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楞嚴經

淨界法師  2024/03/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七十七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69頁,寅三、別明三毒無畏。

我們這一科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生起廣大利他的妙用。耳根法門在我們娑婆世界,我們一般的說法叫做『觀音法門』。這個法門在目前的修行當中,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因為特別契合我們娑婆世界的根機。這樣的修學,蕅益大師用四個字來總持,整個『觀音法門』它的重點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慈悲感應」這四個字。「慈」與樂,他可以給予我們種種身心上的安樂;「悲」拔苦,拔除我們身心的痛苦。整個修學的過程,所追求的就是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產生拔苦與樂的效果。

這應該怎麼做到呢?就是透過「感應」的力量。「感應」的力量的產生在蕅益大師的註解,他是分成了事修跟理觀兩種的差別。我們剛開始是透過事修,身口意三業的加行,包括我們對觀世音菩薩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乃至意業的皈依觀想。這種身口意的相應,我們去感應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力,這個地方的事修是感應外在佛力的加被。理觀就不是這個意思,理觀就是我們在稱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我們內心不只是一種皈依的心而已,我們要生起一種觀照力,我們要迴光返照「能聞是誰?」。當我們聽到觀世音菩薩的音聲時候,我們要觀想是誰在聽這個音聲,那我們的心就停留在這個「聞」。

蕅益大師說:但聞而已。外不隨聲塵所轉,內不隨耳識所擾,在聽聞的過程中保持不迷、不取、不動,我們說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真如本性是無所不在的,蕅益大說:「全妄即真」。其實真在哪裡呢?真實的心性就在妄相當中,我們平常心就是一念的妄動,結果被妄相所轉。所以我們要把真實的心性找到,就是你不要亂動,妄想最怕就是…你一不動,它就怕你。因為它是虛妄相,虛妄相你要是對它不執取不妄動,它就消失掉了。《楞嚴經》的破妄顯真,它不是說去對治什麼,它基本上認為,真實的心性就在虛妄的相中,你只要不隨妄轉,那麼心性就開顯出來了。所以理觀這一部分的感應道交,是感應我們內在自性的慈悲心,我們稱性本俱的慈悲的功德。

事修它所破除的是事障,使令我們成就一時的安樂;理觀所破除的是理障,使令我們成就究竟圓滿的解脫。『觀音法門』其實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看本經的經文,釋迦牟尼佛是把它當重點一樣,不管它的因跟果是比較完全開顯,他是把它當做本經的修學重點。

寅三、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種,遠離貪瞋癡三毒。使令我們內心面對三毒的時候,能夠無所怖畏。這是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效果。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媱眾生,遠離貪慾。

