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

德典法師  2019/01/04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

引言

天在人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它是美好、自在、富足、遠離苦難的代名詞。同時,天也是人們心目中的主宰和依靠,人們認為它決定著人們的命運禍福,天人的生活是普通人所認為的理想生活。華夏文明自古以來也一直有崇拜天的情懷,如儒家祭祀時把祭「天」 排在第一位,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天是存在的,相對於人道,天人的生活確實非常美好,令人嚮往;但是,天道也並不完美,因為沒有出離六道輪迴,天福盡後依然會下墮,所以天道也不是眾生最理想的歸宿。那麼,天道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呢?該如何修行才能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呢?下面,我們就對這些問題分別進行介紹。

一、天道的總體狀況

六道輪迴中的六道由低到高依次為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天,天道是六道之首。生活在天道的有情生命稱為天人,其中的王稱為天王。天包含的意思有光明、自然、清淨、自在、最勝等,《長阿含經》云:「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天道分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自下而上依次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層天,自下而上依次為初禪三天,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三天,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九天,即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無色界有四層天,自下而上依次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共二十八層天。

欲界中,還有堅手天、持華鬘天、長放逸天三天,但不屬於欲界六天之內。欲界除包括六欲天以外,還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五道。

六欲天和色界十八天依娑婆世界而安立,欲界地居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分別在須彌山的中間和山頂,與空居的欲界四天、欲界天之下的五道眾生所居世界,以及欲界天之上的色界天的初禪三天,構成一個「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之上覆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之上覆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之上覆四禪九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是三個千數相乘,故稱「三千大千世界」,也稱為「一佛土」。由於無色界的天人沒有色身及相應的生存環境,所以沒有確定的方所。

二、各天的生活概況

(一)享受微妙五欲的六欲天

欲界六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也稱為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因為這六天的天人在前生修十善時未離欲,此生在天上也有淫慾之行為,所以稱為六欲天。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依須彌山而居,稱為地居天,忉利天之上的四天依空而居,稱為空居天。

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中間,是六欲天中最下層的天,分東南西北四大天區,每天區各有一位天王,故稱四天王天。四天王就是佛教寺廟中天王殿內的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率領乾闥婆、毘舍闍神將護衛四大部洲中的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率領鳩槃荼、薜荔神將護衛四大部洲中的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率領龍及富單那神將護衛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率領夜叉、羅剎神將護衛四大部洲中的北俱盧洲。除北方天王擁有三座城池外,其他三位天王各擁有一座城池。

這些城池都是縱廣六千由旬,城中有廣大莊嚴、富麗輝煌的宮殿、園林和寶池,以及眾寶所成、放著光明的寶樹、寶華、寶網、欄楯等,天空中有無數美妙的眾鳥相和而鳴。

四天王天的天人們身高半里,自然放光,無論男女都長得端莊、美麗。如《本事經》中言:「如此人間五十年量,當彼天上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四天王天壽量五百,當於人間九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五十年,天人的壽命為天壽五百歲,相當於人間九百萬年。(古人多用陰曆,故一月以三十日計,若以今陽曆計算,則為九百一十二點五萬年)天人們無病無苦,所需的一切衣服、飲食、享樂等用具無需勞作,自然現前,因此過著自然、快樂、享受微妙五欲的生活。

忉利天在須彌山頂,有三十三位天王,天主是釋提桓因(帝釋),因此稱為「三十三天」。此天有一座縱廣八萬由旬的大城,大城中又有一座縱廣六萬由旬的小城,名為善見城。善見城內有縱廣百由旬的善法堂,是三十三天王及眾天人聚會的場所。善法堂的北面有帝釋天主釋提桓因的宮殿,縱廣千由旬;另外三十二天的宮殿分佈在善法堂的周邊,大小從縱廣一百由旬到九百由旬不等。

