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楞嚴經

淨界法師  2024/03/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一百二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270面,辛五、失守生憂。

這一科是講到,我們在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時候,已經把色陰的執著慢慢的調伏了,取而代之的,是六根的感受就清楚的顯現出來,我們對於六根苦樂憂喜捨的感受就現前。當然現前就要對治,你要用無相真如的理去破壞對感受執取的時候,這過程當中會有很多、很多狀態的出現。

辛五、失守生憂

淨界法師:楞嚴經

「失守」就是我們在修止觀的過程當中是進退失守,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就是有時候我們用功不得力,我們要退到昨天的妄想已經不可能,妄想的那種執著已經被破壞了,但是要進求新的功德又沒有成就。在這進退失守的過程當中,這個修行人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感受呢?有憂愁恐懼的心情出現,這種憂愁恐懼一旦心態出現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控制可能就會著魔。

發端現相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

一個修習禪定智慧的修止觀之人,所現的相貌,這個人色陰已經窮盡了,而受陰正式的現前。這個人在佛堂用功的時候出現什麼相貌呢?新證未獲,故心已亡。他過去的妄想執著已經被破壞了,但是他所追求的目標,那種調伏受陰的功德卻還沒有成就。這時他的內心經歷到過去心已破,新的功德還未成就,這樣的一個中間的過程。

[自生艱險],突然間感到一種不知如何是好,莫名恐怖的心出現,而且這恐怖中夾帶了一種無窮無盡的憂愁。這恐怖跟憂愁加起來是什麼樣的心態呢?佛陀講一個譬喻:如坐鐵床,如飲毒藥。一個人坐在火燒的鐵床一樣,他是非常的痛苦,又好像一個人吃到毒藥,毒發以後那種痛苦,當然這個痛苦不是色身的痛苦,是內心的痛苦,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前途茫茫,但是他又不能往後退,退也不是,進也不是,這時候有無窮無盡的憂愁跟恐怖生起。如果他對這樣的心態加以放縱,加以隨順,他就會有以下的相貌出現。

[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他因為憂愁恐懼的關係,對整個生命完全失去了希望,因為他已經被憂愁恐懼之所控制,而且他經常希望別人來奪取他的生命,因為在他的觀念當中,他認為早死就能早解脫。當然這是錯誤的,因為你死亡不能解決問題,解脫是內心的問題跟色身沒有關係,他產生這樣錯誤的理解。這一個進退失守,產生憂愁恐懼的人,佛陀是怎麼個解釋法。

指名教悟

此名修心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佛陀說:這一個人是很用功沒有錯,但是他缺乏智慧的善巧方便,這個人假觀不夠,他老是用對治、用訶責的心態、用比較悲觀的心態來調伏煩惱,對諸佛德甚深功德的莊嚴沒有適當的觀想好樂,所以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設他把它當作一種真實的功德理解,就有一種常憂愁魔,入其心中。這會產生兩個結果,比較嚴重的他會親手拿著刀劍來割他身上的肉,他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把他的生命結束掉;比較輕微的,就經常保持憂愁的心,走入深山林園當中,不喜歡見到任何人。當然一個菩薩不喜歡見人,這跟菩提心相違背的。最後的結果,[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陀說:這是一個比較沒有善巧方便的一個修行者。在『小止觀』有提到一個觀念說:我們修行人就像調弦一樣,你要急緩適當,你繃的太緊,你不能對這個心一路的訶責。這個心態就像小孩子一樣,你一天到晚罵它說,你是不淨、苦、無常、無我…你看小乘人他修到最後,他就是完全出離、完全的斷滅。因為你的藥完全用訶責的,那小孩子被你罵,罵到最後他就沒有信心了,當然你也不能一昧的寵它、隨順它,它就無法無天了。所以你在調心當中,你要適當的。有時候我們覺得心太浮動,壓抑它一下,太沉默,你要把那大乘經典拿來誦一誦,「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蓮華莊嚴,五種神通。」你想想來生的願景,啟發自己一下。

