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家在家因緣不同,切莫強求

靜波法師  2021/12/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出家在家因緣不同,切莫強求

《維摩詰經·方便品》中說:「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維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離欲。你說那是不是功夫呢?絕對是功夫。我要再重複一遍曾經說的一句話:放下不是放棄,隨緣不是隨便。所以,在家菩薩可以有妻子,因為那是因緣。我剛才說過,應該去隨緣,隨這兩個因緣,來使自己無慾無礙。

欲是一種執著,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執著,那不就是出離嗎?不要把那種現像當作本質,不執著那種現象,我們就走出來了。否則,如果我們把現象看得很重,那麼必然還是輪迴。

當然了,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是著相的,很難從相裡走出來。但是,我們如果想不著相,是不是得面對相呢?如果不面對相,那是不是一種逃避現實呢?所以說,我們要思考,要定位。我們打算做一個什麼樣的佛教徒?如果真的是要做在家菩薩,那麼就何妨向維摩居士學習:「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那也就是,即使身未出家,心已經出家了。我們只是應眾生的要求,來完成一個在家菩薩的形象和使命,而我們的心裡乾乾淨淨,沒有牽掛。我們只是為了別人的因緣,才盡了一些責任、義務和本分。但是請記住,這同樣就是我們的緣分。

菩薩戒弟子應該知道這樣一點,如果不知道,我們恐怕不但在家裡很難過,而且也就不是什麼菩薩行了。難過當然就不是一個菩薩,連個一般的社會人都不如,很痛苦,很煩惱,活得很笨。我們不能提倡這種活法,這不是一個在家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個佛教徒的心量,更不是一個佛教徒的方式。

這一段經文,是對在家菩薩說的,但也襯托出了出家菩薩應有的梵行生活。

我們就是出家人,應有自己的因緣,擁有自己的空間,如果找藉口跑到社會上活動,那麼就無法理直氣壯。因為我們選擇了這樣的因緣,既然選擇了它,就得對它負責任。雖然因緣不是固定的。如果一個菩薩執著因緣,他又錯了,但是他要隨著這個因緣。既然我選擇了出家,那麼我就對它負責;既然你選擇了你的在家,那麼你也對你的在家去負責,從而把握和珍惜在不同的因緣上歷事煉心:欲求大道應無我,各有因緣莫羨人。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遠離五欲、自利利他的修行楷模。

我們必須清楚,當我們想讓別人對我們尊重和恭敬的時候,想要在信眾的圈子裡說話有力度的時候,請不要去控制別人,而應該思考自己的修行、德行,以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一定要到位,一定要優秀。如此,別人自然對我們恭敬,而不是我們要求著別人尊重。那不是佛教徒的內容。

佛教徒的內容一定是要給人家歡喜自在,不要去控制別人,再者誰又能控制誰呢?我的寺院裡,不止一次地告訴門衛:我們必須要有包容心,不管進來的人是哪裡的佛教徒,只要他有正規的皈依證,只要他出示皈依證來證明他是佛教徒,你就應該讓他進來拜佛、學佛。如果沒有包容心,那麼就會說只有拿極樂寺皈依證的人才可以進來。我們不會這樣,也不允許這樣,否則這是佛教徒嗎?肯定已經都不是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

前幾天,有位居士給我看他珍藏的一塊玉。玉的名字我記...

【推薦】愛女的離世,讓我扔掉「鐵飯碗」,捧起「金飯碗」

回想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從小到大幾乎都生活在順境之...

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問: 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

沙彌的十戒

沙彌的生活軌範,共有十條守則,名為沙彌十戒,是從五...

看到他人不好,實際是心不清淨

看到他人不好,實際上是自己的心不清淨。就像一塊髒兮...

不能改變今生,但你可以改變念頭

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唯識無盡,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

懂得因禍得福

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體內,蚌無法將其排除體外,就分泌...

佛經中的「獅子蟲」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獅子蟲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概念?當佛說獅子蟲的時候,譬...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因為有貪心,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來到極樂寺,都是有緣人,佛說緣起甚深甚深!為什麼說...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生活和修行的意義

問: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現實生活和修行的意義?修...

病苦是對治我們貪慾的良藥

對於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是希望永遠沒有病苦。 身體...

「我」都不是實在的,還會自私嗎

《大品般若》說: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吉...

要改造內心,就要培養這三種力量

應該怎麼改造我們內心世界呢?我們應該要成就三種力量...

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

為了隨順中國傳統文化的名諱、禮儀,中國佛教僧人的稱...

貪小便宜

我們每天打開報紙或電視,就常常看到報導,有些騙徒用...

【推薦】在繁忙中就實現最大的自在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還有人間的記憶嗎

問: 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呢,他還有人間的記憶...

蓮池大師警策大眾的八條重要開示

一、我未出家時,對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的事,即使別...

印光大師綜述念佛人的種種誤區

一、修淨土者應當修學的經典: 《印光大師文鈔》中摘...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

肉類毒素直觀圖示

...

善已生令增長,未生令生

【不善已生令斷,未生令不生。】 不善就是惡業,我們要...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我們初發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如果...

觀世音菩薩的偉大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如此被我們尊敬,是有其原因的。這是...

【佛教詞典】寶渚

(譬喻)珍寶之洲渚也,涅槃經以譬究竟之涅槃。同於法...

【佛教詞典】理

(一)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變化所准據之法則。可...

【視頻】大安法師《嚴首座的故事》

大安法師《嚴首座的故事》

【視頻】良因法師《供齋的方法》

良因法師《供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