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淨界法師  2023/05/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一三二講)

戊三、結要勸持 分三:己一、稱嘆付囑;己二、結要付囑;己三、勸持付囑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百二十面,我們看戊三的「結要勸持」。

前面是佛陀顯現不可思議的神通,就所謂的無言說法,來展現《法華經》的因地跟果地,最後以一念心性整合它的不可思議的因果。這以下,佛陀要把前面的神通功德作一個總結,作一個結示勸修。這地方有三段。

己一、稱嘆付囑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這段經文等於是佛陀先稱嘆自己的神通不可思議,然後利用這個機會再付囑,鼓勵我們要受持《法華經》。

「爾時」,佛陀告訴上行菩薩(上行菩薩就是從地湧出的四大為首的弟子的其中一個),他說,諸佛的神通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就像你們前面看到的,口出廣長舌相,身放無量光,大地六種震動,乃至於把十方世界整合成一個佛土。我的神通力雖然是不可思議,但是,假若我用如是不可思議的神通力,以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劫的時間,為了要付囑交代,勸大家受持《法華經》而演說這個受持《法華經》的功德,也是不可窮盡的。

為什麼我們把《法華經》讀一遍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蕅益大師用一句話作一個總結,就很清楚。他說,因為你受持《法華經》,叫「萬善同歸,皆含佛果」。你不要以為你在讀的只是文字相。諸位!如果你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去讀《法華經》,那叫做一個轉法輪,這個文字相是會啟動你的內在的清淨心跟菩提願,每一個字都能夠轉你心中的法輪。所以萬善同歸,就是這一切的文字的善法,都能夠會歸到一念心性。《法華經》的特點就是因果同時,就像蓮花一樣,你蓮花含苞待放的時候,它有花,裡面就有蓮子。就是說,你誦一次《法華經》,你就跟諸佛的法身有一分的相應,就是這樣子,「萬善同歸,皆含佛果」。

什麼叫佛果?佛陀的果地功德就是法身。好,既然法身的功德不可思議,那你就算是百千萬億億億分之一的相應,那也不可思議。因為你跟不可思議的法身相應,所以你的功德也不可思議,這是沒辦法去計算的。因為你未來的成佛就是靠你最初的這一念的受持、讀誦開始啟動的。

關鍵是,這個善根只有加法,沒有減法,它不會退轉。就是說,你今天去佈施,這個佈施可能也就這幾生,你把福報花完就沒有了。但是你誦了《法華經》,好了,你這部《法華經》的力量它就永遠存在了。你到天上去,它跟你到天上去;你到人間,跟你到人間。就是說,《法華經》的善根,它直接進入真如本性,它只有加法,沒有減法,它不可能減少。所以你的善根力量就是,你未來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不斷地聽聞,增進。

而且,《法華經》它還有一個好處,讓你值遇諸佛。在「常不輕菩薩品」講,你受持《法華經》的人跟沒有受持《法華經》的最大差別,就是你容易遇到佛陀出世,因為你是佛陀的兒子。這個地方因緣有親疏遠近之別。你不誦《法華經》,你是個外子。所以這地方不一樣。

所以,佛陀即便是以廣大的神通力,也不能夠敘述受持《法華經》的功德,就這麼一個情況。

己二、結要付囑

我們看己二,作一個「結要付囑」。

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最後佛陀用四大特點來總結《法華經》的殊勝:

第一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蕅益大師解釋,這是「妙名」。就是所有的佛法的名相,包括人天乘、二乘,還有菩薩乘,這一切所有的教法,你受持《法華經》,你自然通達這一切的五乘佛法。這第一個,妙名。成就妙名。

第二個,成就「自在神力」。這個自在神力指的是諸佛的「妙用」。佛陀的妙用當然就是三昧神通,你能夠總持佛陀的三昧神通。當然不是說你現在了,但是你已經在醞釀這種力量。

第三個,「如來一切秘要之藏」。秘要之藏這是「妙體」。因為你掌握了跟十方諸佛同一個體性,就是一念心性。只是佛陀把一念心性已經成功地修成了法身,但是這個法身也是從一念心性而來的,所以你成就妙體。