總而言之,修行之道,取其中道,太高亢了你要壓抑下來,太沉默了拉它一把。這個修行人一昧的訶責自己,過分的用功,到最後對生命完全產生了失望,這種失望如果他不能警覺的話,就被憂愁魔所控制,到最後求生反墜,那就太可惜了!所以這地方的調心是很重要的。到前五的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這個人基本上禪定是沒有成就的,都沒有成就禪定,所以他會有沉默的感覺、孤寂的感覺、憂愁的感覺,這都在沒有成就禪定的過程生起。到了六七八九十就不一樣了,他禪定生起了,但是他不小心的話,也會有過失。

辛六、慧劣成喜

淨界法師:楞嚴經

這個人他已經成就了禪定,但他對禪定所產生的功德,那種殊勝的輕安樂,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智慧的照了,而產生過分的歡喜,過分的好樂。那當然這會有過失。

發端現相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穩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

慧劣成喜的相貌:這個修止修觀的人他已經把色陰窮盡了,而受陰現前的時候,他是處清淨中,心安穩後。「清淨」就是他安住在畢竟空,無我無我所的一念清淨心當中,智慧現前。「心安穩後」是指他的禪定轉深。看這意思他成就了初禪,從後面的經文看的出來,成就離生喜樂地的初禪。在身心安穩成就禪定以後,他突然間有無量無邊歡喜的心生起,而這樣歡喜的心,他自己實在克制不了自己,他放縱自己對這種歡喜的心態去受用。

因為你禪定一現前,它有離生喜樂地,這種喜樂的心、三昧樂、輕安樂現前。輕安樂現前,他生起的時候我們不能過分的去受用,但是這個修行人當然他經過前面一段很長的時間修禪定,經過沉默期、憂愁期都過去了,他輕安樂現前的時候,他可能就放鬆自己去受用;受用的結果,今天受用那種法喜、那種輕安,明天也受用,到最後克制不了自己,心隨這種快樂歡喜的感受而轉。那這怎麼辦呢?

指名教悟

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佛陀對治方法:佛陀說,從輕安當中可以看到這個人的禪定已經成就了,身心世界身輕安、心輕安現前。一個大乘的修行人輕安現前的時候,我們應該觀察它是唯心所現,他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只是一個夢幻的小水泡,你應該不要去執著,你要去追求的是後面的摩尼寶珠,你要繼續的往前走。但是他因為沒有我法、法空的智慧來調伏他心中的執取,一昧的放縱自己去受用這種輕安。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設能夠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就沒有過失;假設當作真實功德的理解,就有一分好喜樂魔,侵入他的心中,控制他的心,所以他就會出現一種不正常的狀態。什麼狀態呢?見人則笑(看到別人就笑,看就知道這不正常),乃至於衢路傍,自歌自舞;在人群眾多的街道當中,自己自得其樂,口業就自己唱歌,身業自己舞蹈。

總而言之,再也不克制自己,就放縱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別人對他譏嫌的時候,他就說:我已經成就無礙解脫了,我已經功德圓滿了,我做的一切都是跟聖道相應。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失於正受,當從淪墜。這個人他經過前面的修止、修觀的苦悶期、沉默期、憂愁期,禪定現前的時候沒有注意,結果為三昧酒所醉,結果前功盡棄了。

辛七、見勝成慢

淨界法師:楞嚴經

前面的慧劣成喜是被禪定的輕安樂所迷惑,這個地方指的是一種殊勝的智慧;「勝」就是他能夠照見五陰皆空,那種殊勝的智慧,對這種殊勝智慧的執取而生起高慢心。

發端現相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

這個在修止觀的善男子,他的色陰窮盡了,而受陰現前。受陰現前我們前面說過,色陰一破他會產生殊勝的勝解,見諸佛心即是己心,見己心即是諸佛心,就像鏡子一樣的清楚分明。這個人當然他已經不是一般人,他得到禪定,而這樣的勝解又跟禪定的加持以後,他就更容易認為自己已經自滿自足了。這種我空法空的智慧,再加上這種高深禪定的加持,他覺得自己不必修證了,所以他無端無緣無故的生起大我慢心。

這以下講出七種慢,其實慢還有過慢,慢過慢,增上慢,卑劣慢跟邪慢,其實主要的就是我慢,主要的以「我」為根本。我們總是覺得,以自我為中心,而把自己高舉,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經過這七種慢,慢過慢乃至於邪慢,他這七種慢是一時俱發,是同時的生起。這種高慢的結果,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是下位的聲聞緣覺;對十方諸佛尚且是看不起,何況是這種下位的聲聞緣覺呢!

