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心在到底在哪裡

宏海法師  2018/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這心在到底在哪裡

阿難祈教《楞嚴經》的緣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東西,二是被摩登伽女攝在淫席,就由於這個戲劇性的開場,才拉開了整個佛講楞嚴的序幕。序幕拉開以後,第一出演的是什麼呢?心在哪裡,七處征心。

首先就是披頭蓋臉地把你的原來的見解全給顛覆掉,常情、俗情全給你顛覆掉。佛就問阿難說,你看你這會兒煩惱來了,又沒有本事入到如來的禪定之中,那麼我問你,你為什麼要出家呀?阿難就傻乎乎地說,我就看見佛長得相貌莊嚴,就跟著就出家了。佛問你用什麼看的?當然是用我的眼睛和心的感受看的。這個時候佛就開示說,人的主觀活動之心,念念不停之念,這是在妄想層面產生的一種錯覺。在妄想的層面,你怎麼找真心,怎麼描繪呢?佛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訣竅,就是用這個迴光反照。就反問阿難說,你給我找,你給我把你的心找出來。阿難被問這個心在哪裡的時候,他首先就執著說,這個心一定是透過我的眼睛才看見您老人家的面龐,莊嚴的三十二相,那肯定這個心就在我身體之內。

我們現在的修行人對佛法的見解,都知道說佛法是心法,可是一說心,下意識地都會拍胸脯。身體內在哪兒呀?你現在作意一下,我們靈靈動動、活活潑潑的這個感覺在裡邊嗎?阿難就認為在裡邊。確確實實,呼嗵呼嗵跳動的一顆心臟在裡邊,可是這顆心臟它有看東西的功能嗎?沒有。我們現在也可以設想下,你以為我能思能想的這個感覺在我的身體之內,可是如果我們的心在身體之內的話,那我們大家不是現在都坐在這裡,你們先看到的是誰?肯定是我吧,我這會兒在中間坐著嘛,然後才能看見旁邊的門,對吧,再後,出去以後才能看到外邊的東西。如果心在身內,那麼這個心也當然同樣應該先見內臟,而後見外境,對不對?

可是我們的心現在能夠見到肚子裡面的腸胃和大腸、小腸、頸椎、肺、心臟,能見得到嗎?不能。你說心在內,怎麼在內呢?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以為說我們每天認知、思惟作意,這些都是錯的。錯到什麼程度呢?錯到以非為是了,錯到如此地步。自從我們一念無明翻入輪迴,自從我們從光音天第一個眾生墮下來,自從我們失去了本有的光明,開始吃地肥,開始養這個色身,最後男女行淫慾,胞胎出現,傳宗接代的時候,認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應當的。可是當你開始迴光反照的時候,就經不起推敲了,連心在哪兒都找不著。你現在誰能給我抓出來,把這個東西給我見一下,就放在這兒我看一看,在哪兒呢?不在內呀,在內的話就(應該)先見到內臟,可是見不到內臟,說明心決定不在身內。

那好,不在身內的話,那阿難就又說,那好吧,心在外吧,不在內那肯定就在外嘛。可是大家要想想,如果我們能知能覺的這個感覺,如果真的這個覺照的心就在我們的身體之外的話,你自己用左手現在把自己右手掐一下,疼不疼?疼呀。那如果說這個感覺的心離開身體在外,掐的時候這個身怎麼會有心的疼的感覺呢?你再問一問,怎麼會有心的疼痛的感覺呢?這心在到底在哪裡啊?

好,既然不在內不在外,那麼就只能說心在中間唄。那現在誰能給我說,你們肯定會覺得,宏海法師說他這會兒坐在這個房子的中間,可是前面的同修看我,我在你們後,後面的同修看我,我在他們前,左邊的看我,我屬於右,右邊的看我,我屬於左,中間在哪兒?誰能告訴我哪裡有個絕對的中間?所以後來祖師把它濃縮成執著心不在內外中間。那心在哪兒呀?