妙名,妙用,妙體,這以下講到「妙宗」。「如來一切甚深之事」,十方諸佛的一切的修因得果,一切自行的因果、化他的因果,這些也是在《法華經》裡面,你能夠得到真正的總持。所以,「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整個佛法裡面,就是名、體、宗、用,你讀《法華經》,四個全部通達。最關鍵的當然是妙體,因為你這個妙體得到以後,是根本。妙體得到以後,你自然通達一切的名相、作用,還有功德。

為什麼妙體那麼重要?

諸位!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前面學了這麼多,我們看〈如來壽量品〉,佛陀是怎麼成佛的?為什麼他成佛了?大家都在修行,為什麼有些人成就阿羅漢,而佛陀成佛了?因為他破無明證法身,阿羅漢沒辦法破無明證法身。

所以,你看這個〈隨喜功德品〉就很清楚,隨喜品是整個五品的最初,佛陀禁止你這個在隨喜、讀誦的初心的菩薩去做太多的事修,因為你妨修你的正道。就是,當你是生死凡夫的時候,其實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成就法身,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那你說,我有很多理想抱負。你不要著急,你成就法身以後,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做種種的示現。你要示現一隻大螞蟻,帶著那些小螞蟻來修行,都可以。你要變成人,你要到天上去,都可以。你的理想抱負,只要你有法身,你就叫做普門示現。那個就是你事修的啟動的開始,也是你菩提願實踐的開始。所以重點在於,根本就是成就法身。而這個法身,你一定要掌握怎麼修一心三觀。

諸位!如果到現在你還不知道怎麼操作一心三觀,那你這個《法華經》就不知道怎麼修下去了。這是妙體,這個是根本。你所有的拜懺、持戒都是一個助緣,就是讓這個理觀去破無明證法身,這妙體是一個根本。

所以這個地方的妙體是最關鍵的。

己三、勸持付囑

我們看己三的「勸持付囑」。這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第一段是「讚美人法」。先看第一段的「讚美人」。說「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能夠「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乃至於「如說修行」,修一心三觀,這個人他所在的國土當中,如果有人能夠這樣子如法地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這是第一個,讚美這個人。

第二個,看「讚美法」。

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 若白衣捨,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讚美法就是讚美《法華經》的法寶。這個法寶所在之處,這個法寶可能放在田園中,或者樹林中,或者在樹下,或者放在寺廟,或者放在白衣家的佛堂,或者是在殿堂等等,或者是山谷曠野。只要有《法華經》在的地方,你就應該起塔供養。因為它就代表佛陀的法身舍利,一切諸佛的法身都是由受持、讀誦《法華經》而成就的。

這第一段,讚美人法。

看第二段,說明緣由。為什麼這樣子呢?

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

為什麼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跟《法華經》本身所到之處,都應該起塔供養起來?因為,「當知是處」,他所到的地方,就是三世諸佛成佛的道場。三世諸佛為什麼成佛?因為受持《法華經》,他通達一心三觀,然後破無明證法身。諸佛為什麼能夠轉大法輪?也是因為他成就法身才轉法輪。那麼諸佛為什麼能夠進入大般涅槃,受用常樂我淨?也是因為受持《法華經》,破無明證法身而得成就。所以《法華經》是成道、說法跟涅槃的道場。

當然這個境界很高,其實《法華經》是所有修行的道場。

比方說,它也是拜懺的道場。你拜懺的時候,難道你不把罪業拉到一念心性來修止觀嗎?

