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淨界法師  2023/05/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一五一講)

丙三、如來述發 分二:丁一、先述護法;丁二、正述護人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八十二面,我們看丙三,如來述發。

前面一科是普賢菩薩勸勉我們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這前面都是普賢菩薩的開示,講到怎麼樣受持,以及受持這樣的方法有什麼樣的功德等等。對於普賢菩薩前面的開示,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態度呢?「如來述發。」佛陀對於前面普賢菩薩的開示,就親自地印證述成,而且佛陀也勸我們發起時空無盡的普賢願,叫做如來述發。一方面述成,一方面勸發。

丁一、先述護法

這地方分成兩段。先看丁一的「先述護法」,就讚歎普賢菩薩護法的功德。先看第一段。

爾時,釋迦牟尼佛讚言:

善哉!善哉!普賢!汝能護助是經,令多所眾生安樂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首先佛陀讚歎普賢菩薩的果地功德,說,善哉!善哉!普賢菩薩,你能夠護持《法華經》。普賢菩薩護持《法華經》有兩個方向:第一個護人,第二個護法。一方面,你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的這個人,進入了普賢菩薩攝持的對像;第二個,他也護這個法,他以咒力、神通力來使令《法華經》在末法時代流通,不令斷絕。既護人又護法,所以使令眾多眾生,尤其在末法時代,能夠現生成就安樂、來生成就廣大利益。所以說「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這個護人、護法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再看佛陀讚歎普賢菩薩的因地。看第二段。

深大慈悲,從久遠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願,守護是經。

普賢菩薩為什麼能夠這麼廣大地攝受這麼多眾生呢?因為他的因地就是廣大無邊的慈悲願力。這個願力,從無始劫來發了菩提心以後——一般大乘佛法講發菩提心,很少講凡夫的菩提心,這個都是見道位的勝義菩提心。就是他從成就見道位以後,就開始發起時空無盡的菩提願,來守護這個《法華經》。

我們看最後的佛陀的總結。看第三段。

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者。

最後佛陀也加入了這個受持《法華經》的加持的行列。就說,你能夠受持普賢菩薩名號……什麼叫普賢菩薩名號?就是依普成賢。我們前面說過,普者,體性週遍;賢者,隨緣成德。所以這個普就是清淨心,安住清淨心才有辦法週遍;隨緣成德就是他的廣大的菩提願。所以,你能夠依止清淨心、菩提願,你就能夠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攝受。

是這樣,佛陀有很多兒子,其中有些人跟佛陀是不同心的,比方說凡夫。凡夫說,欸,我們有佛性,所以我們在種性上是一家人。是的,但你叫做什麼呢?叫外子,就是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的兒子。我們的心跟佛陀有同心嗎?當然不同心嘛。但是,長子一定跟佛陀同心。所以,你今天能夠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你不但是順從普賢菩薩的行願,你也順從了十方諸佛的行願。為什麼?因為普賢行願就是十方諸佛的行願。所以,你也能夠得到十方諸佛的三昧神通的加持。

這個我們前面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很多了,就是,法身菩薩以上的佛菩薩的加持,都叫做無作妙德。什麼叫無作妙德呢?就是佛陀絕對不主動度眾生。所以《金剛經》講,我沒有度眾生。因為,如果我動了念頭要度眾生,我就鎖定目標,那我的心就不圓滿了。所以佛陀度眾生就跟月亮一樣,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佛陀的月亮光明就是普遍地照出來。那誰能夠得到呢?你把水準備好了,月亮就現前。這樣的加持是最圓滿的。就是說,我本身不設定任何目標,但是我把我的願力講出來,誰隨順,誰就能夠得到利益,這叫做無作妙德。

最公平的就是這樣,就是說,我因地發什麼願,你跟我發同一願,那我們感應道交,你就得到。但就我來說,我沒有度化眾生。就佛陀來說,我沒有作度化眾生的念想。也就是說,你今天依止普賢行願來修學,你不但是入了普賢菩薩的加持範圍,你也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範圍,因為這兩個行願是一樣的。

