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大安法師  2018/12/22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得波羅蜜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蜜。

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

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

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

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

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

推而極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如《大本》法藏願雲,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神通自在波羅蜜多,不取正覺。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是在談淨土法門「不修餘行」就能得波羅蜜的勝異方便,代表著淨土法門總持的特點。

在大乘佛法中,從初發心菩薩到有賢位、有聖位的菩薩修六度萬行的菩薩道,經恆河沙劫數都很難圓滿。

但淨土法門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不需要在事相上這樣地一一圓修,而只要一心一意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具足著六度的全體功德。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先從我們念佛行人來說,來看為何「一心念佛具足六度」:

第一、「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蜜」。

從行持上來說,布施擺在第一。「布施」的核心就是——捨。當你一心一意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時,身心世界都放下,不與萬法為侶。「捨」的本質內涵出來了。

因為你一心念佛,一心與佛號相應。這個佛號是實相,實相不與世間的一切產生對偶,也不與煩惱相應。大家很愛財,把財捨掉;煩惱很多,把煩惱捨掉。

當我們「全心即佛、全佛即心」的時候,我們念念跟佛號相應的時候,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緣法爾自然地就都捨掉了。這就具足著布施的特點。不僅布施,而且是究竟地布施——布施波羅蜜。

第二個,「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

我們一般講持戒,有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有情眾生戒,三聚淨戒;有止持,有作持。戒律也是一個大系統。那麼,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具足著「尸羅」,就是戒波羅蜜。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佛號是清淨、平等、慈悲、至善的境界。這個至善的境界是不跟一切惡相應的。那當你一心念佛,把心攝在佛號上的時候,你的念頭跟佛號的大慈、大悲、平等、清淨是相應的,當然你舉心動念的惡的念頭就沒有了;你惡的念頭都沒有了,惡的行為當然就沒有了。

所以你一心念佛,跟佛號相應的時候,這種身口意的十惡業,它自自然然地就止住了。這一止住可不就是持戒波羅蜜嘛!是不是啊?

第三、「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

我們一心念佛,就能感得佛號中阿彌陀佛的光明注照。阿彌陀佛發願,你只要念我的名號,佛光注照,你的身心就會很柔軟。那柔軟就有一種彈性,就有種忍的力量。

我們如果不念佛,一般都是很剛硬的,血氣之勇。誰罵了一句就很難受,一定要罵回去,一定要以牙還牙。他忍不了,忍不住,太難受。

但如果你一心念佛,這個佛號就會對我們有智慧上的加持,你就會把這個世界看得夢幻泡影。在有人罵你時,能做到不生氣,還對他生憐憫之心。

忍分兩種忍:一種是「生忍」,是從對待有情眾生的角度來說的。有的有情眾生跟你有善緣,對你很恭敬;但也有些不是善緣,常常跟你過不去,對你生氣,罵你、誹謗你。

我們一般對前者就喜歡接觸,喜歡聽讚美的話,很高興;對後者就不喜歡,想要遠離。

那其實,當我們對有善緣的眾生,他很恭敬你的時候,你能忍這種恭敬,能很平淡對待他,不欣喜若狂;當對跟你沒有善緣的眾生瞋恨你、罵你、誹謗你的時候,你不生氣,還能對他生憐憫之心。這就有點「生忍」的意思了。

忍辱波羅蜜的一個表現,就好像是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肉,節節支解,而這個忍辱仙人不僅沒生瞋恨,而且還對歌利王慈悲,說我成佛最先要救度的就是你。他能夠達到這個程度,說明他的忍辱有平等的忍性了。這是「生忍」。

另一種是「法忍」,就是對這些無情的境界,飢渴、寒冷、炎熱,你都能夠很平淡,處之泰然;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你不去執著、留戀它,有一種平等的心量,這時候說明你有一點忍辱波羅蜜的功夫了。

那這些不能忍都是從分別心裡面出來的。現在你一心念佛,身心很柔軟,有一種空性的力量。這種空性是大平等、無相,你就能做到忍辱波羅蜜了。

第四、「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

「精」就是精而不雜,「進」就是進而不退。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善法,都是來自於精進。六度中的每一度都要用精進來輔佑。

比如你修禪定,就一定要有一種精進力,不能修了一下,一曝十寒又沒有了。要不斷地進益。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欲界的眾生,心裡都很散亂。如果你修禪定,如果沒有相當的定的功夫,那心就好像是風中的燈,一有風來,就會被吹得恍恍惚惚,照不清面前之物。所以布施得精進,忍辱得精進,禪定也得精進。

