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用智慧去觀照,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隆蓮法師  2018/1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用智慧去觀照,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色、受、想、行、識。

(一)色蘊:

凡一切物質,都是色蘊所攝,一切物質不外乎堅、濕、暖、動四性而構成(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所構成)。

六根中眼、耳、鼻、舌、身五根;

六塵中色、聲、香、味、觸、無表色,

都是色蘊所攝。

眼、耳、鼻、舌、身為內五根是物質的,

色、聲、香、味、觸是外五塵。

色塵:眼所對的顯色、形色,不是五蘊中色蘊的色,色塵只是色蘊的一種,顯色是顯在外的各種顏色,形色是指物質的形狀,有長、短、方、圓等形狀。

聲塵:是耳所對的,分為有執受六種,即有情所發出的,無執受六種,即無情所發如打雷,風聲;有執受無執受六種,是有情和無情一起作用發出的,如打鐘、吹笛,是有情通過無情的東西發出的聲。

香塵:凡是鼻根能嗅到的氣味都叫香,有好香、惡香等。

味塵:舌根所嘗的,有苦、酸、甘、辛、咸、淡等。

觸塵:身根所感覺的,有滑、澀等。

此五塵是內五根所對境,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無表色是看不見的物質,如受戒,能產生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作用,受了戒能生防護犯戒的作用,修禪定也能在身上產生作用叫定果色。蘊:積聚義。佛法也是先說物質後說精神,精神主要是說對外界產生的認識,受、想、行、識四蘊都是精神方面的。

(二)受蘊:是感受、領納,即對外境產生的感受,發生感受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五根對五塵,歸納為三種:苦受、樂受、捨受。根觸境時產生感受,即心理活動。對於適悅的境生樂受,不喜歡的境就會產生苦受,不苦不樂的中庸境產生捨受。由種種感受進一步產生認識即想。

(三)想蘊:是思維、取境安名,心理學上叫「概念」,即對事物大概的印象。一個人看見東西有些什麼想法呢?如果見過一次就會在腦海里留下一個印象,第二次再見到,或別人提起時就知道是什麼,這個東西的形狀馬上會重現,就可以叫出他的名字來,故叫做「取境安名」。這是心理活動的作用,只要印象留在腦子裡,不論走到哪裡也不會忘記。在「百法」中的遍行心所裡也有受、想二種心所。

(四)行蘊:是百法中遍行心所中的思心所,是心理作用,由前面的受、想蘊之後進一步在這個東西上打主意,作種種盤算,如果是自己喜愛的就千方百計想得到,採取種種辦法追求,得到這個東西,這就叫行,也叫「業」。

(五)識蘊:由於受、想、行之後產生決定的認識,所有的心理活動,長久就會在心識上留下印象,唯識學叫做種子,由這個種子,以後因緣成熟就會產生作用叫種子起現行。對於佛法的道理不知道就應多學,久久熏習,讓其在八識田中下個種子,久了就會熟悉的。

五蘊偏重講心即精神方面,只有色蘊講的是物質,其餘四蘊都是講精神方面的。五蘊也是佛法對世界萬物歸納的一種,但佛法並非二元論。「元」是本體、自性義,而佛法講世間萬物都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的,五蘊是「緣起性空」的。

物質、精神(是根對境然後產生的種種心理活動)都是緣生無自性的,我們應如中觀宗所說的,應慢慢地思維觀察,看世間萬物哪一樣不是緣生的,哪一樣是有自性的,《大般若經》把每個法相名詞都提出來說了,所以文很長,一共600卷。《心經》把《大般若經》的內容歸納濃縮為二百六十個字。

只有用智慧去觀照時,才能見到五蘊(世間萬物)都是緣起性空,故說「照見五蘊皆空」。在「照見五蘊皆空」的基礎上,才能不畏生死地「度一切苦厄」的眾生。眾生之所以在生死長河裡流轉,就是由於不能照見五蘊皆空。人是一個四大假合之軀,有心理活動,是物與識構成的,卻認為這就是真實的我,整天跟著這個「我」轉。

蘇聯人的哲學詞典中沒有「精神」二字,他們只承認有思維,不承認有精神,認為只有大腦的活動,這種看法太簡單了。所謂「人我空」是說眾生所執的我只是物質和精神聚集在一起(緣生)而構成的,沒有一個實在的不變東西(自性是空)存在,眾生是由於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因此總認為五蘊之軀就是一個常恆不變的「我」。這個「我」並不是真實的、可靠的,只能使我們因他而起種種的煩惱邪見,造各種業,流轉生死,「我執」是流轉生死的動力,如果能將所執的我斷盡,看成緣起性空的,就能出生死不再流轉六道了。

「照見五蘊皆空」不僅是照見「人我空」,還照見世間萬法都是緣生無自性,故 「皆」字是包括了人、法二空,把人、法都看成是緣起性空了,才能稱之為「皆空」。斷盡人、法二種我執才能真正出離生死。有的人認為小乘只談「人我空」,大乘才談人、法二空,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在小乘裡也談了「人法二空」,只不過著重於人我空,而大乘談法我空時多些。

按中觀宗的說法即通達人我空,同樣通達法我空,如同一個數學公式一樣,能按這個公式算出這道題,就能算出另一道同類型的題。擺在人我上能見緣起性空之理,對於世間萬法也能見到緣起性空。所以小乘還是能通達法的緣起性空。只要照見了五蘊皆空,就能知道下面的文了,以下的文句都是由前一句發揮出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把這兩個放進去,這個佛號就不可思議

你不修空觀,除非你保證:我臨終的時候,沒有太多相狀...

阿羅漢內心的境界

阿羅漢修無常觀,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個字來形容:...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云...

四大五蘊

「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這是佛陀成道後,對宇宙世間...

【佛學漫畫】心經

般若心經,正是這至圓至頓的一真法,它直指的正是所謂...

修空觀的人要空掉什麼

問: 師父講到我們要修空觀,不要住在外來的空上,在具...

觀一切法即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這樣你修一年,就超過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學佛人要自利利他,要發心度人。你度一個人學佛,承此...

客來客往,自心不動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

找回曾經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時候,一毛錢一包的辣絲兒,一分錢...

付出之後才能有回報

有一位智者曾經對我說: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別人...

佛教寓言故事系列

舊屋鬧鬼 村中有一間古老的舊屋,聽說那舊屋常常有惡...

對抗危險的唯一保障是正確的心念

難屠替一位富翁看顧牛只,雖然只是個牧牛人,但他盡可...

寧願做傻瓜

從前有一個禪師叫作無相大師。無相大師給弟子開示的時...

學佛的基礎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三類疾病的對治方法

疾病有三類:一是業障病,宿世的惡業;二是內傷,五臟...

晝夜念佛四十年,八十八歲留偈往生

道乾。字世禪,嘉禾(浙江)雙溪陳姓人家的女兒。年十...

往生是現在的事,不是臨命終的事

佛的真實的智慧是可以解脫生死的,而現在外道呢?著於...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問: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慧律法師答: 我...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

多善根福德因緣來自於阿彌陀佛

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

最終都要歸於一把灰

一個親戚去世了,我們送她到殯儀館火化。我對火化的環...

【佛教詞典】榖頭

(職位)禪家掌米榖之僧也。...

【佛教詞典】密教十六菩薩

(名數)有二種:一者金剛界四方四佛各各之四親近也。...

【視頻】忍辱化解累世冤仇

忍辱化解累世冤仇

【視頻】《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