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2021/11/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金陵全椒縣人,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師滿週歲時曾大病一場,母親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禱告:願捨兒出家。不久病即痊癒。為此,母親將大師寄名於本地長壽寺,取乳名為「和尚」。大師從小就不喜歡跟小朋友遊戲玩耍,只是一人獨坐。七歲時,親歷了叔叔病故。從此在幼小的心靈中便存下了「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一大疑團。九歲時,在寺廟中讀書,有幸得閱《觀音經》,不久就能背誦。

十二歲入報恩寺,依西林大和尚學習佛教諸經典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古文詞賦等。大師十九歲那一年,在寺中閱《中峰廣錄》一書,心中產生了強烈共鳴,立即決定正式出家。祈請西林大和尚披剃之後,將過去所習古文、詞賦等付之一炬,立志從此專意參究一事。

二、法堂煉磨

大師剛開始習禪時,由於尚未得參究要領,故久無消息。乃專心念佛,日夜不斷,淨念相續,不久即有感應。一天晚上,夢見阿彌陀佛現身,立於空中,相好光明,了了分明。大師行接足禮,並祈求見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願畢即見二菩薩現半身……自從夢中現此瑞相之後,大師時時都感到三聖炳然在目前,因而對修行增加了極大的信心。

這一年冬天,慈恩寺禪堂啟建道場,請無極大師講《華嚴懸談》,憨山大師在講席期間受具足戒,並隨眾聽講。當聽到十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恍然了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意,心中生起對清涼澄觀的仰慕之情。由此為自己立字為「澄印」。並請證於無極大師,大師說:「你志入此法門了。」

一聞此言,憨山大師似乎遙見冬積堅冰、夏飄飛雪的清涼山。從此自感行住坐臥皆入冰雪之境,無絲毫熱惱。出世之念更加刻骨銘心。大師二十歲的那一年冬天,雲谷大師於天界寺建禪期。憨山大師與海內大德五十三人前往參加。開初坐禪不知用心訣竅,甚感苦惱,即拈香請益。雲谷大師開示審實念佛公案。從此參究得法,一念不移,三個月內如在夢中。不見有大眾,也不知日常行事。

但由於用心太急,背部生一大瘡,腫痛難忍。大師自知為宿世怨業現前,乃搭袈裟跪於韋馱菩薩像前哀切懇禱:待禪期結束後,願誦《華嚴經》十部以還宿債。祈禱後頓感異常疲倦,一上禪床即熟睡,開靜也不知道。天亮以後,雲谷大師問起背瘡一事,大師答:沒有事了。看背上果然了無痕跡,平復如初。見聞者無不驚嘆。禪期滿,大師坐禪堂,感覺仍未離禪坐,即便上街入鬧市中,也不見有人,如入無人之境。

三、盤山遇僧

明萬曆改元癸酉正月,憨山大師行腳至五台山,首先求取《清涼傳》一書閱讀。依書中所載勝跡游到北台,經一僧人介紹,此地有一憨山,奇秀無比。大師一見心中欣喜,從此取「憨山」為號。下五台山後,憨山大師行腳至盤山。登上千像峰頂,見一石洞內有一灰頭土面的老僧入定。憨山大師上前作禮,僧無反應,問話也不回答。大師見狀,也與僧同坐。不一會兒,老僧下坐燒開水,然後倒一杯自飲。大師也取一杯飲。僧將水具放下後依舊靜坐,大師也隨坐。

以後老僧做飯,煮飯後自食,大師也取碗筷同食,吃罷飯二人又靜坐如前。到半夜時分,僧人出洞外經行,大師也隨行。如此七天七夜後老僧才問憨山大師:「從哪裡來?來此何為?」大師答:「從南方來,專為參訪隱者。」老僧說:「隱者面目如此,並無奇特。」大師說:「一進門早已看破了。」老僧笑說:「我住此三十多年,今日才遇上一個同風。」從此二人共修。

一天晚上,大師正經行。忽然頂門轟然一聲,如炸驚雷。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頓空。又覺其境界不是空所能比喻……如此持續一段時間才漸漸有身心,腳下踏實。開眼見山河大地,一切境象依舊。身心輕快,舉足如風,受用難以形容。回洞中後,老僧問:「今夜經行為何這麼久?」大師遂將所得境界相告。老僧說:「此為色陰境界,不是本有。我住此洞三十多年,除陰雨風雷天氣外,幾乎夜夜經行都有此境界。但不著,則不被它蒙蔽本有。」憨山大師作禮感謝老僧指教。

就這樣,憨山大師與老僧人在千像峰岩洞中度過了整個夏天。因大師曾與妙峰師有約,所以不能繼續在洞中久修,只得忍痛拜別。老僧人送大師到半山腰,淚如噴珠,久久不忍分手。

四、五台悟道

盤山修行的第二年二月間,憨山大師與妙峰師又行腳至五台山,住塔院寺。

三月三日,大方主人從雪堆中清理出幾間舊屋,供大師靜修。當時正是萬山冰雪,一片銀色的世界。大師頓感身心清涼,似乎置身極樂世界。

幾天後,妙峰師往夜台遊覽。大師獨居靜坐,有人來也不與人說話,僅望一眼而已。不久,看人如木樁,最後竟然一字不識……當時山風怒號,冰雪消融,雪水沖激,奔騰之聲如雷貫耳,又如千軍萬馬出征。靜中聞聲,甚感喧擾。

