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37頁)
【隨機推薦】
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人生...
尊重師長為何如此重要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這...
明白諸相皆空,面對譭謗無需太在意
【原文】 經言:人之謗我也,出初一字時,後字未生;出後...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什麼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隨筆原文】 世人以不識字、不解事為愚,此誠愚也,...
在業障重的時候,應先讀誦大乘經典
用我們的心修行,一心。我們無論念哪部經,都告訴你一心,...
阿彌陀佛今天就來接引,我們會作何反應
一、一個設問 如果阿彌陀佛今天就現身來接我們往生極樂國...
生活中修行的四句偈
無論那一種宗教,都是講究自我的修行。好比衣服破了要補一...
宏海法師:信解行證
好各位,我們尊敬的上果下道和尚慈悲,各位在座的法師慈悲...
宏海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講)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聞思講堂蓮池海會的各位蓮...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說,慈不掌兵。孫子也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
人生的財富不代表你有多少金錢
有這樣一個故事,雖然很平常,卻意義深刻。 瑞士是世界上...
飲酒有三十六大危害
目前吸煙、酗酒或吸毒現象日趨嚴重,有害我們的智力,使我...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否定...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禪觀...
有分別與無分別
分別是一種知識、知能。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則天下渾沌...
大般涅槃經: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
宏海法師:佛說吉祥經
好,各位大覺佛子們,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們2018年...
四大本空無有我,一身自重不幹人
我們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條件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也就...
每逢佳節更要精進用功迴向眾生
世間有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佛弟子應該每逢佳節更憐...
【薦】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婆藪槃頭菩薩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譯) 世尊我一心,歸...
我們現在最大的不安定有兩種
我們現在最大的不安定有兩種:一種叫做生存欲,就是你不小...
只念一句佛號夠嗎,需不需要再加經咒
問: 師父您好,弟子覺得只念一句佛號是不足夠的,必...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妙法蓮華經》在大乘經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法華經方便...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從何而來
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來?...
【薦】
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心當...
日日增上解脫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最大的無奈,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
學會用這五種心讓生活充滿禪意
生活中要有一點禪意,才會幽默,才會開朗。禪,不是佛教所...
互相嫉妒猜忌,導致無謂的紛爭憂擾
人花在批評、譭謗、傷害他人的時間,勝過於冷靜思考了解自...
面對災難切記勤念觀音
● 天災、人禍,相繼而至。當令家人,同念觀音,以為預防...
悲心無盡 行願彌堅——一誠長老珍貴舍利擷影
【真如寺訊】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
運動員學佛吃素體力跟不上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運動員學佛吃素體力跟不上怎麼辦? ...
聶雲台居士《保富法》
內容簡介 《保富法》作者聶雲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
蕅益大師法語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讓你一生吉祥的10個秘方
吉祥第一方:遠離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
誦《地藏經》的人,諸天鬼神都護持
【復白佛言:世尊!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
池中大蟲宿世的因緣果報
佛陀住止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城邊有一汪污泥不淨的水塘...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淫慾是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的生死根本,無始劫以來的病根,粗...
佛弟子吃飯時應觀想哪五件事
在寺院裡的五觀堂,吃飯之時要觀想五件事,名為食存五觀:...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十...
若能專一其心,感應道交就不可思議
我們拜佛的時候,必須要恭恭敬敬,不可以東看看、西看看、...
末法時代地藏法門的殊勝
問: 文殊菩薩跟地藏菩薩給您不同的啟示。 夢參老和尚答...
為什麼有些人一修行就犯睏
【如是發迴向願已。復往餘靜室。端坐一心。若稱誦若默念我...
對治眾生的「十惡輪」
《地藏經》裡,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們...
如何在不同場合守住妄語戒
佛教講,我們造業的方式有三種:身、口、意。口業佔了我們...
切勿為了睡眠,將一生空過
佛陀教誡,「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晝」是日...
行菩薩道要謹防五種心魔
人與人之間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壞是由分別智來判斷,若...
陳海量居士:可許則許
序 今年已經是勝利後的第二年了,這和陳海量老師著述這本...
東北的大仙跟佛教有關係嗎
中國東北,高僧輩出。天台宗三老倓虛長老、定西長老、樂果...
金剛經持驗錄:神護誦經人化解宿怨
一、神護誦經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壽春郡司理,曾經...
