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宏海法師  2019/01/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蕅益大師的時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們蓮宗的九祖,也是整個中國佛教史上非常傑出的一位祖師。他有一個字號就叫做「西有」,西方確實真的有,取這個寓意。

蕅益大師是非常有名的大祖師大德,肯定有好多追隨者,他們問話的時候總是說:善知識,應該怎麼樣修行?包括現在大家也都是在提問應該怎麼用功,怎麼修行,怎麼能夠早日得道,等等諸如此類。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此事只問心,不必問知識也。知識亦勸淡世情輕活計,專求出要耳。天平一頭低,一頭必昂。」

這段話是蕅祖給一個叫朗然的出家人的開示。老人家真總是一針見血,將我們修行不得力的問題,斬釘截鐵地棒喝出來。

所以這段話一開始就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就是說我們的出離心不夠。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號稱說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時常心裡又無端地控制不住地在暗戀娑婆。

世間的這個情包括什麼呢?一個是對財色名食睡的一種貪愛;一個是我們對於這個世間種種的分別、人情世故、你來我往,就是愛見嘛。所以為什麼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呢?由於在世情裡邊淡不下來,在不斷地在人我是非的漩渦中向外攀緣。每天只要眼一睜、或臨睡前,都是在思索世間的事。

我這段時間確實也在反省自己,就包括所謂的弘法利生,雖然要認認真真去做,可是還要把它看破、放下,因為依然是娑婆世界的事。這也是修行上一個高一點的甚深見地吧。

如果你淡了一分,在世間能夠放得下一分,那麼必然在佛法上就能得力一分。我們現在沒有到無生法忍乃至諸佛菩薩的境地的時候,世間法就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各位同修一定要有這個概念。

我們有時候以大乘行人自詡,會覺得世間就是出世間,度眾生才能大家成佛嘛!但是對於我們淨業行人來講,它的修法不能夠混淆的,願的核心就是要厭離娑婆,首先一定要從厭離娑婆開始入手,這邊淡了,那邊才能濃。

所以娑婆的在乎度、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才能穩當一分。大家仔細悟,這是最平鋪直敘的法言法義,可是就點到我們心裡,每個人基本上都在這上面出錯,夠不著。

想起以前有一個祖師說,你要問臨終的時候能不能成功地超越凡聖、染淨的跨越,你能不能自在地走,就要看平常在事情中,你的心能不能夠自在地進出不在乎,還是粘著出不來放不下。

所以這裡蕅益大師雖然說的話很柔軟,其實答得也不客氣,「此事只問心,不必問知識也」。此事只要問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你不要說好像我是善知識、有名的大德,你來問我怎麼做。人人捫心,是非皆知。

「知識亦勸淡世情,輕活計。」你問一千請一萬的法,無非還是讓你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就往這兒修就可以了。

特別是淨業行人,真是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願生西方淨土中」。你就往這條道上會,真正實實在在地往這上面走,心往這兒貼,就不會出錯的。所以「專修出要耳」。

最後這個比喻,我說真的是祖師級別的人呀,確確實實讓我們一點就開,他老人家說好比天平一樣,「天平一頭低,一頭必昂。」 這頭低的話,那邊肯定就上去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情淡、道情濃,道情淡、人情濃。

蕅益大師有句話「寧將老僧墮地獄,不做人間應酬僧」。他的一生可以說不入俗流,不顯俗氣。

五欲紅塵中的人世間,心要盡量的往下冷。我們的修行見地沒有祖師們講的這樣的話,越是事情多那我們肯定就越是亂,越事情少才能越淨。其實真正修到高處的時候,是越境界廣他的心越淨,緣境越廣他的心反而越淨,這就是正確的反比例。而我們現在雖然說自己開始修行了,但依然就是世情濃法情淡。

想想我們自己,總說自己業障重、煩惱重,用功用不上去,修行修不起來。有時候找個善知識聊聊,相互策發提攜這是對的,聞思修嘛,要如理如法地來聞法。可是修行的事,真正所謂的問題其實就出在這兒,我們要捫心自問,這個問誰都不知,只有自己知道。一個世情一個佛法,看你的取捨抉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這些能夠悟透,對淨土才有決定的信心

今天我們的版塊呢,要講到修持門,《莫道老來方修道》...

【推薦】阿彌陀佛的回饋遠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這個世風日下的減劫世間,人和人之間很難說信任二字...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

你跟阿彌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師說,因為無性緣生的假觀,所以整個未來的十法...

【推薦】一句佛號就能收攝散亂的心

不學佛之前,都是散亂、黑暗、狂躁的心,在裡面加入佛...

隋唐高僧善導大師

諸位,大家吉祥。我們都聽過佛門有一句話,叫做放下屠...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悅

問: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有味,入喜悅念佛? 大安法師答...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

克服害怕的5個步驟

一、認識害怕 你最害怕的是什麼?害怕自己的公司會破...

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師上天台山時,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或作變...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

聖嚴法師:不以自我為中心

《心經》中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是化解、對治「五...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開元年間,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密勒日巴之歌

年輕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謝了。 老年如火勢蔓延至...

四祖道信禪師的念佛禪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

一切境緣,正好念佛

原文: 《彌陀經》言:若人念佛,臨命終時,必生彼國...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你不要去執著、去主宰這個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裡呢?他沒有要你馬上處理妄想。...

在三界火宅中化熱惱得清涼

由於受到吹襲台灣超強熱帶氣旋的影響,這兩天香港氣溫...

蓮池大師不食肉的論點解析

(一)人不宜食眾生肉 (人者,仁也。五穀為養,五菜為...

【佛教詞典】十軍

以魔軍比喻煩惱,共有十種,又作十種魔軍。出自大智度...

【佛教詞典】無異想

對一切眾生無遠近親疏的思想,是如來十八不共法之一。...

【視頻】大安法師《一心念佛 感佛接引》

大安法師《一心念佛 感佛接引》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童聲)

南無阿彌陀佛(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