憨山大師待妙峰師返回後,便向他請教,妙峰師說:「境由心生,不從外來。古人云: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在大師的靜室外不遠處有一獨木橋架山溪之上。大師每天坐立橋上,初聞水聲不絕於耳,以後動念即聞,不動念即不聞……

一天坐橋上忽然忘身,一切皆寂靜無聲。從此一切聲音均不能擾亂。大師習定期間,以米面合野菜熬粥為食,三斗米吃半年尚有餘。

一天,在食後經行中恍然入定。不見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其中。自覓身心了不可得。即有一偈湧出:「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身心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從此內外湛然,再不為聲音、色相所障礙。過去的疑念,當下頓消。回到屋內,看飯鍋上已生厚厚的灰塵,因無人問時間,不知過去多久了。憨山大師自悟後,無師請益,便展讀《楞嚴經》以求印證。過去未聽法師講過此經,現在結合自己內證體驗觀照閱讀,不起絲毫妄識情見。如此歷經八個月,全經旨趣瞭然無疑。

五、平陽賦詩

憨山大師下五台山後,暫住在平陽府太守胡順庵家。胡公求大師賦詩,並留下古今詩集幾本供參考。大師隨手翻閱幾頁,剛一動念構思,文字詩句便如泉湧,不可遏止,頃刻之間已做二三十首。大師忽然警覺到:這是文字習氣魔發動,應立即停止。但是一發而不可收,以前所學的詩書詞賦,凡是曾過目的都一齊現前,充塞虛空,即使全身是口,也不能吐盡。更不知身心何在,默默內觀,有飛升之感。大師想:這正是過去法光法師所說的禪病了。但在這裡誰能為自己對治呢?無奈,只得以睡眠消靜。

於是,大師強迫自己入睡,難以入眠。索性披衣趺坐,忽然坐忘如睡……後來,胡公家的童子來敲門,久久沒有回應。胡公歸家後知道此事,立即叫人破窗而入。只見憨山大師披衣端坐,便上前呼叫,叫不應,又推了幾下也不動。正不知怎麼辦時,忽然想起大師曾說過,敲磬子可以喚醒出定。於是急忙取來磬子在大師耳邊連敲十幾聲。

大師漸漸出定,睜開眼睛後仍不知身在何處。胡公說:「我一出門師就閉門坐,到今天已經是五天了。」大師說:「我不知道,好像才是一呼吸呀。」說罷,默坐諦觀,仍不知這是什麼地方?從哪裡來?最後想起住山、行腳之事,都像在夢中,一概不可得。又如雨散雲收,長空如洗,皆寂然了無影像,心空境寂,其樂無可比擬。

乃得偈一首:「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憨山大師經此境界,方知佛語真實不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達照法師《悟道路上的十種歧途》

修行路上的歧途,大致而言有十種是我們很容易誤會的,...

【佛學漫畫】馬鳴菩薩

我們今天還能遇到佛法,這全賴過去的大善知識,他們乘...

遇安禪師的生死自在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天台德韶國師之法嗣,福州人...

不同淨宗祖師的教義和歷史地位

一、淨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請教印光大師:歷代祖...

記慧明長老:從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靈隱寺方丈慧明老法師(1860~1930),大江南...

藥王藥上菩薩因嘗藥而開悟

第三段就正式講到他破妄顯真,看到藥的總相。看第三段...

妙湛老和尚法語開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於平常處見禪境。 3、為人要真...

古代高僧的尊師重道

尊師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許多經典中都論...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罹難陀,聰慧多智,...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橫財不堅固

【原文】 楊槐亭前輩言,其鄉有宦成歸里者,閉門頤養,...

佛號醫病續命 讓父親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電話,說父親的狀況...

一個善念躲過了危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

心開路就開

有一位父親,生了三個兒子,由於望子成龍,所以平日對...

每天進步一點點

香港海洋公園裡有一條大鯨魚,雖然重達8600公斤,卻不...

現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淨土一門

原文: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修之及極,皆可以了生脫死。...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

處處謙卑,駕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謙卦裡的一句話,印祖也常常引...

缺少的不是知識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

賣身割肉供養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為大眾開示涅槃的勝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說...

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諸病之源也

饑饉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嘗聞醫之治病也...

聖嚴法師:得了憂鬱症要怎麼辦

問: 因憂鬱症輕生的情形經常發生,雖然很多人還沒有...

淨土五經精華摘要

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

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

可憐那條被釣的魚,也別忘了慈悲釣魚的人

我是一個嗔心比較重的人,平時各種看不慣別人的不文明...

【佛教詞典】十界真實

天台宗論十界之性(法體)真實與否之題目。又作十界權...

【佛教詞典】六種言論

【六種言論】 p0299 瑜伽十六卷三頁云:何等名為六種言...

【視頻】何來阿姜查(導讀全集)

何來阿姜查(導讀全集)

【視頻】半桶水的人一直發表自己的意見(慧律法師)

半桶水的人一直發表自己的意見(慧律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