那一心念佛為什麼就成為精進波羅蜜了?因為一心念佛,就會淨念相繼,沒有夾雜、沒有間斷,跟彌陀名號的不斷光相應嘛!你就不會退轉。不會退轉就不會墮落。這叫精進波羅蜜。

第五、「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

「禪」就是靜慮。那你一心念佛,制心一處的時候,就不會有其他的妄想雜念生起來,這就是禪定波羅蜜。

「制心一處,常爾一心」就是惟有一句佛號的念頭,就有禪定的功夫。

第六、「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

如果這句佛號念得孤明歷歷,就產生了一種「觀」的力量。這種觀的力量,是名號的無量光明引發我們的「一精明」,所顯現的一種觀力。

每一句佛號你都觀得很清楚,這裡面就是般若波羅蜜。包括般若講「無住生心」,不住一切法,但又生起了那樣清淨的念心。所以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住一切法,不住在五欲六塵上,不住在三界二十五有上,而這句佛號又孤明歷歷,無住生心。

再從佛的一方面來說,看為何「一心念佛具足六度」:

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修六度究竟圓滿的一個結晶,阿彌陀佛六度已經到達波羅蜜了,名號裡面就具足著六波羅蜜全體的功德。

如果你一心念佛,就可以將名號裡阿彌陀佛六度圓滿的功德,轉化為自己的功德,所以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推到極致就是說,因為你念佛,佛號就是你的心嘛,「不出一心,萬行具足。」「一心」,心性當中體、相、用,具足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善法,一切萬行都不出一心。所以你一心念佛,就具足我們阿彌陀佛果上萬行的功德。

這就跟阿彌陀佛的願又相應上了。法藏菩薩在因地發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的有情眾生,都能獲得神通、自在、波羅蜜。

神通就是指六種神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自在就是八種自在;波羅蜜就是六度,乃至無量波羅蜜。

你看神通、自在、波羅蜜這些菩薩修行累劫都不易修得的,只要一往生,就都能獲得。這就是佛果地上功德的恩賜。阿彌陀佛發了這樣的願,如果往生者不能得到的話,我就不取正覺,就是不成佛。

現在法藏菩薩已然成佛,所以就能保證,只要往生的眾生,都能得到六種神通、八種自在、種種波羅蜜的成就。

以上就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淨土法門有著「不修餘行」就能得波羅蜜的最勝方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釋迦佛與三千佛緣

釋迦牟尼佛一日於眾會中開示大眾:我於往昔無數劫時,...

真行善不可為名,有發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從之; 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 利不...

淨界法師:淨土宗學人如何對待器官捐贈

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

忙人最簡單的淨宗早晚課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個課程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

問: 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都不夠了解自...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如何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光的護佑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修淨土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問: 請問法師!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見地、修...

閑曠俗心,寂定煉金

真正要把這個暇滿的人生,閑曠的心胸,去修行一個生命...

大安法師:寺院辦超度,是否捐錢多功德就大

問: 有些寺院辦超度大法會,分內堂外堂,裡面收費千...

釋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嗎

釋迦牟尼佛到底是怎麼成佛的,這也是眾生根性不一,他...

佛有無量德,四字名號足以該之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

十惡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惡」。 身...

這樣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

少年學佛之本

注重躬行,檢點身心 少年學佛,必須要敦倫盡分(即實行...

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戰勝煩惱困苦最勝行。我們修忍辱度又是能夠戰勝我們煩...

僧人托缽行腳的含義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缽,乞求布施。佛陀製定托缽,令出家...

清明三問

對於清明節,不論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會遇到一...

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問: 關於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時具足信願持...

霧霾的源頭就是「無明」

眼下北京一直處於雲山霧罩之中。前所未有的嚴重霧霾籠...

須曼那花衣隨身的因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城中有位大富...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隨遇而安

我們在世間上,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

【佛教詞典】密宗道次第論

西藏名 Gnags-rim chen-po。宗喀巴著。原名勝遍主大金...

【佛教詞典】五十五苦

【五十五苦】 p0264 顯揚十五卷三頁云:如是三苦差別,...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耀一法師唱誦

《南無地藏王菩薩》耀一法師唱誦

【視頻】六字大明咒(海潮音)

六字大明咒(海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