指名教悟

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他這種我慢心,我們看佛陀的對治方法:他「見勝」,當然他會我慢,他是有道理的,他的道理主要是這兩個字「見勝」。他在禪定當中,他如實的照見五蘊皆空,他如實的照見我的心跟佛的心是平等的。從無相真如的角度,從理觀的角度,我們的心跟佛的心是平等的,我們不談因緣法的話,不談功德這一部份的因緣。

就是我這一念心,雖然業障深重,但是當把這樣的因緣法都消滅掉的時候,所顯現那清淨本然週遍法界的心,跟佛的心雖然功德莊嚴,但是那種功德莊嚴的假相消失掉以後,所顯現那清淨本然的心是不二的,我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一如無二如。他對這樣的道理,產生很堅定的理解,無慧自救。「慧」是什麼呢?沒有假觀的智慧來幫助他。假觀是照了因緣,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由假觀來調整自己的空觀,就產生過失了。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氈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所以佛陀說:你要趕快的覺悟,這個過失就消滅掉,假設你在這地方產生真實功德的理解,就有一種大我慢魔,入其心中來控制他的意識。會有什麼相貌呢?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自己是三寶弟子,但是看到塔廟,他也不去禮拜,甚至於摧毀經典跟佛像,不但不恭敬禮拜還摧毀。他在摧毀當中他還講出一個道理出來,他說:這個塔廟為什麼要去摧毀呢?他跟居士說:他說這佛像只是金銅或土木雕刻而成,這都是無情之物,所謂的經典也是樹葉,或者是白色樹皮的紙所寫成的文字相,它也是一個沒有知覺的東西。所以不管是佛像,不管是經典,都是沒有知覺的,那麼我們去追求一個沒有知覺的東西,而我們自己的肉身當中有珍藏的佛性,你自己不去恭敬,卻向外攀緣這種無知覺的土木,他說這個是種顛倒。

當然這種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話沒有人會相信,但是這個是一個有禪定的,有禪定的心是有堪忍性的、有攝受力。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他的話,也就隨順他的行為,也就去摧毀佛寶、摧毀法寶,把它們埋棄在地中。如此的弘揚佛法的結果是疑誤眾生,使令眾生對三寶產生更加的疑惑而誤導,當然死亡以後墮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這地方他的問題點就是只修空觀,不修假觀。所以我們在觀照現前一念心性要即空即假,觀空如來藏還要觀不空如來藏。《金剛經》說:菩薩觀一切法空,要不壞假名。你不能壞諸法的假相、假名、假用;身為一個佛像,它有它的假相、假名、假用,你不能夠去毀滅他,因為我們內心的功德要假借佛像才能夠啟發。祖師說:「托彼依正,顯我自性。」雖然我們自性俱足無量的功德,但是我們要假借文字相的引導,「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我們要從文字上的聞思,我們內心的智慧才會啟發出來;雖然文字不是功德,但是它是成就功德非常重要的增上緣。

天台智者大師修觀,他修「一念三千」。三千簡單講就是十法界,他一念觀十法界的時候,他的這十法界有理具跟事造。雖然我們內心當中本來具足十法界的功能,但是要假借事造法界才能開顯。我們看到佛像,對佛像的禮拜,我們產生佛的功德;我們對法寶的恭敬,讀誦產生智慧,借事顯理。這個人把這事相都毀滅了,我們的理當然不能顯現,這個就不對啦!但修空觀而不修假觀的過失,執理廢事。

辛八、輕安自足

淨界法師:楞嚴經

「經安」就是在禪定當中,修習我空、法空觀的智慧,產生非常殊勝的輕安樂。這個輕安跟前面的輕安不太一樣,第六科「慧劣成喜」,它也是一種輕安;他這個輕安又加上空觀殊勝的智慧的加持,所以他就更產生一種滿足之想。前面只是對輕安的執著,這地方是從輕安當中產生滿足想。