這以下的經文,在古德的註解都是分成了自行跟化他。在自行這一部分又分成了體性跟作用。

自行的體性:「熏聞離塵」。「熏聞」就是我們依止反聞照性的工夫能夠成就離塵,脫離這一切色塵的繫縛;「熏聞」是一種因地的修學,「離塵」是果地上的功德。熏聞離塵它就是指的我們在修『觀音法門』所證得的理性,能夠脫離這一切六塵的障礙,發明我們一念清淨的本性。這個是講到我們在自修方面所證得的理性。它有什麼妙用呢?「色所不劫」,「色」指的是一切六塵的境界。當我們功夫成就以後,這六塵就不再劫奪我們心中的功德。這包括體、包括用,這個都是一種自行的功德,以下是化他的功德。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自行功德,他有什麼作用呢?「能令一切多媱眾生,遠離貪慾。」他能夠使令我們這些多媱眾生遠離貪慾;「多媱」蕅益大師的意思不只是指的男女這一部份而已,是包括對一切六塵的貪愛,都叫做「媱」。一切貪愛都以攀緣心為本,我們既然不隨外在的六塵所轉,開始反聞聞自性的時候,那麼這一切貪愛的煩惱自然消失掉。這是『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一個內心的功德。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這一部份也是分為自行跟化他。自行也是分成體跟用。「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當我們內心脫離了根塵的執取,安住在聞音的妙性的時候,六根對六塵就沒有能所的障礙,就圓融無礙沒有能所的障礙。這樣的能所雙亡,離諸對待的理性,有什麼作用呢?「無對所對」這時我們的六根生起了別的時候,已經沒有能對跟所對,能對的六根所對的六塵惟是一心。從這樣的自利功德有什麼作用呢?「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瞋恚」主要的根源是一種人我的對立,我相、人相的對立。當我們一個世界上很強調個人主義的時候,那我們的瞋心就開始活動了。你看我們小時候,整個社會是很強調團體主義,個人的意識比較沒那麼的強烈,那個時候的瞋心比較薄弱。瞋恚是以對立來當它的根源。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這一部份自行功德的體是「銷塵旋明」,我們透過耳根圓通的事修跟理觀,來消除我們所緣的妄塵,恢復我們本性智慧的光明。這樣的光明的理性,有什麼作用呢?能夠使令我們眾生的法界(外在的依報)身心(內在的正報),依正二報就像琉璃珠寶一樣,能夠內外明徹,了了分明而無所障礙。(利他)因為這樣的光明智慧,使令一切昏迷暗鈍的這種性障,沒有善心、內心邪知邪見、撥無因果、很難生起善心的阿顛迦,能夠遠離心中的愚癡跟暗鈍。因為修『觀音法門』,你內心有光明,有光明當然就不會有黑暗。

這一段的息滅貪瞋癡,蕅益大師的意思叫「自行功成,化他有本」。為什麼今天我們一個人去憶念觀世音菩薩,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他在這一部份有這一部份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接觸的時候,他會對你一種啟發的作用。比方說:我們今天憶念關公,你一想到關公的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忠義參天功德出現;比方說我們憶念張飛,我們就產生勇猛堅定的功德;比方我們今天去憶念懺公師父,我們內心當中就會產生一種智慧善巧的功德;我們去憶念海公長老,我們就產生慈悲厚道的功德。一個菩薩他在因地有這樣功德,使令眾生跟他接觸的時候,對這眾生來說會有啟發的作用。這個就是說,你在自行功成的時候,你化他就有這個根本。

我們過去曾經問懺公師父一個問題:我們要怎麼樣才夠廣結善緣?懺公師父回答得很妙,懺公師父說:要廣結善緣,在佛堂裡面好好的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當然我們那個時候聽不是很懂,但是慢慢慢慢的,哦!因為你內心好好的用功,念佛憶佛,你開顯你自性的功德,「自行功成,化他有本」,你未來的利他就是在這個時候做積集資糧的準備。他的意思就是說:廣結善緣不是向外追求,你內在的煩惱淡薄了,你很自然的發起廣大的願望,你就能夠跟眾生結緣了。所以我們看菩薩利益眾生,你看他前面的半段一定是他自修的功德,所以才有後面的結果。

這一段經文的解讀。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怎麼解讀呢?自行功成,所以化他有本。菩薩所有對眾生的加持力,就是因地的時候他有這份功德,所以對眾生產生一種連帶的啟發的作用。

寅四、別明二求無畏。

這個也是十四無所畏的兩種的無所畏。

「二求」是指眾生要祈求男子或者祈求女子,對生命當中有這種祈求。你憶念觀世音菩薩,菩薩能夠滿你的願,使令你在這二部分能夠無所畏懼。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我們在理解這部分也是這個道理,自行功成,化他有本。觀世音菩薩憑什麼能夠使令我們生福德智慧之男呢?他因地是怎麼修行的?「融形復聞,不動道場」,這是講他因地所證的理性。「融行」菩薩在因地的時候是念念銷融四大之行,他是遠離塵境,背塵;復聞,等於是合覺。他不但是遠離四大之行,他也不是安住在偏空,他能夠念念開顯我們本俱的聞性,使令他內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理性。「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這就是他在因地所證的理性,是「背塵合覺」,不迷、不取、不動的理性。這樣的理性有什麼好處呢?「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菩薩以大悲的願力到十方世界去隨類化生的時候,他不壞世間的假相,這一點是很重要,菩薩從空出假的時候是不壞假相的。不壞假相有什麼樣的妙用呢?第一個妙用,「供養微塵諸佛如來」,他能夠普遍在十方的佛國土當中,供養微塵數的諸佛,來修習福德資糧。佛陀在那個地方說法,菩薩現身用無量的珍寶來供養佛陀,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第二種妙用,「各各佛邊為法王子」,他能夠示現做佛的大弟子,來輔助佛陀弘揚佛法,來修學智慧。菩薩因為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理性,在廣大的世間修習廣大的福德智慧兩種資糧,以這個來做自行的根本。

