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憨山大師  2021/12/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云:「弟子某,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結法侶若干人,同會一處,專修淨業。願乞慈悲,指示法要。」

老人因示之曰: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如華嚴法華圓妙法門,普賢妙行,究竟指歸淨土。如馬鳴龍樹,及此方永明中峯諸大祖師,皆極力主張淨土一門。此之法門,乃佛無問自說,三根普被,四眾齊收,非是權為下根設也。

經云:若淨佛土,當淨自心。惟今修行淨業,必以淨心為本。要淨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淨。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惡業,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清淨,則心自淨。若身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清淨。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清淨。意不貪不瞋不癡,則意業清淨。如此十惡永斷,三業冰清,是為淨心之要。

於此清淨心中,厭娑婆苦,發願往生安養,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以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筯,折旋俯仰,動靜閑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

若念至一心不亂,則臨命終時,淨土境界現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則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驗也。

然一心專念,固是正行,又必資以觀想,更見穩密。佛為韋提希,說十六妙觀,故得一生取辦。今觀經現存,若結淨侶同修,任各志願,於十六觀中,隨取一觀,或單觀佛,及菩薩妙相,或觀淨土境界,如彌陀經說蓮華寶地等,隨意觀想。若觀想分明,則二六時中,現前如在淨土。坐臥經行,開眼閉眼,如在目前。若此觀想成就,臨命終時,一念頓生。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此唯心淨土之妙指也。

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則六根清淨;永斷惡業煩惱,則心地清淨;觀念相繼,則妙行易成。淨土真因,無外此者。若但口說念佛,求生淨土,若淨戒不持,煩惱不斷,心地污穢,佛說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為基本,發願為助因,念佛觀想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一切法門六字全收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 護念即是...

極樂世界的人死後又去哪裡呢

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問: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善...

這十種念佛,就是利用種種習性來入道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繼續講第九修持門的淨...

為何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十萬億佛

問: 極樂世界的人何以只須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他方...

聖嚴法師《隨相而離相》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

見忍法師:如何發心

如何發心這個問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屬普賢行願...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淨土五經一論的內容

淨土五經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

怎樣讓彌陀對我們的加持力達到最高

佛法的因緣觀,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個,你自身...

別被命運拖著走,要把命運牽著走

中國人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

患難不必求鬼神

邪魔外道有一種非常蠱惑人的方法,就是他給你消災,給...

為母親打掃心房

母親因為愛懷舊,晚年生活並不快樂。她常常念及年輕時...

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問: 請問法師,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大...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

一分鐘智慧(三個故事)

1.大海 有一天,小華氣嘟嘟地從學校跑回來。爸爸看他...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薩就會給你七分的感應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

【推薦】別醒悟得太遲了

我總認為,知識分子身上有一份責任,以慈悲心維護社會...

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教重視檢討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個別懺悔和集體懺悔。...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沙彌,在佛陀初期的僧團中是沒有的,沙彌在佛教中的出...

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問: 最近家庭暴力問題很受重視,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推薦】《法華經》的殊勝功德利益

0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云∶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

你想什麼,就和什麼感應

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

【佛教詞典】唯識二十論述記

凡二卷。唐代窺基(632~682)述。又作二十論述記、二...

【佛教詞典】攝釋門

攝釋門者,謂若於是處宣說諸經緣起,所以句義次第意趣...

【視頻】夢參老和尚《偷盜得貧窮的果報》

夢參老和尚《偷盜得貧窮的果報》

【視頻】淨界法師《分段生死的過患》

淨界法師《分段生死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