善法堂的東南西北面分別有名為粗澀、畫樂、雜、大喜的四個園林,東南角有一個名為歡喜的七寶池,西北角有名為晝度的大樹。與四天王天相比,三十三天的宮殿、園林、寶池等依報環境更加精美廣大、富麗輝煌,光明和香氣更加盛大,天人們的色身也更加高大、端莊,資生、享樂用具等更加自然、精美,因此天人所享受的五欲生活也更加微妙。此天的天人身高一里,天壽一千歲,由於天上一日等於人間百年,因此其天壽相當於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從夜摩天開始,經論中對空居諸天所居住的環境、天人的生活等描述得越來越簡單,甚至很少正面描述,而是通過天人的語言或者比喻來表達天上環境的精美、天人色身的莊嚴、天人所享受的五欲或禪悅的微妙。這說明空居諸天的情況及天人的生活,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和想像。

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的虛空中,因為天人們隨時都處在受樂之中,而且經常口稱快樂,也稱為「善分天」或「時分天」。雖然日月的光明照不到夜摩天以上的諸天,但其中的宮殿、寶樹等依報環境以及天人們的身上都放出盛大的光明,使得這些天恆常處於光明之中,因此以花的開合來區分晝夜。夜摩天的天人身高一里半,天壽二千歲,由於一日等於人間二百年,因此其天壽相當於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年。

夜摩天之上是兜率天,分為內、外兩院,外院是一般天人所居的欲界天,內院則是彌勒菩薩所居的淨土。由於兜率外院的天人恆常對自身及外界的感受生起喜樂、知足之心,因此也叫喜足天或知足天。天人的身高為二里,身上放出的光明比夜摩天的更加盛大。一日等於人間四百年,天人的天壽為四千歲,也就相當於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兜率內院的天人清淨自在,常聽彌勒菩薩講經說法並依教修行。

欲界第五天化樂天在兜率天之上,由於天人能隨意變化種種資生和享樂用具供自己享受,因此稱為化樂天。該天的天人身高為二里半,天壽八千歲,相當於人間二十三億四百萬年。

化樂天之上是他化自在天,因為能夠享用其他天人變化的東西,所以稱為他化自在天。《瑜伽師地論》中說到他化天的天人也可以自己變化東西供自己或者供其他天人享用。此天的天人身高三里,天壽一萬六千歲,相當於人間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年。《大智度論》中說其天主是魔王波旬,而《瑜伽師地論》中說:「復有摩羅天宮,即他化自在天攝,然處所高勝。」即波旬是欲界之主。

六欲天的社會制度和家庭生活與人間相似,有君臣、尊卑、上下之分,也有夫妻、嫁娶之事。由於天人壽命很長,長相莊嚴,無病無苦,享受著自然、勝妙的五欲,可以說比人間富貴者所享受的生活還要快樂。另外,六欲天中上層天的福報比下層天的福報大,所享受的五欲之樂也更加勝妙。

首先,六欲天人有十種令凡人非常嚮往的自在:一、飛去無限數;二、飛來無限數;三、去無礙;四、來無礙;五、無有皮膚骨體等;六、身無大小便;七、身無疲累;八、天女不產;九、其目不眩;十、身隨意現色。其次,六欲天人淫慾之行為也較為潔淨,四王天、忉利天的天人像凡人一樣進行男女交合,但不泄精液,而是泄「風氣」;夜摩天男女擁抱就能滿足慾望;兜率天僅僅握手而已;化樂天則是相對而笑;他化自在天更是互遞秋波即可。另外,從四王天到他化自在天,新生天人都在天人的膝上自然化生,形貌如同五到十歲的孩童,而且生後就迅速長大成人。

天人之所以能生到六欲天,是因為其前生守戒和行十善業,並且內心比較清淨,特別是淫慾心較為淡薄。依《楞嚴經》所說,內心比較清淨的,生到上層的天;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淫慾心的,則生到下層的天。

(二)清淨、光明的色界天

從欲界頂再向上是色界十八天,這十八天也是空居天。色界的天人在前生是離欲而修上品十善及四禪定的,在色界天化生之初就擁有圓滿、清淨、微妙、廣大的色身(無需再長),且衣服自然在身,但沒有飲食和男女之欲,恆處於禪定中而享受禪悅。由於天人有色身及依報環境,所以稱為「色界天」。