他有這樣的根本有什麼好處呢?他能夠使令法界當中的無子眾生,她心中祈求能夠生一個男孩子,她憶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因地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就能夠產生加持力,使令祈求的眾生,產生福德智慧的男子出來。這個我們就叫感應道交,菩薩要保證對眾生的加持力,你要先成就這個功德,然後把這功德放在名號中,當眾生跟這個名號一接觸的時候,「啪」!感應道交,然後你得到那種大慈悲的加持力,求男得男。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我們看菩薩的加持力之前,先看他的自修的根本。他因地是怎麼修的: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菩薩在面對外在聲音的時候,他是以反聞照性的工夫來通達根性,使令六根互用。「圓通」就是他的六根已經無障礙的交互作用。使令「能明」跟「所照」無二,根塵惟是一心,他內心當中能夠含裹十方世界。他在面對十方世界的時候,他有兩種的功德產生:第一、「立大圓鏡」,他對一切的法了了分明。雖然了了分明又能夠安住在「空如來藏」,又空空蕩蕩沒有任何的妄想。從下文的加持力來講,它的重點在「空如來藏」。一個人證得空性的特色就是調柔善順,因為他沒有我執、我見。這對生女眾是有加持力的。

因為以空如來藏為自體,它有什麼妙用呢?「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承受順從十方諸佛的秘密法門,「秘密法門」指的是一佛乘的圓頓教法,了知法界惟是一心。對法界惟是一心的教法,能夠受持領納心中永不忘失。到這個地方都是菩薩自行的功德。菩薩能夠證得空如來藏,當然是非常的調柔善順,能夠領受這一切的教法。因為柔順的關係,他能夠使令法界沒有女者的眾生,想要欲求女者,能產生外表端正,而且俱足福德之相,內心是柔和善順,有德行的使令眾人愛敬的之女。

這地方經文的解讀跟前面是一樣的,「自行功成,化他有本」。蕅益大師的傳記,他說:他父母親在三十歲的時候都沒有生小孩。這在古代的社會是很嚴重的,沒有傳宗接代。那他父親怎麼辦呢?他父親持大悲咒。持大悲咒以後,後來他父親就做一個夢,夢到觀世音菩薩現出白衣的身相,送給他父親一個兒子,沒多久他的母親就生出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在持大悲咒的發願文裡面說:我本仰成咒力生,我的初生就是大悲咒的功德把我創造出來的。大悲咒為什麼能夠創造這種功德?觀世音菩薩的內心有求男求女的功德力,把功德力咒願在這咒當中。有這種咒功德力,我們去憶念咒語的時候,「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就把這功德開顯出來。

佛菩薩的功德為什麼可以給我們受用,這觀念我們解釋一下:佛菩薩的功德有兩部份:第一部份,是他智慧的善根,包括他的菩提心,包括他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無貪、無癡種種善根。善根這一部份完全是佛菩薩自受用的,他不能送給我們,智慧的善根是不能互相授受的。但是菩薩的福德資糧,他那個善業力,他能夠讓你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福德這一部份是可以互相授受的。菩薩能夠讓眾生所求如願,這跟他因地是有關係的。

