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能忍之人有大力量大能力

大安法師  2018/1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能忍之人有大力量大能力

「人」者,「忍」也

「忍」字從刀從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感、很柔弱、很柔軟的,結果在上面有把刀,這說明這樣的心是很堅定的,有能忍耐力、有決絕力的。

所以這個能忍之人是有很大力量、很大能力的,一般的人是忍不了的,用佛教六度而言,就是「忍辱」。人最難忍的是侮辱,儒家講「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殺掉,但不能侮辱我。

佛教進一步講,有智慧的人連侮辱都能歡喜地接受。寒山、拾得兩位大師的對話就很好地體現了這個觀點。

智者的對話

寒山云: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

這是一忍到底呀!

所以說東方文化講「忍」,是有深刻含義的,因為人和人之間都是業緣關係,你不能忍的話,這個業緣的因果會加重的!你若能忍,作還債想的話,就會回歸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忍,既要「忍勞」,又要「忍苦」。

第一是「忍勞」

在倫常關係裡,為人子,要代父母之勞;為人弟子,要代師父之勞。

而且這個「忍勞」啊,非常辛苦,白天黑夜地幹,什麼都幹。還不能有怨氣,得要有歡喜心、感恩心去做!「忍」,就是你要有智慧的心,來寧靜地接受,這是忍勞。

第二是「忍苦」

有的人能忍「勞」,但忍不了「苦」。「苦」就是苦其心志啊,比如你幹得很辛苦,別人還誹謗你,這時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要任勞任怨啊,這個「怨」就是「苦」的一種情況。當你付出了很大辛苦,沖風冒雨幹得很累,如果別人稱讚一下,覺得很舒服。如果別人說:「你怎麼這麼賣力拚命啊,一定是為名為利吧?」很多人可能就受不了了,實際上就是要「忍」!

你忍勞忍苦,最終是為什麼?是要擔當「柱地撐天之事」!要擔當起頂天立地的大事,你就得要用含忍、隱忍、大忍的這種心量、意志力、柔韌性來擔當。

這就是孟子講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你看歷來建大功、立大業的人,都是受過很多苦的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修道開悟的人,也是歷經創傷才能達到啊!就像王陽明這樣天資聰穎的人,也正是因為坎坷、苦難,才使得他在龍場開悟了啊!

所以當有苦難現前的時候,別人的誹謗現前的時候,你一定要忍得住啊!

成大業的人都很能「忍」

比如韓信,遭胯下之辱,沒有心量的人,是忍不下來的。一個殺豬佬,看到韓信佩把劍,說:「你雖然是個大個子,還喜歡腰佩刀劍,但其實內心膽怯。你如果不怕死,你就用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面臨這樣的選擇,要麼用劍刺他,要麼就從他胯下爬過去。

一般的人可能就會怒髮衝冠地說:「我就跟你幹了,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叫血氣之勇、匹夫之勇,如果是這樣,那就沒有後來拜將封侯的韓信了。

韓信盯著這個人看了好一會,選擇了從他胯下爬過去。這就是能做大事業人的心量,如果沒有這一點,他一定動手,那個殺豬佬肯定不是他的對手,但韓信可能就會坐牢甚至被問成死罪了。

所以這個忍勞、忍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啊!現在的教育都是競爭,都是吃不了一點虧啊!

古人說「吃虧是福」啊,你為別人勞作,為別人服務,做義工,掃地,刷盤子,就是在修福報啊!而且你要以歡喜心去做,表面上好像是吃虧,其實以後你是要得大便宜的!你動心忍性的力量就會現前了。

「忍」從同體的至誠心裡發出來才有力量。

不是從仁義之心裡出來的「忍」不是真忍,實際上他也忍不了,一定是血氣之人!我跟你對著幹,你罵我一句我要還你兩句,你踢我一腳我要打你兩拳,你給我兩棍子我要給你一刀!就是這樣,不能忍的人很可憐。

