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淨界法師  2021/11/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菩薩的智慧很重要。其實六度,前面五度的功德只是個基礎,菩薩進步快慢就完全看智慧了。你看有些人,他本來煩惱很重,業障也很重,但一學佛以後,不得了!三年之內刮目相看,換了一個人。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你看他沒什麼改變。除了一點信心在支持他以外,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關鍵在哪裡?就是你喜不喜歡聽經,就在這裡。你閉著眼睛,你不會進步的。所以,你今天如果對生命沒有看透——我經常講,生命沒有看透,你不可能放下,不可能!這個放下是跟智慧有關係的。不是說你要放下就放下,不是這樣子的。不是說我放不下,我去拜一千拜佛,我就放下,不是這樣子的。你一天拜一千拜,你還是不會放下的。

這跟事修沒有關係。你要把娑婆世界放下,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到底什麼是娑婆世界?它的真相如何?你看到真相,你自己會放下。這個東西不能勉強。

【為什麼要把聽經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既然智慧影響到我們一個人的進步,破除煩惱、消除生死業力、臨終的正念,都跟智慧有關係,那怎麼樣成就智慧呢?佛陀提出兩點:首先,從自利的角度:第一個,好樂聽法。諸位!你真的要把聽經納入你的功課裡面,真的。你每天做功課,千萬不要拜拜佛、念念佛——好,今天功課做完了!你智慧都沒有在進步,你就永遠停留在凡夫的知見。你什麼事情還是用你的凡夫知見來看這些,你怎麼進步呢?你人生就在顛倒妄想中多一個資糧。

所以,第一件事情,好樂聽聞佛法。第二個,要如理思惟。你要把佛法消化成你心中的一種觀照,這就靠思惟。佛陀為什麼講這些道理?講這些道理,如果把它套在我們身心世界是怎麼回事?先把道理搞清楚,然後把這個道理放到我們五蘊身心來,它操作起來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就是要靠思惟。聽佛法就像牛去吃草,思惟就像牛的咀嚼。你看牛,沒事就跑到樹下去,嘴巴動來動去,就是在咀嚼,把這個草轉成營養才有辦法消化。所以,聞、思,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從利他的角度,你為人說法,兩件事情:破邪、顯正。當然,這是要善巧。但我個人是覺得這樣(我自己的經驗),你不能把重點放在破邪。你把道理講清楚了,讓他自己判斷。因為其實破邪沒什麼用。宗教的東西,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你試試看。你跟你的同參道友辯論,你覺得哪一次有結果?有沒有結果?沒有結果。他相信就相信了。

所以,破邪只能當兼帶,否則就引起教內的很多的諍訟,而且也達不到效果。所以我個人是覺得,以顯正來破邪,你把道理講清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知識不等於證悟

雖然經常誦念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聽聞佛法能調伏煩惱

我們看佛陀說法的功德,這個法,它透過佛陀的音聲傳到...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得飽

過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兒子,與許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寶。...

有兩種念佛人最老實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

修學時間少的人怎樣定功課

問: 對於修學時間少的人該怎樣定個合理的功課? 大安...

聽聞正法解諸縛著

若人聽聞正法,就能夠從煩惱繫縛中得到解脫自在。《大...

以敬信之心聽法

一日,佛陀從俱薩羅國回到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此時,...

沒有聽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脫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記住,你步入修行...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學會忘記,就那麼簡單

對於已經錯過的一些東西,或許不用再試著去挽留,錯了...

人生不會總倒霉

人皆可聖。你們一再稱我是經營之聖,我決不是什麼聖,...

信仰的虔誠與否與貧富無關

( 導語: 不論世俗之中還是在佛門裡,人們通常都會看...

沒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當我們眼裡看到這個是垃圾人、那個是垃圾人時,我們應...

各行業人員修行須知

軍隊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

出家看著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有一個姑娘失戀以後到廟裡來要出家,師父和她說出家...

生死大事辦好後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

大象的故事

古時印度,有一隻大象,年輕時非常強壯,打起仗來,神...

這些是我們前世欠他的嗎

問: 法師您好!我母親因有外遇,導致家庭破裂。之後...

主導我們生命升沉的兩個因素

楞嚴經講生命的緣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講到真如緣起。當...

通智法師往生記

通智法師,法名尋源,號憶蓮沙門,俗姓阮,揚州儀徵人...

沒有信願,持名不是真效果;沒有持名,信願得不到真感通

淨土法門一直講到說是感應法門,這個成就不是靠你的禪...

人生永遠不會等待弱者

人生永遠不會等待弱者。等待的結果只有放棄或亡。 兩...

成佛就在今天

禪師沉默許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當時聽了不以...

普陀山南海觀音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們一早上來到了普陀山最負...

依止不生滅心,不要跟著感覺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經文當中,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同時存在...

【佛教詞典】心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心有積集,集起二義。阿賴耶...

【佛教詞典】自性離欲

何等自性離欲?謂於苦受及順苦受處法生厭背性。...

【視頻】2017年仁朗法師新春開示

2017年仁朗法師新春開示

【視頻】夢參老和尚《密雲法師的神通》

夢參老和尚《密雲法師的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