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

淨界法師  2019/01/21  大字體  護眼色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

我們的本來面目有兩個相貌:第一個是不變性,第二個是隨緣性。我們凡夫失掉了不變,二乘人失掉了隨緣。我們簡單地講一下。

凡夫的心是變來變去的,到處亂變。你看我們的心,跟如意的環境接觸,產生一個樂受,就有貪愛的想法——我一定要越多越好;我們接觸的環境是我們不如意的、不喜歡的,產生苦受,就跟著這個感覺走了——我們產生瞋心,這個東西對我越少越好;我們產生一個不苦不樂的感受,就產生情執,產生愚癡的想法。所以我們的心是變來變去的,一下子起貪、一下子起瞋、一下子起癡。

怎麼會這樣呢?我們就是被感覺——這個「受」牽動,心隨妄轉,被它帶著走。所以我們凡夫變到最後,連自己是什麼相貌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誰,完全被感覺(感受)、被外境來牽動。所以我們凡夫失掉了不變的理體。

你要在身心世界當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然後在不變當中再從七大而顯現出種種的清淨法界、種種的莊嚴。

二乘人失其隨緣之用。二乘人是完全不變,完全不動,因此失去了積功累德的機會。所以《楞嚴經》講「隨緣」,講得很清楚。

你看《楞嚴經》它講空性,發明不變的「體」,講得很清楚;它講因緣觀、假觀,講得更清楚。講到因緣法是怎麼樣?循業發現。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因緣當中,你有你的小因緣——它講到共業跟別業,我們又有一個大因緣。我們的小因緣,又在大因緣中繞轉。

那這怎麼辦呢?從《楞嚴經》的觀念,主要就是修六個字:明相位,立德業。

首先我們要在因緣當中找到這個相狀,這是什麼樣的因緣,然後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個人很容易犯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站錯位置。在整個僧團、在整個佛教界,都有自己的定位,因為我們深受過去業力的影響。在佛法修學,不能否定過去的業力。

《楞嚴經》說你要怎麼樣?就路還家!要從因緣當中回家。所以你要找到你的定位。第二個更重要,立德業,在你的因緣當中去修學。

整個《楞嚴經》的觀念,就是在發明怎麼樣地隨緣不變,第一個工作先成就自利的功德,然後告訴你怎麼樣從不變當中來隨緣積功累德。整個十卷的經文就講這兩個觀念:一個從假入空,一個從空出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我沒有佛性

潭洲慧朗禪師初參馬祖時,馬祖禪師看到就問道:你來求...

念佛如何對治妄想

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

怎樣品出年味裡的菜根香

農曆新年臨近,開始進入了中國味道的倒計時。記憶中過...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

你所選擇的環境,對你善根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

幸遇大乘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

因《楞嚴經》開悟的六位大禪師

1、唐玄沙師備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十八記載,玄沙備...

悲心無盡 行願彌堅——一誠長老珍貴舍利擷影

【真如寺訊】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上...

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

現代人如何修行

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

法布施的功德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

息滅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禪師有參禪三重境界說:禪之初,看山是山,看...

給生命一個助跑的過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見到禿鷲在翱翔。禿鷲又叫座山...

用忍辱換來了和平

印光大師小時候,每年秋收過後,村裡都要演戲酬謝神祗...

了解自己的優點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來世間,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禪的方法和求生的願力兩者並重

禪宗所說的悟,是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亦無...

佛菩薩的神情

他是無限的安靜。這種安靜不是無聲的安靜,而是內在的...

【推薦】教化獵人的白象

有一天,佛陀對須菩提說了一個他過去生轉世為六牙白象...

為了洗碗而洗碗

三十年前,當我還是慈孝寺的沙彌時,洗碗可不是一件愜...

【佛教詞典】天人散花屍上

(傳說)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見道...

【佛教詞典】胡瓶

鳥頭之瓶。乃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右面一手所持之物。其...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

【視頻】大安法師《波闍羅女的故事》

大安法師《波闍羅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