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大安法師  2018/1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得波羅蜜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佈施波羅蜜。

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

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

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

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

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

推而極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如《大本》法藏願雲,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神通自在波羅蜜多,不取正覺。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是在談淨土法門「不修餘行」就能得波羅蜜的勝異方便,代表著淨土法門總持的特點。

在大乘佛法中,從初發心菩薩到有賢位、有聖位的菩薩修六度萬行的菩薩道,經恆河沙劫數都很難圓滿。

但淨土法門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不需要在事相上這樣地一一圓修,而只要一心一意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具足著六度的全體功德。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先從我們念佛行人來說,來看為何「一心念佛具足六度」:

第一、「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佈施波羅蜜」。

從行持上來說,佈施擺在第一。「佈施」的核心就是——捨。當你一心一意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時,身心世界都放下,不與萬法為侶。「捨」的本質內涵出來了。

因為你一心念佛,一心與佛號相應。這個佛號是實相,實相不與世間的一切產生對偶,也不與煩惱相應。大家很愛財,把財捨掉;煩惱很多,把煩惱捨掉。

當我們「全心即佛、全佛即心」的時候,我們念念跟佛號相應的時候,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緣法爾自然地就都捨掉了。這就具足著佈施的特點。不僅佈施,而且是究竟地佈施——佈施波羅蜜。

第二個,「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

我們一般講持戒,有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有情眾生戒,三聚淨戒;有止持,有作持。戒律也是一個大系統。那麼,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具足著「尸羅」,就是戒波羅蜜。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佛號是清淨、平等、慈悲、至善的境界。這個至善的境界是不跟一切惡相應的。那當你一心念佛,把心攝在佛號上的時候,你的念頭跟佛號的大慈、大悲、平等、清淨是相應的,當然你舉心動念的惡的念頭就沒有了;你惡的念頭都沒有了,惡的行為當然就沒有了。

所以你一心念佛,跟佛號相應的時候,這種身口意的十惡業,它自自然然地就止住了。這一止住可不就是持戒波羅蜜嘛!是不是啊?

第三、「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

我們一心念佛,就能感得佛號中阿彌陀佛的光明注照。阿彌陀佛發願,你只要念我的名號,佛光注照,你的身心就會很柔軟。那柔軟就有一種彈性,就有種忍的力量。

我們如果不念佛,一般都是很剛硬的,血氣之勇。誰罵了一句就很難受,一定要罵回去,一定要以牙還牙。他忍不了,忍不住,太難受。

但如果你一心念佛,這個佛號就會對我們有智慧上的加持,你就會把這個世界看得夢幻泡影。在有人罵你時,能做到不生氣,還對他生憐憫之心。

忍分兩種忍:一種是「生忍」,是從對待有情眾生的角度來說的。有的有情眾生跟你有善緣,對你很恭敬;但也有些不是善緣,常常跟你過不去,對你生氣,罵你、誹謗你。

我們一般對前者就喜歡接觸,喜歡聽讚美的話,很高興;對後者就不喜歡,想要遠離。

那其實,當我們對有善緣的眾生,他很恭敬你的時候,你能忍這種恭敬,能很平淡對待他,不欣喜若狂;當對跟你沒有善緣的眾生瞋恨你、罵你、誹謗你的時候,你不生氣,還能對他生憐憫之心。這就有點「生忍」的意思了。

忍辱波羅蜜的一個表現,就好像是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肉,節節支解,而這個忍辱仙人不僅沒生瞋恨,而且還對歌利王慈悲,說我成佛最先要救度的就是你。他能夠達到這個程度,說明他的忍辱有平等的忍性了。這是「生忍」。

另一種是「法忍」,就是對這些無情的境界,飢渴、寒冷、炎熱,你都能夠很平淡,處之泰然;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你不去執著、留戀它,有一種平等的心量,這時候說明你有一點忍辱波羅蜜的功夫了。

那這些不能忍都是從分別心裡面出來的。現在你一心念佛,身心很柔軟,有一種空性的力量。這種空性是大平等、無相,你就能做到忍辱波羅蜜了。

第四、「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

「精」就是精而不雜,「進」就是進而不退。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善法,都是來自於精進。六度中的每一度都要用精進來輔佑。

