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略釋天台六即義

印光大師  2022/01/04  大字體  護眼色

略釋天台六即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洵為利生唯一無上法門。唯現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謂既雲眾生即佛,則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乎?或者以我既為苦惱凡夫,何能了生脫死,唯求來生不失人身耳。此兩種人,皆不明因果所致,故今日仍講因果。

須知「眾生即佛」者,以其具有佛性之真因也,設不修念佛妙行,佛性無由顯現,何能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實果乎?譬如寶鏡蒙塵,光明不現,實未失之也。若肯用力揩磨,自可照天照地矣。

若言我是苦惱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脫死,以至成佛者,乃業深障重,自甘墮落也。且今世之人,有下棋、叉麻雀而累死者,不知有多少。若能以此勞苦,修行念佛,何愁不往生西方,上證佛果乎?蓋佛本是眾生修持得證佛果之人耳。

隋天台智者大師,著《觀無量壽佛經疏》,立六即佛義。以對治自甘墮落及妄自尊大之病根,其說甚精,學者不可不知。

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觀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也。

六,以明階級淺深。即,則明當體就是。譬如初生孩子,與其父母形體無異,而其力用則大相懸殊。故不可謂此幼孩非人,但亦不能遽以成人之事,令是孩承當。若能知六而常即,則不生退怯。知即而常六,則亦不生上慢。從茲努力修持,則由凡夫而圓證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

理即佛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雖背覺合塵,輪迴三塗六道,而其佛性功德,仍自具足,故名理即佛。以此心之理體即是佛也。無機子頌曰:「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因一切眾生,雖未聞佛法,不知修持,而一念心體,仍完全同佛,故曰「動靜理全是」。因其迷背自心,作諸事業,故曰「行藏事盡非」,蓋所事全不與佛性相應也。終日終年,昏昏冥冥,隨煩惱妄想之物慾而行,從生至死,不知返照回光,故曰「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也。

名字即佛者,或從善知識,或從經典,聞知即心本具,寂照圓融,不生不滅之佛性。於名字中,通達了解,知一切法皆為佛法,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所謂聞佛性名字,即得了解佛法者,是也。頌曰:「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謂從前但知生死輪迴,無有了期,今乃知佛性真常,不生不滅。既知當體即是成佛真因,則汲汲修持,反恨從前虛度光陰,以致未能早為證實矣。

觀行即佛者,依教修觀,即圓教五品之外凡位。五品者,一隨喜品,聞實相之法,而信解隨喜者。二讀誦品,讀誦法華,及諸大乘經典,而助觀解者。三講說品,自說內解,而導利他人者。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觀心者。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行轉勝者。

頌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既已圓悟佛性,依教修觀,對治煩惱習氣,故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了知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切諸法,無非佛法,一切眾生,皆當作佛,故曰「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相似即佛者,謂相似解發,即圓教十信之內凡位也。

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斷塵沙惑。頌曰:「四住雖先脫,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華紅。」四住者,一見一切住地,乃三界之見惑也。二欲愛住地,乃欲界之思惑也。三色愛住地,乃色界之思惑也。四有愛住地,乃無色界之思惑也。初信斷見,七信斷思,故曰「四住雖先脫。」

然由色聲香味觸法之習氣猶有未盡,故曰「六塵未盡空。」此蓋指七信位說,八九十信,則塵沙惑破,習氣全空矣。習氣者,正惑之餘氣,如盛肉之盤,雖經洗淨,猶有腥氣。貯酒之瓶,雖經蕩過,猶有酒氣。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華紅者,以無明未破尚不能見真空法界之本體也。

分證即佛者,於十信後心,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證法身,是為法身大士。從初住至等覺,共四十一位,各各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三德,故名分證即佛也。因無明分四十二品,初住破一分,以至十住則破十分,歷十行、十迴向、十地、以至等覺,則破四十一分矣。初住,即能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又復隨類現身,度脫眾生,其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議。何況位位倍勝,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覺菩薩乎。

頌曰:「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者,言其分破分證之景象也。「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者,言其猶有無明雲翳,未能徹見性天真月之光輝也。

究竟即佛者,從等覺,再破一分無明,則真窮惑盡,福慧圓滿,徹證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入妙覺位,而成無上菩提道矣。頌曰「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從來真是妄者,未悟以前,惟此皆空之五蘊,而妄生執著,色法,心法,互相形立,以致苦厄隨生。既悟之後,雖亦惟此五蘊,而全體是一個真如,了無色心五蘊之相可得。

故曰「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然此所證之真,並非新得,不過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故曰「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也。」又眾生在迷,見佛菩薩及一切眾生,皆是眾生。故譭謗佛法,殺害眾生,不知罪過,反以為樂。佛既徹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心。見一切眾生,與佛無二。故於怨於親,皆為說法,令得度脫。雖是極其惡逆不信之人,亦無一念棄捨之心,因見彼是未成之佛故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

寶靜法師:略說天台宗大旨

天台宗教義,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僅作概要之敘...

天台六即佛義

《六即佛頌》的作者是宋法雲大師(10861158),字天瑞...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

淺談天台宗與淨土的關係

靈岩山辦學宗旨的來由 教學天台,修歸淨土,這是我們靈...

天台八教丨頓教

天台教法,主要有化法、化儀兩大類的教化方式。藏、通...

為什麼有的聰明人坎坷終身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

世亂已極,將何以治

昔有問於予曰,世亂已極,將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亂...

各行業人員修行須知

軍隊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

境緣無好丑,提起佛號正念

一日之計在於晨,叢林的早課是古佛青燈生活的特寫。 得...

佛心是什麼

佛心是放下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

智慧勇猛的菩薩王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修菩薩行時,有一世曾為大國王,若有...

淨土居士楷模--劉遺民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白蓮社十八高賢之一。他...

常想地獄苦,道念由此生

我們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們應如佛所說:「常想...

荷花與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質之一。也是荷花最動人的地...

人的執著從何而來呢

流水是微妙的,雖然有許多卵石圍堵著,水還是能夠繞過...

真正的善知識法師,須具備十種德相

法師,又稱說法師,不是出家人都能稱為法師。真正善知...

慈悲的復仇

禪海從前是一位武士的兒子,一次到江戶遊玩,做了一位...

永覺元賢禪師:示淨土社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寶地黃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東 妄想盡銷歸一佛 自...

【佛教詞典】嵩岳寺

位於河南登封縣北之嵩山南麓。又稱中嶽廟、崇嶽寺。建...

【佛教詞典】色蘊相

【色蘊相】 p0567   集論一卷二頁云:色蘊何相?變現...

【視頻】動畫:捨身救人的大象

動畫:捨身救人的大象

【視頻】慧律法師《圓覺經》四

慧律法師《圓覺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