發端現相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

這個修止修觀的人,色陰窮盡,受陰現前,在精明中;「精明」指的是在禪定明瞭寂靜的心中。圓悟精理,這時候他的智慧現前,他就在明瞭寂靜的心中,修習我空觀、法空觀,觀察自己的心就是佛心,佛的心就是己心,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這時候他成就內心一個什麼樣的功德呢?成就一種大隨順的功德;大隨順我們以前在『小止觀』講過,他要修止他隨時可以入止,他要修觀他隨時可以把觀現前,他對止觀的「入住出」得大自在。這時候他的內心,就產生無量的輕安樂;這輕安樂不是色身的遠離粗重,包括心中的妄想也遠離,因為他心中的妄想被他的我空觀、法空觀破壞了,所以他是身輕安、心輕安。

在這樣的一種殊勝的遠離粗重雜染的輕安過程當中,這以下就說明他的顛倒知見。產生輕安到這個地方都沒有過失,成就大隨順也沒有過失,圓悟精理也沒有錯,產生輕安更沒有錯,錯在下面這兩句話:己言成聖,得大自在。他在止觀的隨順當中錯認了消息,他認為自己已經成就了聖道,而且這個聖道不是普通的聖道,是成就大解脫,大自在的聖道。

輕安其實還是一個生滅法,還是一個因緣所生法,還是一個心外之物。蕅益大師常說:你要回歸到那個能分別的心,不要在那所分別的境,要破那個「所」,而追求那個「能」。輕安還是所,是你所受用的一個境而已,你還沒有回家。

指名教悟

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佛陀的對治方法:這種人是因智慧。我們前面說的慧劣成喜,他是完全禪定;這個人是禪定跟智慧二個得大隨順,所以他的輕安比前面的輕安是更加的殊勝。這樣的一種身心世界的輕安跟清淨,如果你能夠迴光返照,它只是修學過程當中的一朵小花而已,它是因緣所生法,你要趕快的放掉繼續往前走,後面才有摩尼寶珠。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誤眾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如果你在這個地方產生真實功德的執著,就有一種喜好輕安清淨的魔,涉入到你的心中。你自己覺得自已經功德圓滿了,也不再求進步了,這種比丘到最後是成就無聞比丘,以四禪當作四果,最後的結果就是,當禪定退掉以後,譭謗佛陀、譭謗正法,生起邪見顛倒,而且以這樣的一種知見,還去疑惑誤導眾生,最後墮入阿鼻地獄,失其禪定正受,墮到天魔外道的種子,失掉菩提種性。這地方是指的這個修行人禪定跟智慧兩個共同顯發,產生殊勝的輕安樂,而產生了顛倒執著。

辛九、空解成斷

淨界法師:楞嚴經

第九、第十都屬於智慧部份的錯認消息。「空解」就是在修習空假中三觀的過程當中,對空觀禪生執取而產生斷滅見。

發端現相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

修止修觀的人在色陰窮盡,受陰現前的時候,於明悟中;「明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聖解,他能夠對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樣的真理產生了理解。這樣的理解當中,產生的見聞覺知的虛明之性。這種虛明之性突然間,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他的內心當中,就趨向於斷滅想,而否定因果相續的道理。這個修行人他觀空的過程當中,上不見佛道可成,下不見有眾生可度,所以內心趨向空觀之理,偏空的心相續現前,生起一種長久斷滅的理解。這個是這個人偏空了。

指名教悟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佛陀的對治方法:這種偏空的情況,假設他能夠覺悟,能夠加以對治反省,他就能夠恢復到正常情況。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設對這樣的知見產生真實功德的理解,就有一種斷滅空的魔,入其心中,這時他就產生邪見了。他怎麼說呢?他說:持戒是小乘自了漢所為之事,菩薩悟到我空法空的真理,有什麼持戒跟犯戒的差別呢?因為一切法是本空的,戒法也是本空。(他起斷滅空的思想。)這個人經常在有信心的壇越面前放縱自己,喝酒吃肉,乃至於廣行男女淫慾之事。他做了男女淫慾的事情,眾生要譏嫌,但是他本身的禪定還有魔力的攝受,他來攝受這個眼前的人,雖然看到他這種非法的事情,對方也不生疑謗。鬼心久入,魔王或鬼神長時間控制他的心以後,他的心跟鬼經常在一起以後,他有更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他吃屎尿,他自己的感覺就跟喝酒肉的感覺是一樣,一種俱空。

