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分別與無分別

聖嚴法師  2018/01/10  大字體  護眼色

有分別與無分別

分別是一種知識、知能。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則天下渾沌。然而,佛法是要我們從有分別的執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因為有分別所以有煩惱,有煩惱所以不離生死,不離生死所以在生死裡流轉不已;在生死裡流轉不已,所以你欠我,我欠你,自無始生死以來,不知道跟多少的眾生產生了恩恩怨怨的因緣關係。

有的人認為彼此有緣是好事,若有善緣當然是好事,能以佛法結緣就更好。若有惡緣,卻不是好事。因此,你、我、他能夠碰在一起,不論是過去的善緣或惡緣,都是有緣。為什麼有人要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那是由於善緣少而惡緣多,所以相遇時,多半會你推我一把,我踢你一腳。但有些人在某些時候,也會你扶我一把,我謝你一聲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由於人與人之間有了善惡與恩怨的分別。

但是,有分別心並不一定不好,人世間文明的推展,人類生存質量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都需要我們以自我中心的分別,來完成自利利人的目的。為了長遠地保護自己,為了個人的更大利益,我們必須健全與自己有關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亦即說,除了個人的身心之外,家庭、家族、社會、國家、世界的每一個人員以及每一件事物的利害關係,都和我們不可分割。可見,初以自己為中心,漸漸地,也能擴展成為利益他人,乃至利益全體人類一切眾生。

不過,修行佛法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無分別的境界。何謂無分別?若依《金剛經》的說法便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人、眾生,是空間相,壽者是時間相。凡有空間與時間觀念的,都是有分別,有分別便是有執著,有執著便不能無煩惱。不論執小執大、執局部執全體、執空執有、執真執妄,都不出時空的妄想分別,皆是煩惱的異名。

妄想分別的自我,有小有大:個人中心的自我,是小我;而全人類乃至全宇宙的一切眾生的自我,是大我。通常將小我稱為自私的我,大我則被稱為博愛、稱為無我。雖然大我比小我偉大,但依舊未離分別執著,仍然是生滅變遷的世間法。大我對哲學家來說是一種觀念,對藝術家及宗教家則是一種認同和經驗。因此不論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或是精神現象,皆是暫有的,所以佛教主張的無相,才是離開分別執著的自在解脫。

有些人修行,自認為已到無我的境界,但實際上,他們最多隻是離開小我,體驗到大我的味道而已。縱然他們已有‘宇宙與我一體,萬物和我同根’的經驗,卻還是在分別執著的三界之中。

佛法所講的‘無我’,又分作兩個層次:一為小乘證‘人我空’,而出三界入涅槃。既離個人的小我,也不見全體的大我,以世間一切現象為因緣生滅的虛幻,以出世間的涅槃境界為不生不滅的真實。他們不執大我為我,卻以不生不滅的涅槃法為我。二為大乘證‘法我空’,既不以世間的因緣法為真實,也不以離開世間的涅槃法為真實。

從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小乘羅漢的涅槃,也是短暫的,他們雖已從煩惱生死獲得解脫,卻還必須再進一步,回小向大,回小乘而轉入大乘,然後才能成佛,才能達到最究竟。因此大乘佛法對三界生死輪迴的這個環境,並不需要逃避、害怕,只要當下能夠對現實的三界生死環境不起執著心,就可以做到處在生死而不受生死的煩惱所困。能在生死之中而不受生死的痛苦所惱,這才是真正的大解脫人。

成了佛的人,不會逃避,也就是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樣才是大涅槃。不住生死就是不受生死束縛。不住涅槃是自在應化於眾生生死的環境之中。所以,菩薩是在世間而又是出世間的;並不是逃避了現實以後才稱作菩薩。

大菩薩一定是住於世間而不為世間的煩惱所困擾;成了佛以後,則與法界一切眾生同在,只要有眾生的地方,他都無所不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古鏡未磨

有道禪師當初行腳時,路過一間賣茶的茶坊,因為口渴,...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

喝同樣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果

所謂六根對六塵,因為六根在接觸六塵,不去分辨的時候...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無分別心才是道

唐代的懶瓚禪師,長年居住在山洞裡,有一次,他寫了一...

愛別離怨憎會,實在苦不堪言

什麼叫愛別離?相愛的人,結果分手了,這個時候也很痛...

趙州和尚的耳刮子

趙州禪師,與他的侍者文遠對話: 師因與文遠行次,乃...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

生命只是一團泥

一座大山上有個小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徒弟...

虛心接受別人的責罵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意思是說,善良...

聖嚴法師《對自己有交代》

問:許多上班族因每天上班下班,不斷重複,一生好像就...

運用佛法來布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布施」,...

轉苦為樂

人世間有很多人都能夠忍苦耐勞,即使在非常艱苦的生活...

不經中陰身,頃刻做菩薩

如果我們都沒有接引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都是很昏迷...

老母親學佛康復的故事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雖然五年前的一場劫難徹...

你敢信我就來--普陀山梵音洞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了普陀山比較特...

本煥老和尚:這個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現在今年103歲,出家81年。我本來出家的時候呢,是為...

孩子學習差怎麼辦

問: 我們家孩子10歲了,上2年級,現在在學校簡單的加...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

【推薦】為何有些人的陰氣很重

當我去台北臨濟寺受在家菩薩戒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去受...

大安法師: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總是會選擇很多法門,在七覺分裡...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用大悲水治癒重症糖尿病

民國五十年(公元 1939年),餘患中風,左半身不遂,住...

【佛教詞典】有為空及無為空

【有為空及無為空】 p0555   辯中邊論上卷八頁云:菩...

【佛教詞典】爾焰

(術語)又作爾炎Jeya,譯曰所知,境界。智母,智境。...

【視頻】慧律法師《皈依儀軌講解、八關齋戒儀軌講解》

慧律法師《皈依儀軌講解、八關齋戒儀軌講解》

【視頻】惠空法師《一切福德皆自作自受》

惠空法師《一切福德皆自作自受》