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宗怎樣參無門關

明海法師  2019/01/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禪宗怎樣參無門關

講到參「無」這個法門,當年有人問趙州和尚:「狗子還有佛性嗎?」趙州和尚說:「無。」這個「無」字後面有什麼?「無」字後面,趙州和尚是什麼樣的心?

我們通過靜坐或者行、住、坐、臥四威儀,在心中連續不斷地由這個「無」生起疑情。生起疑情要透過這個「無」,要用自心直接地明白,看到趙州和尚「無」字後面的居心何在。

今天有一位同修,說他找到一個答案,不知道對不對:「無」就是「有」,「有」就是「無」,所以趙州和尚的意思就是非有非無,非空非有,他在跟我們講這樣一個道理。這個不對。

我們參「無」,不是要你去找一個答案,也不是要你去猜一個謎底。「參」就是禪修,通過這樣一種禪修,我們是要在心裡直接地明白,而不是在概念、邏輯、思維、道理上明白。

因為道理我們已經知道得夠多的了,隨便拿一本佛經,道理多得是,但是我們明白了嗎?我們真正在心地上明白佛心、祖師的心了嗎?參禪的特殊性就在這裡,要你明白、認識自己的心。

這個明白和認識,通過參究一個話頭,要在身心上發生一場革命。當你真正明白的那一剎那,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飛躍式的突破,是對我們從過去生到現在一直以來起心動念、認識世界的模式有一個徹底的顛覆,把過去顛倒的東西扶正。

參究話頭,不是讓你用邏輯做推理,不是在理論上思考。如果你覺得你有突破的話,不用問我,很簡單,只要睜開眼睛,看看你這個心在對境時,運作的機製有沒有發生變化?當然,對於沒有變化過的人,很難想像還會有什麼變化——我這樣很好啊!

上次我也講了,從過去世到現在,生生世世我們都在井底,都在二元對立中生活。我們想像不出還能有什麼變化,也想像不出我們的心跟這個世界的關係顛覆以後是什麼感覺,這正是修行的要害。否則明白再多道理也不管用,遇見貪的時候你還是貪,嗔的時候你照樣發火,仍然在顛倒夢想中,有什麼用呢?

禪的精神,特別重視內心深處的這個革命,而不太在意你背會了多少知識,多少佛理,多少經。如果我們背了很多,知道了很多,卻不能轉化自己的心,古人比喻為「說食」、「數他人寶」,肚子很餓,你嘴裡念:米飯,米飯,米飯,你還是餓;你很窮,你點別人的鈔票,還是窮。

禪是要把飯送到自己嘴裡,讓自己飽,是讓我們點自家的鈔票,就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解決心裡的問題,解決輪迴中的問題。在學校、在書本裡、在社會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道理、知識。我們的大腦從過去到現在,每天不停地活動。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地球上六十億人,六十億個大腦,一天24小時沒有停過,在各種情緒的波動、思想的運作、概念的演繹、心裡的盤算中,分別、執著、計較,這六十億個大腦沒有停過;

再往前追溯,地球上千萬年以來,無數億個人類的腦袋沒有停止過這種分別、執著、判斷、推理、想像,但是我們地球上的問題還是問題,這個世界還在相續中,眾生的業力還在相續中。

禪要讓我們每個人自己從這裡走出去,從這樣一個業力相續、分別心相續、貪瞋癡相續、苦報相續的世界裡跳出去。跳出去了,你的腳還是踩在地球上,你還是那六十億個腦袋中間的一個,但是你的心運作的模式變了,這就是參禪。

它究竟是要我們幹什麼?祖師們說開悟了,開悟究竟發生了什麼?就是將我們顛倒了的東西扶正!這是心靈深處的革命,是我們的心認識世界模式的一個顛覆,一種轉變。在生活中,對境遇緣,你的心念與活動轉沒轉變?很簡單,自己就能體驗到。

參「無」這個法門,早在宋代就由大慧宗杲禪師、無門慧開禪師提倡。他們提倡通過參趙州和尚的「無」,悟明心地,打破疑團。關於怎樣參這個「無」,大慧禪師有很多論述。他特別講到,你不能把這個「無」當成是有無的「無」——當成有無的「無」,你就落到概念裡去了;也不能當成虛無的「無」;也不能把心就停在這個「無」上。

古人有個詞叫「湊泊」,是說你把心就停在這上面。參究不是叫那個心停頓,而是讓那個心專注在目標上,有一種探究、觀察的力量。重要的是通過這個「無」生起一種疑情,對祖師的心、對祖師說這個「無」字產生一種疑情——想弄明白,可是又不能通過知識、概念、邏輯、思維、判斷,不能走這條路。

打個比方:一個人被關在屋子裡,門上有鎖,告訴你不要用鑰匙,你還得出去,不用鑰匙怎樣出去?現在告訴你,參這個「無」,不要用你平時的思維、推理活動。

因為這個層面的活動就像我前面講的,不管是人類的全體還是眾生的個人,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你站在裡面想,想幾天幾夜,編很多答案,都沒用,這條路不通,可是你一定又想弄明白它——就是這個狀態。

現在你怎麼辦呢?你用自己全部的身體去撞這個門。參「無」這個話頭,不許你在思想、知識層面上找一條路、找一條捷徑,你只有把全部的生命力量、全部的身心能量貫注到這個「無」上,就像我們用身體撞門一樣,整個地撞過去,孤注一擲,是這個味道。

下面我再繼續用幾個比喻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法門的特點。

參「無」這個法門,我前面講過,是要我們透過我們的分別心、意識活動,看到我們超越二元對立的那個心——你說它是佛心、自性、如來藏都可以——把被我們的分別念遮擋了的那個真心解放出來。

「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我們的這個分別心、這個以「我執」為出發點、根本背景、基本立場所發生的一切意識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後果把我們遮住了,使我們看不到生命原來還有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超越一切對立。這個「我執」以及二元對立的意識活動就像繩索一樣,把我們那個佛心捆住而不能顯現。

參「無」相當於什麼?我們打個比喻:有一個人被繩索上下全部捆住了,但他的身體可以動,可以靠近一塊石頭,去磨、蹭,磨磨磨……終於,繩子磨斷了,他自己解放了!