色界初禪天即離生喜樂地,就是修行者禪定初成後所生之處。初禪天人內心離開了欲、惡、不善念,初步得到了清淨(梵行)而生起了禪定之喜樂。按照初禪人所成就的禪定功夫又分為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三天。梵眾天是大梵天王治下的天人所居之天,天人高半由旬,壽為半中劫;梵輔天是大梵天王的輔臣所居之天,天人身高一由旬,壽為一中劫;大梵天是大梵天王所居之天,大梵天王身高一由旬半,壽為一中劫半。

依《楞嚴經》所說,大梵天王具足凡夫梵行相關的戒定慧,所以為一小世界之主。《長阿含經》等經典中說到,三大災過後,第一位從光音天或其他天下生到大梵天的天人,自以為天地萬物是他所創造的,所以以眾生之父、眾生之主自居,這就是所謂的天父創造萬物之說法的來源。

初禪天之上是二禪天,是修行二禪成就後所生之處。二禪即定生喜樂地,就是成就初禪的修行者厭惡初禪有覺、有觀的躁動,內心以種種因緣訶責而舍離覺、觀,使令定境轉深,由此內心凝然、明淨、生光,並且產生微細之喜樂感受。依二禪人成就的禪定深淺而將二禪天分為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也稱為光音天)三天,從中可見清淨到一定程度而身心放出盛大的光明,是二禪天人的特徵。

少光天的天人內心及身光尚劣,身長二由旬,壽二大劫。無量光天的天人的光明遍照一小千世界,身高四由旬,壽四大劫。極光淨天也稱為光音天,該天的天人不僅光明更加盛大,而且以光明為教體,向無量的眾生宣揚梵行之教,身高八由旬,壽八大劫。此天天王,為一小千世界之主。

二禪天之上是三禪天,是成就三禪者所生之處。三禪即離喜妙樂地,就是成就二禪的修行者厭惡二禪所生的喜受的粗躁、湧動以及對禪定之境的影響,以種種因緣訶責於喜受,使得喜受除滅、禪定之境轉深沉且綿長,從而內心不斷地湧發出微妙之樂,且週遍身心。三禪之樂是三界中最上之樂,其特徵是天人身心的清淨程度達到輕安乃至於寂滅(相似而已,非真寂滅),所以也稱為淨天。按照三禪人成就的禪定分為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少淨天的天人身高十六由旬,壽十六大劫;無量淨天的天人身高三十二由旬,壽三十二大劫;遍淨天的天人身高六十四由旬,壽六十四大劫,此天的天王,為一中千世界之主。

最上面的四禪有九天,分凡、聖二級,都是成就四禪者所生之處。四禪即舍念清淨地,就是成就三禪的修行者厭惡三禪之樂受使心擾動,以種種因緣訶責而舍離樂受,使得心中不生覺、觀、苦、樂之念而一心在定(舍受),此時心如明鏡離垢、淨水無波而湛然現萬象(無想天除外)。其中追求四禪天果報的凡夫居住在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這三天,這是《長阿含經》《起世因本經》《俱舍論》《瑜伽師地論》等經論中定義的三天,而《楞嚴經》及《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將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稱為四禪的前三天,雖然名稱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所謂「無雲天」,就是此天的宮殿坐落在無雲的虛空中(此天以下的空居諸天的宮殿在雲上),其天人身高一百二十五由旬,壽一百二十五大劫;福生天的天人身高二百五十由旬,壽二百五十大劫;廣果天的天人,身高五百由旬,壽五百大劫。

不明涅槃之理而追求涅槃之果的外道所居的是無想天,與廣果天在一處。無想天外道在最初半劫中,以無想定伏住第六識之現行令其不起,從而達到灰心泯智,此時他自以為證得涅槃,便在此定中住了四百九十九劫。到最後半劫,無想外道的第六識又活動起來了,於是他發現自己並未斷生死、入涅槃,因之而謗佛。