比如你修禪定,就一定要有一種精進力,不能修了一下,一曝十寒又沒有了。要不斷地進益。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欲界的眾生,心裡都很散亂。如果你修禪定,如果沒有相當的定的功夫,那心就好像是風中的燈,一有風來,就會被吹得恍恍惚惚,照不清面前之物。所以佈施得精進,忍辱得精進,禪定也得精進。

那一心念佛為什麼就成為精進波羅蜜了?因為一心念佛,就會淨念相繼,沒有夾雜、沒有間斷,跟彌陀名號的不斷光相應嘛!你就不會退轉。不會退轉就不會墮落。這叫精進波羅蜜。

第五、「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

「禪」就是靜慮。那你一心念佛,制心一處的時候,就不會有其他的妄想雜念生起來,這就是禪定波羅蜜。

「制心一處,常爾一心」就是惟有一句佛號的念頭,就有禪定的功夫。

第六、「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

如果這句佛號念得孤明歷歷,就產生了一種「觀」的力量。這種觀的力量,是名號的無量光明引發我們的「一精明」,所顯現的一種觀力。

每一句佛號你都觀得很清楚,這裡面就是般若波羅蜜。包括般若講「無住生心」,不住一切法,但又生起了那樣清淨的念心。所以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住一切法,不住在五欲六塵上,不住在三界二十五有上,而這句佛號又孤明歷歷,無住生心。

再從佛的一方面來說,看為何「一心念佛具足六度」:

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修六度究竟圓滿的一個結晶,阿彌陀佛六度已經到達波羅蜜了,名號裡面就具足著六波羅蜜全體的功德。

如果你一心念佛,就可以將名號裡阿彌陀佛六度圓滿的功德,轉化為自己的功德,所以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推到極致就是說,因為你念佛,佛號就是你的心嘛,「不出一心,萬行具足。」「一心」,心性當中體、相、用,具足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善法,一切萬行都不出一心。所以你一心念佛,就具足我們阿彌陀佛果上萬行的功德。

這就跟阿彌陀佛的願又相應上了。法藏菩薩在因地發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的有情眾生,都能獲得神通、自在、波羅蜜。

神通就是指六種神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自在就是八種自在;波羅蜜就是六度,乃至無量波羅蜜。

你看神通、自在、波羅蜜這些菩薩修行累劫都不易修得的,只要一往生,就都能獲得。這就是佛果地上功德的恩賜。阿彌陀佛發了這樣的願,如果往生者不能得到的話,我就不取正覺,就是不成佛。

現在法藏菩薩已然成佛,所以就能保證,只要往生的眾生,都能得到六種神通、八種自在、種種波羅蜜的成就。

以上就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淨土法門有著「不修餘行」就能得波羅蜜的最勝方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到了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捨不得

《阿彌陀經》裡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

朝山的意義與功德

朝山活動的功德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

大安法師:臨終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問: 總想去東林寺閉關,一直也沒有去成。幾年來經常...

為什麼大家見面都說「阿彌陀佛」

問: 為什麼大家見面都說阿彌陀佛? 正如法師答: 阿...

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難思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

如何做臨終開導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竭誠盡敬,便能顯發明...

【推薦】種種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我們要做種種佛事,無非是消災延壽、祈福、超度,要知...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

念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也要感激觀音菩薩

為什麼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就靈了?因為...

怎樣建立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怎麼樣建立信心?一般來說,從信心建立來看有兩種類型...

了幻法師:如何當好妻子

如何為妻,佛陀教誡甚多。如佛言:女人當一心向夫,不...

印造楞嚴咒經書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書寫、印刷、雕刻此咒,帶在身上或掛在...

防止著魔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

不重視教理,最嚴重是淨土宗這一塊

看第二段,就講出當初的一個錯誤的知見,有謬云:年少...

把三界的苦「觀」出來

我們對於痛苦應該持什麼態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斷...

准提菩薩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義

准提王佛母身黃白色,有種種莊嚴其身,腰著白衣,衣上...

以敬信之心聽法

一日,佛陀從俱薩羅國回到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此時,...

學佛是迷信嗎?

學佛最要緊的是在事上的運用。如果只是燒香拜佛,求佛...

夢參老和尚: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

【佛教詞典】法施

梵語 dharma-de?anā,巴利語 dhamma-desanā。指宣說...

【佛教詞典】大樹

(譬喻)三草二木中之大樹。天台以別教之菩薩為大樹,...

【視頻】淨界法師《略說五乘》

淨界法師《略說五乘》

【視頻】從守孝三年說孝

從守孝三年說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