蕅益大師的解釋有更深層,蕅益大師說:求男求女,有事有理。從事相來說,我們一般說是果報的男女,但是從理上來說是法門上的男女。什麼叫法門中的男女呢?就是「權實二智,定慧二門」。你向觀世音菩薩求智慧,「權智」,「權智」就是承辦種種的事業叫「男」;「實智」就是順從義理叫「女」。「禪定」是比較寂靜的,他也是屬於女眾,「智慧」是屬於波動性的,是屬於男眾。從理觀來說,我們修「耳根圓通」,念念開顯自性的功德,也能夠開顯「權實二智,定慧二門」二種法門中的男女。

寅五、結明持明無畏。

將前面的十四無所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來做總結。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范,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三千大千世界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這當中有一百億的日月,這當中也包括了一百億的須彌山,也包括一百億的四大部洲。居住在這世間中,有很多很多的等覺菩薩的法王子,有六十二個恆河沙數這麼多的法王子。這麼多的法王子是遍佈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各有不同的修法,修法,指的是他的自行的功德;垂范,是化他,他有各式各樣的垂示、模範世界,教化眾生的善巧各有各的不同。他們在隨順眾生的根機,產生善巧智慧是各各不同的。

這個地方是先列出六十二恆河沙數的法王子,這種自行化他的功德來加以說明。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週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前面是列出娑婆世界裡面的所有的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這麼多,這以下把菩薩的名號作比況。觀世音菩薩說:由於我因地的時候證得圓通本根,依止耳根而證得圓通常,所以我啟發出我耳門中的聞性。使令我的內心「微妙含容」,我能夠相應無量眾生內心的祈求,能夠恆順眾生的根機跟他的希望,這個指的是菩薩內心的狀態。

菩薩的色身能夠週遍法界,能夠相應十方世界,能夠隨類現身,有這樣的身心的妙用。因此我能夠使令這麼多的眾生來受持我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跟另外一個眾生他總共是受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的名號;有一個人他一天只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有一個人他是受持六十二恆河沙法王子的名號,這兩個人在福德這一部份是完全相同。意思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跟整個眾多法王子名號的功德加起來,是沒有差別的。其故何也?因為我修習真實的圓通。

菩薩攝受眾生的差別相:從蕅益大師的註解來解釋這一段,蕅祖說:菩薩的利他從契理這一部份是「一一的法都是契合如來藏妙真如性」,自受用這一部份是完全相同的。你不能說,阿彌陀佛的功德比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大,不能這樣講。真如佛性是不二的,每一尊佛所證的法性是相同的,不管你的過程怎麼樣。所以要論道理是看結果,不管你是修《唯識》、修《天台》或修拜佛、或修止觀的,證的結果是歸元無二路。我們一談到佛法的結果那是無差別的,但是過程就有差別,有他的契機性。因為每一位菩薩因地所發的願不同,有些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他看到那些苦惱的眾生,他就特別喜歡攝受那些所謂的弱勢團體苦惱眾生,尤其是地藏王菩薩,有的菩薩他就攝受比較高智慧的。菩薩所發的願不同,他所產生的名號的加持力、他的適用度,他契機的廣度就不一樣,契機性有所不同,每一個名號他所加被的廣度,他所加被的根機,跟他因地所發的願就不太一樣。這個地方特別指的是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說:你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跟你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諸菩薩的聖號加起來是一樣的。這句話只是用於娑婆世界的眾生而說,因為娑婆世界你念觀世音菩薩容易契入,你很容易契入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不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會超過其他等覺菩薩,不是這個意思!是從眾生的根機、眾生的相應、跟菩薩因地所發的願這部份。這地方是把前面十四無所畏做一個總結。

丑三、結明福備眾生

總結來說明觀世音菩薩他在因地所修的福德,是非常的完整、非常的完備來加被眾生。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以上種種的拔除眾生之苦,來佈施眾生無所畏懼,都是觀世音菩薩在因地所成就這種完整的福德,使令眾生遠離一切苦難跟災難。這十四無所畏,當然也包括了三十二應身,包括與樂、拔苦。其實在這個地方,菩薩對眾生的加被力,名號跟咒語,是非常重要的,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樑。