丁二、正述護人 分五:戊一、示其身教;戊二、顯示勝因;戊三、述以近果;戊四、攘其外難;戊五、信受功德

我們看丁二的「正述護人」。

前面是普賢菩薩的加持,這以下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的人親自的加持。這地方分成五段。

戊一、示其身教

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

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

這個地方是講到,你能夠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讀誦乃至於修止觀,那麼你等同親自見到釋迦牟尼佛,而且親自從佛陀的口中來聽聞《法華經》,就你等同是在佛陀在世的時候。

當知是人,等同親自供養釋迦牟尼佛,你跟親自供養釋迦牟尼佛等同。為什麼?你等於是法供養。就是說,你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你成就的功德就是超越時空了。你想想看,你依止什麼?依止清淨心。而清淨心本來就沒有時空概念。你不可能說,欸,佛在世的時候清淨心比較清淨,末法時代的清淨心比較不清淨。你這個清淨心就不對了!清淨心是本具的。

諸位要知道,《法華經》的安住清淨心不是修來的。如果清淨心是修來的,就會有層次的差別,那麼佛在世的時候環境比較安穩,可能他修的清淨心就比較清淨。但是這個清淨心是你本來具足的,你只是把它給信解——你了解這件事情,你把它直下承當下來。所以,既然是清淨心,就沒有時空的概念。而且,你發的願也是盡未來際的,所以它跟你在不在佛世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你今天能夠依止時空無盡的菩提願跟清淨心來修學,那你雖然在末法時代,但是你受持《法華經》的效果就等同是佛陀親自給你加持一樣,成就大福德。

我們看第二個,成就大善根。

當知是人,佛讚善哉;

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

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你今天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讀誦《法華經》,你基本上成就三種善根:

第一個,「當知是人,佛讚善哉」。蕅益大師解釋,這是坐法空座。坐法空座等於是成就大智慧了,因為你能夠證得我空,又知道法空。這是大智慧。

「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這個就是入慈悲室了,具足慈悲心了。

「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就著忍辱衣了。

你能夠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等於是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又有忍辱這三種善根。這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善根。

這個地方是講到,就是,你今天成就大善根、大福德!那有人就會覺得很奇怪了:我發起普賢行願,但是我還沒有修六度,我也沒開始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那麼我怎麼會有福報呢?

這個就是大乘圓頓法門的特色。諸位!凡是大乘圓頓法門都有這個特色——你有善根,就一定有福德!有善根就有福德。

比方說淨土宗。淨土宗就說,欸,你念一句佛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很多人說,奇怪,你在家裡面念佛,什麼事也沒有做,你福德哪裡來?因為你順從彌陀本願,你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就是,你一個乞丐,你回到家以後什麼事也沒做,但是你得到你父親的資產的加持。

《法華經》亦復如是。《法華經》是自力門、果地教,它的修學特色在哪裡呢?它是先調整心態,再來修學法門,就是讓你迴光返照,知道即妄是真,依止清淨心,發起菩提願。所以,你是直接地「即眾生心,投大覺海」。

所以,凡是牽涉到跟法身有關係的,比方說真如佛性,還有隨順法身的,這種善根一定帶福德。這是大乘圓頓法門。

諸位!你要知道,只要是圓頓法門的善根,有善根一定有福德。但是你看三乘的善根不一定。你看小乘,他有善根,但是「羅漢托空缽」,就羅漢都會托空缽。他有善根,但他不一定有福報。但是你今天受持《法華經》,你有善根,你一定有福報。因為這個地方你是直接契入十方諸佛的,隨順諸佛的法身三昧,所以你的福德來自於諸佛菩薩的加持力。

戊二、顯示勝因

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亦復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若屠兒,若畜豬羊雞狗,若獵師,若炫賣女色。

這第一段。那麼前面我們講到,你今天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它的生善的功能——有善根就一定有福報。這以下講到它滅惡的功能,就是,我成就大善根、大福德,對於煩惱的滅除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它怎麼樣滅除煩惱。

