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發心宜事理圓融

大安法師  2022/01/10  大字體  護眼色

發心宜事理圓融

自性迷就叫眾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眾生,也是自性的一種迷,你覺悟了就等於度脫了。自性是佛道,你覺悟了的自性就是佛道。既然是自性裡面的,那也就很容易成就,不是心外的。所以圓教的發心,特別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一如,「不見一法,離心別有」。

那建立了這個圓教的知見後,怎麼做呢,怎麼發呢?「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這裡要注意了,這裡談的虛空,不是談虛空之相,這裡的虛空就是談空性的問題。所以般若系的經典常常講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影、如泡、如陽焰、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虛空,都是表達同一個意思。這個虛空就等於是空中本來沒有,但捏目成花——空花;虛空裡面顯現花相——幻相。

要理解這個菩提心是虛空之心,這是勝義諦裡面的一種知見,就是菩提心是離相的,是無相的。自性本來不生,自性空故。這個虛空非色、無見、無對待、無漏、無為。但是虛空的作用在什麼地方呢?一切有為的物相,都要依虛空來建立。如果沒有虛空來遍一切處,那就會有障礙。所以談般若系經典,常常有一個知見:正因為有空義故,一切法才能成立。沒有空就成立不了一切法,這是深刻的辯證關係了。

所以這個菩提心就猶如虛空,無相,不要執著還有個虛空之相,那都是不對的。就在如虛空的這個菩提心裡面才能生起利益眾生的智慧,才能去知恩、去報德,才能生起慈悲心,才能生起對一切眾生的同體感。所以是以無相的、空性的心發這個願,虛空之願。願是緣起法,所以有時候講無願之願。自性本體無願,但又生起了這個願。

虛空之行,有時候稱為無行之行。本體上是無行,無造作,但是緣起法當中又不離開這個行。般若系經典常常講,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談如虛空的問題。但又要生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你只是談如虛空、如幻、如影,而你沒有生起一種行,那就墮到斷滅見裡面,那也是不對的。

「行虛空之行」,無行之行。「證虛空之果」。這裡注意了,這個果你也不要以為有一個實體的東西。「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般若系經典談發心,「無所得」是一個不要忘記的觀念,如果有所得心就白雲萬里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中佛問須菩提:你是不是阿羅漢?你覺得你是阿羅漢,你已經就不是了。所以「實無有法發菩提心」,不是有個真實的法發菩提心者,發菩提心要當下體會那個空性。「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還發什麼心,還有一個菩提心的實體嗎?這是沒有的。所以菩提,無論初發心還是它的果,無處住,就是要把握它的空性。

這就像度眾生也是,行虛空之行,你不是要去度眾生嗎?但還不要執著你有真實的眾生可度。《金剛經》告訴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要生什麼心呢?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這就是要把握這個空性,你不要以為有真實的眾生。如果有一個真實的眾生,那你就著相了。著相就體現為四相,如果一個發心的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為什麼這麼說呢?「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這就是能發和所發都是寂靜、無相、無我,這才是菩提。空性也無空相之得,這個「空」也得要把它空掉,「空空亦空,一空到底」,就稱為「畢竟空,無所有」。要去把握這個義理,這樣才可以說你達到了圓教的發心了。所以說終日度生,終日無一眾生可度,雖無一眾生可度還要勤勉地去度眾生。一個是在理上說,一個是在事上說,理和事一定要圓融,才有圓教的味道,「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轉定業與因果律的悖論

我曾經講過,定業要是可轉,沒有因果了;定業不可轉,...

把「空性」當成休息站

問: 請師父開示,為我指點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塵勞...

五蘊明明有,如何照見空

觀世音菩薩教導我們:無色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聖嚴法師:空性與孤獨

心與物質真實存在嗎?如果仔細去分析它們,我們就會發...

怎樣才能辦好一個素菜館

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心, 不要簡單把它當做一個提供菜品...

偏執無生之理,輕視往生之事

執著有往生的事相,雖然不了解無生的道理,但老實念佛...

同樣的布施,為何受福不同

為什麼信佛好多年了,還沒有什麼成就,什麼原因呢?我...

人為什麼會瞋恨

由於他有慾望,當這慾望滿足的時候他很得意,當這慾望...

練氣功後經常出現幻覺幻聽該怎麼辦

問: 我爸爸十多年前練氣功後經常出現幻覺幻聽,神智...

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生

問: 單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開的

回顧中國兩千年的佛教歷史,我們會發覺中國佛教在這兩...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溝通

我們一般人追求名聞利養,你怎麼把生命的方向調正呢?...

邪淫給家庭社會帶來的慘痛教訓

根據百科全書對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彼此相愛,並願...

禪宗五家七宗——楊岐派

楊岐派為臨濟宗之支派,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楊岐宗...

擴大心量與改命的方法

1. 吃虧: 吃虧是福。吃虧就是賺看不到的大便宜,經常...

聖嚴法師《有情緒的人生才活得過癮?》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是有情,當...

觀身不淨 奉獻身心

我們現代人在身體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裡面對身體下的...

認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個人。他...

要爭氣,不要生氣

一九三七年,日本出兵侵略華北,在杭州經商的父親於返...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師答...

【佛教詞典】善知心增

【善知心增】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八頁云:云何善知心...

【佛教詞典】六衰

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能衰耗人們的真性,所以叫做六衰...

【視頻】懂鳥語的年輕人

懂鳥語的年輕人

【視頻】慧律法師《楞伽入門》

慧律法師《楞伽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