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分別與無分別

聖嚴法師  2018/01/10  大字體  護眼色

有分別與無分別

分別是一種知識、知能。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則天下渾沌。然而,佛法是要我們從有分別的執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因為有分別所以有煩惱,有煩惱所以不離生死,不離生死所以在生死裡流轉不已;在生死裡流轉不已,所以你欠我,我欠你,自無始生死以來,不知道跟多少的眾生產生了恩恩怨怨的因緣關係。

有的人認為彼此有緣是好事,若有善緣當然是好事,能以佛法結緣就更好。若有惡緣,卻不是好事。因此,你、我、他能夠碰在一起,不論是過去的善緣或惡緣,都是有緣。為什麼有人要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那是由於善緣少而惡緣多,所以相遇時,多半會你推我一把,我踢你一腳。但有些人在某些時候,也會你扶我一把,我謝你一聲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由於人與人之間有了善惡與恩怨的分別。

但是,有分別心並不一定不好,人世間文明的推展,人類生存質量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都需要我們以自我中心的分別,來完成自利利人的目的。為了長遠地保護自己,為了個人的更大利益,我們必須健全與自己有關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亦即說,除了個人的身心之外,家庭、家族、社會、國家、世界的每一個人員以及每一件事物的利害關係,都和我們不可分割。可見,初以自己為中心,漸漸地,也能擴展成為利益他人,乃至利益全體人類一切眾生。

不過,修行佛法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無分別的境界。何謂無分別?若依《金剛經》的說法便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人、眾生,是空間相,壽者是時間相。凡有空間與時間觀念的,都是有分別,有分別便是有執著,有執著便不能無煩惱。不論執小執大、執局部執全體、執空執有、執真執妄,都不出時空的妄想分別,皆是煩惱的異名。

妄想分別的自我,有小有大:個人中心的自我,是小我;而全人類乃至全宇宙的一切眾生的自我,是大我。通常將小我稱為自私的我,大我則被稱為博愛、稱為無我。雖然大我比小我偉大,但依舊未離分別執著,仍然是生滅變遷的世間法。大我對哲學家來說是一種觀念,對藝術家及宗教家則是一種認同和經驗。因此不論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或是精神現象,皆是暫有的,所以佛教主張的無相,才是離開分別執著的自在解脫。

有些人修行,自認為已到無我的境界,但實際上,他們最多隻是離開小我,體驗到大我的味道而已。縱然他們已有‘宇宙與我一體,萬物和我同根’的經驗,卻還是在分別執著的三界之中。

佛法所講的‘無我’,又分作兩個層次:一為小乘證‘人我空’,而出三界入涅槃。既離個人的小我,也不見全體的大我,以世間一切現象為因緣生滅的虛幻,以出世間的涅槃境界為不生不滅的真實。他們不執大我為我,卻以不生不滅的涅槃法為我。二為大乘證‘法我空’,既不以世間的因緣法為真實,也不以離開世間的涅槃法為真實。

從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小乘羅漢的涅槃,也是短暫的,他們雖已從煩惱生死獲得解脫,卻還必須再進一步,回小向大,回小乘而轉入大乘,然後才能成佛,才能達到最究竟。因此大乘佛法對三界生死輪迴的這個環境,並不需要逃避、害怕,只要當下能夠對現實的三界生死環境不起執著心,就可以做到處在生死而不受生死的煩惱所困。能在生死之中而不受生死的痛苦所惱,這才是真正的大解脫人。

成了佛的人,不會逃避,也就是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樣才是大涅槃。不住生死就是不受生死束縛。不住涅槃是自在應化於眾生生死的環境之中。所以,菩薩是在世間而又是出世間的;並不是逃避了現實以後才稱作菩薩。

大菩薩一定是住於世間而不為世間的煩惱所困擾;成了佛以後,則與法界一切眾生同在,只要有眾生的地方,他都無所不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一切都虛妄不實,還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惡嗎

問: 如果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惡...

執著時再來對治,已經太晚了

這個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

正思惟與邪思惟

【原文】 禪那者,此雲思惟修,故稱禪思比丘,是貴思也...

兩個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

什麼叫做無分別智

問: 一切經典是佛證到的諸法實相,用言語流露出來的...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

古鏡未磨

有道禪師當初行腳時,路過一間賣茶的茶坊,因為口渴,...

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義

次觀眾生世間清淨。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觀察阿彌陀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舍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

聖嚴法師《健康的工作態度》

人類為了生存活口,必須賺取活命的衣食,農耕時代的人...

不拔眼中釘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釘子,所謂「眼中釘」,要不要恨...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

佛教的懺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裡面說懺悔的方法,有說兩種,事懺和理懺;也有說...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積大德

都說厚德才能載物,我們要怎麼才能積大德?我先講個故...

淨土法門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現在很多人沒有自知之明,他覺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

曾經的地獄漏網人,如今已是極樂大菩薩

故事根據《淨土往生傳》和《宋高僧傳》整理 繪畫:張瑞...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來東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法供養雖勝,仍不廢財施,諸物若能觀空不著,便屬法供養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

老牛聞經轉胎為人

過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裡有一部大藏經,龍藏的字很大...

鹿頭梵志的得度因緣

佛陀在羅閱城的時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隨用功學習。有...

修行人應該怎麼面對是非

問: 我們在僧團當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是非。請問我們...

戒淫九想觀

本節的九想觀,如能修持觀想成熟,可體悟人死後無比淒...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問: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慧律法師答: 見性就是...

惟賢長老讀誦《大般若經》的感應事蹟

我二十三歲的時候,在開縣大覺佛學院教書,那時,剛從...

【佛教詞典】摩耶尼

(經名)譯曰法相。百論疏上之中曰:摩耶尼,此雲法相...

【佛教詞典】譬喻師

梵語 drstāntika。又稱譬喻論師、譬喻部師、譬喻者。...

【視頻】妙境法師《思想才是根本的問題》

妙境法師《思想才是根本的問題》

【視頻】大悲咒(靈岩山寺版本)

大悲咒(靈岩山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