「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這個依止普賢行願來受持《法華經》的人,對於世間的快樂就慢慢地淡薄了。他也不喜歡去追求外道的經書典籍,因為都是心外求法;也不喜歡親近這些外道這個人以及諸惡者。什麼叫諸惡者呢?比方說屠兒,殺生的;或者畜養豬羊雞狗,雖然你沒有殺生,但是你養這個眾生,等於助殺;或者是獵師,也是殺生的;或者炫賣女色,做淫女的。這種磁場不好的,你很自然地就會把他避開來,因為你的因緣跟他的因緣,兩個不同道。這個是很自然地遠離身口意三業的過失。

第二個,我們看成就善根福德。看第二段。

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

這個成就大乘圓頓善根的人,他的內心就特別的正直。這個正直的意思就是你這個人不諂曲。一個人經常打妄想,這個人心就不正直了。你能夠離相清淨,發菩提願,就正直。而且有正憶念,而且有福德力。正憶念是善根,福德力就是福德。所以,有善根就有福德。

第三個,調伏三毒三慢。看經文。

是人不為三毒所惱,亦復不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惱。

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這種大乘圓頓善根的人,他就不容易被煩惱所惱害。當然他有煩惱,但是基本上他不會隨順煩惱而轉,也不會被嫉妒所惱。嫉妒,就是不耐他榮。還有,不為我慢、邪慢、增上慢這三種慢所惱。

這個我慢,就是執著有一個我,所以把自己給高舉了。邪慢,就是他有邪見,這個邪見產生高慢。就是說,他自己沒有功德,但他自己認為他有功德,這是邪慢。第三個是增上慢,自己有少分的功德,卻認為自己有廣大功德而輕慢他人。這個高慢,從大乘佛法來說是障道的。小乘佛法是高慢不障道,大乘佛法是障道。

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這個人名利淡薄,而且能夠成就普賢的行願,那當然就快速成佛了。

一個人成就大乘善根,在滅除惡法方面,他的特色就是任運生起防非止惡的功能。

在菩薩戒上說——就是你依止《梵網經》,要依止《梵網經》才算——你依止清淨心、發起菩提願,成就大乘圓頓的戒體,這個人是什麼情況?譬如大海,不容死尸。就是你這個人,你的內心變成一個大海了,雖然裡面有很多的髒東西,但是你丟了一個尸體進去,這個大海遲早會把尸體推到岸邊去,因為大海已經容不下死尸了。

就是說,你有煩惱,我有煩惱,他也有煩惱,但是我受持《法華經》的人在突破煩惱方面會比你們快。為什麼呢?因為他一開始就安住在清淨心。就是說,如果你認為煩惱是真實的,說欸,這就是我的個性,我改不了——你果然改不了!

所以說,我們要知道,是我們抓著煩惱不放。你如果說,煩惱,我煩惱很重。你講這句話的時候,你煩惱就很重了!你要告訴你自己,我本來沒有煩惱。為什麼六祖大師在修行的時候,他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好過於「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因為你一開始就認為這個灰塵是真實的!你一個鏡子這麼多灰塵,你這灰塵是真實的,你修到什麼時候?

所以諸位!不是努力修行就能夠突破,關鍵是你依止的真理圓不圓滿。你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那你果然就業障深重。就是你一直認為你這個鏡子上面很多灰塵,那你就今天撥一點,明天撥一點,就「時時勤拂拭」。你要告訴你自己:我本來沒有灰塵的。所以,同樣的煩惱,你用不同的法門去對治,進步的程度不同。當你變成「大海」的時候,你對治煩惱就很容易了。就這麼一個情況。

「顯示勝因」就是說,你成就了一個殊勝的大乘圓頓的善根,相同的煩惱放在你的心中,你很快突破。這種是殊勝的因地。

戊三、述以近果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

這第一段講到遠果,就是未來的果報。在末法時代,你依止這個大乘圓頓善根,就有五種功德了:第一個,趨道場。你是一個凡夫,但是你依止普賢行願,開始每一天老老實實受持《法華經》,你這個人不久當成就成佛的道場。不久,時間的問題。第二個,破魔眾。你成佛之前降伏魔眾。第三個,成佛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四個,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第五個,升法座為大眾說法。