《人字發隱》的緣起

再跟大家講講印祖作《人字發隱》的緣起,可能更能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忍」字。

1938年,印祖78歲的時候,一個皈依弟子——彭孟庵,為避戰亂,帶著兒子來到了靈岩山。

大家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時代背景。1937年日本軍隊和中國軍隊在上海大會戰,隨後日軍佔領上海,緊接著蘇州淪陷。戰亂中老百姓很受苦,蘇州當時是十人當中七人逃跑,佔百分之七十的人都逃跑了。

彭孟庵的兒子叫彭兆農,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也皈依了,法名開本。他住在寺院呢,跟同寮房的人鬧意見,有點小事不和睦就生氣。

這個事情被印光大師知道後,就把開本叫到面前,和顏悅色地教育他。告訴他做人要以「忍」為主,要做到「忍」。為此印祖說了一件他自己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印祖說他那時還沒有開本大,按村裡的習俗,一般秋收之後就會請戲班子來唱戲,以感謝神。印祖呢,就提前搬了一個椅子在戲台前面正中的地方擺好,準備看戲。

但還沒等印祖坐下去,村裡同姓的一個小青年就過來了,態度很粗暴,厲聲說:「這把椅子是誰放的?」印祖說:「我。」「我」字話音未落,那個小青年的兩道耳光就上來了。印祖頓時頭痛欲昏,眼花亂燦。然後小青年又把印祖的椅子給拋到數尺外去了。

碰上這樁事情,當時還很小的印祖是怎麼處理的呢?他忍下來了,一聲不吭,忍痛吞聲地坐到旁邊去了。

印祖回家後沒有跟父母講,他怕父母愛子心切,也許可能會跟那一家人發生口角,產生更大的問題,所以就忍下來了。這件事情就這樣風平浪靜地過去了。

印祖從此益知自勵,不敢稍有疏忽。隨著印祖漸漸長大成人,全村人對印祖都很讚歎。

有一天,那位很粗暴的人在途中遇見印祖,迎上來笑著請他到家裡坐。而印祖也是笑著答應了,二人和好如初。

印祖說這件事,他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在這件事中,他固然是示弱了,但弱又何妨呢?

印祖對開本說,希望你能學我的「弱」(就是做人一定要忍,忍是做人之道),而不要將新名詞「競爭」二字,奉為神聖不可侵犯。

過了幾天,印祖就寫了意義深邃的《人字發隱》來勸誡世人。

所以做人一定要有這種「忍」,才能夠擔當大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人死後有三種力量決定他的去向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

常行堪忍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有多喜樂

世人都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可...

釋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很久...

如此忍辱

從前的時候,在拉薩的空地上,有一個人在繞行經走,而...

難忍能忍的須賴

佛陀住世時,舍衛城中住著一位赤貧如洗的佛弟子,名叫...

發菩提心後,如何面對順逆的因緣

我們再看對治退還。 為欲對治雖已發趣,復退還因,故立...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

你是要面對太陽還是面對黑暗

如是菩薩所有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意樂,猶無厭足...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大安法師: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問: 放生的意義及其事項,怎樣做如理如法?戒殺和放...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

身處逆境巧作福田

處在逆境的時候也能夠種植福田。這怎麼種植呢?那我們...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

【推薦】《地藏經》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

《地藏經》每一品都告訴你修行的方法,生怎麼樣做?死...

佛為何把親人之愛叫餓鬼愛

問: 佛陀為什麼把親人之間的愛,叫餓鬼愛,有沒有說...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眾。民國十年,朝禮...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該如何修

問: 您剛才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麼說法。...

學佛是為了什麼

人為什麼要學佛呀?因為人有老病死這三種法,不可愛、...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

不遇淨土法門,一億菩薩退轉

阿逸多①!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由於...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

曾國藩的人生「三貴」

曾國藩是晚清末年的中興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問。見有一生念佛。臨終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

如來藏與阿賴耶

藏即含藏,如來藏中含藏如來無盡的功德。一般區分在纏...

【佛教詞典】葷酒

葷與酒之併稱。葷,又作葷辛,指味辣而臭氣濃烈之植物...

【佛教詞典】三請

(故事)跡門之法華,由舍利弗之三請而說之。本門之法...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粵語)

南無觀世音菩薩(粵語)

【視頻】慧律法師《業力貫穿了我們的生命》

慧律法師《業力貫穿了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