有些事需要破格處理,結果才會更好
世間萬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時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變,有些...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安詳示寂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北京法源寺方丈一誠長老一期報盡,...
出家人看到異性還會動心嗎
很多居士來寺廟裡找師父傾訴,都是因為情愛的煩惱而來,在...
將慾望轉化為修行的助緣
慾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人類的...
西方路遙如何能至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為對...
至誠懇切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很多人對於佛教淨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艱,行之...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
生死無常,你在煩惱什麼呢
在羅閱祇城有一個婆羅門,他聽說舍衛國人民孝養父母,信仰...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麼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麼,佛者覺悟,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覺悟...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名現絕不用)此雲身骨。此約佛...
無藥可救的心梗病人為何奇跡生還
當內科住院醫師第一年,有一夜,在加護病房值班時,急診室...
佈施越多福報越多
從佛法的因果關係來講,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以前...
業力帶著你去旅行
佛法裡面講,我們的生命由於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會有這...
在家居士簡易又有效的煙供儀軌
煙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勝的加持物和食品進行...
夢參老和尚的一夢因緣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講講,講講我的歷史,說什麼呢? 說...
淨業行人的戒律觀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這種三無漏學,戒又叫毗尼,波羅提...
為何煩惱很難斷
問: 我這幾天修行很精進,為什麼還很煩呢?是什麼原...
在家的淨業修行人,應把握哪種心態
問: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塵緣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多誦經少念佛這樣對嗎
問: 最近從北京來一位年輕的女居士,叫我們這些老居...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
耐煩有什麼好處
學學問,要耐煩一點。 耐煩有什麼好處?將來修定有辦法。...
夢參老和尚舍利照片及分揀情況
2017年12月03日於五台山舉行上夢下參長老荼毗法會...
所有的法門都是成佛的資糧
其實從佛的角度,沒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
佛法的力量不會消失掉,它會不斷引導你
為什麼佛陀敢施設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把握...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另...
歷代淨土聖賢傳二(白話)
往生比丘 清朝性修法師,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順治年間,住...
歷代淨土聖賢傳一(白話)
往生比丘 晉朝慧遠大師(蓮宗初祖),雁門樓煩人,小時...
智者大師的破魔方法
師初至佛隴,一日入坐,忽於後夜,大風拔木,雷震動山,諸...
佛陀是隨時存在的,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
我們再看,《法華經》對果地的功德,佛陀講到什麼是佛。 ...
人生的快樂是跟因緣借來的
我們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較利根,知一切法,當體全空,非...
煲湯不放肉,也能很好喝
中國人喜歡喝湯,尤其是廣東人,老火靚湯是必不可少的。很...
「膽識」是人生必備的重要條件
人在世間應世,需要有很多的本領,「膽識」就是必備的重要...
為何彌陀一身能接引百千萬億眾生
原文: 或曰:阿彌陀佛,安居極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
天天求藥師佛,為何身體還是沒有起效
問: 師父,我的身體不好,有人勸我去拜藥師佛,說這...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門
遂使垂手徒勤,倚門空望。上孤佛化,下負己靈。今生以及多...
回歸本來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討好別...
獨步楞嚴的圓瑛法師
圓瑛法師,俗姓吳,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圓瑛,號韜光,又號...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
杭州雲棲祩宏禪師(蓮池大師),字佛慧,號蓮池,俗姓沈,...
蓮宗四祖法照大師畫傳
一、禪觀入定,得睹遠師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
參禪破宗門三關
過祖師關 參禪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關,力小透...
欲誦經滅罪,當做此觀心法
夫欲誦經滅罪,第一,先須盥漱,整肅威儀,別座跏趺而坐。...
供養佛塔獲殊勝功德
佛陀曾開示,供養佛塔功德甚大,應當精勤誠心供養。 過去...
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增強記憶力
問: 一、在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二、怎...
大安法師: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記
前 言 諸位大德同修: 在結夏安居精進佛七期間,與大家...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前 言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在東林祖庭,我們...
大安法師:一函遍復講記
第一部分 背景資料的介紹 應劫而生的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
關閉惡趣門踏上菩提路
從接觸佛法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也因為觀察到眾生有種...
無益於世,此不名為勤勞
語云一勤天下無難事,又說勤有功,戲無益;西諺也謂黃金隨...