也就是說,你這個人已經正確地走上成佛之道。就是你這個人走上高速公路了,這個方向正確了,到達目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了。第一個,遠果。

我們看近果。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

那麼普賢菩薩!佛陀就招呼普賢菩薩。若於後世,能夠依止普賢行願受持、讀誦《法華經》,這個人就不再追求各種的四事供養了,因為他的內心淡薄了。生活叫隨緣度日,不再攀緣外境了。「所願不虛」,他的內心的菩提願是真實不虛的,不容易動搖的,所以這個人即便在現世都能夠成就廣大福報。

大乘圓頓種性的這個修行,叫做修行上路了。我們凡夫最大的麻煩就是怎麼樣?修行不上路。你今生修人天福報,來生退轉,第三生修行的時候修二乘,所以你這個方向不斷地變來變去。所以這個三乘的善根,它的問題就是,你沒有真正進入到佛道的這種路上。那為什麼?因為你因地不對,因地不真。

你今天能夠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你今生不但大善根、大福德,而且你關鍵是什麼?從成佛之道,你修行上路了,直趣佛道。

戊四、攘其外難

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

佛陀最終以慈悲心來預示這個罪報,使令眾生知過必改,不相惱也,所以他先列明罪福果報。說,有人輕毀受持《法華經》的人,他怎麼說呢?他說你這個人是個狂人,不切實際,「空作是行,終無所獲」。你只知道整天在佛堂裡面誦《法華經》,你這樣子也不修福,也不修慧,終無所獲。那你這樣子去輕慢、譭謗受持《法華經》的人,會有什麼罪報呢?「當世世無眼。」因為你破壞了眾生清淨的法眼,所以你就沒有眼睛了。反過來,你看到有人在受持《法華經》,你供養讚歎,那麼你今世就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這種花報。先簡單地說明這個罪福果報。

第二段就詳細地說明輕毀的罪報,看經文。

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疏缺、丑唇、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

如果你見到有人受持《法華經》,你指出他的身口的過失。你指出他的過失,這個過失可能是事實,也可能不是事實。不管是事實、不是事實,你只要在大眾面前指出他的過失,你這個人現世得白癩病。白癩病就是類似我們現在的麻瘋病,得到以後全身潰爛。或者你輕視、取笑這個受持《法華經》的人,當世世牙齒疏缺,牙齒有缺漏;丑唇,你這個嘴唇就是下垂或者歪斜不正;或者是扁鼻,這個鼻子就扁塌;手腳繚戾,這個手腳彎曲,這手腳伸不直;眼目角睞,眼睛就是斜視了,眼睛沒辦法往正面看,就是斜視;身體臭穢,身體有臭穢的味道;或者惡瘡膿血,身上長惡瘡,流膿流血;或者水腹,水腹就是你經常這個胃消化不好,脹氣;或者短氣,就是有氣喘病;以及諸惡重病。諸惡重病,古德解釋就是各種癌症等等。這個就是你譭謗受持《法華經》的過失。

我們前面一再說過,《法華經》的住世是至關重要,因為它是直接影響到三寶住世的。你今天障礙《法華經》的流通,等於是障礙三寶的流通。因為,沒有《法華經》那就不能成佛了,那只能在三乘的果報打轉。所以,你今天譭謗《法華經》,斷了未來的佛寶;沒有佛寶,就斷了法寶;沒有人出來說法,那你就斷了僧寶。就三寶都斷了,所以這個過失很重。所以佛陀在最後就是懸示罪過,讓大家知過能改。

戊五、信受功德

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所以最後結勸。普賢菩薩!假設能夠看到依止普賢行願受持《法華經》的人,你應該要起身來恭敬迎接,這個人是未來之佛,成佛的。他已經正確地走上成佛之道,那快慢只是他精進的時間問題了。

