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淨慧法師  2019/01/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為在家人修行說了一個《無相頌》,並且說,在家人「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這首《無相頌》非常重要,我們要把它背下來,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去一點一點落實。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這首偈子,雖然只有十八句,但它卻是成佛的寶典,是我們在家人修行成佛的指南。把這十八句話,每一個字都做到位了,西方就在目前。

心平何勞持戒

為什麼會有戒律呢?因為我們的心不平。我們經常會做出一些超出道德規範的事情,經常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情,經常做一些不負責任、不講義務的事情,所以要有戒。什麼叫做戒?防非止惡名戒。

如果我們既沒有非,也沒有過,我們本身就是在守戒。守戒的人沒有戒,等於說守法的人沒有法,這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他的一言一行處處都符合戒律的要求,何戒之有?不是說叫你不要持戒,而是說你根本沒有犯戒這回事。

沒有犯戒這回事,難道還有持嗎? 「持」是作意地去做。你根本不犯戒,所以也就不需要作意地去守戒、持戒。要做到不作意地去守戒、持戒,關鍵是看你的心是不是平了,看你在二六時中是不是處處符合五戒十善。

行直何用修禪

如果我們的心平了,自然而然,我們的整個身心就是戒律的體現,就是規矩法則的體現,心端行直,自由自在,這就是禪。如果我們還未達到心平、行直,那就應該好好持戒,好好地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六祖在這裡結合儒家的道理,來講我們如何學佛。我們要報恩,首先要報父母恩。怎樣報父母恩呢?要「孝」,要「養」。孝,就是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使他歡喜高興。養,就是要使父母衣食不乏。

現實的情況往往是,要買點東西給老人吃並不難,但是,要讓老人感到心平氣順,恐怕很難!很多時候,你也買東西給老人家吃,但是孝心不夠。學佛的人,首先要學會恭恭敬敬地供養父母。

我們這個人身是從父母那裡來的。沒有父母,哪有我們這個身體?哪有我們今天能夠讀書、識字、學習佛法呢?所以說,「百孝不如一順」,要順從父母的心意。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要信佛他都不讓,難道還要順他嗎?實際上,不是他不讓,而是我們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做到家。你的工作做到家了,他自自然然地會支持你。當你的工作還沒有做到家、他還不能理解你的時候,你要耐心地等待,而不應讓父母不高興,因為這是一種不孝的表現。

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成了佛以後,還想到要報父母恩。他的母親在生下他以後就去世了。佛經上記載,他的母親死後生在忉利天,沒有機會聽聞佛法,佛就用三個月的時間到忉利天為母說法。為了報答父親的恩德,他也曾經回王宮向他的父親說法。

後來,他父親去世了,他還以佛之尊嚴,在父親出殯之際,扶著棺材上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佛的這種人情味可以說是做得非常到家,這就是報父母之恩。

義則上下相憐

「義」,仁義道德,「憐」是敬愛的意思,不是可憐。要講仁義道德,要用和諧的音容笑貌,使得左鄰右捨、上下之間都能和睦相處。你能夠使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都非常地川頁、非常地和,那你就做到了「恩」和「義」。

讓則尊卑和睦

「讓」就是禮讓,讓本身就是禮的表,就是有禮貌、講禮節,曉得怎樣恭敬人,對別人要有一種謙卑感,把自己看低一點,把別人看高一點。一個人,如果任何時候都能把自己看低一點,走到哪裡都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一個人處處都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那就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

忍則眾惡無喧

「忍」並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有力量的表現。忍是有自信心的表現,不跟他人一般見識。「眾惡無喧」,就是說,你能夠忍,一些對你不利的事情自自然然就會息滅。

喧是嚷嚷、吵鬧的意思。一個人不能忍,走到哪裡都會是惡聲流佈。你能夠忍耐,人家即使對你有一點意見,他也能諒解。忍和讓都是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可缺少的因素。六祖他老人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把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靈丹妙藥給我們開出來了。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這就是說,修行、做人要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是說我今天想起來了,要孝敬一下父母,今天過年了,買兩斤點心、兩斤蘋果來看看他,把年一過,忘記了。這不行,要有一種鍥而不捨、堅持到底的勁頭,就好像要從木頭裡面鑽出火來一樣。

我們不管做什麼,都應該精進不捨地去做,這樣的話,污泥裡面也就能長出紅蓮。蓮花是從最髒的地方長出來的,如果不髒的話,這個蓮花也肯定長不好,可見惡因緣是能夠成就善法的。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我們要能聽信逆耳的勸告。很多時候,我們有缺點,自己不能夠察覺,同參道友勸告你的時候,說到點子上去了,你卻火冒三丈。所以,我們心裡有熱病,一定要吃涼性苦口的藥,這樣才能把我們心中的無明火熄滅下去。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能改過就能生智慧。聽得進人家苦口良藥的話,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何況人家有好的辦法、好的意見,能夠幫助我們改進自己的缺點呢?

當朋友、善知識指出我們的短處時,如果我們不能虛心接受,還要遮護,這表明我們的心裡就有毛病,這不是一種真正虛心誠懇的改悔心態。所以說,「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意思是要利益一切眾生。菩薩有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饒益有情就是普度一切眾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做到慈悲喜捨,這就是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佈施僅僅是修福的一種,而且施錢僅僅是修佈施的一種方法。要想成佛成道,必須是福慧雙修,只修福不修慧,成不了道。佈施有四種:財施、法施、無畏施、同喜施。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修道要從心上下手,從改過下手。能依此修行,西方自然就在眼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憨山大師開示學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間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為生死...

石頭變成佛

有一個沙彌耐不得禪院的寂寞,老覺著修行得太慢,感覺...

四種毫無意義的修行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論》中用十四個比喻來說明什麼...

如果沒有業力的存在,你會積極修行嗎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氣,情緒有能、所,就會...

虛雲老和尚禪語三十句

1、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2、善用心者,心...

【佛學漫畫】東坡居士

蘇東坡一生被貶多次,可以說是波折坎坷伴隨著他的一生...

【推薦】星雲大師《現代青年應有的人生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所要講的是現代青年應...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怎樣對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經常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就是昏沉和妄想。整個修行...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做人做事無不是以心為主

佛法中,以心為主。學禪以心為主,世間法也是以心為主...

觀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量廣大,心能...

聖嚴法師:沒有一個不變的「我」

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心中諸多的煩惱現象,總是圍繞著...

道宣律祖傳記

代有覺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神奉事。聲飛五天,...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佛教從它誕生起就給人一種超然於世的感覺好像它只以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對不盡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對不盡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

只要沾了佛法邊,將來一定成佛

一切眾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內部極卑鄙、極低劣的心...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

福德是承載世間富貴之根基

國慶長假,待客之餘,讀書、寫字、坐禪、念佛。 品讀《...

怎樣才能求生淨土

淨土宗有三經一論:曰《無量壽經》、曰《觀無量壽佛經...

【推薦】微笑地面對人生中痛苦和考驗

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險,來參加齋戒學會的老菩薩的故事...

勤能補拙,天道酬勤

眾所周知的傷仲永,通過講述一個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淨界法師:同一句佛號,心態不同功德便不同

淨土宗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如果按照密宗的說法,它...

【佛教詞典】真心觀

天台宗的觀法之一。於天台宗中,當觀一心三觀、一念三...

【佛教詞典】元賢

(人名)福建建陽縣人。姓蔡,字永覺。幼修儒學,二十...

【視頻】青原山淨居寺

青原山淨居寺

【視頻】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傳印長老輯錄)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傳印長老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