「一種俱空」古德的解釋說,他不是真正的空觀智慧成就,他是偏空,所以他智慧沒有成就。那為什麼能夠吃屎尿跟吃酒肉一樣呢?那難道成就無分別智嗎?不是。他是禪定的力量攝受,因為禪定能夠讓他安住在捨受,所以他以禪定的捨受讓自己沒有感覺,所以他吃屎尿也是沒有感覺,他吃酒肉也沒有感覺。不像佛陀的心跟屎尿一接觸的時候,入此人口成甘露味,因為佛陀是大智慧的境界。他這個地方不是有智慧,他是一種禪定,他的智慧是邪見。

破佛律儀,他一生當中經常破壞佛陀所制的律儀,而且誤導眾生去造殺盜淫妄的罪業。當然他自己造了罪,失了禪定,來生墮落到三惡道當中。我們一直在強調即空即假即中,為什麼大乘佛法觀空,它為什麼空當中馬上補一個即假?帶假修空。你要不壞假名假相,所以大乘佛法所觀的空,是空掉你心中的妄想,不是空掉外在的因果,這地方大家要清楚,「法性雖然本來空寂,但是因果絲毫不爽」,這兩個要同時現前,叫即空、即假、即中。

辛十、愛極成貪

淨界法師:楞嚴經

前面的空解成斷,他是在智慧當中偏空了,空觀太強,這地方是假觀太強、偏有。禪定智慧那種捨受的過程當中,產生空觀的理解,這地方在虛明境的受陰當中,因為有殊勝的快樂產生而產生貪愛。

發端現相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慾。

這個修止觀的人,他已經把對外境的執著,那個六塵完全消滅了,所以他開始觀察六根,六根的感受。他對六根本來是應該對治的、要遠離的,結果他可能一時的失念,反而味其虛明。當他禪定成就的時候,他觀照智慧也成就的時候,在一個身心輕安的過程當中,他突然間沒有正念真如而味其虛明,「味」就是愛著,對六根產生虛明感受產生愛著。而這個愛著又怎麼樣呢?深入心骨,非常的堅固很難動搖,愛得很深、很深。這一念心突然間產生無限的貪愛,男女貪愛之心,而且是非常的深重,乃至急近要發狂,而轉成一種深重的貪慾不能自拔。他本來要對治這個感受的,結果對那感受卻貪得更深,這就是假觀太強。怎麼辦呢?看佛陀的對治。

指名教悟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佛陀說:這是在禪定中的一種的安順入心,因為他禪定轉深了,粗重的妄想被調伏了,所以有一種殊勝的輕安樂隨順於他的心,而這時候又產生強烈的假觀產生執著,沒有空觀的智慧來調伏,結果一時的失誤,而墮入到整個輕安樂的快樂當中。輕安樂本來是一個很清淨的、很微細的,但結果他一再的放縱,因為輕安樂畢竟是屬於色界的快樂,但他不斷的放縱,結果轉成欲界男女的貪慾。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他如果能夠馬上迴光返照,他就能夠遠離過失,繼續的往前;如果他產生真實功德的理解,就會有一種貪慾之魔,入其心中,就產生邪見。說貪慾就是菩提道,我們透過貪慾是可以成就菩提道的。所以他教化白衣要無分別心來行淫、以無分別心來行淫,這種行淫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一個人沒有行淫不是真正大乘的佛弟子。他做這樣的邪見。因為魔王跟鬼神攝持的緣故,在末法當中,他就以此邪見來攝受凡夫愚癡的眾生來共同的平等行淫。人數有多少呢?或一百到二百、五六百,乃至於多滿千萬。

因為他不斷的行淫,他禪定失掉了,福報也享盡了,他已經沒有資糧,魔王對他已經產生厭恶心,就離開了身體。他沒有魔王威德的攝受,他自己的禪定也失掉,福報也享盡了,最後因為敗壞風俗觸犯國法,疑誤眾生,命終之後墮無間地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這個是他在六根當中,對殊勝的輕安產生執取。

