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惟覺法師  2018/12/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正精進

處事不僅要精進,更要「正精進」,若只是精進而方向不正確,則會與道相違,導致不良的後果。例如社會上有些人熬夜賭博、打電玩、打麻將……這都不是正精進。佛法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這就是精進的正確方向。

修行要有所成就,必須上半夜、中半夜、後半夜都不間斷地用功,以這種精進心來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修六波羅蜜。除了現在精進,盡未來際都要發永不退轉的大願心,行菩薩行,才是真正的精進。如釋迦牟尼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圓成佛的智慧福德,是最大的精進。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為螺髻仙人時,日夜精進不懈地禪坐,甚至「雀巢於頂,草穿過膝」,鳥雀在頭頂髮髻上築巢生蛋,草長得高過膝蓋,也不為所動。身心都放下,寂靜不動,念念不空過,是正精進、大精進。所以佛有無量的定力,這是在平時精進用功所成就的。

又有一世,釋迦牟尼佛生為大施太子,當時很精進地修佈施,但是國庫的寶物有限,無法救濟所有的人。太子為解救大眾而入海采寶,希望從龍宮取得龍王的如意珠,以便化現衣食財寶來佈施眾生。太子的誠心感動了海神,海神就從龍宮盜取如意珠,獻給大施太子,龍王發現了,以神通取回如意珠。太子心想:沒有如意珠,就無法救人,於是決定舀幹海水,進龍宮向龍王要如意珠。

太子一擔一擔的挑,可是海水怎麼舀得幹呢?但太子不畏艱難,仍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挑海水,挑到骨瘦如柴、精疲力竭,最後因於體力不支倒地。這時,四大天王深受太子為救度眾生而不惜性命的精進心所感動,立刻協助太子,不一會兒海水就減去了大半。龍王為此心生恐怖,畢竟海水一旦枯竭,海里的眾生將會滅亡殆盡,於是趕緊獻出如意珠。大施太子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就是精進行。

事精進

精進分為事精進與理精進。一般修行人多半在事上精進,對於「理」較不明白。什麼是事精進?如:拜佛,一天拜一千拜;念佛,念三萬、五萬、十萬聲;誦經,誦數十卷,或持咒幾萬遍,這都是在事上精進。在事上精進也要有恆心、毅力,才能達到目標;假如沒有恆心、毅力,則念佛不久便覺得口乾舌燥,誦經才幾卷就不想誦了,這樣的態度,是很難成道的。不僅修行要精進,世間上任何的百工技藝,也必須有恆心才能成就。有了恆心,再遲鈍的人也會成功;反之,再聰明的人也難有成就,所以凡事都要精進不退。

佛法中,事精進的公案有很多,曬蠟師就是一例。民初有位出家眾,在大殿裡負責香燈職務,由於擔心蠟燭發霉,就在六月的大太陽下曬蠟燭,豈知蠟燭被太陽一曬都化成了蠟油,後來大家稱他為「曬蠟師」。有一回,佛學院招生,曬蠟師想開智慧,也要去讀。雖然佛學院沒有資格限制,但因他不識字,所以沒被錄取。可是曬蠟師意志很堅定,一直在那裡磕頭、禮拜,就是不肯離去,於是佛學院就收留了他。入了學院,他慢慢地認字,別人睡覺、休息的時候,他還在用功,因為有恆心、精進不懈,後來成為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可說是佛學院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修行必須精進,聽經時不能打瞌睡、打妄想,否則無法成就道果;世間上成功的名人,也都是靠精進而有成就。所以,人生奮鬥的過程,必須具備精進的條件。

事上的精進,一念接一念不斷地活動、攀緣,心念仍在生滅當中。若以生滅心為本修因,將來所得到的就是生滅的果。因此事上的精進,還是與道相隔,故須進一步達到理精進。

理精進

理精進,就是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將來能夠證到不生不滅的果——證涅槃、成正覺。什麼是不生不滅?人人本具的這念心就是。「即心即佛」,悟了,這念心就是佛。這念心人人都有,一生下來就知道痛、癢、哭、笑的這念心,並非父母所生,也不是想出來、修出來的,更不是任何人送的,而是本具的。雖然現在是凡夫,但只要心不起染污、不打妄想,當下菩提心即現前。所以,現在修不起心、不動念、不攀緣、不顛倒,這念心就是定,不要再另外修定;這念心時刻了了分明,就是慧,不要再另外去求個慧。因為有求就有得失,若有得、有失,就不是本具的。

「本」是根本,就是指大眾本具的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就是以本具的這念心為因地修行的根本。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時刻保持清楚明白,沒有生、沒有滅,這就是根本,不必另外去找。譬如參話頭,在話頭處提念、照念、參,話頭處就是沒有生、沒有滅的地方,也就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這就是「本修因」。

