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2018/12/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問:《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難道在這個世間受一次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經行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嗎?

答:吾人聽聞佛的教言,首先當以清淨信心接受,然後思惟其法義。對兩土修行功德的差異,經文開示:「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寧息。」闡明彼極樂國清淨莊嚴,無生存壓力,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修行如順風颺帆。而在此娑婆穢土,外而環境濁惡,為求得五欲的滿足,用盡心機,不擇手段;內而煩惱多、業障重,修行淨業如逆水行舟,多敗少成,極為困難。

故在此難以修行的五濁惡世,還能於一日一夜,齋戒清淨地持佛名號精勤修行,難能可貴,是故功德甚大,超勝彼極樂國修行百年。

然這段經文意在告誡濁世眾生亟須往生極樂淨土,而不是說在此土修行功德大,便發願生生世世在此世間修行。那就錯會經意了。

汝若參加過晝夜經行,親身體驗過昏沉、掉舉、睏乏、疼痛等身心苦惱後,汝便會生大慚愧心,由衷感恩佛德,矢志求往生的心,便萬牛莫挽也。

問:《觀無量壽佛經》裡說下品下生者,往生後需要在蓮華里滿十二大劫才能出來。請問,這十二大劫是娑婆世界的時間嗎?如果換成極樂世界的時間,是不是只有十二天就可以出來?

答:此十二大劫,是指此世間的時間,不是指彼極樂國的時間。按《華嚴經·壽量品》中所云:「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

依此時間換算,五逆十惡的罪人,按自業力是將墮阿鼻地獄受無量劫劇苦的眾生。於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開導,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聲,便可仰蒙阿彌陀佛大悲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在蓮華中滯留十二晝夜(極樂國時間),便從蓮華出生,聽聞觀音勢至講法,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此淨土妙法,能令罪惡凡夫離苦得樂,圓頓直捷。若非彌陀願力,名號功德以及行人心性之不可思議,何能臻此?吾人幸遇此念佛妙法,切莫錯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兩忘」

問: 《印祖文鈔》裡我似乎記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念佛人為什麼會著魔

問: 念佛人諸佛護念、菩薩擁護,但是為什麼現實當中...

同時出生的人命運為何不同

問: 既然佛教承認命運,那和法師同時出生的人今天在...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

普賢菩薩這次怎麼沒提極樂世界呢

問: 法師您好!《華嚴經》的最後一品中,普賢菩薩以十...

受持法華經,得往生淨土之益

原文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

末世悲涼幸佛來救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佛成道時,已當濁世,況今...

修人天善與往生淨土有何關係

問: 修人天的善,對於我們培養往生淨土的福德資糧,...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見忍法師:如何發心

如何發心這個問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屬普賢行願...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

會說話的兩頭瞞,不會說話的兩頭傳

信者,在佛家講就是不妄語--不說虛妄語、說話真實有...

【推薦】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一、佛七的內涵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淨業同修集中...

無能所無對待,合二為一

在終南山有兩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覺一直沒有...

佛教徒能否養寵物

對於佛教徒能否養寵物這個話題,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過...

學會放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在我們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

佛教裡的10種善惡因果

今復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 殺生、偷盜...

既然罪性本空,為什麼還要懺悔

問:師父在課堂上,一再提到說罪性本空,同時也要我們...

本煥老和尚:講話的是誰

大家看到本煥也不打香板,也不站著講話,要坐著講話,...

淨土的眾生每天都在幹什麼

問: 在淨土的眾生還造孽嗎?阿彌陀經中說淨土世界的...

兩土世尊度眾生的分工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

破灶墮和尚

有一個靈性附在一個破灶上,以灶為身,使灶顯靈。於...

【推薦】為何得不到觀音菩薩的感應,問題出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的神通妙用,有求必應。《普門品》...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

副經中的副經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在講淨土法門的部類門,也就...

【佛教詞典】興儔

(1639~1695)明末僧。日本曹洞宗壽昌派之祖。金華浦...

【佛教詞典】各留半座

即先往生淨土者,將其蓮華座留半座給後來往生者。表示...

【視頻】淨界法師《發願的重要性和念佛三個階段》

淨界法師《發願的重要性和念佛三個階段》

【視頻】演肅法師《劉醫生的悲劇》

演肅法師《劉醫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