它也是往生的道場。你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臨終的正念,我們不可能成就事修的清淨。我說過,事修的清淨那是不可能,你不可能修到一點妄想都沒有,不可能。同樣都有妄想,那為什麼他能夠保持正念,你保持不了正念呢?就是理觀,就是誰能夠不隨妄轉。

就是說,臨命終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打很多妄想,一定都很多妄想的,但是有些人走得過去,有些人走不過去,就這樣子。不是說,欸,這個人往生了,他臨終一點妄想都沒有。不可能的。凡夫不可能不打妄想,這個不合乎真實相。你除非是阿羅漢,他的見思煩惱全部脫落了。我們一個帶業往生的怎麼不打妄想呢?

但是,他打妄想,他怎麼不受影響呢?他是有理觀智慧,他安住清淨心,他從清淨心看妄想,如夢如幻。你不要管它就好。印光大師常常講,「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妄想是這樣子,你把它當真,它果然就力量很大;你看它如夢如幻,它果然就如夢如幻。它就這麼回事。重點是你怎麼看待這個妄想,而不是妄想本身。就是,妄想對你的影響力是你決定的。你說,欸,這個妄想不行,我一定要處理,那這個妄想就主導你;你說這個妄想不能處理,師父說不能處理,妄想只能放下,你就過去了。

所以,重點不是妄想,重點是你怎麼看待妄想。這個關鍵,這是考驗你智慧的時候。所以說,你修《法華經》,它是你拜懺的道場,你拜懺用得到它。你往生也用得到它,你到了極樂世界還用得到它,你成佛也用得到它。

所以諸位!你學了《法華經》以後,你可以說一勞永逸,你從現在到成佛以後,全部用得到它,都不用改變法門。從你現在開始,業障凡夫,到你往生以後,到你成就初地,到你未來要普門示現,你還得用一心三觀來普門示現。最後你度化眾生,你還是要把你以前學的一心三觀的東西拿出來,即空即假即中,才有辦法現身說法,你用空性不行的。所以它是整個成佛的道場、說法的道場、般涅槃的道場,當然也是往生的道場。

丁二、重頌 分二:戊一、頌如來神力;戊二、頌稱嘆勸持

我們看丁二的「重頌」。

戊一、頌如來神力

重頌當中,先看戊一的「頌如來神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謦欬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這第一段,講到「佛現神力」。

「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依止大悲心,為了救拔眾生而來到世間的這些十方諸佛、釋迦牟尼佛,這個時候安住於大神通當中。為了什麼要顯神通呢?「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就讓你先歡喜。這種震撼力,讓你從歡喜產生滅惡、生善而斷疑生信。因為該講的話都講完了,那佛陀只好顯神通了。

「舌相至梵天」,第一個神通就是出廣長舌相;第二個就是「身放無數光」,毛細孔放光,「為求佛道者,現此希有事」;第三個神通就是大地震動了。大地怎麼震動呢?它有兩種聲音合成的,「諸佛謦欬聲」跟「彈指之聲」,這兩個聲音合起來的時候,音聲「周聞十方國」,而使令整個大地六種震動,表示眾生的六根即將轉染成淨。這個是佛現神力。

第二個,「說明緣由」。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那麼佛陀為什麼顯神通呢?因為在佛陀滅度以後,佛陀要鼓勵大家受持《法華經》。你一受持《法華經》諸佛就歡喜了,所以故「現無量神力」。

這個地方的理由是這樣子。古德解釋說,因為佛現神通,眾生起歡喜心;起歡喜心,他就有信心,他就有信心去受持《法華經》;而你受持《法華經》諸佛就歡喜。為什麼呢?因為你受持《法華經》,你轉動你內心的一心三觀的法輪,那麼你念念之間的隨喜就隨順佛慧,也念念之間成就佛德,當然佛陀就歡喜。因為你開始慢慢地回家了,所以諸佛歡喜。