生死的大病一定要醫
良醫之門病者多。世間人有了病,都要到醫生那裡去,你患什...
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涅槃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東林佛號的意義
東林佛號要唱得深沉緩慢,它是可以對治這個時代的浮躁的。...
古人的仁慈之心
這是《閱微草堂筆記》裡的公案。一個鄉村有一位長者,家裡...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把精進努力放在正確的地方
祖師們在《禪關警策》裡面記載了很多他們用功的情景。佛陀...
學佛要從做好身邊小事開始
佛經上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就...
怎樣從源頭根除煩惱
如何才能解脫?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
要想解脫一定要看破財色
只要皈依三寶,能念三寶,都是修行;能這樣的思想,這樣的...
《雜寶藏經》白話
雜寶藏經 卷第一 十奢王緣 第一 往昔人的壽命在一萬歲...
念佛法門只是老太婆修的嗎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人生問題,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門很...
最美的服裝與最好的化妝品
世界上最名貴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綾...
如何面對當前糾結的婚外戀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士神色黯然地詢問,如何面對當前糾結的婚...
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限度,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度過人生種種難關,要做到這四點
在寺院日常接待事務中,應酬最多的恐怕就是世人的種種煩惱...
《壽康寶鑒》白話
(三寶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師 編訂) 古時賢者編了《不可...
《佛說阿彌陀經》白話譯
序 分 這一部經,是我從佛那裡親自聽到的。當時,釋迦牟...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們的名義做功德迴向嗎
問: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學修,弟子經常以他們的名義...
對於初學佛者,應該怎麼安排較好
問: 請法師開示:對於初學佛者,應該怎麼安排較好?...
念佛是念六字還是四字,怎樣計數方便
問: 念佛是念六字佛號還是四字佛號,怎樣計數方便?...
破戒還可以懺悔,破了見很不容易挽回
現在大家發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麼樣去修,形式不...
修了多劫的福報善根,才能得人身聞佛法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
佛與提婆達多過去的因緣
過去,佛陀在羅閱祇耆闍崛山弘法時,身患風疾,醫王祇域為...
佛臨涅槃 母子相見
摩耶經云:釋迦牟尼佛般涅槃時,居於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現出...
再沒有比這更簡便易行的法門了
【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
輪迴與轉世
第一節 人死並非如燈滅 在大乘佛法的顯宗教理中,是將整...
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好,...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
此行能證得大福大慧優雅的容貌
佛法與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講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因而...
念佛求生淨土以報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
以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身語意
要知道由聞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對此獲得定解之後,不會...
一代高僧夢參老和尚於五台山安詳示寂
當代佛門耆宿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
人生怎樣活才有意義
如果你真有信仰的話,這句話你就會有答案。當你還問出這個...
不念佛的時候能否達到不起雜念
問: 我們念佛時沒有雜念,不念時還有雜念。這是工夫...
怎樣對治輕生的念頭
問: 怎樣對治輕生的念頭? 大安法師答: 在學佛的...
優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將要入涅槃時,化導並降伏了阿波羅囉龍王及瞿...
相信阿彌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如果你在臨命終時還會想家親眷屬,說明你這個厭離娑婆這個...
平時念佛是否能庫存起來到臨終時用
問: 年壽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體也健康了,平時念佛...
念佛人所謂的災難是什麼
問: 念佛人本應得菩薩護佑,為何有的念佛人卻有災難...
念佛為何要記數,記數不是分心了嗎
問: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記數呢,記數不是分心了嗎...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存的...
阿彌陀佛能加持臨終者不貪戀娑婆嗎
問: 請問大安法師!如果心裡還留戀世間的財產事業,...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問: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師答: 大家都知...
極樂世界是物質世界還是心靈世界
可能我們學哲學,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或...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薩再來
問: 請問法師,接觸佛法以來經常聽到這個人是法身大...
淨密雙修這樣是否如法
問: 末法時期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但有些居士...
可以打餓七來見佛嗎
問: 佛法大意將某人絕食7天就見到阿彌陀佛,能否仿...
善人與善根人的區別
善人和善根人,什麼叫善根人他曾經修過行,曾經見佛聞法持...
佛教素食漫談
隨著因氣候變遷而不斷引發的生態危機的不斷出現,當今人類...
我們為什麼應該素食
我們為什麼應該素食?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修行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要多...