丙四、聞品受益 分二:丁一、聞品利益;丁二、聞經利益

我們看最後的丙四,聞品受益。

丁一、聞品利益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恆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

佛陀宣說<普賢菩薩勸發品>的時候,在法華會上有恆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成就了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就是成就假觀的智慧,通達了一念三千的思想。也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菩薩具足普賢道,具足普賢道就是成就等覺菩薩了。

丁二、聞經利益

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

佛陀說《法華經》以後,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眾,還有與會的諸天、龍,還有人非人等一切大會,內心皆大歡喜,受持《法華經》的法義,作禮而去。

我們看最後的附表六十,我們把整個《法華經》的修學做一個結示勸修。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首先我們看第一段。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的修學,根本就在它理觀的智慧。就是,你修行,你不可以直接去修行,理論上不可以;你要提升你的知見,你要把凡夫的知見提升到佛的知見。

那怎麼做呢?

你要內觀,內觀你一念心性當體即空即假即中。當你觀一切法空的時候,你觀心性本來無生,你就會了解你的內心本來清淨,所有的妄想都是外來的。你了解清淨的時候,你同時也會知道即假,就是你這個清淨心並不是頑空,它隨時可以變現萬法。

就是說,諸位!為什麼法身菩薩能夠普現色身三昧?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因為我們失掉了清淨心。所以這個即空是關鍵。一個人能夠了解即空,把所有都放下的時候,自然就自在了。所以它核心思想在即空。

為什麼《法華經》用迷悟來論斷十法界?

就是,迷,你就在娑婆輪轉;悟了,你就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點在臨命終很重要,諸位!淨土宗也是一種圓頓法門。圓頓法門基本上就是用心力來轉業力。所以,為什麼他能夠帶業往生?諸位!有些人帶業是不能往生的,你知道嗎?你如果執著業力是真實的,你業就沒辦法帶了。業力為什麼能夠掌控你?因為你執著它是真的,那業力對你的影響力就很大了。

為什麼「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就是,臨命終的時候一定要怎麼樣呢?一定要相信你的內心本來清淨,本來沒有業力,然後再憶佛念佛,這個時候才能夠把業轉過去的。你今天如果不能夠憶念內心清淨,你還是打妄想,你念佛的時候這個業就不能帶了。所以這個關鍵在清淨。因為清淨心,所以你才能夠在一切法得自在。

所以這個迷悟是關鍵。你迷了清淨心,你對一切法就很被動了,這個法就變成它來掌控你了。所以這個清淨心是關鍵。

那麼依止清淨心作根本以後,第二個就是發菩提願。看第二段。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我們前面講過,你有自性清淨心的安住,你一定要有目標。什麼目標呢?第一個,上求佛道。所以你要能緣你自性的煩惱。雖然你自性清淨,但是有如夢如幻的煩惱要斷,有如夢如幻的佛道要成。另一方面,雖然自性清淨,也有如夢如幻的三昧神通的法門要學,有如夢如幻的眾生要度。

所以諸位!清淨心裡面一定要有菩提願,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所以你看,二乘人的空性他沒有願力的,他空、無相、無作。大乘的空為什麼不叫空性而叫清淨心?因為他心中帶有願力。這兩個是互相資助的,清淨心、菩提願。這兩個成就,就是大乘善根成就了,那麼你這個人就有資格來修行了。有資格修行了,那你這理觀跟清淨心跟菩提願,用來念佛也可以,拜懺也好,那麼從《法華經》的角度,就帶入了《法華經》的事修。

看第三段。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你依止清淨心跟菩提願,你這個大乘圓頓善根成就了。那你接著要做什麼呢?要有事修,借事顯理。

第一個,依止四安樂行。四安樂行是這樣子,就是說,身為凡夫,有些因緣我們是不能碰的,你只能夠閃開。你一個初學者,千萬不要說,欸,「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你應該怎麼做呢?你要選擇那些沒有百花叢的地方過去,減少百花散漫的地方。所以,身安樂、口安樂、意安樂,就是有些因緣你不能碰,有些話你不能講,有些人你不能接觸。比方說做官的、殺生的、淫女的、小孩子,你都不能碰的。最後依止誓願力來幫助你。就是,至少你要讓你自己身心安樂。其實身心安樂這個「樂」字不重要,關鍵是這個「安」字,你讓你的身心處在安穩狀態,所以有些因緣你不能碰。