戊二、頌稱嘆勸持 分二:己一、頌稱嘆;己二、頌勸持

我們看戊二的「頌稱嘆勸持」。這地方有兩段。

己一、頌稱嘆

先稱嘆。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於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佛陀為了「囑累是經故」,為了要囑咐大家能夠受持流通《法華經》,而且讚美受持《法華經》的功德,所以在無量劫當中,即使在無量劫的時間當中都不能夠窮盡地說清楚。因為受持《法華經》的功德真的是「無邊無有窮」,從空間是無邊的,從時間是無窮的。就像十方虛空,東西南北通達,是找不到邊際的。這個我們前面說過了,因為你受持《法華經》,你啟動了一心三觀。一心三觀是怎麼回事?是隨順於法身的功德。法身的功德是無量,你這個因地當然也無量。是這麼一個情況。

己二、頌勸持 分四:庚一、持一切法;庚二、自在神力;庚三、秘要之藏;庚四、甚深之事

我們看己二的「頌勸持」,有四段。

庚一、持一切法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

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你能夠受持《法華經》,就等同於親自見到我——這個「我」是指釋迦牟尼佛,也等同於親自見到多寶如來,也等同親自見到十方的分身佛,而且也能夠親自地見到我今生種種教化菩薩的三乘法門。

古德解釋這段說,你受持《法華經》就見佛,這個見就是相應。你受持《法華經》你就相應於法身;相應於法身,就相應於一切諸佛的應化身以及相應一切的佛法。因為你一切的佛、法都是從法身成就的,顯現出來的。

我們看六祖大師就知道了,就得到印證。六祖大師,你看他這一生,他一個字都不懂。但是善根跟文字相是沒有關係的,「諸佛義理,非關文字」。當然,你要是講他的本門,他過去一定學過《法華經》,否則根機不可能這麼利。但是你用《金剛經》的道理去問他,你用《法華經》的經文去問他,你就讀一遍給他聽,他聽完以後就把它的義理解釋出來,他所解釋的跟古德祖師解釋的完全義理是相通的。所以,真正相應於法身的人,就能夠相應於一切的佛,也相應於一切的佛法,就這麼情況。

庚二、自在神力

能持是經者  令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十方現在佛  並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這段是重頌自在神力。眾生能夠如法受持讀誦《法華經》,就能夠使令我釋迦牟尼佛跟十方分身佛以及久滅度的多寶佛歡喜。因為你受持《法華經》,就等於用真法供養如來,所以佛陀歡喜。乃至於十方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你能夠受持《法華經》,也等同親見、親供養,而且使令過去、現在、未來的十方諸佛感到歡喜。因為,我們前面說過,你相應於法身,你就相應於十方諸佛,也相應於十方諸法。

庚三、秘要之藏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十方諸佛所安住的道場(十方諸佛一定要有一個環境,要有一個平台),他的道場就是這個菩提樹下。他在道場所得到的秘密不可思議的妙法,你受持《法華經》的人,「不久亦當得」。

諸位!諸佛成佛以後他得到什麼妙法?你有沒有想過,什麼妙法?他的妙法就是說,真妄不二。就是說,他成佛了,他這一念心清淨了,莊嚴了,那我問你,佛陀一念心當然可以一念三千,他那個一念心性通過去、現在、未來,他可以回顧他以前凡夫的時候,那他以前打妄想的心跑哪裡去了?他以前是凡夫,佛陀是從凡夫修起來的。好,有一天你成佛了,你在三昧當中回顧你的過去,我那一生做什麼的時候,做一個什麼人,做什麼事,我當時打的妄想跑哪裡去了?

其實,這個妄想就是你當下這一念心。現前一念妄想,就是你未來的現前一念真如。這個是最妙的,就是真妄不二。妄想被你不斷地觀照,包括事修的加持,它本來是波浪,它這個波浪就開始慢慢地平靜下來,變成平靜的水。你說,欸,現在是平靜的水,那過去那個波浪呢?波浪就是這個水,本體是不二的。所以這個就是最妙的地方,真妄不二。

庚四、甚深之事

我們看庚四的「甚深之事」,就講到成佛的因果。先看第一段。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於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這一段是「通達一乘因果」。

你如果真正能夠明白跡本二門的道理,然後再去受持讀誦《法華經》,有什麼好處呢?