《易經》智慧:人的命運,藏在這三個字裡
時因時乘變,待時而飛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
為人四要與行為四戒
《佛光菜根譚》說:戒是安樂的根本,無戒則紛亂必起。戒不...
從佛經中看前世記憶消失之謎
《佛說見正經》白話譯文: 一天,佛和弟子們在羅閱只城外...
淨土信仰對晚年白居易的積極影響
白居易作為唐朝士大夫學佛的代表,他的佛學思想,尤其是禪...
宏海法師:三皈五戒開示法會
那各位我們現在大家先定定心。今天因為有十幾到二十位佛子...
對境煉心才是真修行
問: 弟子聽過一個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閉關修...
觀死無常,勤念彌陀
學院在每年都會打四次佛七,當我們開始過得安逸、懈怠、散...
每天念經拜佛為何還是煩惱
很多時候我們是把修行的 外相當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七事得梵天福報
培福、種福不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須時時修...
禪修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
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集中...
做義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義工,是一種慈悲與利行的奉獻,是一種愛心和時間的佈施,...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羅迪克是一個英國戰俘,一次他不幸被俘。和許多戰俘一樣,...
跳脫愛慾輪迴苦
佛陀在羅閱祇耆闍崛山弘化之時,國內有一位名尸利躓的豪富...
成為內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日,佛陀告訴比丘們:世間...
修何善行能令眾生歡喜供養衣服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帶著侍者阿...
人生是苦,化苦為樂
初步接觸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句話人生是苦,但通常人們對它的...
世間有五種不易
黃龍慧南禪師說世間有五種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當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侖聞聲過去,見男子正在水中...
依於業力而活著
在世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睡覺...
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憨山大師示參禪切要
禪宗一門,為傳佛心印,本非細事。始自達磨西來,立單傳之...
王陽明心學的四大智慧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
人是如何來投胎的
人做人的時候,是由第八識先來的。這個第八識,就是這個想...
真正會用錢也是個大學問
說到賺錢,誰不會賺錢?人人都想賺錢也會賺錢,但有幾個人...
為何每天勤修卻進步不大
對自己沒有要求,或不希求未來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任務...
印光大師論念佛人如何對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規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樣...
念觀音聖號免命難
我們興隆寺一個居士。他在黃河以北一個工地上,給人家看攪...
德亮法師往生見聞錄
時維丁酉(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十七點二十分,德亮法師...
改過獲福感應二則
改悔孝親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區思治,四...
人生無常,別等發達才來行善
有一位人稱陳姨,看到別人學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學學。一生...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
好逸惡勞或懈怠,可以說是人的通病。由於貪圖安逸,往往導...
愛慾於人猶如執炬,必有燒手之患
我們今天繼續來講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五章:慾火燒身,經裡...
多疑心理產生的原因與對治
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中發...
【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個地方講到多欲為苦,就是講我們對慾望越執著,就會越痛...
只念一句觀音聖號,菩薩就可以感應到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只要念一句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生重前行,死歸淨土
前面談到的全是我們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熱鬧一樣,以為在...
念佛的修法
念佛修法出自印光大師《復高邵麟書四》,是指至於念佛,心...
信心就像如意寶稀有難得
談這個信心的功能作用,我們也常常會引用《華嚴經?賢首品...
正念讓我們真正地活著
三十年前,我還是慈孝寺的沙彌,那時,洗碗可不是件愜意的...
因果報應的三種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心靜欲自消
四十二章經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這個心寂滅了,自然而然...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摩尼...
淨土法門的難信與仰信
淨土法門就由於這樣的至簡至易、至頓至圓,又是從佛的果地...
淨土法門的起信之障--認知
起信之障,我們先談這是個難信法。佛在很多經典說,這是一...
極樂世界為何又稱安樂國
安樂國是極樂世界的另一個稱呼。極樂世界又被稱作安樂、安...
走運與倒霉
走運與倒霉,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絕對對立的兩個概念。世...
盤山寶積禪師的悟道因緣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同 ...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心。...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
竇禹鈞大積陰德,五子登科享高壽
竇禹鈞(即《三字經》裡提到的竇燕山),五代後晉時期涿州...
上一頁
第3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本源法師
學佛修行
菩提
印光大師文鈔
財富
憨山大師
念佛法門
惟賢長老
無我
菩薩戒
轉變念頭
學佛
出家
來果老和尚
健康素食
供養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