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聖嚴法師  2018/12/17  大字體  護眼色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沙彌,在佛陀初期的僧團中是沒有的,沙彌在佛教中的出現,較之比丘尼的出現,早了一些,那大概是在佛陀的親生子羅睺羅隨佛出家時,才開始有沙彌的。

佛教的出家人的僧團,也像是個大家庭的情形相似,出家人出了俗世的「有為家」,便進了出世的「無為家」,在這個無為而不做生死之業的家庭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長、有幼,融融洽洽,和樂相處。沙彌進入僧團,是為佛教的人才增添新生力量的後起之計。所以,沙彌的份子,是以兒童為主。

但是,年齡已滿二十歲的人,初入僧團,或因師資不足,或因衣缽未備,或因其他事故而未能受持比丘戒的,仍然列於沙彌之數;另有六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老年人,來到僧團中求度出家,佛陀是准許為他們剃度的,但卻不許他們受比丘戒了,所以也被列入沙彌之數。

我們說過,沙彌的主要分子是以兒童為主,但是也有限制,兒童須在七歲以上,並且有能力為僧團大眾的曬食場上,做驅逐鳥雀、烏鴉等工作者,始可度為沙彌;所以律中規定:七歲以下有能力驅烏不應度,七歲以上無力驅烏亦不應度。律中也規定七十歲以下能自已照顧生活的,可以出家為沙彌,七十一歲以上能、不能,皆不度。

主要的原因是比丘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照顧太老與太小的弟子;太老太小的人,既無法忍耐出家人的生活,也無法自己照顧自己,所以不希望他們出家。可見佛教的僧團,是以青年為主的。

因此,沙彌的成分,共分為三個等位的兩種類別:

七歲以上、十三歲以下,稱為驅烏沙彌。十四歲以上、十九歲以下,稱為應法沙彌;這是最合乎要求的沙彌年齡,因其已能順應沙彌行法而做了,所以稱為應法沙彌。二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稱為名字沙彌,二十歲至六十歲的人,本可成為比丘,唯因因緣不足,而居沙彌之位,故稱名字沙彌。這是三個等位。

另有兩種類別是:剃髮染衣(改裝)而尚未受沙彌十戒的,稱為形同沙彌。形態雖同沙彌,但仍未具沙彌的資格,仍是俗人的本質,所以稱為形同沙彌。已受沙彌十戒的,稱為法同沙彌,這是真實的沙彌,這是由於沙彌戒法的受持而成的沙彌,所以稱為法同沙彌。

現將沙彌的三位兩類列表如下: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以死亡和衰敗做為禪修對像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適合修行的話,佛陀就不會叫我們出家...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

要有大學文憑才能學佛出家嗎

曾看過一些帖子,上面是彙集了各種高學歷高文憑的出家...

佛教報恩孝親談

雖然社會上也還不斷上演佛教故事目連救母等有關佛教報...

虛雲老和尚:此一領大衣,我是拚命爭回的

經云: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

為官無功便有過,為僧無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古時有一官...

修行不必罣礙衣食 真修自有龍天護持

《佛藏經》上說,出了家的人,應該一心用功辦道,隨順...

人的壽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經是農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過一個...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稱真言宗。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大日經》為一...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出生食的由來

出生食,也就是施給眾生食。於進食之時,從應量器中取...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

煮著吃更營養的5種水果

1、梨: 煮一煮,潤燥效果更讚 梨能潤肺止咳,所以在...

【推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說...

美麗王后的前世今生

由於無明和愛慾的緣故,眾生四處地追求欲樂、愛樂。《...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輕毀出家人會成熟極重惡報

佛曾經說:任何眾生如果對身披袈裟的比丘產生噁心,因...

略談學佛大要

學佛法宜慎始要終。古人云:打頭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慈悲的馴服場

有一天,在禪堂裡面,忽然發現一個小偷偷東西,在禪堂...

動靜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們要成道,就須去除這世智辨聰,時時心空如洗,...

四季都喝什麼茶

茶,是一種健身益體、老少皆宜的優良天然保健飲料。祖...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

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

貪、嗔、癡

貪、嗔、癡: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種煩惱──...

【佛教詞典】永惺

(1926~)熱河喀左旗人,俗姓劉。法名演霖。年十三,...

【佛教詞典】必棏家

(術語)Pitaka,又作比摘迦。譯曰藏。三藏之藏,即庫...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劉尊 郭彤)

南無地藏王菩薩(劉尊 郭彤)

【視頻】《心經》潮語讀誦

《心經》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