「於諸法之義。」這個「法」就是一切佛法,就是你能夠通達「法無礙」,五乘的法門你都能夠通達。第二個,義。你不但通達法門,你還明白其中的義理,包括業果、空性、中道實相之間的關係,你全部能夠了解,所以「義無礙」。第三個,「名字及言辭」。它的文字相跟言說相,這是「辭無礙」。第四個,「樂說無窮盡」,這是「樂說無礙」。所以,你受持《法華經》,你以後是辯才無礙。你看天台宗的法師,每一個都是辯才無礙,因為他們主要是受持《法華經》。

這種四無礙辯,就像風在空中活動一樣,就是沒有障礙的,風要往東邊走就往東邊走,風要往西邊吹就往西邊吹,他自行化他,無所障礙。如來滅後的這五種法師,他能夠如實了知佛陀所說的一切經典。他受持《法華經》,但你把《金剛經》給他看,你把《楞嚴經》給他看,他全部都了解。包括了一切修學的差別事相、修學的次第,他都了解。他不但了解,還能夠「隨義如實說」,隨它的義理差別來為你宣說。

就像日月的光明,破除一切的黑暗,這個受持《法華經》的人,「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他能夠為你解決你心中的疑惑,能夠教授無量的三乘菩薩,「畢竟住一乘」。他能夠讓你從法力的修學,會歸到心力的修學。

它是這樣,就是你要掌握跡本二門。

你想想看,跡門就是權實二法,所以你掌握了跡門,你都通達這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跡本二門。要麼就是權法,方便法門,先讓你成就安樂,又讓你成就解脫。佛陀沒辦法,因為「眾生沒在苦」,在痛苦當中你跟他講太深的法,他可能就沒有耐性了,所以先講權法。最後就回歸到一念心性了,一心三觀。所以,你通達跡門,一切佛法都通達。

你通達本門,就開近顯遠,你知道應化身跟法身的關係,你也知道什麼是佛陀。

好了,你知道什麼是佛法,又知道什麼是佛陀,那你佛教界你還有什麼不懂的?一個是法,一個佛。一個是因地的法門,一個是果地的功德。所以,你跡本二門都通達了,那一切佛法對你來說,自然通達。

當然了,你沒有學過佛法,就像蕅益大師跟六祖大師有差別了。蕅益大師他們書讀得多的人,他講話的那個詞特別優美,這一點不同。他講話那個文字相特別美好。六祖大師沒有讀過書,他那個文字相就稍微差一點,但是義理是一樣的,就差在這裡。

我們看第二段,「結示信解勸修」。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這一段是整個〈如來神力品〉的一個結勸。

「是故」,一個有智慧的人在聽聞受持《法華經》的功德以後,他決定會在佛陀滅度後的末法時代如法地受持《法華經》。

那麼這個人有什麼好處呢?「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就是把你的疑根根本地拔除。

諸位!大乘的善根最關鍵的就是信根,而也是最難的,這一關是最難突破。因為你所有善根裡面,信、進、念、定、慧,你第一關是最難突破的。因為大乘佛法都是不思議境,淨土宗也是一樣。因為你信心具足,你就開始會精進了。你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生命短暫,好不容易遇到《法華經》,你當然是抓緊時間讀一篇、讀一品,就是把自己的一心三觀加強一分的力量,對你未來的修行是很有意義,這就是儲存一種強大的力量。所以信根就會產生精進,精進多了就產生正念、正定,最後無漏的智慧就出現了。而你要成就信心,就讀誦《法華經》。就是你要受持斯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

成佛之道,你如果不了解這個真妄不二,你就沒有辦法成佛了。就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這是非常關鍵的信根。如果你不相信妄想的本質是真心,你就沒辦法成佛了。因為你不了解真妄不二,那你能夠做的就是要把妄想消滅,就跟阿羅漢一樣把妄想消滅。也沒錯,妄想滅了你內心寂靜了。但是你那個寂靜不是真實的寂靜,那叫一潭死水,你折損了菩提性,這個是不正常的方法。所以,你能夠成佛,來自於真妄不二。