阿難想想他又說,心就是萬法皆空。什麼都是假的,不要執著了,該吃肉吃肉,該喝酒喝酒,不要用心,心是分別相。阿難就說執心在沒有一個執著。那佛就問了他了,如果這個執著沒有執著,你何必還要說一個沒執著呢?沒有的東西我們會說嗎?你看大家都知道,人,每天見的滿眼都是人,所以我們才說人民,人世間,念念都離不開。如果沒有的東西,現在我們黑咕隆咚眼睛一閉說這是地球,他方國土外肯定有我們叫不上名的星球,你現在給我說那叫什麼星球,誰知道呀?沒有了你說什麼呢?那麼如果說有一個不執著,那麼既然有一個不執著,已經有了,你怎麼能說不執著呢?就像我們說諸法無常,既然有無常,你怎麼能說無常呢?你已確定了有一個無常永遠常在,錯了。所以這就是執心不在內外中間,也不在不可得處。這就是我們往往有時候容易聽到的斷滅空,妄談般若,踏有談空。見得多了,稍微看幾句《心經》、《金剛經》、《楞嚴經》,就天天說心說性,不講因果。

所以心在哪裡呢?祖師說,心不在內外中間,覓之了不可得;同樣,心具造百界千如,就是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他方國土,全是心的體現,心哪兒哪兒都是。

再進一步,我們現前一念我們在哪兒?你不要以為你現在擁有的這一切是實有的,不要太執著這些了。你要想,這些你本來是沒有的,是後來的因緣才有的。即空、即假、即中─本來沒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產生假觀,那麼空有無礙就是中觀。所以《楞嚴經》的人生觀實在是太有智慧了,它是觀察即空、即假、即中,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角度來觀察人生,從本來無一物,來建立一切法的假相。蕅益大師常說,三界中,是誰在流轉呢?就是妄想在流轉。善的妄想多了混得好一點兒,有時候到天上去,做個人啥的,惡的妄想多了直接又跑到三惡道遭罪去了。直到有一天,妄想被破壞了,回歸到真如的時候,你那個大般涅槃才顯現出來。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現前一念,說時遲那時快,猛醒一下,我們醒了。這就是皈心,把心交給三寶。你要弄清楚皈依佛法僧的目標為什麼?最後的功用是什麼?皈依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就是要見這個心呀,只有心光明打開了以後,才能見這個佛剎,所以你就要皈心。皈心了以後,慢慢地就開始信解行證了,哎呀!就是這樣的,因果不虛,輪迴確認,原來如此,越想越正合我意,就不斷地漸入佳境。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該要相對地提升。剛開始修行都是在心外求法。我們要心有所住,心要依靠外境來不斷長養我們的善根,初學都會是有這樣一個過程。但是我們真正把心皈命交出去,說服自己這個心不要亂跑,把心帶回家,回到家裡來。我常說,就跟一個泛舟漁翁誤入桃花園深處一樣,如此,學佛,越學越上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你能觀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因緣

若已了知彼義無者,蛇覺雖滅,繩覺猶在。 我們前面以無...

聖嚴法師《佛教與心靈環保》

《增一阿含經》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可...

心能轉業賣齋立斃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

見自身微塵與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

我法皆空時,百病還能不皆消除嗎

人生,真是百病纏身。身體上的病,從醫院裡所謂的內科...

改變內心有兩個重點

改變內心從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道的...

心為萬行之本

《禪林寶訓》是一本教內禪淨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書。...

佛教的環保思想

如果將環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場疾病,在病來如山倒的今...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攝耳諦聽 佛號不斷

今天和大家總說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亂,...

主導我們生命輪迴就是行蘊

那麼正念真如這一塊,什麼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

幸福煩惱都緣於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實也就是我們調節自己的身心,給自...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如何對治瞋恚、怒氣?有的人就說,去買東西,大買特買...

盂蘭盆會的由來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犍連救母的故事,出自《佛說盂蘭...

當前佛教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改進

問: 您認為當前大陸佛教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如何加...

為何寺院大門叫「山門」或「三門」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

為了自己的好運,請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

果能攝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楞嚴經》 當知攝心二...

蝦蟆虔心聞法,感生天上

過去世尊常在恆河邊游化,廣說法要。每當世尊說法之時...

榮辱不驚的老子

過去的聖人多生於亂世,所以,他們會成為聖人。比如老...

臨終關頭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動哭泣最貽害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

悲智雙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無邪、清淨,對...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諸佛菩薩,他一方面想辦法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一方面...

病不是吃素吃出來的

問: 法師,自己吃淨素非常的歡喜,但是身體一直病病...

地藏法門簡易修法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

【佛教詞典】常悲菩薩

(本生)世尊昔為菩薩,曰常悲,見世穢濁,背正向邪,...

【佛教詞典】結座

原指總結一座之說法,故法會終了時之說法即稱為結座,...

【視頻】淨界法師《發願的重要性和念佛三個階段》

淨界法師《發願的重要性和念佛三個階段》

【視頻】虱如佛子的無畏三藏

虱如佛子的無畏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