這地方我們說明一下:名號或者咒語,在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他給它一個名稱叫功德法聚。菩薩他修了很多的功德,功德它必須要有東西把它保存下來。你說功德在法身當中,法身是無形相的誰也進不去,對眾生根本不能產生他受用,所以菩薩必須把他因地,他的佈施、他的持戒,乃至於他種種的功德,必須用一個倉庫把他保存下來,叫功德法聚。

比方說:我們不要先講佛菩薩,我們講外道,外道他成就初禪以後,他就能夠把他初禪的那種三昧的力量,他就在三昧當中念一個咒語,這咒語念出來以後,他就給他一種力量。說哪一個人你去採蜂蜜的時候,你念我的咒語,蜜蜂不能咬你。因為他有三昧力,他有功德力,所以他就賦於這個咒語一種力量,把遠離蜜蜂障礙的這種功德加持在咒語中。在印度的確有防止毒蛇咬、蜜蜂螫的咒語,你念他的咒,你就能夠遠離這樣的怖畏。但是有個條件,外道的功德法聚是有時空障礙的,因為他所依止的是生滅心,所以當這個外道禪定消失的時候,當這外道死亡了以後,這個咒語就沒有力量了,這咒語就等於是一個聲音而已。

菩薩的功德法聚亦復如是,菩薩的功德法聚,菩薩自己受用叫本門,法身是存在法界當中,無時無刻都存在的,但是他必須要有一個跡門。他必須要從空出假,他必須要成就一個因地,做釋迦牟尼佛的徒弟,示現菩薩道,然後積功累德,從法身中從空出假,積功累德,然後發願,慢慢慢慢成就功德圓滿的時候,他就成就一個應化身的佛陀。法身報身是沒有名號的,那完全佛菩薩自受用,度化十地菩薩。只要有名號那一定是應化身,而這應化身的成就,智者大師說是從本垂跡。他要一段很長的菩薩道,然後他因緣俱足了,就成就一個應化身,然後他把這應化身賦於一個名號,然後他把這一期因地所修的因地的功德,全部加持在這個名號裡面。

所以我們讚歎『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因為他這一期成就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所花的時間特別長,他的加持力特別廣。也就是說,菩薩他成就法身以後,他必須要一再的創造一個應化身,應化身成就以後他就有一個名號,等到他化他的因緣結束了,這個名號在世間上就消失掉,然後他又要從本垂跡,又要示現因地,又創造一個應化身又給他一個名號,這個名號給大家受持,又能夠產生與樂、拔苦,等到他這個名號的攝受因緣又消失了,他又必須要創造一個應化身。

很多人問成佛以後幹什麼?成佛以後就是不斷的積集你的因地,然後創造一個名號,用這個名號來利益眾生。為什麼要創造名號呢?因為佛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他的應化身他的壽命是有限,可能是一劫也可能是八十歲,也可能是多少時間。他在正法時代攝受眾生有限,所他死掉以後一定要留一個東西下來,佛滅度以後主要的是留他的佛像、他的名號,而這個名號是最簡單的。

當我們在研究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的時候,你要找到它的門,你進去這個功德要有一個門,就是他的名號。當然你要把這個門打開,你內心當中要有他們的信心跟你的願力這兩把鑰匙,才能夠把這個門打開,然後你就能夠「即眾生心投大覺海」,跟祂產生感應,觀世音菩薩整個與樂拔苦的大慈悲力都對你產生加持,滿足你的願望。這個就是觀世音菩薩利他的過程,包括菩薩因地的修學,然後創造名號,包括我們怎麼去啟動這個功德,成就感應。

子三、明四不思議無作妙德(分二:丑一、總明大用所起。丑二、別明不思議相)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所成就不可思議無作;「無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內心的分別,能夠任運現前這種功德。不同於二乘人,二乘人要對眾生產生神通加持,都必須假借如理作意,而且要設定目標,要鎖定對像;菩薩的度化眾生就像月亮一樣,不必鎖定對像,隨時隨地等待眾生,這叫做「無作妙德」,因為他沒有揀別任何對像。這當中分成兩科:一、總明大用所起。二、別明不思議相。

