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廣行法師  2019/01/12  大字體  護眼色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蘇吳縣(1995 年撤縣併入蘇州市)人,卒謚文正,追封楚國公。

先生幼孤家貧,即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他曾遇到一位相士:「您看我以後能做宰相嗎?」相士說:「小小年紀,口氣不小。」范仲淹又說:「那您再看我能否做醫生?」相士驚訝地說:「怎麼相差這麼大?」范仲淹回答說:「唯有良相與良醫可以救人。」

相士讚歎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范仲淹年少時在山東長白山禮泉寺勤苦讀書,每日煮粥兩升,冷卻後切為四塊,撒上鹽和菜末,早晚各食兩塊,以此果腹。後來,先生遊學於河南應天府書院,「五年之中未曾解衣就枕,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而仲淹不苦也」。范仲淹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取進士,從此步入仕途,逐步實現他為國為民的偉大抱負。

人們對先生一生的事蹟頗為熟悉,而對他與佛教的淵源可能不甚了解。范仲淹自始篤信佛法,與佛教頗有淵源。起初,先生在禮泉寺讀書時,偶然間發現寺中地窖內藏有金子,等到後來貴顯時,才對寺中法師言及此事,取金修寺。先生之高尚品格,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此時已自與眾不同。

先生事親至孝,母親去世後,請僧人誦經,孝心感應觀世音菩薩助念。借菩薩之力,母親得以超升天界。范仲淹一生蒞任所到之地,必建寺安僧,興崇三寶。晚年時曾舍宅為寺,名為天平寺,並延請浮山法遠禪師住持。先生留心佛典,誦《金剛經》「輒有冥契」。

據《角虎集》載,先生「常修淨業,以養聖胎」。慶曆初年,先生奉命宣撫河東,於旅途間,得故經一卷,名曰《十六阿羅漢因果識見頌》,內容乃是諸阿羅漢誦佛所說善惡因果,識心達本之法(因者,因緣;果者,果報;識者,諸自本心;見者,見其本性)。先生閱讀過後,法喜充滿,特作序讚歎,流通於世。序文中寫道:餘嘗覽釋教大藏經,究諸善之理。見諸佛菩薩,施廣大慈悲力,啟利益方便門。大自天地山河,細及昆蟲草木,種種善諭,開悟迷途。奈何業結障蔽深高,著惡昧善者多,見性識心者少。故佛佛留訓,祖祖垂言,以濟群生,以成大願。足見范仲淹是深知佛法真諦的。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萬靈為心,以萬物為體」,「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不以己欲為欲,而以眾心為心」,「愛持眾同,樂與人共」,都是菩薩境界,深獲佛法大益。范仲淹如歷代士大夫一樣,喜與佛門高僧大德結緣。先生曾問道於琅琊慧覺禪師 ,且有偈贈予禪師:

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閑;

直欲與師閑到老,盡取識性入玄關。

宋仁宗景祐四年,范仲淹出守鄱陽,仰慕古禪師道風,多次拜訪問道。古禪師曾寄偈相勉:

丈夫各負沖天氣,莫認虛名污自身;

撒手直須千聖外,纖塵不盡眼中翳。

范仲淹還與圓悟禪師相善,並且勉其參方行腳。圓悟禪師在先生的勸勉下,遍參諸方,終成大器。先生還曾屢次為文表讚佛門高德。

仁宗皇祐元年,天竺山日觀庵善升禪師入寂,先生為其譔寫塔記,表彰德行。浮山法遠禪師 ,曾住持天平寺,入寂後,先生為其譔寫碑銘。在碑銘中,先生讚道:「嗚呼遠公,釋子之雄;禪林甘澤,法海真龍;壽齡有限,慧命無窮;寒岩脊骨,千載清風。」

范仲淹曾與起居舍人尹洙為莫逆之交。尹洙臨終之日,先以書信與先生告別,范仲淹速來看望,慟哭不已。尹洙忽然又睜開眼說道:「已與公別,何用復來?且死生常理,希文豈不曉乎?」說完後端坐而逝。

范仲淹得到眾多良師益友的警醒與提攜,道業日進,深得佛法實益。縱觀范仲淹的一生,確實始終是立身行道,真正踐履了儒家兼濟天下和佛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令人欽佩不已。范仲淹為官則勤政愛民、獎掖人才,居鄉則自奉儉約、樂善好施。他一生立義莊、修水利、舉人才、置義田、興義學、濟貧困,先生一生的善行義舉,不勝枚舉。

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他的家族八百年一直長盛不衰,子孫後代繁衍不息,這與他的德行好有很大關係。袁了凡居士正是因為福德太薄而無子嗣的。

歷史上的大德之人,子孫都很興盛。孔夫子是萬世師表、大公無私、有教無類、教化一切眾生。他的子孫至今都不衰,到現在傳了七十多代,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這些都不是偶然現象,而是積德深厚的必然結果。

我們再看看世上的人,一般富貴人家,傳三代以上的,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多,但還能見到。一代就完了,甚至於自己晚年還保不住;青年的時候發達,晚年的時候破產,我們常常聽到看到。這是什麼情況?德至薄。

他沒有積功累德,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縱然做一點好事,也不舍棄名聞利養。他做的這些好事,在社會上做一點慈善事業,必須要有代價,要以得到大眾的褒獎、政府的獎勵,他才肯做;他為這個做的,不是真心。這是假善,不是真善。這是德至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所有的殃災禍福都不是無因的

娑婆世界的眾生造作殺、盜、淫、妄、酒等五惡之因,就...

什麼叫福德

什麼叫福德?按著《書經》有一篇叫〈洪範〉;洪範有九...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過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攤子,其...

心善是最大的福田

那年,他只15歲,父親與人合夥開辦不久的工廠不幸倒閉...

供養哪種人得福最多?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五戒的宿世因果

弟子問: 今生脾氣大,這前生做什麼來的呢? 宣化上人...

惡果源於內心的失衡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方面,物質極大豐富,技術突飛...

掛著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們在外看到人家在辦喪事,為了祭拜...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見忍法師:如何發心

如何發心這個問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屬普賢行願...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這些事都會怕

前兩天,中國佛學院有人來接法,我就和他們講:你們接...

學佛從受戒開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淨土...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源於我們對外...

選擇不同,命運就跟著不同

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財產一袋...

沉湎於男女的情慾而不自覺該怎麼辦

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爾乃出四淵。 ...

命運把握在我們自身手裡

世間上的人都明白冥冥之中有命運的存在,而更多的人認...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原文: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

文殊菩薩給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師利菩薩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們在世間都希...

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淨土

整個無邊無際的廣大宇宙中,我們怎麼樣來認知和建立根...

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全部都是佛法

我們往往搞錯了,以為所謂修行就是說我每天抽一個小時...

忙的沒時間老

佛光禪師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二十年後歸來,正在法...

觀音菩薩的形像

明代闕名彩畫《白衣觀音圖》 觀音,原譯觀世音,梵文...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

格言聯璧

學問類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

雷陽公問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陽公說,從前有個人遇見陰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佛教詞典】阿波陀那

梵語 avadāna,巴利語 apadāna 之音譯。略作婆陀。意...

【佛教詞典】五輪

(名數)地水火風空之五大,周圓具足,故曰輪。...

【視頻】南嶽梵音(紀念南嶽佛協成立60週年)

南嶽梵音(紀念南嶽佛協成立60週年)

【視頻】夢參老和尚《佛教深遠,不能得少為足》

夢參老和尚《佛教深遠,不能得少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