。弘忍看後對大眾說:後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勝果,並勸大眾誦之。慧能在碓房間,聞僧誦這一偈,以為還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請人寫在壁上。

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這句是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 ‘佛性本清淨’),何處惹塵埃!’眾見此偈,皆甚驚異。弘忍見了,即於夜間,召慧能試以禪學造詣,傳與衣缽,並即送他往九江渡口。臨別又叮囑他南去暫作隱晦,待時行化。因此慧能回到廣東曹溪後,隱遁於四會、懷集(今廣西懷集縣)二縣間,過了十餘年,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大家聽了很為詫異。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請問深義,慧能回答,言簡理當。

印宗便問: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缽,印宗歡喜讚歎,即集眾就法性寺菩提樹下為慧能剃髮。又請名德智光律師等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廣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瘞發塔、菩提樹、風幡堂、六祖殿諸古跡)。兩月後,慧能即於寺中菩提樹下,為大眾開示禪門,說般若波羅蜜法。

不久,慧能辭眾歸曹溪寶林寺,印宗與道俗千餘人相送。那時,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率同僚入山請慧能入城,於大梵寺講堂為眾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餘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又加入後來的法語,即世所行《法寶壇經》(今世流通的《法寶壇經》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異本,四、宗寶本。)。

從此以後,慧能在曹溪寶林寺說法三十餘年。其間,中宗曾請慧安、神秀二師於宮中供養,並問禪法。二師皆說: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神龍元年(705),中宗即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併命改稱寶林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並以慧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

延和元年 (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門人建報恩塔。先天二年(713)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遺體歸曹溪。憲宗時(806— 820)贈以大鑒禪師謚號,柳州刺史柳宗元為撰《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碑並序》。元和十年(815)劉禹錫因曹溪僧道琳之請,又撰《曹溪大師第二碑》。從達磨六傳而至慧能,故一般稱他為六祖大師。

慧能的遺體未壞,弟子方辯裹紵塗漆於其上,形像生動逼真,現存於廣東曹溪南華寺(即古代的寶林寺)。

中國禪宗從達摩始百餘年間皆以《楞伽經》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等經為典據,到了慧能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義代替了《楞伽經》,其目的在於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慧能本與神秀同為弘忍門下的大弟子。但因對禪的看法不同,後來遂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禪法多弘傳於北方貴族階層,南宗初行於嶺南一帶。後由慧能弟子神會於開元十八年(730)在洛陽定南北宗是非大會上,極力批評北宗禪為‘師承是旁,法門是漸’,影響所及,北宗的勢力遂逐漸衰退。

慧能的禪學思想,見於其弟子法海集記的《法寶壇經》。此經後來曾被神會系一度改編作為傳宗的典據,故其中夾雜後後之說,但大體上還可見到慧能主張是舍離文字義解,而直澈心源。他說這種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說:心量廣大,遍周法界,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以為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光,有燈即有光,燈是光之體,這是所謂定慧一體觀。他又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並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動作雲謂裡,也可體會禪的境界。這就不同於北宗的教人靜坐看心,以為那樣將心境分為兩截,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慧。他教人只從無念著手,並不限於靜坐一途。

慧能強調‘見自性清淨,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因此他對於當時僧俗念佛願生西方的淨土法門,另有一種看法。他對韋刺史開示說: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

慧能的弟子很多,《景德傳燈錄》及《傳法正宗記》皆載有嗣法四十三人。《法寶壇經》說有門人十人,《祖堂集》列舉八人。但是最著名於後世的,即青原行思、南嶽懷讓、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五人。他們得法後,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嶽二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形成了禪宗五派法流。

此外,《僧傳》、《傳燈錄》所未載而見於金石著錄者有淨藏(675—746),也是六祖知名弟子,他把南宗禪傳入嵩山(《金石萃編》卷八十七《淨藏禪師身塔銘》)。

(新浪佛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種方法,是從制心、守一而產生的。五祖...

無道心

文道是個雲水僧,因久仰慧薰禪師的道風,故爬山涉水不...

遠離塵勞定心禪修

佛法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

本煥老和尚:講話的是誰

大家看到本煥也不打香板,也不站著講話,要坐著講話,...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

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牛頭山法融禪師,潤州延陵人也。...

星雲大師《從六祖壇經說到禪宗教學的特質》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

到市場買菜去

有兩個禪寺,同在一個城中,相距不遠。每天清晨,兩個...

初習禪應如何調身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知因達果

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禪師,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論...

牛舌與啞巴

《法苑珠林》記載著一個故事。 說在唐朝武德年間,在大...

須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聖佛陀對宇宙人生所發表的言說,其數之...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常人往往視逆境為外來因緣,總不知究竟的緣由為何?往...

用本來無一物來對治煩惱

禪宗一個很關鍵的傳承,是五祖傳到六祖,因為禪宗之前...

能讓在家人獲得現世後世安樂之八法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

知天命就是知因果

富貴、貧賤,這種因果是跟你的善惡業力直接關聯的,這...

生命只是一團泥

一座大山上有個小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徒弟...

少欲守道,精進不已

佛法是要讓我們增強這個智慧,這種智慧來自什麼?就是...

聖嚴法師《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 即是福慧二門:「佈施、持戒、忍辱、精進、...

怎樣念佛才能不傷氣

問: 末學一天念一萬聲佛號,但感覺念後比較累。我已經...

結界灑淨的方法

一講到結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說的灑淨。很多佛...

真修行人要過的名辱關

人非完人,孰能無過?那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

以肉來行孝乃無知之人之作為

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何可謂不遵父吃肉...

把錢都佈施掉,這樣就不會生病了嗎

問: 有人說,你把家裡的錢全都佈施掉,這樣就不會生...

【佛教詞典】天台九祖

指天台宗第一祖龍樹菩薩、第二祖北齊慧文、第三祖南嶽...

【佛教詞典】脅桌

佛堂內之用具。置於禮盤兩側之長方形桌,一般以密教較...

【視頻】妙境法師《是否在顛倒中念佛》

妙境法師《是否在顛倒中念佛》

【視頻】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5》中論(中觀)

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5》中論(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