庚三、結過勸示

淨界法師:楞嚴經

魔境因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前面十種受陰的魔境,都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呢?不是我們一般放逸的人出現,因為你隨順五陰,你就沒有這種情況,是這個人開始迴光返照,開始在內心當中產生一種無相的智慧。這種無相真實的心,跟過去隨順五欲的心,這種真妄交攻而出現出來。

迷則成害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假設眾生這樣的因緣出現的時候,不能夠迴光返照,或者旁邊沒有善知識的勸導,就一昧的放縱,而不能覺悟的話,而且把這個當作是一種真實的功德,就產生大妄語,甚至造罪,命終就墮無間地獄。

勸誡保護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佛陀說:我們應該將如來的真實教法,在佛陀滅度的末法中,要普遍的使令眾生要開悟了知,以上受陰的十種差別,讓修行人能夠產生自我反省,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護修行人的大乘善根,使令他成就無上菩提。

受陰的十種境界,蕅益大師說跟色陰是不太一樣的。色陰它的產生是豎法,是每一個都不太一樣。你看,我們看色陰,有些人看到恐怖的境,有些人看到歡喜的境,每一個人看到是各式各樣,每一個人境都不同。受陰不同,受陰它是橫開的,它不是豎法,是境同見異,它的所觀境,要嘛就是禪定,要嘛就智慧,兩種境而已。但是看到這所觀境以後,每一個人產生的感受就不同,境同見異,每一個人的知見不同。同樣是禪定,有些人看到這個禪定還沒有生起的時候產生勇猛心,有些人看到禪定沒有生起的時候產生憂愁苦惱、甚至於恐懼心,所以在整個受陰當中,它是境同見異。

總而言之,它的境我們歸納成兩種,受陰的境,一個是禪定的境,禪定的境還沒有成就的時候是沉默孤寂的境,他成就以後是輕安快樂的境,這兩種境而已。當然每一個人怎麼去解讀就不同,這個禪定的境。在空觀智慧的境,主要的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有些人看到產生高慢,有些人產生得少為足等等。

總而言之,在感受當中,不是禪定的感受,就是對智慧的感受,從感受的接觸當中,每一個人產生不同的理解,就產生誤導不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心和大腦有什麼關係

問: 《楞嚴經》中佛問阿難心在何處?心是不是大腦,...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們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個例子,...

魔境生起時應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

讀楞嚴經看什麼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在佛門裡面常會感慨,或者聽聞到...

宣化上人:楞嚴咒的功德利益

楞嚴咒分五部,表示五方: (1)東方金剛部,金剛王咒...

入一無妄,彼六根一時清淨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

太虛大師:楞嚴經大意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

為什麼這個願非常了不得

第二個願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願。 伏請世尊為證明,...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人不宜食眾生肉

經言靴裘①等物皆不應著,以其日與諸畜相親近也。夫此...

虛雲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難名狀。威音過後成罣礙。三...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

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於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的問題。...

四十八大願——(第35願)信樂永離女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

事與願違時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心念

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先檢討自己負面(黑暗)的心念。...

極樂世界可以活著去嗎

一般來說普通大眾對佛門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

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只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心安放在道上,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對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於向諸佛起恶心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時,提婆達多懷有恶心,欲...

吃寺院的飯會欠十方債嗎

問: 有師兄說不能吃東林寺的飯,吃了欠十方的債,這個...

宏海法師:心地法門

好,各位同學,阿彌陀佛,大家下午吉祥如意。 今天很冒...

最為真實的幸福

一個富翁看到一個躺在廣場上的乞丐,一時起了惻隱之心...

巧辦法助你節約時間

命運之神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他給...

心靈的七個境界

凡是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事業上的成功者,卻一定是心...

【佛教詞典】華表

(堂塔)列仙傳所謂華表,本由印度傳來。毗奈耶雜事三...

【佛教詞典】正性定聚

【正性定聚】 p0503 俱舍論十卷十八頁云:何名正性?謂...

【視頻】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視頻】慧律法師《警惕不要犯五戒》

慧律法師《警惕不要犯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