《圓覺經》說「一切如來,本起因地」,「因地」就是因地心,「本」就是本具佛性,以此為因地修行的根本。這念心始終保持不打妄想、不落昏沉、能作主,這就屬於理上的精進。《楞嚴經》中,世尊明示捨妄去真的先決條件:「以因同果,澄濁入涅槃;依根解結,脫纏獲圓通。」所以,因地心就是果地覺,依此而修就是理精進、大精進。

無功用行 事理一如

「一念不生」是大精進。因為念頭若有生,則一定會滅,以生滅心為本修因,就屬於方便的事精進。譬如念「阿彌陀佛」,起一句「阿彌陀佛」,後面再念句「阿彌陀佛」,則前句的「阿彌陀佛」就滅了,所以這念心始終在生滅當中,所念的佛號也成生滅。如果明白理上精進的道理,這念心就沒有生滅了。悟了這個道理,就應從理上念佛,能念、所念當體即空,雖是當體即空,但這念心又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這就是「念念佛住世」。時時刻刻這念心都存在,如此念佛必然不可思議。念也是佛,不念也是佛;念是道,不念也是道,念與不念,心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就是佛,這就是真精進。

修行要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以圓證不生滅心,為修行最高的目的。悟了此理,即稱為入理聖人。理沒有生滅,無形無相,若是修一切法門,都能從理上用功,所修的就是不生不滅的無相法門。不起心、不動念,時時保持這念心的存在,這時,不用功就是真用功。古人說:「一切法無不從此流,一切法無不歸還此法界。」一切法無不歸還「理」的法界,理就是當前這念心沒有生滅,覺性始終存在。修了以後不執著修,念的當下沒有能念、所念,始終一如,這就是無功用行。

無功用行,就是大功用、大精進。明白這個理,就可以契入無生;悟了此理,立即契入聖位。悟後起修,就能修一切善法而不執著一切善法,也就是修無修修,念無念念,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若未悟此理,則尚屬事上精進,還是在生滅心當中。既屬生滅,即感生滅果報;現在種因,果報是在未來,而非現在,所以始終是屬於凡位。十法界中的佛法界,是「一乘任運,萬德莊嚴」。「一乘」就是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除此以外沒有第二個法門。佛陀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從凡夫開始起修,到最後證無上正等正覺,都不離開這念心,所以說:「萬里途程,不離初步。」因果始終是一如的。

悟了不生不滅之理,就是見到自己本具的佛性。再依這念心起修,就是修無修修,也就是「無功用行」,此時隨拈一法皆是佛法,事即理,理即事,事與理不二,事理一如。如果只知道理精進,而未落實事上的精進,也不容易悟理;所以須事理兼備,修行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理要悟,事要行,明白以後,依這念真心起修,時時不離這念心,這一生就能成就道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覺法師文章列表

妙蓮老和尚《凡情與佛心》

凡夫的情識 (講座第一天) 林部長、陳國策顧問,以及...

看到別人修的法門,萬不可生怠慢輕視心

我們要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當中,有很多的...

【推薦】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

漫談日常修行

我們禪宗的根本法門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問: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大安法師答:...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

准提法門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門,可以使我們常遇諸佛菩薩、豐饒財寶,不...

四種良馬巧喻眾生根器

昔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一日,佛告諸比丘:世間...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宏海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

一、願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一起先合掌。 南無本...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

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

諸仁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

為何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問: 為什麼說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佛教的二十四諸天

二十四諸天指的是佛教的護法諸神,又可稱為諸天鬼神。...

以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身語意

要知道由聞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對此獲得定解之後,...

榮辱不驚的老子

過去的聖人多生於亂世,所以,他們會成為聖人。比如老...

為何要注重迴向

問: 為什麼要注重迴向? 大安法師答: 一般我們做的...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觀性元真: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

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終還是你的

你佈施出去了,你就創造了一個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莫讓「疑念」佔據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公的,一...

一元門票的靈岩道場

一元門票靈岩道場 江蘇蘇州的木瀆古鎮,乃清乾隆六下江...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

修行人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經常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狀態,很快...

蕅益大師勸母念佛

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蓮池、蕅益)之...

【推薦】這麼簡易的法門,為何你卻不修

龍樹菩薩對我們一代時教的判教,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佛教詞典】圓成實相

【圓成實相】 p1240 如一切法相略有三種中說。 二解 此...

【佛教詞典】擺孫派

為我國雲南瀾滄江下游地區小乘佛教教派之一。又稱田園...

【視頻】聖嚴法師《如何消除焦慮和恐懼》

聖嚴法師《如何消除焦慮和恐懼》

【視頻】拜誦大悲咒

拜誦大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