這塊磨斷我們繩索的石頭就是那個「無」字,而這條繩索恰恰就是「我執」,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分別念。我們就是要通過「無」字這塊石頭把分別心、分別念磨得繃斷了。

大慧禪師說,你參這個「無」,在心中放不下,全部注意力貫注在上面,但又想不出個道理,所以覺得沒滋味。什麼叫滋味?我們無量劫以來思考、判斷、分別,就是我們的滋味,把「無」放在心裡,當然就沒滋味了。

這個沒滋味的「無」在心中又放不下,慢慢地,我們心裡的惡知惡覺——就是我們的分別心,「我執」作用,慢慢地蕩盡,相當於磨到不起作用,歇下來了。這很枯燥,沒滋味,但是磨來磨去,繩索一旦繃斷了的時候,你就得到自在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種方法多麼直接!這是第一個比喻。

第二個比喻是古人講過的,我們在用功的時候,心的狀態就像貓在老鼠洞前等候老鼠。那是什麼狀態呢?

它不能睡著,睡著了,老鼠出來跑了;它也不能東張西望,東張西望老鼠會趁機溜走;也不能直接往洞裡鑽,因為老鼠洞貓鑽不進去;它也不能不斷地進攻那個洞口,因為會驚動老鼠,老鼠躲在裡面不出來……

貓既要守候在洞口,把它全部的注意力貫注在洞口,同時又要隨時準備出擊,總是處在要出擊的狀態。全神貫注地盯著洞口,比喻我們的注意力專注在話頭上,但只是專注;同時密切地注意動向,隨時準備出擊,比喻我們的心有一種探究的力量,想進攻,想探究。我們參話頭時,心就是這個狀態。

第三個比喻古人也用過。母雞孵小雞的時候,坐在雞蛋上不能夠離開,因為它一離開,那個雞蛋就涼了,孵不出小雞來;它不能出去轉一轉,然後再回來坐,坐會兒又轉。不行。它必須要一直坐在雞蛋上,直到裡面的小雞成熟了,母雞再把蛋殼啄破,小雞就出來了。

用這個比喻我們參禪,我們專注於話頭,相當於母雞不放棄、不動,專注在雞蛋上。在心中長時間醞釀話頭,直到把心中的分別念都磨掉,都歇下來——全部歇下,相當於功夫打成一片,這時候外面再有一個力量鑿破,小雞就出來了。

外面這個力量是什麼呢?從古人的經歷來說,就是外面的機緣,磕著碰著,可能是聽見一個聲音,可能是看見花開、聽見鳥叫,可能是師父打他一下,杯子掉在地上……所有這樣的機緣,一觸即發,那只智慧的小雞就出來了!這是參話頭法門的關鍵所在,大家可以用功體驗。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修禪要除去比較的心態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

打坐時怎樣克服障礙

問: 在打坐時,感覺總有許多障礙。怎樣才能克服這些...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如何看待「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記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懷海禪師所譔的《叢林要則》中...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

快樂與否取決於覺照

根據佛教所說,人是由五蘊構成的:色、受、想、行、識...

禪定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禪定的功夫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自性具足著一...

淨慧法師:修生活禪的四個要點

我們提倡生活禪,所要強調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沒有人能帶著妄想往生

我們經歷過很多的生命,但是過去已經不能改變了,因為...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

三種方法可以檢驗益友

《過去現在因果經》: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

明一法師:吃虧勳章莫忽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煩惱很多,因為吃虧而煩惱不斷的情況...

發菩提心不能離開法水的滋潤

講到發菩提心這個發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會做饅頭...

隱士須歸極樂國

處士逃名遠市闤,此身清隱翠微間。 平分嶺上半邊月,高...

愛幻想,能修觀想念佛嗎

問: 本人念佛時經常忍不住愛幻想,幻想淨土的情景。...

文珠法師《理性感性與覺性》

今天的講題,是理性、感性、與覺性,可分三點來說明:...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問: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個...

世間的一切成就都是無常的

我一生看過許許多多紛紛擾擾的事情。這麼多年輕人死了...

往生西方是誕生,不是死亡

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是肅殺的意思。這種觀點是不...

出水蓮花自清淨——記著名高僧惟賢長老

山城重慶,由於經常霧氣氤氳而素有霧都之美譽。長江、...

四季中的飲食養生

如果我們懂得正確地吃,能夠保持身體健康,人與大自然...

為何要受持「不殺生」戒

說起五戒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國大乘佛教中最...

五祖投胎拜師

五祖大師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

【佛教詞典】示寂

(術語)寂者圓寂,又寂滅也,是涅槃之譯語。示寂者為...

【佛教詞典】慢想

憍慢之想。西方要決釋疑通規(大四七·一一○上):「...

【視頻】虛雲老和尚影譜

虛雲老和尚影譜

【視頻】福州西禪寺

福州西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