淨土宗的信心也是這樣。淨土宗的信根也是自他不二,自他不二也是建立在真妄不二。就是,你憑什麼跟佛陀感應道交呢?我先問淨土宗的人,如果你不學《法華經》,你認為你業障深重,佛陀萬德莊嚴,好了,那我問你一個問題就好,你跟佛陀之間有沒有交集?如果你今天用因緣觀,的確,你跟佛陀找不到交集。佛陀有他活動的十八界,你有你活動的十八界,這兩個是怎麼感應道交?你告訴我,你怎麼感應道交?

所以,你的信根如果沒有你自己理論作基礎,那你這個信心只是嘴巴講的,你臨命終的時候是考驗。但是,你知道「我雖業障深重,是彌陀心內的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是我心內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應道交」,所以,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把你的心跟佛陀的心用自他不二的思想這麼一操作,你跟佛陀是一家人,就自然感應道交。這個感應道交的信根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如果你現在用十法界來建立這個感應道交,說我是六道凡夫,佛陀是佛法界,那這個差了四法界,那你怎麼說服你自己能夠感應道交呢?你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你一天到晚說,你業障深重,佛陀萬德莊嚴,那你們之間怎麼感應道交?你告訴我怎麼感應道交?當我們是一個乞丐的時候,你認為你是真實的乞丐,你跟大富長者就沒有交集了。你只能夠說,我雖然業障深重,但是他是我爸爸,那就可以感應道交了。

所以這個地方,《法華經》它不僅是牽涉到大乘善根,它還牽涉到你往生的淨土善根。凡是不思議境的,都是要從自他不二建立起來。否則,你自己講信心,我看你的內心都很虛,你講的都不踏實。因為你沒有理論基礎,那這樣的信心就有問題。所以諸位!你受持《法華經》,你的成佛的善根,你往生的善根,這兩種善根一次完成。

所以這個地方說,「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斯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是這麼一個情況。

我們看下一品,〈囑累品〉。

這個〈囑累品〉,跟前面的〈神力品〉等於是一組的,都是在付囑流通,都是佛陀親自來操辦這個結示勸修。

我們看附表第四十八,第六十五面。有兩段,先看第一段的「解釋品目」。

一、解釋品目

「囑」謂佛所付囑。「累」是殷重再三。佛以一乘妙法,殷重再三付囑菩薩,令其受持流通,以自利利他,此從「如來聖旨」得名。又則「囑」是頂受所囑,「累」是甘而弗勞 ,此從「菩薩敬順」得名。是故如來從座而起,申手摩頂,授以難得妙法。大眾曲躬合掌,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如是慇勤授受,故名〈囑累品〉。

「囑累」這個「囑」,就是佛所付囑。前面是佛陀顯神通,這地方佛陀就親自出言,來囑託法身菩薩,親自來囑託。那麼這個囑託為什麼叫累呢?就是佛陀在囑託的過程,內心非常的殷重,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大家,你們一定要在末法時代弘傳《法華經》,千萬不要讓《法華經》斷滅了。就非常殷重,叫做累。

那麼囑累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有兩層意思了:

第一個,從佛陀的角度來說,佛陀以一佛乘的妙法,再三付囑與會的法身菩薩們,令其受持流通以成就自利利他。「此從如來聖旨得名」,就是能囑託的是佛陀。

那麼接受囑託的是誰呢?是法身菩薩。「又則囑是頂受所囑」,從菩薩的角度是接受佛陀的囑咐。「累」從法身菩薩來說,他甘心接受,不畏疲勞,「此從菩薩敬順得名」。因為法身菩薩自己也說,他自己在受持弘傳《法華經》的時候,他自己也受益,他能夠增進大法,增道損生。