然後呢?然後就修五種行: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成就自行化他。這樣子你就成就大善根、大福德。也就是說,理觀成就、菩提願成就的時候,你還是要靠文字般若來加強你的觀照力,用文字的熏習。

看第四,最後的「功德」,成就四法。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我們整個善根,清淨心跟菩提願,清淨心有三種功德,為諸佛護念、植眾德本、入正定聚。

我們爭取的第一個就是「為諸佛護念」。就是說,我們成就了大乘的善根以後,要去受持《法華經》,為什麼呢?我們要想辦法進入到為十方諸佛護念的這個範圍。就是說,我們念佛就很容易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我們修行就很容易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因為我們順從十方諸佛的本願,是這樣子來的。為十方諸佛護念,然後我們依止菩提願、清淨心,成就大乘的善根。

總而言之,《法華經》的修學,這種圓頓法門的特別,一定要記住:即妄是真。就是說,你要永遠相信,你這個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質是清淨心。我們凡夫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我們心中所現的影像太執著,叫取相分別。你慢慢把這個影像放掉的時候,你才能夠了解你內在的本質是清淨心。有清淨心,再發起菩提願,那就是大乘善根。這個時候你修所有的法門,都是普賢行願。是這麼一個情況。

好,我們這次《法華經》就跟大家學習到這裡。

我們感謝淨土教觀學苑、妙法蓮心學院所有的義工幹部!由於你們的護持,讓我們整個課程順利圓滿。我們也感謝大家這五年來不離不棄地來現場上課!還有妙法蓮心學院的網絡班的學生,大概有一千五百多人,這五年來在這個視頻上來跟我們學習,讓我們整個課程更加的莊嚴殊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髻中明珠的譬喻

髻中明珠的譬喻...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跟法華經...

火宅三車喻

有一位大長者,年事已高且家財萬貫,擁有無數的田宅僕...

沾到三寶的邊,為何都能都成佛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化城寶處的譬喻

不管前途有任何考驗與危險,都要信心堅定地向前邁進。...

慧能大師與法達

一天,從江西南昌來了一位手持錫杖的僧人,名叫法達。...

《法華經》開示面對事情的三個態度

《法華經》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

念佛法門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實告訴大家,念佛法門一個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涅槃的四種差別

我們來看一看,那麼這個涅槃跟菩提,到底它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

最輕鬆的方式還是誠實

魯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處旁有個著名的仁和酒店,店...

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

可憐人、同情人、原諒人、愛護人、關懷人等,都可以算...

一句佛號創造生命奇跡

宗實老和尚是黑龍江省大慶市人。九年前的劇烈心絞痛,...

悲智等運 嚴土利生——惟賢法師談「人間佛教」思想

3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會長擴大會...

持念觀音聖號,能從水難中逃生

十四無畏的第三是水難無畏。因為觀世音菩薩已成就了水...

憨山大師開悟的經歷

佛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菩...

泰國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開示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

【推薦】善業必須要有正確思想來引導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須賴的居士,名叫須賴。這個居...

吃素與持齋

所謂吃素,乃指不吃葷(五辛)腥(動物肉)之食物。五...

單持佛號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語嗎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

轉定業與因果律的悖論

我曾經講過,定業要是可轉,沒有因果了;定業不可轉,...

如何能夠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

問: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

【佛教詞典】法瓶

指寺院中,行大布薩法會(於固定日期聚眾宣讀戒條之儀...

【佛教詞典】舍衛國

本名憍薩羅,舍衛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國名。位置在今印...

【視頻】淨界法師《目犍連尊者預言下雨卻失誤》

淨界法師《目犍連尊者預言下雨卻失誤》

【視頻】《雜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

《雜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