廣果天以上的四禪天,是三果聖人阿那含所居之處。這些三果聖人已斷見惑及欲界的思惑,不再到欲界受生,而到舍心的眾同分所現的四禪天中暫時寄居,以斷色界與無色界的七十二品思惑。由於三果聖人所修的禪定有下、中、上、上勝、上極五品,就有相應的四禪五天為所居之處,故這五天被稱為「五不還天」或「五淨居天」。

無煩天的天人身長一千由旬,壽一千大劫;無熱天的天人身長二千由旬,壽二千大劫;善見天的天人身長四千由旬,壽四千大劫;善現天的天人身長八千由旬,壽八千大劫;色究竟天為色界之頂,其天人身高一萬六千由旬,壽一萬六千大劫。色界之主摩醯首羅天也居於色究竟天,但與淨居天不在同處。淨居天是聖人所居之處,凡夫、外道無法見到。

如果淨居天的三果聖人能夠了達空性之理,便於色界斷盡七十二品思惑而證阿羅漢,甚至會回小向大而趨向菩薩乘,這就是利根阿羅漢,也被稱作「大阿羅漢」。如果三果聖人不能了達空性之理,則要在斷盡色界三十六品思惑後,到無色界四天以析色入空的方式去斷無色界的三十六品思惑,這樣的阿羅漢在成道的過程中完整地修習了四禪(色界)、八定(色界四禪定和無色界四空定)和九次第定(八定及最後證得的滅盡定),被稱為「鈍阿羅漢」,也被稱作「不迴心鈍阿羅漢」。

(三)寂靜、無為的無色界天

無色界的天人在前生是離欲、厭色而修上品十善及四空定的,命終時隨著他所成就的四空定而生到天上,在天上沒有色身和生存環境,恆常處在深妙的禪定之中,所以稱為「無色界天」。雖然無色界天沒有確定的方位和處所,但由於天人在因地修行時成就的禪定程度更高,在天上所享受的禪定之樂也更勝妙,所以排在色界天之上。

無色界第一天是空無邊處天,是修行空無邊處定成就的所生之處。當修行者認為自己的色身像牢籠一樣束縛著自己時,就一心思惟無邊虛空之相,經過加功用行,成就空處定,擺脫了色身的影響,命終生到天上,沒有業果色,只有定果色(唯有一無邊虛空),壽二萬大劫。

第二天是識無邊處定成就者所生之處,就是成就空處定的修行者認為無邊的虛空之相影響了禪定,於是想擺脫虛空之相而一心思惟心識,經過加功用行,成就識處定,此時既沒有色、空之塵境,也沒有與塵相應的第六識及半分第七識(分別外境的半分),僅有浩瀚的第八識及內緣的半分第七識,命終生到天上,壽四萬大劫。

第三天是無所有處定成就者所生之處,就是修行者在滅色、空之後,一心思惟一無所有之寂靜相而伏滅了內緣的半分第七意識,住於「十方寂然」的無所有處定中,命終生到天上,壽六萬大劫。

無色界最上面的一天是非想非非想處定成就者所生之處,就是修行者在滅色、空、識之後,試圖用定力窮研無盡的阿賴耶藏海,使得阿賴耶顯出「如存」而「不存」之相(非想之境界),及「若盡」而實「非盡」之狀(非非想之境界),並在命終後生到天上,壽八萬大劫。

《楞嚴經》中說生到無色界四天的有兩種人,一是從無想天等天深入禪定而入的凡夫,二是從五不還天上升的三果聖人。由此說明天人一般是在人間修行禪定成就後生到天上的,但也有生到天上後繼續修行更深的禪定而生到上層天的情況。

三、天道不是最理想的歸宿

天人因前生修上品十善業及禪定的因緣,得殊勝果報而生到天道。但要知道,諸天雖然長壽快樂,神通自在,為世人所艷羨,但也仍有諸多苦惱。《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欲界天有阿修羅作亂,色界天有三大災,無色界天暗冥等。其中最大、最根本的苦是無常之苦,輪迴之苦。就是天福享盡或禪定終了,仍然要墮落。六欲天人臨死前有五種預兆出現:身光消失、不樂本座、花冠枯萎、天衣垢壞、身出汗臭,此即「天人五衰」。

