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律衰落之原因

界詮法師  2022/01/14  大字體  護眼色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幾。比丘本為七眾之首,統領下六眾,時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屢見不鮮了。對於戒律的重視漸漸淡化,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一、客觀條件:

去聖時遙,人根陋劣。戒律是在印度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而製定,佛法傳入中國,風俗差異,行有不便,如漢僧搭衣入市、托缽行乞等。而且,律海深廣,講說無人。中國的叢林制度,已代替了戒律,僧團的管理大都是依叢林規約,少依律制。在實際的行事中,僅憑少數人決定,不依羯磨法來完成。

二、知見不正:

輕戒為小乘,未肯真學。中國佛教以大乘著稱,比丘戒法,視為小乘聲聞。孰不知,比丘身份的延續,依然按聲聞律法來完成;住持佛法依然以比丘居上,怎可忽略!只是因為學持不易,畏難而捨。或千百年來,受禪風影響,自認為大乘頓性,以空理為高,事理相害,行不圓融。

三、教團風氣:

學戒的風氣無法展開,參加受戒的人流如潮,受戒後卻無人學戒,將戒本束之高閣。一出戒堂,忙於接法、當執事,陞座當方丈,或趕經懺。隨著市場經濟的突起,利養日益豐厚,引人墮落。非法充斥,相沿成習,又無知為師,以盲引盲;濫收徒眾,擴大眷屬;濫建寺院,到處任職;濫傳戒法,不依律制;僧教不彰,學無次第、

四、動機不純:

初發心出家,無出離心,無求知慾,亦無衛法護教之心;甚至將名利帶入佛門,淡化因果觀念,愚癡不畏罪報。所以,邪念、邪行、邪命自活,過分奢侈,享樂受用,不但戒律鬆弛,更影響佛教形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者應從恭敬三寶開始

學佛者當從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對出家師父。為說明此事...

東林寺出家需具備什麼資格條件

問: 來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東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備什...

修行人為什麼一定要受戒

問: 為什麼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師答: 凡夫修...

弘一大師禪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印光大師為何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

若非老僧定力夠,幾作驢兒被他騎

我們學佛的人,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記著,...

賢書法師出家前寫給兒子的信

劉二子: 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

出家者要遠離愛慾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多為別人想時,業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過來。世間人認為,我一直為自己努力,我就可...

制怒、心靜如水、養心

制怒 有一個煤礦老闆,年產值過億,聰明能幹,精力旺...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

殺戒包括我們平常吃的肉食嗎

問: 師父慈悲,學人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嚴持四重戒...

夫妻之間的真情真愛

晏子德才兼備,他輔佐了齊國三代君王,身居高位,俸祿...

祈求功德不如尋求斷惡之道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

略記一代高僧明學長老的慈悲與智慧

明學長老德高望重,慈悲為懷,平易近人,心胸寬大,大...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問: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大安法師答...

如何為兒孫謀劃久遠的福利

人未有不為自身及與子孫謀者,而謀之之道,固宜參詳。...

植物也是生命,難道不是殺生嗎

當我向別人闡述為什麼我們要吃素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反...

修持以淨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淨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

未成佛前,要先結人緣

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被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看...

工窮力極本來面目現

看那無思無為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為己任

你們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賺大錢。那是為...

【佛教詞典】一闡提

梵語 icchantika 或 ecchantika 之音譯。又作一闡底迦...

【佛教詞典】波卑

(異類)Pāpīyas,舊稱波旬。毗奈耶雜事三十六曰:惡...

【視頻】覺醒法師《玉佛問道-怎樣才能輕易地原諒別人》

覺醒法師《玉佛問道-怎樣才能輕易地原諒別人》

【視頻】婚姻與懺悔

婚姻與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