所以總結,「是故如來從座而起」,伸出右手摩法身菩薩的頭頂,授以難得的妙法。這個約著能授的佛陀。接著,所接受的菩薩,菩薩大眾這個時候「曲躬合掌」,隨順世尊的教誨而依教奉行。也就是,如是的慇勤授受,包括佛陀是能付囑,菩薩是接受付囑,故名〈囑累品〉。

所以這個〈囑累品〉是雙方面,佛陀是能囑咐的,菩薩是接受囑咐的。佛陀非常殷重,菩薩非常甘心,就合成〈囑累品〉。

我們看第二段的「經文要義」。

二、經文要義

前品佛現「神力」,普令大眾心生敬信。今品佛以手摩諸菩薩頂,以正式付囑,流通妙法。如是能令如來「法身常住」,眾生佛種相續不斷也。

前面一品,〈如來神力品〉,佛陀是二話不說,直接顯神通。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子呢?讓大家起歡喜心,由歡喜心產生了斷疑生信。而這一品,佛陀是用手去摩法身菩薩的頭頂,而且正式地付囑,交代他們要在佛陀滅度以後流通妙法,勿令斷絕,使令十方的世界能夠「法身常住,眾生佛種相續不斷也」。因為,你這個《法華經》住世佛種就住世,佛種住世就有佛陀出世,就有法寶的流通,就有僧寶的成就。

所以,這個流通分雖然分成三段,其實是主要兩個人物:一個是佛陀,一個是菩薩。付囑流通主要是佛陀,佛陀親自付囑。親自付囑中,現神通力是斷疑生信,成就自行的功德;〈囑累品〉是強調要發願,成就利他的功德。所以這個付囑流通包括〈神力品〉跟〈囑累品〉,主要是成就自利利他,這是佛陀親自操辦。其實後面幾品都是法身菩薩現身說法了,法身菩薩自己過去怎麼修《法華經》,現在怎麼利他,用這種種的三昧神通來證明《法華經》的功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髻中明珠的譬喻

髻中明珠的譬喻...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跟法華經...

火宅三車喻

有一位大長者,年事已高且家財萬貫,擁有無數的田宅僕...

沾到三寶的邊,為何都能都成佛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化城寶處的譬喻

不管前途有任何考驗與危險,都要信心堅定地向前邁進。...

慧能大師與法達

一天,從江西南昌來了一位手持錫杖的僧人,名叫法達。...

《法華經》開示面對事情的三個態度

《法華經》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

念佛法門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實告訴大家,念佛法門一個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涅槃的四種差別

我們來看一看,那麼這個涅槃跟菩提,到底它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

最輕鬆的方式還是誠實

魯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處旁有個著名的仁和酒店,店...

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

可憐人、同情人、原諒人、愛護人、關懷人等,都可以算...

一句佛號創造生命奇跡

宗實老和尚是黑龍江省大慶市人。九年前的劇烈心絞痛,...

悲智等運 嚴土利生——惟賢法師談「人間佛教」思想

3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會長擴大會...

持念觀音聖號,能從水難中逃生

十四無畏的第三是水難無畏。因為觀世音菩薩已成就了水...

憨山大師開悟的經歷

佛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菩...

泰國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開示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

【推薦】善業必須要有正確思想來引導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須賴的居士,名叫須賴。這個居...

吃素與持齋

所謂吃素,乃指不吃葷(五辛)腥(動物肉)之食物。五...

單持佛號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語嗎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

轉定業與因果律的悖論

我曾經講過,定業要是可轉,沒有因果了;定業不可轉,...

如何能夠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

問: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

【佛教詞典】法瓶

指寺院中,行大布薩法會(於固定日期聚眾宣讀戒條之儀...

【佛教詞典】舍衛國

本名憍薩羅,舍衛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國名。位置在今印...

【視頻】淨界法師《目犍連尊者預言下雨卻失誤》

淨界法師《目犍連尊者預言下雨卻失誤》

【視頻】《雜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

《雜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