又可以用天眼觀見自己將生何處,若是墮落,則更是淒惶恐怖,痛苦不堪。《法句譬喻經》中記載,天帝釋知道自己命終後將墮入驢胎,愁憂不已,於是急忙到佛的住所自求三皈,三皈結束後,尚未起身,就墮入驢胎。但由於皈依三寶之功德,入驢胎不久便被墮胎,又生到天上作帝釋。

《楞嚴經》中說到,無論是六欲天的天人,還是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天人,所享受的五欲之樂及禪定之樂都是凡夫有漏之業的果報,果報享盡之後還要入諸趣而受苦。

為此,大乘菩薩多在諸天示現為天王,一方面教化天人修習佛道,另一方面菩薩自己漸次增進菩薩行。《仁王般若經》中也提到,修行佛道的菩薩會化身為諸天天王,依據眾生的層次不同,說法教化。

所以,天道雖然比其他五道殊勝很多,但終究不是一勞永逸的樂土,更不是眾生最好的歸宿。人道苦樂摻雜易趨覺悟,因而比天道更有利修行與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此生得人身的機會,努力行解脫之道。作為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有幸遇到佛法,切不可對天人的快樂產生一絲的好樂、希求之心。印光大師說:「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

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是故我們應該皈依三寶、聽聞正知正見、持戒修善、信願念佛,並將這些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淨土,成辦往生大事。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解脫,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永享安穩不變的常樂我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掃除塵垢得解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槃特尊者告...

佛陀為什麼要示現「入胎相」

入胎相:父淨飯王,母摩耶夫人。經云:處兜率天,弘宣...

念佛一法,頓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一份惑,證...

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這家兄...

【推薦】娑婆世界的厭離行

淨宗願門的核心內涵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娑婆世界...

妄想起滅不停,正是輪迴生死根本

佛言:見性學道難,盡世修行如毛,見性如角;今之學道...

是什麼力量讓輪迴相續的

業力是第六意識造作,果報是第八識釋放。本來是獨立的...

相信六道輪迴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觀念呢

六道輪迴確實是我們業力凡夫的真實的生命現象,但我們...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人體器官衰老時間表

骨骼:35歲開始衰老。25歲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歲...

一切眾生都貪戀這個色殼子

四大無我,五蘊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這骨灰是不是...

這些問題,念佛到位了都能解決

問: 法師,您講煩惱即是菩提,是諸佛菩薩才能夠到的水...

訓練自己傾聽的工夫

溝通是一種修行,必須有很好的禪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溝通...

嫉恨是心靈的腫瘤

嫉恨,是心靈的腫瘤。嫉恨別人的人,往往是在容貌、學...

心淡如水福自多

人世間的物質財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對物質財富擁...

無力救度菜場的許多物命,該怎麼辦

問: 在菜場面對許多物命,自己無力救度,當如何處置?...

五辛為什麼不能吃

佛經記載,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海底龍宮正入甚深禪定...

梵天問道

有一天,佛陀在只園精舍說法,大梵天主從天而降,來到...

怎樣斷煩惱

問∶ 怎樣斷煩惱? 慧律法師答∶ 斷煩惱比較難的並不...

弘一大師自述「不堪迴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學貫東...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無常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是前後變化的,而這變化...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

肉食與癌症結成死黨

1976年,美國成立由參議員喬治麥高文主持的營養與人類...

為臨終的病人指一條路

宋代有個荊王夫人也是站著走的,有人神遊極樂世界,還...

學佛學什麼

一、學習佛法以增進道德戒學 佛教的戒條有很多種,但...

【佛教詞典】法師十德

(名數)華嚴經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薩,修行一切功...

【佛教詞典】三識

1、真識、現識、分別事識。真識是我們的自性清淨心,也...

【視頻】德首法師《認知死亡 勿失正見》MP3

德首法師《認知死亡 勿失正見》MP3

【視頻】晚課(妙嚴精舍)

晚課(妙嚴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