丑一、總明大用所起

攏總說明這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它生起的理由,他為什麼能夠生起這四種妙德。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正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世尊!因為我證得耳根圓通之故;因為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依止耳根聞思修而成就三摩地,依耳根而證入圓通。依止耳根圓通來修證無上道;「無上道」指的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來開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能夠成就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我們一路這樣的讀過來發覺,本經對這過程是很重要的。譬如說,在二十五圓通,當然果地的功德是一樣的,說是歸元無二路,但是你是用耳根修行的,跟用眼根修行的這過程不同,產生的妙用一定有差別。

諸位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靠耳根,你真的是在因地的時候,容易具足圓通常;你看你眼根,你要是睡覺的時候,你眼睛閉起來的時候,你就不能生起妙用,你那所緣境不現前;那你用耳根的時候,你眼睛閉起來打開、他是在前面、他是在後面、隔一個牆壁都可以。所以他在耳根圓通的時候,他在積集資糧的時候,他幾乎是時空無障礙,俱足圓通常,三種真實。雖然我們很重視結果,因為成就結果是轉凡成聖的根本,但是你的過程是根據什麼樣的門而入,的確對你的加持力是有關係的。

他這個地方又再強調,因為我是修耳根圓通的關係,來悟入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就成就了四不思議無作妙德。蕅益大師說:觀世音菩薩在沒有選擇耳根圓通之前,其實本經在秘密義當中已經說明耳根圓通的殊勝,一再的強調耳根圓通的殊勝,從三十二應身,十四無畏,乃至於這個地方的四不思議無作妙德,都有這一層意思。只是觀世音菩薩在揀擇圓通的時候,他講得更清楚,如此而已。

我們看丑二、別明不思議相,前面是總說,這以下把四種不思議的無作妙德的相狀,分別的把它說明。一、現容不思議。二、說咒不思議。三、受供不思議。四、興供不思議。我們休息一下再說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心和大腦有什麼關係

問: 《楞嚴經》中佛問阿難心在何處?心是不是大腦,...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們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個例子,...

魔境生起時應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

讀楞嚴經看什麼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在佛門裡面常會感慨,或者聽聞到...

宣化上人:楞嚴咒的功德利益

楞嚴咒分五部,表示五方: (1)東方金剛部,金剛王咒...

入一無妄,彼六根一時清淨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

太虛大師:楞嚴經大意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

為什麼這個願非常了不得

第二個願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願。 伏請世尊為證明,...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人不宜食眾生肉

經言靴裘①等物皆不應著,以其日與諸畜相親近也。夫此...

虛雲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難名狀。威音過後成罣礙。三...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

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於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的問題。...

四十八大願——(第35願)信樂永離女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

事與願違時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心念

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先檢討自己負面(黑暗)的心念。...

極樂世界可以活著去嗎

一般來說普通大眾對佛門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

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只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心安放在道上,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對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於向諸佛起恶心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時,提婆達多懷有恶心,欲...

吃寺院的飯會欠十方債嗎

問: 有師兄說不能吃東林寺的飯,吃了欠十方的債,這個...

宏海法師:心地法門

好,各位同學,阿彌陀佛,大家下午吉祥如意。 今天很冒...

最為真實的幸福

一個富翁看到一個躺在廣場上的乞丐,一時起了惻隱之心...

巧辦法助你節約時間

命運之神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他給...

心靈的七個境界

凡是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事業上的成功者,卻一定是心...

【佛教詞典】華表

(堂塔)列仙傳所謂華表,本由印度傳來。毗奈耶雜事三...

【佛教詞典】正性定聚

【正性定聚】 p0503 俱舍論十卷十八頁云:何名正性?謂...

【視頻】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視頻】慧律法師《警惕不要犯五戒》

慧律法師《警惕不要犯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