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淨界法師  2021/12/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們想了解阿賴耶識是怎樣相續變化的,它背後推動的因素是什麼。這個「自相」是一個總說,「因相」跟「果相」是別說。可以說,「自相」是一個總相,「因」跟「果」是別相,這個三相有這樣的關係。

我們看下面的解釋。解釋當中分成三科:一,自相;二,因相;三,果相。

我們先看壬一的「自相」。

什麼是阿賴耶識本身的自之體相?

此中安立阿賴耶識自相者,謂依一切雜染品法所有熏習,為彼生因。由能攝持種子相應。

這一段很重要。我們前面都沒有探討阿賴耶識是依止什麼因緣而變化,這個地方就探討了。就是說,什麼是阿賴耶識的「自相」?「謂依一切雜染品法所有熏習。」

先解釋這個「雜染品法」。這個「雜染品法」,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第六識的明瞭分別心。第六意識為什麼叫「雜染品法」呢?第六意識在活動的時候,它依止第七意識為根。這個第七意識是恆審思量的自我,由此就產生了第六意識不管造善、造惡都是以保護自我、愛著自我的私心為出發點,所以它所有的活動都叫作「雜染品法」。也就是說,凡夫的第六意識都是一種有所得的攀緣心,不管造善、造惡都是這樣。

當然,這個第六意識的活動,簡單地說,在唯識說就是一種「熏習」。我們只要一睡醒,第六意識就開始活動了,不管是在雜染的環境還是清淨的三寶的環境,它就是不斷不斷地活動。這樣子的活動就造成了——「為彼生因」,這個「彼」就是阿賴耶識——它是使令阿賴耶識不斷不斷生起變化的原因。

這個是唯識學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說,有情眾生的生命是一個互相依存的關係。阿賴耶識的種子把第六意識創造出來,第六意識不斷地造業,又去改造了阿賴耶識的種子;阿賴耶識的種子又去創造第二個第六意識,第二個第六意識又去造業,又改變一個新的阿賴耶識;這個新的阿賴耶識又創造一個新的第六意識,這個新的第六意識的造業又創造一個新的阿賴耶識……就是所謂的種子生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種子又起現行……這就構成了有情眾生生命的相續。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由能攝持種子相應」故。因為阿賴耶識能夠去攝受、執持所有的種子,使令它相續地運作下去。這個就是它的總相。所以我們說,阿賴耶識是一個根本無明,它創造一個第六意識的枝末無明。但是這個枝末無明不斷地造業,又去影響到下一個根本無明;這個根本無明又創造一個第六意識的枝末無明……所以說,影響第八識的主導者就是第六意識。

那第六意識從哪裡來呢?第六意識是第八識創造的。第八把第六創造出來,第六又把對方改造。改造以後,第八又創造第六出來,第六又改造第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生命會不斷地流動,就是因為我們不斷地造業,第八識就把這個業力保存下來,來當作下一期生命釋放業力的一個因素。這就是它的「自相」,所謂自相當然是指它的一個總相。

從這樣的一個總相,再開展出它的因跟果兩種相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放下我執偏愛 永離苦惱束縛

佛住世弘法時,有一位住在彌絺羅國中的婆羅門婦女名叫...

十種仙未斷輪迴妄想,仙福報盡墮六道

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

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薩

世人都很關注相貌和身體的美,其實,那種美是非常短暫...

戒邪淫的關鍵

很多師兄會有這樣的觀念:就是覺得色-情的畫面看一下也...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

轉短命為長壽之法

請大家看第四段:轉短命為長壽之法。這一段主要是針對...

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正月初五拜財神,是中國傳統的漢族民俗。大家既然來拜...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如何知道自己信願是否具足

前面也講過,「願」就是生命的方向,我們怎麼知道自己...

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

【疏】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

皈依後的八大好處

皈依對我們有什麼大好處呢?可分為八點: 一、入佛弟...

春節餐桌必備的10大素食食材

南瓜 南瓜含有胡蘿蔔素 打榜理由:同樣含有豐富的胡蘿...

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

什麼是十信位

接著我們來看看菩薩的果位。這個菩薩的果位是根據《菩...

四十八大願——(第40願)隨意見諸佛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歷程

問: 想聽師父分享現今念佛時的感受,及師父念佛的心...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

妙蓮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一)拜佛的方法與功德 我們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

解讀印光大師的財富觀

《印光法師文鈔》涵蓋了印光法師的各種思想,財富觀即...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種表達

成為老年人是每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頭髮白了,...

【推薦】本來一切諸法皆空,眾生就是放不下

了生死怎麼了?哪部經都要了生死、說放下,放下就自在...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

貧女變皇后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闇山,由於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隱...

【佛教詞典】五上分結

(術語)對五下分結而立五上分結。於色界無色界起之,...

【佛教詞典】違順

(術語)違境與順境。感苦之境界,名為違境。感樂之境...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悠遠版)

南無觀世音菩薩(悠遠版)

【視頻】念佛求生淨土的律宗祖師(大安法師)

念佛求生淨土的律宗祖師(大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